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 運動的快慢》說課稿一.說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本節課所要講授的運動的快慢是在學習了機械運動的知識基礎上,進一步學習運動的有關知識。這節課既是對運動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學習牛頓第一定律的基礎,它擔負著承前啟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學物理運動學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學的知識去處理解決簡單的實際生活問題,因此,這節課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體驗分析在運動路程相同時,通過比較時間來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在運動時間相同時,通過比較運動路程來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在運動路程和時間都不相同的情況下,通過比較在單位時間內物體運動的路程長短來判斷物體運動的快慢,從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單位。2.學情分析速度是一個比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體的探討。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我們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的降低教學梯度,注重基礎教學,同時,盡量運用新聞視頻、多媒體課件等使教學形象直觀。每個知識點都盡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出發,經過分析歸納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課堂中學有所得,享受到獲得知識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根據上述情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二.說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2.掌握速度的單位與公式。3.掌握速度單位間的換算關系(二)能力目標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現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科學與藝術結合所帶來的美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三、說教學重點和難點因為新課程注重科學探究的教學,要求學生遇到未知事物要去發現,遇到新問題要去解決。所以我設計了這樣的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1.速度概念的建立過程。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教學難點:速度單位換算。下面我重點講一下教學過程。四、說教學過程本節課將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教學: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展示學習目標------新課推進------歸納提煉-----達標檢測。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利用多媒體展示森林運動會中龜兔賽跑的故事。提出問題:比賽前一階段觀眾認為 跑在前面的兔子快,判斷依據是什么?由于兔子的驕傲輕敵,中途睡了一覺,裁判員判定最先到達的烏龜運動的快,你同意裁判員的觀點嗎?在地面上沿直線爬行的烏龜、在筆直的公路上行駛的汽車、在空中沿直線飛行的飛機……結合同學們上節課學習的知識,你認為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 引導學生學生進行討論,引出新課。這樣,利用學生耳熟能詳的故事來引出課題,易于學生輕松的融入到課堂氣氛中去,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2、展示學習目標通過課件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提前明確本節課要學會的重點,明確了目標,學習時才有方向。3、推進新課(一)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要求學生觀看2004年雅典奧運會110米欄決賽視頻,并思考課件上展示的問題:觀眾在比賽進行中就已經判定我國選手劉翔贏了,他們的判定依據是什么?比賽成績出來后,裁判宣布中國選手獲得金牌,裁判的判定依據是什么?講解員解說道:我國選手劉翔平了1993年克林杰克遜的世界記錄,他的依據又是什么呢?視頻觀看后,展示兩幅圖片:比賽過程中截圖、到達終點時截圖,文字提示并展示問題。以新聞視頻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上的氣氛,讓同學們暢所欲言,積極參與,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分析、比較,并互相討論,充分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的分析、比較、討論中得出結論,使學生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并能描述所觀察現象有什么主要特征,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學生從交流討論中找到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相同時間比路程;相同距離比時間。據此,對物體運動快慢的兩種方法進行總結并展示新的實例問題:若路程、時間均不相同時,又該如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呢?這樣,采用邊觀察、邊引導分析,層層設疑,步步深入的方法組織教學,通過教師有目的的引導學生“看”、“想”、“說”等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從而實現物理教育的教學目標。通過解決教師給出的兩個問題,教師引出速度的定義:[在物理學中物體運動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同時告訴學生,剛才解決問題時求出的數據就是速度。(二)速度要求學生自主完成速度相關概念的學習。課件展示問題,學生翻看教科書尋找答案。根據速度的定義直接得出速度的計算公式和單位以及它們的符號含義,并能進行單位換算。在講解單位換算時,要引導學生根據時間單位和長度單位來逐步的推導出米/秒與千米/小時之間的換算關系,使學生慢慢的領會和理解單位之間是如何換算的,而不是一味的死記硬背。物理注重的是理解,要學會理解的記憶,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以不變應萬變。課件展示課堂小練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此時應用“A3演示文稿設計與制作”這個能力點中的留白方式。4.歸納提煉最后,再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把本節所學的主要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讓學生養成先學習后總結的良好習慣,并培養、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這一環節中采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A3演示文稿設計與制作”這個能力點中的留白方式,豐富了師生互動的形式。5、達標檢測為了評價學生學習情況,課件展示檢測題,同樣采用“A3演示文稿設計與制作”這個能力點中的留白交互方式,完成課堂評價。1、v=s/t的變形式是( )或( ),其中s表示( ),t表示( ),v表示( )。2、 25m/s= km/h 54km/h= m/s五、說教法、學法教法:啟發式教學、觀察比較法、多媒體演示為了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概念,就應遵循人們的認識規律,即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這就決定了物理概念的教學,要重視直觀性,即以直觀為基礎來進行物理概念的教學。本節課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對生活中實際事例的觀察比較來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勻速直線運動與變速直線運動的區別。二是通過多媒體課件,使學生有了直觀的感覺認識,再結合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通過對物理現象的觀察,進行積極的思維活動,通過比較、分析、概括形成概念。學法:觀察討論、對比歸納、練習提高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分析點撥和幫助下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為主,老師的提問分析為輔進行的。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列舉學生熟悉的事例,引導學生有目的的進行觀察,循序漸進的歸納出速度的概念。多媒體課件能較好的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進行觀察,分析現象。更能方便的進行對比、歸納,從而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讓學生去想、去說、去做、去練。通過練習,來學會應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以及速度單位的換算。六、說板書設計為了體現我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容易理解,我的板書設計如下:第3節 運動的快慢 第1課時一、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1、同時比路長 2、同長比時間二、速度定義:路程與時間的比值公式:v=s/t單位:基本單位 m/s 或 m ·s-1常用單位 km/h 或 km ·h-1單位換算: 1km/h =1/3.6 m/s 1m/s =3.6km/h根據黑板上簡單的板書內容,讓學生對這節課進行小結。教師引導學生復述有關內容,這樣既強化了學生所學的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利用精煉的語言進行歸納和概括的能力,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七、作業布置:按照雙減政策要求,結合我校學情及學生現有練習資料布置作業。完成能力培養與測試的第3節第1課時 “課時訓練”1—8題。八、說教學反思本節通過教材及身邊的實例,科學、規范的引入速度的概念。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速度的概念,同時也提高了運用數學工具處理問題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領悟了建立速度概念的思想方法。對于單位換算這一知識點,大部分學生能完成換算,但換算過程不規范還應課下加強訓練。同時,學生們也學會了從生活中發現物理問題,并能夠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這類問題,使物理知識有效的運用到生活中去。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粗淺認識,整個設計過程一定有許多缺點和漏洞,希望各位教師給予批評和指正,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