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科學觀念:知道科學探究的重要性;了解和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會對簡單的科學問題進行科學探究。科學思維:探究中,體會科學探究與生活中的探究在本質上的相似性。探究實踐:通過對“手持小電扇不會轉動的原因”、“人的身高和腳印長度的關系”等的探究,實施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態度責任:從科學家的探究案例中,體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和基本方法。【預習部分已有補充內容,自行刪減】一、生活中的探究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利用 解決實際問題。在探究問題時,我們一般會先 幾種可能的原因,再對每一種原因可能產生的結果進一步探究,直到找到真正的原因,發現規律。二、科學家的探究1、科學探究六步驟(1)提出科學問題: 是科學探究的第一步。(2)建立假設:建立 是對探究結果出現的可能性的一種設想,即對背景材料的實驗目的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要以陳述句的形式進行表述。(3)設計驗證方案:制訂計劃是科學探究的 ,本環節計劃得科學、周密與否,直接影響著探究活動的成敗。(4)收集事實證據:對 的結果進行記錄,或用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收集證據,或用圖表的形式將收集到的證據表述出來。(5)檢驗假設:對事實或證據進行歸納、比較、分類、概括、加工和整理,判斷事實、證據是肯定了假設還是否定了假設,并得出正確結論。(6)交流:采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將探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流和討論。2、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1) 法: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影響事物變化規律的因素和條件加以人為控制,只改變某個變量的大小,而保證其他變量不變。(2) 法:從熟悉事物的屬性中推論出不熟悉事物具有相同屬性的方法。(3) 法:將一些難以觀察測量的量用其他同類型量替換。(4) 法:將不易研究測量的量用有因果關系的量來體現。3、現象:事實體現,或實驗中體現出可以直觀觀察、感受到的事實基礎。4、結論:通過對事實或證據進行歸納、比較、分類、概括、加工和整理,判斷事實證據是否肯定了假設,并得出正確結論。5、實驗方案設計(1)實驗設計時需要遵守的原則① 原則:設置對照,實驗結論更有說服力② 原則:每次實驗所加試劑量相同③ 原則:要研究量為唯一變量,其他量控制相同④ 原則:采取多個個體參與實驗,避免偶然因素的發生(2)實驗材料數量應 :過多增加實驗難度;過少有較大誤差和偶然性◆任務點一:生活中的探究1.思考與討論①請根據“探究手持小電扇不會轉動的原因”總結科學探究的步驟。步驟: 。②若換上電池或充電后,手持小電扇還是不轉動,接下來該怎么做?。◆任務點二:科學家的探究1、什么是科學探究?有什么作用?(1)科學探究是 。(2)作用: 。2、思考與討論1.根據青蒿素的發現歷程,你認為科學探究經歷了哪些環節?。2.發現青蒿素,是我國科研人員在沒有先進實驗設備的艱苦科研條件下取得成功的范例。對此,你有什么感想?。◆任務點三:像科學家那樣探究探究人的身高與腳印長度的關系1.提出問題: ?2.建立假設: 。3.制訂計劃:建立假設后,需要設計方案來檢驗這個假設。人的身高與腳印長度是否存在某種關系,關系如何?為了探究這個問題,你準備搜集哪些證據?通過什么方法來搜集?4.搜集證據:檢驗假設時,需要足夠的證據。搜集證據需要記錄,表格和圖像是很好的記錄方式。將你獲得的數據填在表中。同學 A B C D E F G H腳印長/cm身高/cm5.分析證據并得出結論:根據搜集的證據,你得出了什么結論?你的假設是否正確?6.交流與評價:把你探究的結果與其他同學交流,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想?1.長時間玩手機會影響視力,學校每學期都會對學生進行視力檢查,以評估學校學生視力變化情況。“視力檢查”這一過程相當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C.設計實驗方案 D.收集事實與證據2.進入秋天,學校的梧桐樹葉不斷地飄落下來,成了校園一處風景。小科在想為什么很多植物在秋天落葉?他的想法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A.提出問題 B.猜想假設 C.設計方案 D.解釋與結論3.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理由是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在經歷190次失敗之后,在第191次低沸點實驗中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發現,告訴我們在科學探究中應積極( )A.調查 B.實驗 C.觀察 D.思考4.當你患感冒到醫院看病時,醫生通常問你是否頭痛、鼻塞,然后給你測體溫,醫生采取這些行動,從科學探究的角度看,他的直接目的是( )A.交流 B.獲取事實和證據C.建立假設 D.檢驗與評價5.小虹家有一盆栽的郁金香,過去一直開紅色花,今年卻開出了紫色的花,小虹認為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她經過一段時間補充水分后,還是開紫色的花。這說明實驗結果與原來的假設是不符合的。對此,小虹最好的處理方法是( )A.修改假設,重新實驗 B.修改實驗結果,使其與假設相符C.宣告失敗,停止實驗 D.繼續重復實驗,直到與假設相符6.某組同學在探究光對蚯蚓影響的實驗時,擬定了以下實驗計劃,不正確的是( )A.提出問題:光會影響蚯蚓的分布嗎?B.作出假設:光會影響蚯蚓的分布C.設置變量:設置黑暗潮濕和明亮干燥兩種環境D.實驗對象:10條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7.市場上的防曬霜都宣稱可以防曬。暑假期間,舟山某校初中學生外出徒步旅游,準備借此機會做一個關于某品牌防曬霜的實驗,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學的實驗方案如下表:你認為最為合理的實驗方案是( )實驗人 實驗方案A.小科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曬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較兩只手背的灼燒程度。B.小英 第一天手背涂上防曬霜,第二天不涂。比較這二天手背被灼傷的程度。C.小玲 在同學的手背上涂上防曬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較自己手背與同學手背被灼傷的程度。D.小紅 手心上涂上防曬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較手心與手背被灼傷的程度。A.A B.B C.C D.D8.海鮮館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種軟體動物)炒九層塔(一種香料植物)”,有媒體報道稱九層塔含有黃樟素。為了探究黃樟素是否致癌,小明進行了如下探究:①他認為微量黃樟素會導致癌癥;②他準備了兩組種類、年齡、大小健康程度都一樣的老鼠,每組2只,一組長期喂食含有微量黃樟素的食物,另一組喂正常食物;③一年后兩組老鼠都沒患癌癥。對此,請回答下列問題。(1)小明提出的問題是 ?(2)步驟②在設置對照實驗時運用了 法,實驗變量是 。(3)本實驗結果 (填“符合”或“不符合”)假設。(4)小金認真思考后,覺得小明的實驗存在不足,應該如何改進? 。1.中國漫影《哪吒》受到廣泛好評。下列關于漫影的問題最不適合做科學研究的是( )A.哪吒的造型好看嗎 B.戴眼鏡看漫影會有重影C.漫影屏幕是如何成像的 D.影院的隔音效果和墻體的材料有關嗎2.入秋以后,杭州各地的銀杏樹葉逐漸變黃并開始飄落,吸引了大量市民觀賞。小樂在觀賞時提出了很多問題,其中不屬于科學問題的是( )A.入秋以后銀杏樹葉為什么會變黃 B.入秋以后銀杏為什么會落葉C.銀杏落葉對銀杏生長有何影響 D.哪個季節的銀杏樹葉最具觀賞價值3.HUAWEIMate60的上市讓華為的衛星通話功能特別引人注目,它的技術上做到了遙遙領先于競爭對手。它是如何實現與衛星進行信號連接的呢?小科認為:可能是手機有小型化的衛星接收天線能直接接收人造衛星信號。小科提出這種觀點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A.提出問題 B.收集證據 C.建立假設 D.做出解釋4.小俞指著廚房桌面上的一小塊白色固體,問媽媽:“這是什么?”媽媽說:“可能是蠟塊也可能是小石子。”爸爸說:“把它放到水中,若沉下去就是小石子,若漂浮著就是蠟塊。”媽媽和爸爸的說法分別屬于科學探究過程中的( )A.猜想和設計實驗 B.設計實驗和獲得結論C.猜想和反思評價 D.猜想和進行實驗5.“石蠶靠著它們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們好像是一隊潛水艇,一會兒上升,一會兒下降,一會兒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們還能靠著那舵的擺動隨意控制航行的方向…”這是法布爾在《昆蟲記》中描寫石蠶的一段話,他主要運用了科學探究中的( )A.觀察法 B.實驗法 C.調查法 D.測量法6.科學探究常常需要進行對照實驗。下列有關對照實驗的做法中,正確的是( )A.除實驗變量外,其他變量均不相同 B.所有的變量都不相同C.除實驗變量外,其他條件均相同 D.所有的變量都相同7.小越發現很多商品包裝袋口設計成“鋸齒形”,她猜想袋口做成“鋸齒形”可減小撕開時用力的大小。為了驗證猜想,比較撕開時用力大小以下設計方案最佳的是( )A.小越撕開多種不同品牌“鋸齒形”包裝袋B.多位同學在包裝袋任意位置撕開C.小越多次先后在同一包裝的“鋸齒形”位置和“平邊形”位置撕開袋口D.多位同學分別撕開“平邊形”和“鋸齒形”的包裝袋8.平面鏡對光線既不會聚也不發散,那么凹面鏡對光線會有什么作用呢?小楓開動腦筋,找到了所有可能的情況:會聚、發散、既不會聚也不發散,然后,他利用激光筆手電筒對著凹面鏡照射,觀察到了現象,至此,小楓的學習經歷了怎樣的過程?( )A.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得出結論B.提出問題、假設、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交流與評估C.提出問題、假設、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D.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得出結論、分析和論證9.如下表為小王同學探究“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實驗設計,但不夠完善,下列對其修改正確的是( )組別 種子 溫度 水分 空氣甲 30顆 0℃ 充足 充足乙 30顆 0℃ 缺少 充足A.種子數量太多,難以統計,應該都換成1顆B.甲乙兩組都應保持20℃C.種子的水分都應該都充足D.把甲組種子置于沒有空氣的環境中,乙組種子置于空氣充足的環境中10.如圖所示是“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條件”的實驗。一星期后用放大鏡觀察,結果只有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長。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A.甲、乙這一組對照實驗中,變量是水分B.通過甲、乙的對照,說明微生物的生長需要水C.設置丙的目的是排除乙中的大量微生物可能來自水D.通過乙、丙的對照,說明這些微生物為自養生物11.在培養皿底部鋪上棉花并加入適量的清水,然后把豌豆種子放在棉花上。實驗過程與結果如表所示,則由表可知( )裝置場所 場所 溫度 棉花狀態 數日后的現象甲 日光 23℃ 潮濕 全部發芽乙 日光 23℃ 干燥 沒有發芽丙 黑暗 23℃ 潮濕 全部發芽丁 黑暗 23℃ 干燥 沒有發芽A.該實驗研究的目的:探究光照、溫度和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B.該實驗的自變量為光照、溫度和水分,因變量為種子是否萌發C.該實驗的結論是:種子萌發與光照和溫度有關D.該實驗的結論是:種子萌發與水分有關,與光照無關12.在對照實驗中,經過控制處理的一組事物稱為實驗組。未做實驗處理的一組事物稱為對照組。在“探究影響大棚作物產量的因素”實驗中,某校生物科技小組在三個大棚內,按下表要求進行了種植實驗(其他條件均相同),對該種種植實驗分析錯誤的是( )大棚 甲 乙 丙二氧化碳濃度 0.03% 0.1% 0.1%溫度 30℃ 30℃ 20℃A.甲、乙構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二氧化碳濃度B.乙、丙構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溫度C.甲、丙構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D.可以構成兩組對照實驗,變量分別是二氧化碳濃度和溫度13.螞蟻過的是群居生活,它們都有自己的“家”,在天氣晴暖的時候,它們常常要走出家門,在地面上尋找食物。某科學興趣小組為探究螞蟻尋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進行了以下實驗:選擇30只正要回家的螞蟻,用剪刀剪掉其中15只螞蟻的左右側觸角,另外15只不做處理后把它們全部放回原地,觀察它們的運動情況。(1)該興趣小組認為螞蟻尋找到食物后能否回“家”可能與 有關。(2)假如實驗現象是:剪掉左右觸角的15只螞蟻不能回“家”,而其他15只都可以回“家”,根據以上實驗現象,你能得出的是 。(3)在實驗過程中,該小組可能用到的實驗器材: (填“顯微鏡”或“放大鏡”)。14.新鮮菠蘿酸甜多汁,但食用過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損。這種破損真的是由新鮮菠蘿汁引起的嗎?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利用與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腸黏膜開展了探究實驗。(1)【提出問題】新鮮菠蘿汁會破壞黏膜嗎?【建立假設】 。(2)【設計研究方案】①取一塊豬小腸黏膜平均分成兩半,分別放入A、B培養皿中。②向A培養皿中滴加20毫升生理鹽水,同時向B培養皿中滴加 。③把A、B培養皿都放在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一段時間后用放大鏡觀察。(3)【評價與交流】興趣小組的同學還多次重復了該探究實驗,目的是 。15.一天飯后,小北同學幫媽媽收拾桌上的碗筷時不小心將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卻很難將水擦干。媽媽見狀拿了另一塊干抹布擦,很快就將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有些奇怪,忙問媽媽是怎么回事?媽媽只是告訴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是滌綸的。”他不禁想到了一個問題并進行了如下的探究。布料種類 滌綸 麻 棉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較少 最少布塊所含水量 最少 較多 最多(1)提出的問題:抹布的吸水能力和布料的種類有關嗎?(2)猜想與假設: 。(3)所需的器材:三個相同的燒杯,質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滌綸布各一塊,足夠的水。(4)主要步驟:在三個燒杯中倒入足夠等量的水,分別將三塊布放入各個燒杯中讓水浸透,然后將三塊布分別取出,從方便和準確的角度看,應觀察和比較 (填“杯中所剩水量”或“布塊所含水量”)。(5)可得出的實驗結論: 。(6)炎熱的夏天,如果人體皮膚被汗浸漬,會讓人覺得很不舒服。因此,從吸水多少這個角度說,應盡量采用 類的布料來制作夏裝。16.柿子有清熱潤肺,生津止渴,健脾化痰等功效,還沒熟透的柿子,是青色的。把青柿子放到米缸里,過一段時間柿子就會變成紅色。柿子成熟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關呢?對于這個問題,某科學興趣小組進行了以下實驗:選取品種、大小、色澤、軟硬相同,成熟度相似的青柿子70個,分成7組,分別置于不透光的盒內,放置于不同的溫度下,經過三天的時間,結果如下:組別 第1組 第2組 第3組 第4組 第5組 第6組 第7組溫度/℃ 17 20 23 26 29 32 35顏色 青色 青黃色 偏黃 有點紅 泛橙紅 偏紅 紅色軟硬 硬 硬 偏硬 有點硬 有點軟 偏軟 很軟(1)該興趣小組研究的是問題是 ?(2)該興趣小組是如何判斷三天后柿子的成熟情況? 。(3)該興趣小組做實驗時每組用10個柿子而不是1個柿子,目的是為了 。17.藍莓享有“漿果之王”美譽。為研究不同劑量的藍莓提取物抗疲勞作用的效果,研究人員將60只雄性小鼠隨機平均分為四組,每日定時灌胃不同濃度的藍莓提取物溶液一次,灌胃30天后讓小鼠身體負重自身質量的鉛絲,置于水深40厘米的游泳箱中,維持水溫,進行負重游泳實驗。記錄自游泳開始至小鼠沉于水面下10秒后不能浮出水面的時間,記錄相關數據如下表:組別 藍莓提取溶液濃度(毫克/千克) 藍莓提取溶液體積(毫升) 小鼠初始平均質量(克) 小鼠最終平均質量(克) 負重力竭游泳時間(秒)1 0 0.4 19.7 22.7 70.62 100 0.4 19.5 22.6 84.73 200 0.4 19.7 22.7 88.84 300 0.4 19.5 22.5 106.65 400 0.4 19.7 22.7 98.9(1)實驗中用 這個指標來衡量小鼠抗疲勞效果。(2)分析表中數據,可以得到的結論是 。(3)為進一步明確藍莓提取物對抗疲勞功效的最佳濃度,補充檢測的溶液濃度范圍最合理的是: 。18.梅雨季節,保存不當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發霉,這是空氣中的霉菌孢子在食品和衣物表面大量繁殖導致的。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響呢?小華對此進行了探究組別 A B C處理 干燥環境 潮濕環境 潮濕環境方法 將烤干的饅頭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緊袋口,放在溫暖環境里 將濕潤的饅頭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緊袋口,放在溫暖環境里 將①的饅頭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緊袋口,放在②環境里實驗結果 (一周后觀察) 不發霉 發霉 不發霉分析實驗,回答:(1)通過A與B這一對照實驗的變量是 。(2)為了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小華設計的C組實驗與B組實驗形成對照,C組中的①、②的條件分別是 和 。(3)通過小華的實驗,請你說出防止食品發霉的方法 、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科學觀念:知道科學探究的重要性;了解和認識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會對簡單的科學問題進行科學探究。科學思維:探究中,體會科學探究與生活中的探究在本質上的相似性。探究實踐:通過對“手持小電扇不會轉動的原因”、“人的身高和腳印長度的關系”等的探究,實施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步驟。態度責任:從科學家的探究案例中,體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和基本方法。【預習部分已有補充內容,自行刪減】一、生活中的探究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利用科學探究解決實際問題。在探究問題時,我們一般會先假設幾種可能的原因,再對每一種原因可能產生的結果進一步探究,直到找到真正的原因,發現規律。二、科學家的探究1、科學探究六步驟(1)提出科學問題:發現和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第一步。(2)建立假設:建立猜想或假設是對探究結果出現的可能性的一種設想,即對背景材料的實驗目的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要以陳述句的形式進行表述。(3)設計驗證方案:制訂計劃是科學探究的中心環節,本環節計劃得科學、周密與否,直接影響著探究活動的成敗。(4)收集事實證據:對觀察和測量的結果進行記錄,或用調查、查閱資料等方式收集證據,或用圖表的形式將收集到的證據表述出來。(5)檢驗假設:對事實或證據進行歸納、比較、分類、概括、加工和整理,判斷事實、證據是肯定了假設還是否定了假設,并得出正確結論。(6)交流:采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將探究過程和結果與他人交流和討論。2、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1)控制變量法: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影響事物變化規律的因素和條件加以人為控制,只改變某個變量的大小,而保證其他變量不變。(2)類比法:從熟悉事物的屬性中推論出不熟悉事物具有相同屬性的方法。(3)等效替代法:將一些難以觀察測量的量用其他同類型量替換。(4)轉換法:將不易研究測量的量用有因果關系的量來體現。3、現象:事實體現,或實驗中體現出可以直觀觀察、感受到的事實基礎。4、結論:通過對事實或證據進行歸納、比較、分類、概括、加工和整理,判斷事實證據是否肯定了假設,并得出正確結論。5、實驗方案設計(1)實驗設計時需要遵守的原則①對照原則:設置對照,實驗結論更有說服力②等量原則:每次實驗所加試劑量相同③單一變量原則:要研究量為唯一變量,其他量控制相同④平行重復原則:采取多個個體參與實驗,避免偶然因素的發生(2)實驗材料數量應適宜:過多增加實驗難度;過少有較大誤差和偶然性◆任務點一:生活中的探究1.思考與討論①請根據“探究手持小電扇不會轉動的原因”總結科學探究的步驟。步驟:提出問題→建立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搜集證據→分析證據→得出結論②若換上電池或充電后,手持小電扇還是不轉動,接下來該怎么做?修改或提出新假設,然后再預測、實驗,直到實驗結果支持假設◆任務點二:科學家的探究1、什么是科學探究?有什么作用?(1)科學探究是一個不斷地發現問題,通過多種途徑尋求證據,運用創造性思維解決問題,并通過評價與交流達成共識的過程。(2)作用:科學探究是獲得科學知識的一種基本方式。2、思考與討論1.根據青蒿素的發現歷程,你認為科學探究經歷了哪些環節?2.發現青蒿素,是我國科研人員在沒有先進實驗設備的艱苦科研條件下取得成功的范例。對此,你有什么感想?發現青蒿素在艱苦條件下成功,令人感慨萬千。它展現了科研人員的堅定信念與不懈努力。即便設備簡陋,仍勇往直前。這啟示我們面對困境要堅守初心,勇于創新,只要心懷夢想并為之奮斗,就一定能創造奇跡,為社會做出貢獻。◆任務點三:像科學家那樣探究探究人的身高與腳印長度的關系1.提出問題: 人的身高與腳印的長度有什么關系 ?2.建立假設: 人的身高與腳印的長度存在一定的比例關系 。3.制訂計劃:建立假設后,需要設計方案來檢驗這個假設。人的身高與腳印長度是否存在某種關系,關系如何?為了探究這個問題,你準備搜集哪些證據?通過什么方法來搜集?用刻度尺測量若干個人的身高和腳印的長度4.搜集證據:檢驗假設時,需要足夠的證據。搜集證據需要記錄,表格和圖像是很好的記錄方式。將你獲得的數據填在表中。5.分析證據并得出結論:根據搜集的證據,你得出了什么結論?你的假設是否正確?人的身高與腳印長度的比例大約是7:1。6.交流與評價:把你探究的結果與其他同學交流,你有什么收獲和感想?1.長時間玩手機會影響視力,學校每學期都會對學生進行視力檢查,以評估學校學生視力變化情況。“視力檢查”這一過程相當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A.提出問題 B.建立假設C.設計實驗方案 D.收集事實與證據【答案】D【解析】【分析】 科學探究的六個步驟主要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解答】 “視力檢查”這一過程相當于科學探究環節中屬于科學探究中的收集事實與證據;故答案為:D.2.進入秋天,學校的梧桐樹葉不斷地飄落下來,成了校園一處風景。小科在想為什么很多植物在秋天落葉?他的想法屬于科學探究環節中的( )A.提出問題 B.猜想假設 C.設計方案 D.解釋與結論【答案】A【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步驟: 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七個環節.【解答】 小科在想為什么很多植物在秋天落葉? 屬于提出問題的階段;故答案為:A.3.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理由是青蒿素這種藥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在經歷190次失敗之后,在第191次低沸點實驗中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發現,告訴我們在科學探究中應積極( )A.調查 B.實驗 C.觀察 D.思考【答案】B【解析】【分析】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實驗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測量等方法。【解答】實驗法: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者驗證科學結論。 在經歷190次失敗之后,在第191次低沸點實驗中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的成功積極應用實驗的方法。故答案為:B。4.當你患感冒到醫院看病時,醫生通常問你是否頭痛、鼻塞,然后給你測體溫,醫生采取這些行動,從科學探究的角度看,他的直接目的是( )A.交流 B.獲取事實和證據C.建立假設 D.檢驗與評價【答案】B【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六個步驟:提出問題-建立猜想和假設-制定實驗方案-收集事實與證據-檢驗與評價-合作與交流。【解答】 當你患感冒到醫院看病時,醫生通常問你是否頭痛、鼻塞,然后給你測體溫,醫生采取這些行動,從科學探究的角度看,他的直接目的是獲取事實與證據;故答案為:B.5.小虹家有一盆栽的郁金香,過去一直開紅色花,今年卻開出了紫色的花,小虹認為這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她經過一段時間補充水分后,還是開紫色的花。這說明實驗結果與原來的假設是不符合的。對此,小虹最好的處理方法是( )A.修改假設,重新實驗B.修改實驗結果,使其與假設相符C.宣告失敗,停止實驗D.繼續重復實驗,直到與假設相符【答案】A【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意義應尊重實驗事實,當實驗結果與原來的猜想不符時,說明猜想是錯的,應改變自己的猜想,重新實驗進行驗證。【解答】當實驗結果與原來的假說不符時,應重復試驗,應尊重實驗結論(實驗事實),猜想有可能是錯誤的,不能為了猜想而修改過程和實驗結果。故選A。6.某組同學在探究光對蚯蚓影響的實驗時,擬定了以下實驗計劃,不正確的是( )A.提出問題:光會影響蚯蚓的分布嗎?B.作出假設:光會影響蚯蚓的分布C.設置變量:設置黑暗潮濕和明亮干燥兩種環境D.實驗對象:10條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答案】C【解析】【分析】本實驗的變量是由無光和陰暗與潮濕兩個變量。設計探究實驗,常用到對照實驗的設計,要注意惟一變量即所要探究的條件。【解答】探究光對蚯蚓影響的實驗,提出問題:光會影響蚯蚓的分布嗎 作出假設:假設是對問題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據她提出的問題作出假設:光會影響蚯蚓的分布,AB正確:設置變量時有兩個變量,有無光和潮濕與干燥,因此不能得出結論,C錯誤;實驗對象:10條大小相似的健康蚯蚓,D正確。故選C。7.市場上的防曬霜都宣稱可以防曬。暑假期間,舟山某校初中學生外出徒步旅游,準備借此機會做一個關于某品牌防曬霜的實驗,看它是否有效。其中四位同學的實驗方案如下表:你認為最為合理的實驗方案是( )實驗人 實驗方案A.小科 一只手背上涂上防曬霜,另一只手不涂。一天后,比較兩只手背的灼燒程度。B.小英 第一天手背涂上防曬霜,第二天不涂。比較這二天手背被灼傷的程度。C.小玲 在同學的手背上涂上防曬霜,自己不涂。一天后,比較自己手背與同學手背被灼傷的程度。D.小紅 手心上涂上防曬霜,手背上不涂。一天后,比較手心與手背被灼傷的程度。A.A B.B C.C D.D【答案】A【解析】【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解答】A、小科,采取兩只手背一只涂抹、一只不涂抹防曬霜進行對比實驗,對比實驗的影響因素基本一致,因此所獲得的實驗結果比較科學.這樣的實驗方案是最為合理的,A符合題意。B、小英, 第一天手背涂上防曬霜,第二天不涂。因為不同時間涂抹,時間因素控制不了天氣的變化,這會成為對比實驗中的不同因素,故該實驗結果不具有科學性,實驗方案不合理,B不符合題意。C、小玲,因為采取不同實驗者,由于個人的體質因素不同,從而讓對比實驗會因影響因素不同,導致不具有科學性,故該實驗方案不合理,C不符合題意。D、小紅,由于采取不同部位的皮膚進行對比實驗,使對比實驗的影響因素不同,而讓對比實驗會因影響因素的不同,不具有科學性.該實驗方案不合理,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8.海鮮館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種軟體動物)炒九層塔(一種香料植物)”,有媒體報道稱九層塔含有黃樟素。為了探究黃樟素是否致癌,小明進行了如下探究:①他認為微量黃樟素會導致癌癥;②他準備了兩組種類、年齡、大小健康程度都一樣的老鼠,每組2只,一組長期喂食含有微量黃樟素的食物,另一組喂正常食物;③一年后兩組老鼠都沒患癌癥。對此,請回答下列問題。(1)小明提出的問題是 ?(2)步驟②在設置對照實驗時運用了 法,實驗變量是 。(3)本實驗結果 (填“符合”或“不符合”)假設。(4)小金認真思考后,覺得小明的實驗存在不足,應該如何改進? 。【答案】(1)黃樟素是否能致癌?(2)控制變量法;黃樟素(3)不符合(4)選擇每組50只進行實驗【解析】【分析】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提出問題→建立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方案→獲取事實與證據→檢驗與評價→合作與交流;【解答】(1)小明提出的問題是黃樟素是否能致癌?(2)步驟②在設置對照實驗時運用了控制變量法,實驗變量是黃樟素。(3)一年后兩組老鼠都沒患癌癥,本實驗結果不符合假設;(4) 選擇每組50只進行實驗 ,避免實驗的偶然性;故答案為:(1) 黃樟素是否能致癌? (2)控制變量法、黃樟素(3)不符合(4) 選擇每組50只進行實驗1.A【詳解】A.哪吒的造型好看嗎?是人的主觀認識,沒有科學研究價值,故A符合題意;B.戴3D眼鏡看3D漫影會有重影?有科學研究價值,故B不符合題意;C.漫影屏幕是如何成像的?有科學研究價值,故C不符合題意;D.影院的隔音效果和墻體的材料有關嗎?有科學研究價值,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2.D【分析】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詳解】選項中,“入秋以后銀杏樹葉為什么會變黃”“入秋以后銀杏為什么會落葉”“銀杏落葉對銀杏生長有何影響”屬于科學問題,具有探究性;“哪個季節的銀杏樹葉最具觀賞價值”是個人的主觀印象,不屬于科學問題。故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3.C【詳解】小科提出觀點屬于科學探究中建立假設,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4.A【詳解】科學探究的七個步驟是: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搜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小俞指著廚房桌面上的一小塊白色固體,問媽媽:“這是什么。”爸爸說:“把它放到水中,若漂浮著就是蠟塊,該過程體現了猜想與假設,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5.A【分析】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資料分析法、測量法等。【詳解】A.觀察法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鏡、顯微鏡等儀器,或利用照相機、錄像機、攝像機等工具。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實事求是,并及時記錄下來;據題干描述:法布爾運用觀察法研究昆蟲的特征。A符合題意。B.實驗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過有目的、有步驟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記錄分析,發現或驗證科學結論。B不符合題意。C.跟蹤法就是跟蹤調查,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對象,制訂合理的調查方案。調查過程中要如實記錄,對跟蹤調查的結果要進行整理和分析,有時要用數學方法進行統計,C不符合題意。D.測量法就是借助一定的工具去測量,D不符合題意。故選A。6.C【分析】本題考查對對照實驗的理解,探究實驗的兩個原則:對照實驗和變量的唯一性。【詳解】對照實驗是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C正確,ABD錯誤。故選C。7.C【詳解】為了驗證袋口做成“鋸齒”形狀可減小撕開時用力的大小,則應比較撕開相同材質所用力的大小,所以要在同一包裝上不同封口處“鋸齒”狀位置和平邊位置撕開包裝袋所用力的大小,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8.C【詳解】第一句話是小楓提出的問題,小楓開動腦筋找到了所有可能是說明他做出了幾種猜想或假設,利用激光筆手電筒對著凹面鏡照射,觀察到如圖所示的現象是說明他在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故選C。9.B【分析】1.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為: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自身條件為完整而有活力的胚、且度過休眠期及供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2.對照實驗應遵循變量唯一的原則。【詳解】小王同學探究“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所以水分是變量,除此之外其他條件均相同。因此甲乙兩組都應保持適宜溫度為20℃,B正確,ACD錯誤。故選B。10.D【分析】微生物的生長需要一定的條件:水分、適宜的溫度、有機物等。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是設計探究實驗的實驗方案必須處理好的兩個關鍵。【詳解】A.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照實驗。這種不同的條件就是變量。在甲、乙這一組實驗中,除了有無水分的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應該相同。自變量是水分,A正確,不符合題意。B.分析現象,得出結論。一星期后用放大鏡觀察,結果只有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長。甲沒有變化,說明微生物的生長需要水,B正確,不符合題意。C.在乙、丙這一組實驗中,除了有無面包的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應該相同。變量是面包。設置對照實驗,可以保證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這樣實驗結果的不同只能是由變量引起的。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長而丙中沒有微生物的原因,是由面包引起的。說明微生物的生長需要營養,設置丙的目的是排除乙中的大量微生物可能來自水,C正確,不符合題意。D.實驗的結果是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長而丙中沒有微生物,說明面包上的微生物利用面包中的有機物在水分和適宜溫度的條件下大量繁殖,導致乙中有大量微生物生長,微生物在生長過程中需要有機物作為營養物質,因此這些微生物不是自養生物,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11.D【分析】(1)從表格中可知,該實驗的自變量是光照和水分,因變量是種子的發芽情況,因此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水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由實驗結果可知,在濕潤的條件下,不論是否有光照,種子全部發芽,說明光照對種子的萌發無影響;相同光照下,干燥的種子沒有發芽,潮濕的種子全部發芽,說明水分影響種子的萌發。(2)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種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詳解】A.該實驗4組裝置中溫度皆相同為23℃,因此該實驗不能探究溫度對種子萌發的影響,A錯誤。B.該實驗的自變量為光照和水分,溫度不是自變量,B錯誤。C.根據表格數據分析,此探究實驗的結論是:種子萌發與水分有關,C錯誤。D.分析實驗結果不論是否有光照,潮濕的種子全部發芽;相同光照下,干燥的種子不能發芽,潮濕的種子全部發芽。因此該實驗的結論是:種子萌發與光照無關,種子萌發與水分有關,D正確。【點睛】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種子萌發的條件和對照試驗中變量的唯一性。12.C【解析】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詳解】A.甲乙構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二氧化碳濃度,A正確。B.乙丙構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是溫度,B正確。C.甲丙不能構成一組對照實驗,變量不唯一,變量是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C錯誤。D.甲乙丙可以構成兩組對照實驗,變量分別是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D正確。故選C。【點睛】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掌握對照實驗是唯一變量實驗。13. 觸角 螞蟻是靠觸角辨別食物方向的 放大鏡【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螞蟻觸角與辨別食物方向有關,實驗變量是觸角,在設計實驗時,要給螞蟻提供觸角的有無兩種環境,甲組剪去觸角,乙組不做處理,實驗組是甲組,對照組是乙組。【詳解】(1)由于螞蟻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頭部的觸角像天線似地轉來轉去,結合題干中對螞蟻的處理,所以該興趣小組認為螞蟻尋找到食物后能否回“家”可能與觸角有關。(2)假如剪掉左右觸角的15只螞蟻不能回“家”,而其他15只都可以回“家”根據以上實驗現象,得出結論:螞蟻是靠觸角辨別食物方向的。(3)放大鏡的放大倍數是幾倍到十幾倍,用放大鏡即可觀察清楚螞蟻觸角的結構特點。14. 新鮮菠蘿汁會(不會)破壞黏膜 20毫升新鮮菠蘿汁 避免偶然因素的影響,減小誤差【分析】1.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搜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2.對照實驗就是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響,再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它除了原實驗本身改變的條件外,其他條件保持相同,最后與原實驗所得結果進行對照,觀察異同,對照實驗用來證明某種因素對實驗結果的確切影響。【詳解】(1)該實驗提出的問題是新鮮菠蘿汁會破壞黏膜嗎?由此建立假設是:新鮮菠蘿汁會(不會)破壞黏膜。(2)根據對照實驗的原則,該實驗的變量是新鮮菠蘿汁,因此②向B培養皿中滴加20毫升新鮮菠蘿汁,保持變量唯一。(3)多次重復了該探究實驗,目的是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影響。15. 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種類有關 杯中所剩水量 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種類有關系 棉布【詳解】(2)[1]拿干抹布去擦,卻很難將水擦干,拿另一塊干抹布擦,很快就將桌上的水擦干了,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媽媽手里的抹布是滌綸的,則猜想與假設是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種類有關。(4)[2]將三個燒杯中倒入等量的水,分別將質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滌綸布放到燒杯中濕透,然后把三塊布分別取出;從方便和準確的角度看,應觀察和比較杯中所剩水量,將現象記入表中。(5)[3]由表格中的實驗內容以及杯中所剩水量可知: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種類有關系。(6)[4]因為棉質抹布的吸水能力最強,炎熱的夏天,人體出汗較多,可采用棉質類的布料來制作夏裝,有利于吸汗。16. 溫度是影響柿子成熟快慢的因素嗎? 觀察三天后柿子的顏色和軟硬,越軟、越紅的柿子越成熟 防止一個柿子存在偶然性,實驗結果缺少說服力【分析】(1)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2)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解答即可。【詳解】(1)從表格中看出唯一不同的變量是溫度,因此該興趣小組是溫度對柿子果實成熟的影響。(2)由圖表格中可以發現隨著溫度的增加,柿子的顏色越來越紅,軟硬程度是越來越軟,故可觀察三天后柿子的顏色和軟硬,越軟、越紅的柿子越成熟。(3)該興趣小組做實驗時每組用10個柿子而不是1個柿子,目的是為了避免偶然性,實驗中偶然因素很高,所以要多次實驗求平均值,為了避免偶然性。17. 負重力竭游泳時間 藍莓提取物對抗疲勞作用有功效 200~400mg/kg【分析】對照實驗是指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其中不同的條件就是實驗變量。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詳解】(1)觀表中數據可知:負重力竭游泳時間可直接反映機體的運動耐力,是評價抗疲勞效果的重要指標。(2)觀表中數據可知:灌胃不同濃度藍莓提取物的小鼠,負重力竭游泳時間均大于第一組,因此,實驗證明藍莓提取物對抗疲勞作用有功效。(3)由表中數據可知,灌胃藍莓提取物溶液濃度為300毫克/千克時,負重力竭游泳時間最長,說明最佳抗疲勞功效的藍莓提取物溶液的濃度在300毫克/千克附近,所以應該在200~400毫克/千克濃度范圍內進一步縮小濃度梯度范圍進行實驗。18. 水分 濕潤 低溫(寒冷) 干燥 低溫【分析】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是的就是對照組。【詳解】(1)由題干實驗設計可知,A與B的對照實驗中不同的唯一變量是水分。(2)為了探究溫度對霉菌生活的影響,實驗中的變量應該是溫度(室溫和低溫),小華設計的C組實驗與B組實驗形成對照,C組中的①、②的條件分別是濕潤的饅頭片置于塑料袋中,扎緊袋口,放在低溫(寒冷)環境里。(3)通過小華的實驗,結合食物腐敗變質的原因,防止食品發霉的方法:干燥處理或者低溫保存。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1.3 像科學家那樣探究 學案(學生版).docx 【核心素養】1.3 像科學家那樣探究 學案(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