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教學設計單元名稱 《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遵守社會規則”1.單元教學設計說明(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簡述本單元學習對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價值;簡要說 明教學設計與實踐的理論基礎) 本單元承接第一單元對社會生活的總體介紹,專題探討社會規則,對初中生進行規則教育。社會規 則對初中生來說并不陌生。本單元設計了三課,分別為“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社會生活講道德”“做 守法公民”。社會生活中的規則主要包括道德、紀律、法律等,它們對人們的各種行為進行規范和引導。 本單元以“遵守社會規則”為主題,幫助學生理解社會規則的意義和價值,認識社會規則的主要內容, 知道如何遵守社會規則,學習和踐行道德和法律規范,提高道德修養,增強法治意識。首先,幫助學 生從規則的產生、運行、修訂等角度深度認識規則,以引導學生自覺踐行規則。其次,從尊重的含義 和功能,從文明有禮的培養,從誠信的社會意義、經濟意義等角度。引導學生了解社會生活中的幾類 主要道德規范。最后。引導學生認識違法行為的危害。樹立“法不可違”的信念。增強規則意識和法 治觀念。增強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幫助學生反省自身行為,遠離不良行為,積極預防犯罪;幫助學生 認識法律救濟的相關知識,增強依法維權的能力和意識。2.單元目標與重點難點(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指向學科核心內容、學科思想方法、核心素養 的落實,設計單元學習目標,明確重點和難點) 加強個人道德教育的方法,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將道德教育育貫穿公民道德建 設和精神文明創建全過程。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營造向上向善的社 會氛圍。3.單元整體教學思路(介紹單元整體教學實施的思路,包括課時安排、教與學活動規劃,以結構圖 等形式整體呈現單元內的課時安排及課時之間的關聯等)(社會生活有秩序維護秩序靠規則自由與規則不可分自覺遵守規則維護與改進規則尊重是交往的起點尊重從我做起待人禮為先做文明有禮的人誠信無價誠實守信踐行誠信違法無小事法不可違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了解罪與罰加強 自我 防范遇到侵害依法求助善用法律有勇有謀應對違法犯罪第 四課社會生活講道德第三課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第 五課做 守法公民維護秩序尊重他人以禮待人道守規則遵守社《規預防犯罪)課時教學設計課題 第四課社會生活講道德第一框尊重他人1.教學內容分析(分析本課時教學內容在單元中的位置,學習內容對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功能價值, 蘊含的正確價值觀念等) 第四課“社會生活講道德”包括“尊重他人”“以禮待人”“誠實守信”三個框題。第一框“尊重 他人”包括“尊重是交往的起點”“尊重從我做起”兩目。第一目主要引發學生了解尊重的表現,體會 尊重的復雜性,懂得尊重對個人和社會的意義,從而將心比心,激發尊重他人的意識。使學生認識: 尊重主要包括尊敬和重視,尊重是一個人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每個人都期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尊重; 尊重是文明社會的重要特征;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洽。第二目主要引發學生深度探究和思考,引領 學生多角度、多層面把握尊重他人的理念、途徑、方法。使學生認識:尊重他人就要積極關注、重視 他人;尊重需要平等對待他人,平等待人既是道德的規范,也是法律的要求;尊重需要換位思考;尊 重需要學會欣賞他人。2.學情分析(分析學生與本課時學習相關的學習經驗、知識儲備、學科能力水平、學生興趣與發展 需求、發展路徑等) 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可能會呈現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部分學生對道德規范、規則持消極態度,甚 至通過違反道德規則來顯示自己的存在。這種心理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意識和態度,需要我們加強示 范和引導,從尊重道德規范的深層原因、社會價值和意義角度,給學生提供幫助,以克服和解決學生 成長中的問題,在學生道德規范形成的關鍵時期加強引導。3. 目標確定(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指向學科核心內容、學科思想方法,描述學生經歷學習過 程后應達成的目標) ①學生通過探究重慶、深圳等圖書館禁止14歲以下兒童進入閱覽室的新聞,思考尊重的內涵及為什么 需要尊重,了解個人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行為規范。 ②學生通過了解韋世浩老人的生平案例,思考他尊重他人的細節,能多角度、多層面把握尊重他人的 理念、途徑、方法,能夠遵守社會規則和社會公德。4.學習重點難點 難點:理解為什么要尊重他人 重點:認識到如何尊重他人的各種方法。5 .學習活動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激趣引入 回憶自己在圖書館中遇到的不良行為,思考以 下問題: 1.你有類似的經歷嗎 2.你如何看待這些行為 3.你對新學期的圖書館有什么期待 學生回憶并回答問題 初步思考尊重他人的表現。 課堂新授 環節一:尊重是交往的起點探究一:分析重慶、深圳等圖書館禁止14歲以 下兒童進入閱覽室的新聞,請學生思考以下問 題 : (1)面對這兩份通知,你有什么感受 (2)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感受 總結:(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個體,都希望得到 他人和社會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夠增強自 尊、自信,產生良好的心理體驗,如滿足感、 成就感等;相反,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和認 可,往往會產生自卑感、挫敗感等。 觀點辨析: (1)圖書館是社會公共資源,每個人都可以進 館閱讀 (2)圖書館是公眾學習的場所,熊孩子大吵大 鬧是對其他讀者的不尊重 (3)兒童的自制能力不足,不能對他們過于苛 責 問題:尊重是維系良好人際關系的前提,是文 明社會的重要特征。尊重促進社會進步,提高 社會文明程度。 環節二:尊重從我做起 思考你和朋友在圖書館學習,你如何回應他向 你的提問 總結:①積極關注、重視他人 探究二:乞丐和拾荒者不允許進入圖書館的規 定;流浪漢進餐廳吃飯被驅趕;路人辱罵環衛 工人等案例 問題:你如何評價這些做法 什么樣的人應該 被尊重 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理解并思考 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觀看視頻、思考并回答問題分享:杭州圖書館的一視同仁 總結:平等對待他人 探究三:分享韋思浩老人的生平經歷,他教我 們如何尊重他人 思考問題: (1)韋思浩老人身上有哪些細節值得我們尊重 學生總結并完成練習= (2)有的人說“浙大畢業的高材生淪落到如此 潦倒,令人唏噓”,你怎么看待這一評價 總結: ③學會換位思考 ④學會欣賞他人 環節三:課堂小結與練習6 . 板書設計(內在修養的外在表現尊重是交往的起點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尊重使社會生活和諧融治尊重他人積極關注,重視他人平等對待他人尊重從我做起學會換位思考學會欣賞他人)7.教學反思與改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