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 導學案(含解析)--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 導學案(含解析)--2024-2025學年高二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

資源簡介

第9課 20世紀以來人類的經濟與生活 
第一課時 20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的發展
課標·定位 核心·導學
認識20世紀以來貿易、金融的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歷史解釋、史料實證、時空觀念) 1.注意“一個核心”:世界經濟的發展 2.掌握“兩大體制”:市場經濟體制和計劃經濟體制 3.掌握“三個類型”:資本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和新興國家
學習任務1  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
【活動1】閱讀教材第一目第一、二自然段,了解一戰前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狀況
1.一戰前
概況 壟斷資本主義繼續發展,資本主義國家間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結果 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
2.一戰后
概況 資本主義經濟雖然有所發展,但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結果 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
影響 (1)資本主義國家經濟遭受重創 (2)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扭轉危機 (3)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圖解歷史] 1929-1933年經濟危機
【活動2】閱讀教材第一目第三自然段,掌握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
1.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通過經濟計劃、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收入政策以及福利政策等,將政府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
2.現代科技進步促進了新興產業的發展與傳統產業的升級。
3.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并沒有解決。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世界范圍內貧富分化加劇,經濟危機時有發生。
[教材開發]
閱讀課本“1910—1990年部分國家經濟數據表”, 據表格指出20世紀50—70年代西方國家經濟發展的特點。
提示:發展迅速。
學習任務2 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發展
【活動1】閱讀教材第一目第一自然段,了解蘇聯計劃經濟體制確立的主要史實
背 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期,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2)1922年蘇聯成立,并繼續實施新經濟政策,使社會經濟得到恢復
確 立 斯大林逐漸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
影 響 蘇聯工業總產值于1937年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
[教材開發]
閱讀課本“1910—1990年部分國家經濟數據表”, 據表格指出1910—1937年俄國(蘇聯)經濟發展的狀況,分析出現這種狀況的制度因素是什么。
提示:狀況:經濟迅速發展。因素: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確立。
【活動2】閱讀教材第一目第四自然段,概括二戰后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狀況
問題 指令性計劃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運轉不靈等問題越來越突出,改革陷入困境
結果 1989年東歐發生劇變,1991年蘇聯解體
【活動3】閱讀教材第一目第五自然段,掌握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主要史實
奠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國現代化的工業基礎
轉折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實現了偉大的歷史轉折
發展 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開辟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濟飛速發展
結果 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教材開發]
閱讀教材“1978-2018年中國經濟數據表”,思考:這期間中國經濟取得飛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中國通過改革開放建立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學習任務3 新興國家經濟發展和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
【活動1】閱讀教材第一目第六自然段,了解二戰后新興國家經濟的發展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原先的殖民地與半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
特點 這些國家將經濟獨立作為首要目標,并通過發展國有經濟與制訂經濟計劃加速自身的工業化進程
成效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國家的經濟實現了高速發展
趨勢 由于自身經濟結構存在問題,加上西方發達國家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道路仍然充滿挑戰
[概念釋意] 貿易保護主義
(1)貿易保護主義是指在對外貿易中實行限制進口以保護本國商品在國內市場免受外國商品競爭,并向本國商品提供各種優惠以增強其國際競爭力的主張和政策。
(2) 貿易保護主義會導致國際貿易量減少,從而影響全球經濟增長。
【活動2】閱讀教材第一目第七自然段,概括21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狀況
概況 (1)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相互聯系和依存日益加深 (2)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增長動能不足,貧富分化日益嚴重
中國 對策 (1)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2)倡議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
[教材開發]
觀察課本“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現場”圖,思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召開說明中國堅持怎樣的基本國策。
提示: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主題 世界經濟的發展
【體系構建】
【史料探究】
1.問題探史——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
史料 面對農業的持續蕭條,羅斯福政府先后兩次頒布《農業調整法》,通過削減耕地面積和農產品產量等方式維持糧食價格。其次,政府還向遭受自然災害的農場主提供援助。為解決農業過度開發和農產品過剩等問題,羅斯福政府還通過立法和推廣應用新技術等形式,采取了如退耕還林等措施對農業資源進行保護。
——摘編自曾中平《羅斯福農業政策對中國農業發展的啟示》
[研討交流]根據史料,概括羅斯福農業政策的措施,并分析其特點。(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破法]抓住關鍵信息:“頒布《農業調整法》”“向……農場主提供援助”“對農業資源進行保護”概括其措施;特點結合措施進行概括。
[成果展示]
措施:通過農業立法調整農業生產;限制農業生產以穩定物價;關注農業環境保護。特點:以行政手段(國家干預)調整生產。
【鏈接學術前沿】
市場經濟不是沒有毛病,出了一些毛病,在20世紀30年代的時候,他引進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場經濟又回到了一個比較健康發展的軌道。……開創了市場經濟的新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市場規律這只“看不見的手”和政府干預這只“看得見的手”聯合起來,共同影響經濟,市場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時得以發揮。
——摘編自《<大國崛起>解說詞》
[觀點解讀]史料說明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促使資本主義國家開創市場經濟新模式,這一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2.史料證史——蘇聯社會主義經濟發展
史料 高度集中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幫助蘇聯實現了有效的宏觀經濟規劃和調控,有效地集中有限的力量進行工業化建設,①但是在另一方面,卻嚴重抑制了企業生產的積極性,生產效率低下。②備戰型的發展模式,導致蘇聯一味追求重工業和軍事工業的發展,忽略了農業和輕工業的發展,③雖實現了農業機械化,但實際上卻導致了蘇聯國民經濟內部產業發展嚴重失衡④,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研討交流]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價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對蘇聯的影響。(唯物史觀、歷史解釋)
[破法]抓住關鍵信息:由①②③④信息辯證地進行評價。
[成果展示]
一方面,使蘇聯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工業化,奠定了強大國家的基礎;為取得衛國戰爭的勝利創造了物質條件,為蘇聯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另一方面,排斥市場經濟,實行單一的計劃管理,使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受到嚴重束縛;優先發展重工業,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落后。
【鏈接學術前沿】
1921年6月,蘇俄最高國民經濟委員會決定恢復市場、貨幣機制,給企業一定的自主權,對中小企業實行非國有化。下半年,國家退出擁有20名工人以下的小型企業,允許私人承租經營;同時準許私人開辦小型企業,允許私人開辦商店。1924年前,外國企業與蘇俄政府簽訂的租讓合同有91份。1929年,租讓給外資企業的產值占全國工業總產量的0.6%。
——任世江《高中歷史必修課程專題解析》
[觀點解讀]史料說明新經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企業自主權;允許私營企業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允許自由貿易(或恢復市場、貨幣機制);以租讓制等形式在一些經濟部門引進外國資本。
3.史料證史——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史料 十一屆三中全會……仍沿著計劃經濟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來調整農輕重的比例;后來承認市場在資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強調“計劃為主、市場為輔”;再到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正式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當時的定位是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這次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
——林毅夫《轉型國家需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
[研討交流]史料說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突出特點是什么 史料說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的過程呈現出怎樣的特點 (時空觀念、歷史解釋)
[破法]抓住關鍵信息:“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進行說明。
[成果展示]
市場經濟體制特點:在堅持國家宏觀調控的基礎下發揮市場的作用。確立過程特點:經濟體制改革逐步推進、不斷深入。
4.問題探史——新興國家經濟發展
史料 發展中國家工業化不會走西方發達國家工業化的老路,需要新的發展模式。傳統工業往往與污染等環境問題相關聯。現今,我們應發展綠色工業,更高效地利用資源、可再生能源,用更少的資源產出更多的產品,這些是工業發展的重要理念。
——《發展中國家模式的新探索》
[研討交流]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發展中國家在崛起過程中有何新的探索。(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破法]抓住關鍵信息:“發展綠色工業,更高效地利用資源、可再生能源,用更少的資源產出更多的產品”結合所學進行概括。
[成果展示]
探索綠色工業、資源節約型的新式工業化發展道路。
【史論闡釋】
  20世紀以來世界經濟發展的特點及原因
  1.特點
方面 史實
資本 主義 (1)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矛盾始終存在,并引發了兩次世界大戰 (2)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通過政策調整,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社會 主義 (1)蘇聯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因政治經濟體制僵化而走向衰落,東歐發生劇變,蘇聯最終解體 (2)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成功開辟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新興 國家 第三世界新興國家獨立后,通過國有化和制訂經濟計劃等加速經濟發展,成效顯著
  2.原因
(1)國家適時調整宏觀經濟政策。
(2)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持和推動。
(3)世界貨幣體系和貿易體系的建構。
(4)世界經濟多極化與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題組1】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
1.法國是一戰的主要參戰國,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  )
A.英德之間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
B.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
C.壟斷資產階級搶占世界市場
D.世界反戰力量不足以制止戰爭
【解析】選B。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改變了帝國主義之間的力量對比,激化了爭奪世界霸權的矛盾,最終導致了世界大戰的爆發,故選B。
2.1929-1933年經濟危機從美國開始并迅速波及全球。其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
A.股票市場投機現象嚴重
B.社會貧富差距逐漸變大
C.分期付款以及超前消費
D.資本主義制度基本矛盾
【解析】選D。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是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故選D。A、B、C是經濟危機發生的具體原因,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3.1929年一場空前嚴重的經濟大危機席卷了美國乃至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面對這場危機,美國 (  )
A.實行“羅斯福新政”
B.發動對外戰爭
C.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
D.推行綏靖政策
【解析】選A。面對經濟危機,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緩解了危機,故選A。面對經濟危機,美國沒有發動對外戰爭,排除B;在經濟危機的影響下,德國和日本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排除C;綏靖政策與題意無關,排除D。
【題組2】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發展
4.1921年,列寧找到了一條使落后的俄國過渡到社會主義的途徑。這一“途徑”指的是 (  )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行
B.計劃經濟的推行
C.農業集體化運動的掀起
D.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解析】選D。1921年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促進了蘇俄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鞏固了蘇維埃政權,故選D。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不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排除A;斯大林在領導蘇聯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形成計劃經濟,排除B;斯大林時期開展農業集體化運動,排除C。
5.20世紀30年代,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主要特點是 (  )
A.注意發揮市場的作用
B.農輕重協調平衡發展
C.犧牲工業發展了農業
D.建立了計劃經濟體制
【解析】選D。20世紀30年代,蘇聯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故選D。蘇聯發展經濟排斥市場,社會主義建設中優先發展重工業,造成農輕重比例失衡,排除A、B;C與蘇聯經濟建設不符,排除。
【深化點撥】計劃經濟體制,又稱指令性經濟,是一種經濟體系,在這種體系下,生產、資源分配以及產品消費各方面,都是由政府事先進行計劃。
6.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蘇聯和東歐國家先后進行改革,其共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強化了國家的干預
B.指令性計劃的弊端
C.世界經濟危機爆發
D.西方的“和平演變”
【解析】選B。蘇聯和東歐國家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經濟發展進程中面臨指令性計劃導致的效率低下等問題,由此開始改革,故選B。A、C、D不是當時蘇聯和東歐國家改革的共同原因,排除。
【拓展延伸】蘇聯和東歐國家的改革陷入困境的原因
(1)改革的目標不明確,步子不堅定。
(2)沒有解決國有制的實現形式問題,這是市場經濟沒有得到發展的關鍵。
(3)“改革期”過長,曠日持久的無序狀態使經濟矛盾和政治沖突加劇。
(4)政治改革偏離了社會主義方向,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并未同步進行。
7.(2024·深圳高二檢測)下表為1978年和2017年中國產業結構的比較。數據變化能夠用于證明 (  )
時間 第一產業 第二產業 第三產業
1978年 70.5% 17.3% 12.2%
2017年 27.0% 28.1% 44.9%
A.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B.市場經濟體制建立
C.迅速融入世界市場 D.經濟現代化的發展
【解析】選D。根據表格數據來看,第一產業比重下降較快,第三產業比重上升較快,而產業結構的調整符合經濟現代化的潮流,故選D。表格數據變化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及融入世界市場無關,排除A、B、C。
【補償訓練】
(2023·成都高二檢測)1992年中共十四大回答了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 (  )
A.設立四個經濟特區
B.經濟體制改革重心轉向城市
C.開發開放上海浦東
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解析】選D。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故選D。A、B、C均與中共十四大無關,排除。
【題組3】新興國家經濟發展和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
8.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興國家紛紛獨立,這些國家為加速自身工業化進程作為首要目標的是 (  )
A.發展國有經濟 B.調整經濟結構
C.實現經濟獨立 D.發展海外貿易
【解析】選C。二戰后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發展工業的首要目標是擺脫對西方國家的經濟依賴,即實現經濟獨立,故選C。發展國有經濟和調整經濟結構、發展海外貿易都是發展工業的具體措施,不是目標,排除A、B、D。
9.(2024·福州高二檢測)制作示意圖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根據圖示,右側“ ”處應填 (  )
A.兩極格局 B.多極化趨勢
C.單極世界 D.經濟全球化
【解析】選D。據圖示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原因,故選D。兩極格局、多極化趨勢和單極世界均與圖片無關,排除A、B、C。
【補償訓練】
如表為1995—1998年大型跨國公司兼并數量統計表。這一現象 (  )
時間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數量 31件 45件 58件 89件
A.導致了世界市場被大國主導
B.加劇了國際社會局勢的緊張
C.適應了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
D.造成了發展中國家日益落后
【解析】選C。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載體,跨國公司兼并數量增多,適應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故選C;世界市場是由發達國家主導,并非由大國主導,排除A;跨國公司有利于人才和物品的流動,并非加劇了國際社會的緊張局勢,排除B;經濟全球化帶給發展中國家的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排除D。
第二課時 國際貿易、金融與人類生活
課標·定位 核心·導學
認識20世紀以來貿易、金融的變化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歷史解釋、史料實證、時空觀念) 1.注意“兩大體系”:國際貿易體系和國際金融體系 2.掌握“四個組織”:關貿總協定、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學習任務1  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
【活動1】閱讀教材第二目第一至二自然段,了解國際貿易組織建立及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1.《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背景 從19世紀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由于戰爭與經濟危機,各國通過貿易封鎖與提高關稅保護本國貿易,國際貿易總量增速放緩,世界經濟蕭條
建立 1947年,23個國家在美國主導下達成《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宗旨 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保證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續增長
作用 在該協定的框架下,各締約國通過談判,削減關稅和其他貿易壁壘,取消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2.世界貿易組織
成立 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
宗旨 各成員力求擴大貨物和服務的生產與貿易,合理利用世界資源、保護環境,確保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的份額和利益,建立更具有活力和永久性的多邊貿易體制
影響 (1)降低了相關產品和服務的費用,刺激了有效需求,提高了生活水平 (2)1997年,《全球基礎電信協定》簽署,電信市場相互開放,大大降低了人們的通信成本 (3)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便利
[教材開發]
閱讀課本“史料閱讀——《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據史料概括關貿總協定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提示:實現貿易自由化,促進國際貿易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活動2】閱讀教材第二目第三、四自然段,掌握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電子商務的興起
1.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時間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意義 (1)使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獲得參與制定規則和競爭的有利位置,從而得到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2)對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產生深刻影響 (3)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2.電子商務的興起
條 件 (1)20世紀后期以來,貿易形式發生變化。商品貿易同國際投資、技術貿易、勞務承包等結合在一起,實現了更多樣的經濟合作方式 (2)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的交易手段
影 響 電子商務興起,人們利用互聯網技術和通信技術進行商品、技術和服務交換,突破了時空障礙,極大提高了商業效率,降低了相關成本,便利了人們的生活
[教材開發]
電子商務
(1)從狹義上看,電子商務一般指基于數據的處理和傳輸,通過開放的網絡進行的商業交易,包括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交易活動。
(2)從廣義上看,電子商務是指國際互聯網、企業內部網、企業外部網的整個商務活動及其相關領域的綜合電子化運作方式。
學習任務2 國際金融與人類生活
【活動1】閱讀教材第三目第一自然段,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1.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在美國主導下建立。
2.構成
機構 成立時間及宗旨 業務活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1945年成立,重建國際貨幣制度,以維持匯率的穩定和國際收支的平衡,增強會員國維持經濟繁榮的信心 向會員國發放短期貸款,用于進行國際收支調整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即世界銀行) 1945年成立,鼓勵對外投資,促進戰后經濟的復蘇與發展 向會員國發放中長期貸款,用于恢復和發展經濟
[圖解歷史]
【活動2】閱讀教材第三目第二至五自然段,概括國際金融的發展、中國國際影響力的增強及電子金融與網絡金融的普及
1.國際金融的發展與局限性
新發展 (1)非銀行金融機構迅速發展,特別是證券市場的融資規模不斷擴大 (2)不同金融機構的業務界限被打破,銀行、證券和保險三者的產品日益趨同并相互融合 (3)大型金融集團和跨國金融企業不斷涌現,為人們提供各種資金便利
局限性 現代國際金融具有一定的風險。金融風險一旦失控,就會導致大范圍金融波動,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2.中國在國際金融中的影響力增強
時間 成就
2009年 中國政府開始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2010年 中國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三大成員,僅次于美國和日本
2015年 中國倡議設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成立
2016年 人民幣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
3.電子金融與網絡金融的普及
(1)條件: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的發展使電子金融與網絡金融日益普及。
(2)概況。
①20世紀70年代末期,自動取款機開始投入使用。
②20世紀末,信用卡公司實現了國際信用卡支付體系的聯網。
③21世紀以來,互聯網金融已逐漸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人們利用電腦、手機等網絡終端,無須親自到金融網點,就能辦理轉賬匯款、投資理財、貸款兌換等業務。
[教材開發]
閱讀課本“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產之后,一名抗議者在示威”圖文資料,這反映出現代國際金融面臨怎樣的問題
提示:金融風險一旦失控,就會導致大范圍金融風波,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機。
主題 20世紀以來的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
【體系構建】
【史料探究】
1.問題探史——二戰后的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體系
史料 1929年開始的經濟危機使各國之間貨幣戰、貿易戰和關稅大戰愈演愈烈,幾年間先后有40個國家實行外匯管制,56個國家實行貨幣貶值,76個國家提高關稅稅率,導致出現了各種貨幣集團和經濟集團。1933年6月,66個國家在倫敦召開世界經濟會議,試圖穩定貨幣,實行關稅休戰,結果不但沒有成功,反而使各集團之間的對立越來越尖銳。
——摘編自[美]邁克·亞達斯
《喧囂時代:20世紀全球史》
[研討交流]指出史料中所反映的國際貿易存在哪些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方國家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 (時空觀念、歷史解釋、史料實證)
[破法]抓住關鍵信息:“貨幣戰、貿易戰和關稅大戰愈演愈烈”“試圖穩定貨幣,實行關稅休戰”結合二戰后國際貿易體系和國際金融體系形成的史實分析。
[成果展示]
問題:各國實行貿易保護主義,在貿易、關稅、匯率等方面出現嚴重爭端。解決:簽署“關貿總協定”;召開布雷頓森林會議,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
【鏈接學術前沿】
美國政治家和商界的重要人物希望建立符合他們利益的國際貿易體系,他們推動取消阻礙自由貿易的制約性貿易準則。推動無限制全球貿易的機器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它是在1947年簽署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帶著取消或者減少貿易壁壘的目的進行了一系列的協商。
——[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
[觀點解讀]史料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政治家和商界的重要人物建立起的國際貿易體系是以美國為中心的。
2.史料證史——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史料 中國經過與世界貿易組織所有成員的艱苦談判,2001年12月,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進一步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①同時,中國的加入也將促進世界經濟的增長,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貿易體系。②
[研討交流]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和世界的積極影響。(史料實證、歷史解釋)
[破法]抓住關鍵信息:由①②結合所學從中國和世界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成果展示]
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或對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產生深刻影響);使中國經濟在全球化競爭中獲得參與制定規則和競爭的有利位置,得到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有利于穩定世界經濟的發展,建立完善的世界貿易體系。
3. 史家明史——國際貨幣體系的演變
史料 
1870-1914年,古典金本位時期 19世紀下半葉,以英鎊為中心的國際貿易和投資體系覆蓋全球,90%的國際支付以英鎊進行
1915-1944年,前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各國紛紛停止了本國貨幣與黃金的直接兌換,各國貨幣之間沒有一個固定的匯率形成體制,處于各行其是的狀態
1944-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 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新的穩定的匯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鎊成為具有主導地位的貨幣
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 20世紀70年代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各國采用不同的匯率制度,美元仍然充當著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角色
——據鐘偉《國際貨幣體系的百年變遷和遠瞻》
[研討交流]閱讀史料并結合世界史的相關知識,圍繞“國際貨幣體系變遷”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闡述。(唯物史觀、歷史解釋)
[破法]抓住關鍵信息:由表格中英鎊中心到美元中心的貨幣體系形成和瓦解的過程結合世界經濟發展的史實擬定題目并進行論述。
[成果展示]
示例:論題:世界貨幣體系的變遷以國家實力為基礎,它反映了國家實力的消長。
闡述:19世紀中期英國資本主義制度不斷完善,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通過殖民擴張,成為殖民霸主,形成了以英鎊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兩次世界大戰,英國經濟遭到戰爭破壞而相對衰落,國際金融領域呈現出一種無序狀態。二戰后美國經濟實力迅速膨脹,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推動了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發展。進入20世紀70年代,美元的國際地位不斷遭到削弱。這一變化既反映了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的動搖,也體現了世界經濟格局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英國、美國先后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世界貨幣體系的演變,反映了國家實力的消長,也是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的體現,反映了貨幣的國際化和經濟的全球化。
【鏈接學術前沿】
1971年8月,尼克松的新經濟政策終止了美元兌換黃金,從而使世界貨幣體系由美元—黃金本位制轉變為純美元本位制,破壞了世界貨幣體系的核心支柱。從此以后,美國一方面可以不受黃金儲備的限制,合法地通過大量發行紙幣進行美元貶值,賴掉原來的債務,另一方面又不斷擴大國際收支逆差,讓外國新流入的資金為其新發行的政府、企業和個人債務繼續融資。
——劉自強《布雷頓森林體系
崩潰的歷史影響新論》
[觀點解讀]史料說明美國主動放棄世界貨幣體系核心支柱地位,對美國來說,使美國無須承擔美元兌換黃金的固定責任;對世界來說,造成世界金融秩序的混亂。
4.問題探史——當代國際金融的發展
史料一 在這10年中,全球各國外匯儲備中歐元占的比例由18%升至27%,①同期美元比例則由71.2%跌至62.5%,②而單論市場流通紙幣的發行量,歐元在2006年也已超越了美元。
——摘編自《歐元10歲:“危機涅槃”再出發》
史料二 金磚銀行的成立將推動現有不合理國際金融體系和秩序的變革③……金磚銀行和貨幣儲備庫的建立正是金磚國家擺脫布雷頓森林體系、提升全球經濟治理權的正確選擇。④
——摘編自林躍勤《金磚銀行:
重構國際金融新秩序》
[研討交流]據兩則史料并結合所學,指出國際金融領域發生的變化。簡要闡述這些變化產生的影響。(歷史解釋、史料實證)
[破法]抓住關鍵信息:由①②③④并結合所學進行分析。
[成果展示]
變化:美元地位下降,歐元地位上升;新的國際金融機構成立,舊金融秩序面臨挑戰。
影響:大大沖擊了美國的國際地位;有利于推動世界經濟多極化趨勢的加強;有利于國際經濟新秩序的建立。
【史論闡釋】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貿易發展的特點
1.不同階段國際貿易增長速度呈現重大差異。
2.制成品貿易成為國際貿易的主導。
3.服務貿易迅速發展并成為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4.發達國家在國際貿易中占主導地位。
5.區域性貿易迅速發展。
6.各種類型國家的對外貿易依存度都在提高。  
二、布雷頓森林體系與關貿總協定的比較
項目 類別 布雷頓森林體系 關貿總協定
不同點 性質 國際金融體系 國際貿易體系
支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 關貿總協定
作用 穩定金融秩序 穩定貿易秩序,促進貿易自由化
相同點 原因 (1)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影響;(2)美國的倡導及其經濟實力的強大;(3)出于建立戰后穩定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秩序的需要
目的 美國進行經濟擴張,建立經濟霸權
作用 (1)適應了世界經濟發展及經濟全球化的需要;(2)便利了美國的經濟擴張;(3)世界經濟向體系化、制度化方向發展
點撥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關貿總協定簽署標志著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朝體系化、制度化方向發展
【題組1】國際貿易與人類生活
1.(2024·儋州高二檢測)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有利于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的組織是(  )
A.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B.世界銀行
C.關貿總協定 D.聯合國
【解析】選C。二戰后成立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宗旨是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故選C。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主要職能是維護國際匯率穩定,排除A;世界銀行的宗旨是向成員國提供貸款和投資,推進國際貿易均衡發展,排除B;聯合國的宗旨主要是維護世界和平,排除D。
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貿易體系建立,規范化、法制化世界貿易體系建立的標志是 (  )
A.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確立
B.《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制定
C.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
D.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解析】選C。1995年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規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貿易體系建立,故選C。布雷頓森林體系不是貿易體系,A錯誤;《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是一個臨時協定,不具有法律效力,B錯誤;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與材料主旨不符,D錯誤。
3.2001—2021年期間,中國服務貿易從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這得益于中國加入 (  )
A.東南亞國家聯盟
B.世界貿易組織
C.北美自由貿易區
D.上海合作組織
【解析】選B。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服務貿易發展迅速,故選B。中國沒有加入東南亞國家聯盟和北美自由貿易區,排除A、C;上海合作組織與服務貿易發展無關,排除D。
4.(2024·白銀高二檢測)服務貿易成為全球貿易中最具活力的貿易形式。當今世界服務貿易的發展主要受益于 (  )
A.關貿總協定的簽署
B.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
C.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
D.蘇聯解體、冷戰的結束
【解析】選C。世界貿易組織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涉及旅游、運輸、教育、金融、通信、信息等12大類,故選C。《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于1947年達成,排除A;中國改革開放主要影響中國的服務貿易,材料反映的是世界范圍內服務貿易的發展,排除B;蘇聯解體、冷戰結束是在20世紀90年代,主要影響世界政治局勢,排除D。
【深化點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促進了國際貿易發展。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服務貿易增長迅速,電子商務興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5.(2024·宿州高二檢測)現代新技術深入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下列對其影響分析正確的是 (  )
A.改變作坊分散生產狀態
B.準時準點成為社會準則
C.電子商務便利人們生活
D.促使勞作方式的粗放型
【解析】選C。20世紀90年代以來,現代新技術深入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推動了電子商務發展,便利了人們生活,故選C。A、B在工業革命時期已經出現,排除;現代新技術發展促使勞作方式向集約型轉化,排除D。
【題組2】國際金融與人類生活
6.二戰后,為重塑世界貨幣體系,美國主導 (  )
A.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  B.實施了馬歇爾計劃
C.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  D.建立了世界貿易組織
【解析】選A。二戰后期為了重新塑造世界貨幣體系,在美國的主導下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故選A。實施馬歇爾計劃不是為了重新塑造戰后世界貨幣體系,排除B;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是蘇聯的措施,不是美國的舉措,排除C;世界貿易組織不是美國主導建立的,排除D。
【拓展延伸】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7.(2024·威海高二檢測)下圖所示是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方框中可以填充的是(  )
A.跨國公司 B.世貿組織
C.世界銀行 D.區域集團
【解析】選C。二戰后,美國推動建立了一系列的國際經濟和金融組織,例如旨在促進經濟發展的世界銀行,故選C。跨國公司和區域集團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結果,并不是美國推動、西方主導的,排除A、D;世貿組織到20世紀90年代才出現,排除B。
【補償訓練】
1.某發展中國家開展農村供水與環境衛生改造工程項目,但遇到資金困難。該國若需申請長期貸款,可以求助的國際組織是 (  )
A.世界銀行
B.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C.世貿組織
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解析】選A。世界銀行主要提供長期貸款以發展經濟,故選A。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世貿組織不提供貸款,排除B、C;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要提供短期貸款用于國際收支調整,排除D。
2.1948年后,世界銀行轉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中長期貸款與投資,其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上百億美元的優惠貸款,其中一部分貸款是不收取利息的。據此可知,世界銀行 (  )
A.徹底地解決了世界的貧困問題
B.推動了服務貿易業的快速發展
C.有力地維持了國際收支的平衡
D.利于促進世界經濟秩序的穩定
【解析】選D。根據“世界銀行轉而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中長期貸款與投資,其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上百億美元的優惠貸款,其中一部分貸款是不收取利息的”可得出世界銀行給發展中國家提供長期的貸款,助力發展中國家與貧困斗爭,有利于世界經濟的發展,D正確;A太絕對,排除A;B與世貿組織有關,排除B;C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有關,排除C。
3.下列國際組織中,對國際收支出現暫時困難的成員提供短期貸款的是 (  )
A.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B.聯合國
C.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D.世界貿易組織
【解析】選A。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主要職責是穩定國際匯率,給成員提供短期的貸款,故選A。B、D不提供貸款,排除;C提供的是中長期貸款,解決的是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問題,排除。
8.(2024·大連高二檢測)2023年中國國際數字和軟件服務交易會上,鴻萌農業專業合作社1 600多份草莓柿子,通過小程序以數字人民幣的支付方式銷售一空。這體現了 (  )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成熟
B.農村土地流轉迅速發展
C.食品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D.網絡金融助力鄉村振興
【解析】選D。“通過小程序以數字人民幣的支付方式”屬于網絡金融的形式,這種形式使得“1 600多份草莓柿子”“銷售一空”起到了助農的作用,這體現了網絡金融助力鄉村振興,故選D。材料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土地流轉和食品安全無關,排除A、B、C。
9.研讀下表內容,據此可知 (  )
時間 人民幣國際地位的變化
2009年 中國政府開始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
2010年 中國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三大成員,僅次于美國和日本
2016年 人民幣成為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
A.美元已失去世界貨幣地位
B.人民幣的影響力不斷上升
C.中國外匯儲備呈增長趨勢
D.世界金融秩序趨于混亂
【解析】選B。從2009年至2016年,中國政府推動人民幣逐漸國際化,說明人民幣的國際影響力不斷上升,故選B。美元仍然是世界的主要貨幣,排除A;材料表明人民幣的國際化,而不是中國的外匯儲備增長、世界金融秩序混亂,排除C、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通| 布拖县| 科技| 陇南市| 文成县| 合山市| 大关县| 莱阳市| 白城市| 延边| 金溪县| 彭水| 闽清县| 平利县| 胶南市| 盐山县| 永康市| 龙门县| 城口县| 吴桥县| 塔河县| 海伦市| 蒙阴县| 微山县| 漳浦县| 鄂尔多斯市| 讷河市| 枞阳县| 全椒县| 盐山县| 汨罗市| 庆安县| 昌黎县| 洛南县| 辽阳市| 横山县| 兴海县| 昌都县| 江津市| 永定县| 安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