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 八年級上冊 單元教學設計第二章第二節 氣候“雨神呼風喚雨背后的 地理奧秘”/ 讓教學更有效 大單元教學 | 地理學科分課時教學設計 第4課時:氣候(降水)“雨神呼風喚雨背后的地理奧秘”一、課時目標1.學會初步閱讀等溫線、等降水量線分布圖,說出我國氣溫和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能結合溫度帶、干濕地區分布圖說出我國溫度帶和干濕地區的劃分依據及分布。(區域認知)21世紀教育網2.通過閱讀我國氣候類型分布圖,說明我國氣候復雜多樣及季風氣候顯著的特征,通過閱讀氣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描述我國各氣候類型的主要特征。(區域認知、綜合思維)3.結合中國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和季風氣候成因示意圖進行初步分析,說出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區域認知、綜合思維)4.結合生活體驗及典型區域對比,舉例說明我國氣候的區域差異對當地生產、生活的影響。(區域認知、綜合思維、人地協調觀)二、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我國的降水特點。(二)教學難點降水對我國生產生活活動的影響。三、教學方法主題式情境教學:以“雨神呼風喚雨背后的地理奧秘”為主題創設教學情境,認識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特點。21世紀教育網問題式探究教學:依托主題情境,設置探究問題鏈,在問題探究過程中進行知識學習與素養培育。五、教學過程設計導入新課:雨神的行程到底能否呼風喚雨?(5分鐘)教師主導活動 學生主體活動 設計意圖·雨神的行程到底能否呼風喚雨? 【教師展示】 展示被稱之為“雨神”蕭敬騰某一年的外出行程: 杭州:5.18 溫州:6.21 臺北:7.6 香港:7.26 鹽城:7.20 北京:7.2 提出問題:雨神的行程在時間和空間上有何特點?這是否與他能呼風喚雨有關?21世紀教育網 【讀圖思考】 閱讀材料,發現雨神出行的時間特點與空間特點。21世紀教育網 通過學生所熟知的娛樂事件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從時間和空間兩個角度發現與分析問題。·總結過渡 “通過材料我們可以發現,雨神行程集中于夏季,空間上主要在我國東部和南部區域,這是否可以從地理世界對其呼風喚雨的能力進行解密呢?這節課一起走進我國降水的學習。”新課推進①:我國降水的時空分布特征(10分鐘)教師主導活動 學生主體活動 設計意圖·任務1:我國地形的基本特點 【教師引導】 根據我國年降水量分布圖,思考: ①描述我國年降水量空間分布的特征; ②找出我國年降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區; ③找出所在省份的年降水量及變化特征。 【提供材料】 【教師引導】 根據給出的數據,說出我國降水在時間上的分布特點。 【教師引導】 閱讀北京年降水量極值圖,說出你發現的問題。、 【總結分享】 從總體上看,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很不均勻。 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總結分享】 我國降水的時間分配也不均勻。 大多數地區的降水集中在4-10月,這期間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 【總結分享】 我國降水的年際變化也很大。 結合中國年降水量空間分布圖,得出我國年降水量的空間分布特征。鍛煉學生讀圖描述與數據分析能力。21世紀教育網·總結過渡 “我國降水時間上集中于夏季,空間上集中于東、南部區域,剛好與雨神出行行程相吻合,因此增加了下雨的概率。” ·補充材料 臺灣島東北部的火燒寮是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達6558毫米。1912年更創下年降水量8409毫米的紀錄。 吐魯番盆地中的托克遜是我國降水最少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僅5.9毫米,年降水天數不足10天,有些年份滴水不見。21世紀教育網新課推進②:我國干濕區劃分(10分鐘)教師主導活動 學生主體活動 設計意圖·任務2:干濕區劃分 【教師引導】 根據我國干濕區劃分圖,思考: 我國劃分為多少個不同的干濕區域?21世紀教育網 ②這些干濕區域在降水上有何特點? 【提供材料】 【總結分享】 讀圖總結。 結合中國中國干濕區的分布圖,描述我國干濕區的區域特點。21世紀教育網鍛煉學生讀圖描述與數據分析能力。·總結過渡 ①濕潤區 年降水量(毫米):> 800mm 干濕狀況:降水量>蒸發量; 分布地區: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內蒙古東北部、東北東部; 植被類型:森林;21世紀教育網 土地利用:以水田為主的農業。 ②半濕潤區 年降水量(毫米):400-800mm 干濕狀況:降水量>蒸發量; 分布地區: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大部分、青藏高原東南部; 植被類型:森林、草原;21世紀教育網 土地利用:以旱地為主的農業。 ④半干旱區 年降水量(毫米):200-400mm 干濕狀況:降水量<蒸發量; 分布地區: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分; 植被類型:草原;21世紀教育網 土地利用:草原牧業、灌溉農業。 ⑤干旱區 年降水量(毫米):<200mm 干濕狀況:降水量<蒸發量; 分布地區:新疆、內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 植被類型:荒漠; 土地利用:山地牧業,綠洲、河谷灌溉農業。新課推進③:降水特點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10分鐘)教師主導活動 學生主體活動 設計意圖·任務3:降水特點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展示材料】 提出問題: 圖中房頂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這與當地的降水情況有什么關系? 【展示材料】 提出問題: 我國水稻和小麥的分布有何特點?與降水有何關系? 【問題討論】 甘肅夏河縣的房屋采用平頂,因為當地降水少,平頂房屋方便晾曬。21世紀教育網 浙江紹興的房屋是斜頂,因為當地降水豐富,斜頂房屋便于排水。 【問題討論】 在濕潤區,廣泛種植需水量大的水稻; 在半濕潤區,主要種植較耐旱的小麥、玉米等 鍛煉學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培養學生區域認知與綜合思維素養。使學生認識到降水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活動。·總結過渡 “一個地區的干濕狀況會影響建筑、飲食、民俗、農業生產、植被等許多方面,同學們可以課后進行資料搜集,說一說還發現了哪些差異?”課堂小結:中國的降水(5分鐘)·課堂總結 總結本節課知識:21世紀教育網課后任務:降水特點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5分鐘)·任務:降水特點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一個地區的干濕狀況會影響建筑、飲食、民俗、農業生產、植被等許多方面,同學們可以課后進行資料搜集,說一說還發現了哪些差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