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6課《戊戌變法》導學案知道戊戌變法發生的時間、背景、內容和影響,了解資產階級維新派宣傳變法的表現,初步養成歷史時序意識和歷史空間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運用史料分析戊戌變法的背景、影響,認識到戊戌變法的思想啟蒙作用,其對歷史發展進程的作用。(唯物史觀、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通過本課學習,感悟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等,通過變法挽救民族危亡,不怕犧牲的反抗斗爭精神。(歷史解釋、家國情懷)重點:公車上書、戊戌變法的內容及影響。難點: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和失敗的原因。2022課標內容: 了解戊戌變法的主要史事,認識變法的意義和局限性。1.序幕—— (1)過程:1895年春,康有為、梁啟超等聯合在北京參加會試的舉人,上書光緒帝,請求拒和、遷都、變法。(2)影響: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2.宣傳變法:維新人士在各地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其中影響最大的報刊是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 。 3.開始標志: 年6月11日,清政府頒布“ ”詔書,宣布實行變法。 4.變法內容:項目 內容政治 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經濟 鼓勵 ,發展農、工、商業;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 文教 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軍事 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5.結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發動政變,制造了“ ”事件,變法失敗。 6.影響:變法在 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 問題探究1:戊戌變法觸動了哪些人的利益?材料一:全國的讀書人都覺得前功盡棄。他們費了多少心血,想從之乎也者里面升官發財。一旦廢八股,他們絕望了,難怪他們要罵康有為為洋奴漢奸。 ——蔣廷黻著《中國近代史》材料二:戊戌政變,首在裁官。京師閑散衙門被裁者,不下十余處,連帶關系因之失職、失業者,將及萬人。——陳變龍《夢蕉亭雜記》材料三:命八旗人下,如愿出京謀生計者,任其自由。于是滿族諸人大 嘩,謠謗起。——黃鴻寺《清史紀事本末》問題探究2:從譚嗣同的言論中,可以學到他的哪些精神?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獄中題壁》各國變法, 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譚嗣同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譚嗣同1.1895年5月《申報》發文:“昨接京電悉,公車孝廉(指參加會試的舉人)下余人,上書二萬言,力拒議和,叩求都察院代奏。”該文描述的歷史事件( )A.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教育近代化運動 B.揭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C.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 D.標志甲午戰爭失敗2.1895-1898年,中國社會新增報刊約六十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報刊有《時務報》《國聞報》《強學報》等,它們主要傳播的思想主張是( )A.師夷長技 B.變法維新 C.民主科學 D.馬克思主義3.張之洞提到:“乙未(1895年)以后,志士文人,創開報館,廣譯洋報,參以博議。始于滬上,流衍于各省,內政、外事、學術皆有焉。”其所述現象表明( )A.新式學堂開始創辦 B.新型媒體得到發展C.辛亥革命蓬勃開展 D.傳播民主共和思想4.改革勢必觸動部分人的利益,難免遭遇阻力,困難重重。戊戌變法中有一項改革措施涉及“數百翰林,數千進士,數萬舉人,數十萬秀才和數百萬童生”的榮譽和晉升之道,該措施是( )A.獎勵發明 B.廢除八股,改試策論C.精簡機構 D.裁撤冗官冗員5.《戊戌政變記》記載“人人封章,得直達于上。舉國鼓舞歡蹈,爭求上書,民間疾苦,悉達天聽。每日每署封章皆數十,上雞鳴而起,日哺乃罷,覽閱奏章,猶不能盡”。上述現象的出現是由于戊戌變法( )A.允許官民上書言事 B.編制國家預算C.裁撤政府冗官冗員 D.發展工、農、商業6.一首描繪近代重大歷史事件的詩中寫道:“黃海波濤怒氣沖,老將新疆護國門,菜市橫刀血濺飛”(注:“菜市”即北京菜市口刑場)該詩中提到的人物有( )①林則徐 ②左宗棠 ③鄧世昌 ④譚嗣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7.“變者,天下之公理也?!泵鎸涨皣乐氐拿褡逦C,康有為、梁啟超掀起了救亡圖存的維新變法運動,組織強學會,創辦報刊,宣傳西方政治制度,在當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反映該運動( )A.結束了我國君主專制的統治 B.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C.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影響 D.使得清政府實現了富國強兵8.歷史事實指的是歷史的真實情況,歷史觀點是分析歷史事實的看法和狀態。下列選項中屬于歷史觀點的是( )A.“公車上書”請求拒和、遷都、變法B.維新人士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宣傳變法C.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D.變法雖然失敗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9世紀70年代……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這些企業雖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資本,產品投放市場?!髣张上Md辦民用工業同外國人競爭,“分洋商之利”,同時給軍事企業提供資金、燃料。——摘自《中國近現代史》材料二 中華民族的覺醒由1300名舉人在“公車上書”的吶喊中宣告于世……公車上書是民族危機刺激下的集群,他們的共識更多地來自于對民族前途的思考,并且把抵御外辱與改革內政合為一體,就其反映的時代意義來說是前代人們所不可比擬的。——摘編自陳旭麓《中國近代社會的新陳代謝》材料三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勢力在政治舞臺上初露頭角,……他們以為由一個封建皇帝進行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封建主義的束縛就會解脫,這只能是一種幻想。——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近代史稿》(1)據材料一,指出洋務運動創辦的民用工業的特點,并概括洋務派創辦民用工業的目的。(2)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簡要評價這次運動。(3)引發公車上書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據材料二,指出為什么說公車上書者們超越“前代人們”?作者認為公車上書在當時起了怎樣的歷史作用?(4)材料料三中“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勢力在政治舞臺上初露頭角”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當時的“封建皇帝”是誰?這場“自上而下的改革”何時開始?請舉例2個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勢力的代表人物。反思: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從中有可以獲得哪些啟示?材料一:朝廷中大多數高級官員的位置都出自她 (慈禧太后)的恩賜并效忠于她····協助皇帝作出重要決策的高級官員大部分是皇太后的人。——費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 (下卷)材料二:光緒帝發布變法詔令184條,包括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對此,時任海關總稅務司的赫德指出:“他們把幾年吃的東西不顧消化能力,在三個月之內都填塞吃了。”——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材料三:維新志士們大多是青年士人,為國家民族之救亡圖存大業挺身而出,以天下為己任,但卻未能走入民間獲得眾的支持和力量,缺乏足夠的社會支援。它是一場準備很不充分的政治運動。——王先明《中國近代史》參考答案:問題探究1:科舉士子、封建官僚、八旗子弟問題探究2:變法精神:憂國憂民、敢為天下先的愛國精神和創新精神1.B2.B3.B4.B5.A6.C7.C8.D9.(1)特點:由官府控制,吸收私人資本,產品投放市場。目的:與外國競爭或“分洋商之利”;輔助軍事工業。(2)評價: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3)直接原因:《馬關條約》的簽訂。原因:把抵御外辱與改革內政合為一體。歷史作用:宣告中華民族的覺醒(或起了思想啟蒙作用)(4)歷史事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皇帝:光緒皇帝。時間:1898年。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嚴復、譚嗣同等。反思:原因:①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勢力強大,光緒帝沒有實權②操之過急、違背規律、脫離現實③缺乏群眾基礎④根本原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充分教訓:資本主義的改良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