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蜜蜂》教學設計一 教學理念(一)指導思想遵循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的原則,注重學生個性發展,充分利用多種評價體系、評價方法,開展“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打通第一、第二課堂,重視和鼓勵音樂實踐創造,提高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音樂教學工作,最終實現學生音樂專業知識技能全面有效的提高和音樂審美能力的全面提升。(二)理論依據1、建構主義理論布魯納的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者要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深刻理解,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感受、體驗,并提倡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本設計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形成新知識的建構。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積累音樂創作經驗和發掘創造才能的過程。因此,我們音樂教師要注重每一節課對學生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2、人本主義理論馬斯洛的人本主義理論認為要以人為本,強調對學生心理品質和人格的教育。音樂教師應努力創設一種非常寬松活潑的氛圍,以民主的態度,商量的口吻,輕松的語言,指導學生進行音樂活動,放手給學生一個充分自由的發揮空間,使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一種積極的活躍的狀態。這樣既充分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又使他們學得開心,學得主動。二 教學目標(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用歡樂的情緒演唱歌曲,表現小蜜蜂采蜜時愉快的心情。(二)過程與方法聆聽、感受、體驗、表現歌曲《小蜜蜂》,用稍快的速度準確的演唱歌曲。(三)知識技能1、進一步熟悉休止符,以及感受穩定拍。2、認識相同樂句。3、通過音階視唱整個歌曲。三 教學重點難點(一)教學重點學唱歌曲《小蜜蜂》,體驗、感受、表現歌曲歡快活潑的情緒。(二)教學難點1、 進一步熟悉休止符,以及感受穩定拍。2、認識相同樂句。3、 通過音階視唱整個歌曲。四 教學背景(一)教學內容分析民音樂出版社義務教育教科書—一年級音樂(下冊) 第一課演唱曲目《小蜜蜂》歌曲是德國兒歌,四二拍,F大調,這首歌僅用五個音寫成,旋律多為級進和三度音程的小跳。歌曲中節奏包括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四分休止符,節奏有規律。(二)學生情況分析學生能夠在穩定拍中,拍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組成的節奏短句對于旋律演唱大部分學生跟琴模唱大調音階,以及跟琴唱三度級進和三度音程。(三)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體現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要以學生為本,注重學生的發展,把學生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以下是本課使用的一些教學方法及效果:1、本節課主要采用聆聽法、教授法、練習法、體驗法、歌唱法、欣賞法、發現法等進行歌曲教學。循序漸進地逐步解決教學的重難點,由淺入深地將學生帶入音樂作品之中。教學過程中,我把握住音樂教學以聽為主,突出節奏入手為基調,給學生創設充分感受音樂的氛圍,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始終感受音樂活潑歡快的情緒,使他們在歡快的情緒中激發其學習音樂的興趣,充分感受音樂給人們帶來的情感熏陶、情緒感染;而本課所采用的教授法、練習法也基本合乎教學原則的要求。2、建立多種評價體系,使學生掌握動態的學習方法為學生建立聲音評價標準,引導師生互評、生生互評、自我評價;針對新授知識,進行課前、課中、課后的測評,多種評價方式,不僅使評者學到了真知,也使評者融進學者的行列,師生在不斷的自評、互評中真真正正地學到了本領,內心的愉悅之情溢于言表。3、教學手段:把現代信息技術與音樂學科有機整合,激發學生體驗、探索音樂的熱情。(四)技術準備多媒體教學設備、自制課件、鋼琴、雙響筒、小手鈴等。五教學過程(一)導入【環節目標】此環節為本堂中的第一環節,它的主要任務是起發揮鋪墊的作用【設計說明】通過學生練習音準感受音階級進以及三度音程關系“drm dm rmf rf……..上行 d’tl dl tls ts ………下行” 為歌曲旋律級進和三度音程做好鋪墊。(二)節奏訓練【環節目標】通過用卡片的形式練習節奏,讓學生掌握歌曲中出現的節奏,以及培養學生的穩定拍活動2.1 ——第一樂句節奏訓練教師讓學生通過讀卡片的形式,熟悉第一樂句的節奏活動2.2——第二樂句的節奏訓練教師敲節拍,讓學生聽節拍,心中默讀節奏【設計說明】通過用卡片的形式來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感覺在玩中進行了節奏的練習,以及培養心中穩定拍(三)旋律學習【環節目標】通過游戲的方式學習歌曲旋律,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熟悉歌曲。活動3.1 ——音的學習1、復習F大調音階2、學習第二樂句的音符3、學習第一樂句的音符活動3.2 ——旋律的學習將節奏放入五線譜中活動3.3 ——小節線的學習兩拍畫出小節線活動3.4 ——相同樂句的學習出現第三樂句,相同的顏色是相同的樂句【設計說明】通過消失字母譜的方式讓學生記住樂譜,以及將卡片中的節奏放入旋律中,這些游戲調動學生積極性,讓發揮學生在課堂的主動性(四)歌曲演唱【環節目標】運用聆聽、分樂句演唱等多種方法學唱歌曲,完成本節課的核心內容,即“唱會、唱好歌曲。”活動4.1——聆聽歌曲聽音樂體會歌曲歡快的情緒活動4.2——找相同樂句用同樣的圖片表示第一樂句與第三樂句旋律、節奏、歌詞完全相同活動4.3——朗讀歌詞教師帶著學生讀歌詞活動4.4:輕聲跟唱學生耳朵眼聽得到音樂,輕聲跟唱活動4.5:分樂句演唱師生齊唱第一樂句,學生演唱第二樂句,教師演唱第三樂句活動4.6:跟伴奏演唱1、 學生跟著慢速伴奏演唱2、 學生跟著原速伴奏演唱【設計說明】在聆聽、感受、學唱、過程中了解歌曲內容。采用師輕聲跟唱、生合作法演唱表現歌曲,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五)為歌曲伴奏【環節目標】加入伴奏樂器雙響筒、小手鈴,為了使學生更好的表達歌曲歡快的情感。活動5.1:用雙響筒、小手鈴為歌曲伴奏在歌曲的第一樂句和第三樂句用雙響筒伴奏,第二樂句用小手鈴伴奏。【設計說明】在歌曲中加入伴奏樂器使學生更好的體會,小蜜蜂愉快的情緒。(六)教學小結【環節目標】希望同學們都可以體會到小蜜蜂在辛勤勞動中愉快的心情。【設計說明】引導學生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體會歌曲歡樂的心情。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課堂教學中關注過程的評價,采用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第一是自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集體和自身在音樂教學活動中進行評價。如:演唱及欣賞作品時是否理解了作品,表述是否準確、到位,在自評中可以發現教學的重難點。第二是互評:采用師生間、生生間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價。1.師生相互評價: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教師的示范演唱進行情感的理解和學習性評價。教師始終關注學生學習的狀態,采取提問、個別檢查等方法,對學生的活動給予適當的評價。2.學生相互評價:學生通過參與活動的表現效果進行評價,教師進行適時的指導。七、教學設計特色說明更加關注學生,突出以學定教的基本理念。每一個教學活動的設計(例如節奏卡以及認音時音一個個消失)我都能緊緊圍繞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來進行,并引導學生積極快樂的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