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1講 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與新興國家的發展課程標準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第三世界國家的變化,認識其發展中的成就與問題。考情分析 1.頻率題型:該部分是高考低頻考點,多以選擇題的形式出現 2.情境設計:多利用文獻、圖表等形式創設新情境,注重基礎性,考查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2023·山東卷,14)非洲國家的聯合;(2023·海南卷,13)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2022·遼寧卷,16)非洲國家面臨的問題;(2022·全國乙卷,46)蘇伊士運河戰爭;(2021·湖北卷,16)殖民統治下的影響 3.核心考向: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和新興民族國家的發展與變化 整體感知知識點一 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1.表現(1)亞洲背景 二戰后,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掀起新高潮印巴分治 代表 國大黨領袖甘地、尼赫魯和穆斯林聯盟領袖真納概況 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①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成為獨立的自治領。②20世紀50年代,兩國都成為共和國其他地區 朝鮮獲得獨立,中國收復臺灣。(選必3·第13課)印度尼西亞、老撾、菲律賓、緬甸、錫蘭、柬埔寨、馬來亞、新加坡等紛紛獨立意義 帝國主義在亞洲的殖民體系瓦解(2)非洲背景 20世紀50年代,非洲大陸掀起民族獨立風暴埃及 1953年,埃及成立共和國;1956年,埃及總統納賽爾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英軍撤離運河區阿爾及利亞 1954年,成立民族解放陣線,與法國殖民者進行武裝斗爭。1962年,法國總統戴高樂簽署《埃維昂協議》,承認阿爾及利亞獨立(選必3·第13課)殖民體系崩潰 ①1960年,有17個非洲國家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年”;②到20世紀60年代末,獨立國家已達41個,英、法、比、葡等國在非洲的殖民帝國徹底崩潰(3)拉丁美洲背景 二戰后拉美人民捍衛國家主權的斗爭迅速發展古巴 ①1959年,以卡斯特羅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推翻了美國扶植的傀儡政權。②1961年宣布古巴是社會主義國家巴拿馬 1999年,從美國手中收回巴拿馬運河區的全部主權2.影響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個國家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獨立,以驚人的速度摧毀了世界殖民體系。1.挖掘·教材信息 閱讀教材綱要下第21課第一目“學思之窗”欄目,指出伊斯梅所做出的決定,并簡析其原因。答案 決定:允許殖民地獨立。原因:二戰后,英法實力衰落;二戰后,社會主義和民族解放運動成為時代潮流;殖民地人民民族意識覺醒和長期斗爭;英法殖民主義政策轉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推動。2.挖掘·教材信息 閱讀教材綱要下第21課第一目“史料閱讀”欄目,思考:《埃維昂協議》的若干內容說明了什么?答案 法國在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斗爭的打擊下,被迫放棄對阿爾及利亞的殖民統治,阿爾及利亞獲得獨立;法國仍保留在阿爾及利亞部分經濟、軍事上的特權(或法國并沒有徹底放棄原來在阿爾及利亞的殖民利益);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獲得獨立后,還面臨著爭取經濟上徹底獨立等任務。知識點二 發展中國家的成就與挑戰1.發展中國家的成就亞洲 原因 抓住西方發達國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機會,利用本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吸引外國資本,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表現 新加坡、韓國等亞洲國家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海灣產油國也出現了“石油繁榮”和經濟起飛非洲 國家獨立后,經濟一度發展較快;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經濟發展陷入困境;經過調整,20世紀90年代中期,經濟又開始增長拉丁美洲 各國大力發展民族工業,積極促進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國家基本實現了工業化;大多數拉美國家屬于中等收入國家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新興民族國家的文化發展(選必3·第13課)(1)印度:獨立后,印度的統治精英接受來自西方的自由主義、民族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中的一些基本價值取向,同時注重發展傳統文化,印度的現代文化呈現多樣化特征,政治體制學習英國,中央與地方分享權力,采取宗教與政治分離政策。(2)新加坡和韓國:注意發揚儒家文化的精華,吸收西方文化的精華,努力創造一種現代的東方文化。(3)埃及:具有非洲特點的阿拉伯文化,并帶有歐洲和西亞等地的文化元素。3.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1)面臨的具體問題及解決途徑面臨問題 調整及結果亞洲 過分依賴國際資本和國際市場,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差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促使重新調整經濟結構,健全政府對金融體系的監管拉丁美洲 過于依賴出口貿易和外資,欠下巨額外債,影響了發展 經過改革,20世紀90年代的拉美經濟出現繁榮勢頭非洲 是發展最不平衡的地區,到21世紀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成立了各種經濟合作組織,共同謀求發展(2)面臨的共同挑戰①不平等的國際經濟舊秩序。發達國家操縱國際市場,損害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②殖民主義侵略遺留下來的邊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區沖突和政局動蕩。③發展中國家自身存在政策失誤、人口過快增長、社會兩極分化、貪污腐敗等問題。1.警示·易錯易混 亞非拉國家與第三世界“亞非拉國家”是指位于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區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上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正在發展的國家;“第三世界”泛指不屬于以美蘇為首的兩大集團的經濟不發達的亞非拉和其他地區的發展中國家。2.闡釋·核心概念 “南南合作”“南南合作”是發展中國家間的經濟技術合作,是促進發展的國際多邊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世界上的發展中國家絕大部分處于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于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這些國家之間為發展民族經濟,開展專門的經濟合作,被稱為“南南合作”,如中國與拉丁美洲的合作、中國與非洲的合作、非洲各國之間的合作等。3.思考·情境問題 根據所學知識,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韓國和沙特兩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機遇及兩國經濟發展各自呈現出的特色。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機遇:世界局勢相對安定;亞洲國家紛紛擺脫殖民統治,走上發展民族經濟的道路;西方發達國家向外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特色:韓國: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沙特阿拉伯:利用本國豐富的石油資源,石油工業發展迅速。主題 任重道遠——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新興國家的發展與挑戰視角1 土崩瓦解——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材料一 二戰后非洲國家獨立進程示意圖材料二 蘇伊士運河大事記1922年,面對埃及的反英斗爭,英國被迫形式上承認埃及獨立,但仍保留運河特權。1955年,因埃及與蘇聯的軍事合作,英、美截留埃及阿斯旺大壩建設貸款。埃及遂宣布運河收歸國有,從而引發蘇伊士運河危機。1956年,英國對埃及發動“蘇伊士運河戰爭”。在美、蘇聯合施壓下,英國被迫停火,埃及徹底收回運河主權。1975年,蘇伊士運河因中東戰爭關閉8年后重新通航。之后,在眾多國家與國際組織的援助下得以擴建。2015年,蘇伊士運河實現了南北雙向航道同時通航。思考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二戰后非洲獨立運動的特點。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依據材料二,圍繞“蘇伊士運河的歷史變遷”提出一個觀點,并結合所學予以闡釋。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特點:基本上是由北向南發展;呈現出階段性特點;少數國家采用武裝斗爭的形式,大部分國家是通過和平斗爭的方式取得的。(2)示例觀點:蘇伊士運河的歷史變遷是爭取民族獨立進程的縮影。闡釋:一戰推動埃及民族獨立意識的覺醒。華夫脫黨領導埃及人民進行抗英斗爭,迫使英國承認埃及為獨立主權國家,但是蘇伊士運河仍然在英國控制之下。二戰后,非洲大陸掀起民族獨立風暴。埃及中下級軍官發動起義,建立共和國。1955年,埃及宣布收回運河區主權引發蘇伊士運河戰爭,在美蘇干涉下,英國被迫退出,埃及徹底收回運河主權,并逐步擴建,蘇伊士運河在國際貿易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綜上所述,蘇伊士運河的開鑿與英國控制運河是埃及殖民地化的象征,運河主權的收回則是埃及完全主權獨立的標志。視角2 知難而進——發展中國家的成就與挑戰材料一 部分國家主要商品占本國出口商品總額的百分比材料二 1960—1976年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狀況國家 1960年 1970年 1976年A B A B A B美國 72 2 800 93 4 800 105 7 900英國 76 1 400 94 2 200 102 3 900烏干達 99 60 117 135 96 266加納 93 198 95 257 97 498注:A為經濟增長指數;B為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解讀 材料一介紹了部分國家主要商品占本國出口商品總額的百分比,從中可知部分發展中國家經濟結構情況。 材料二介紹了1960—1976年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狀況,由此可知發展中國家經濟一度發展較快。思考 (1)根據材料二,說明20世紀60-70年代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有何特點?結合材料一及所學,試分析形成上述特點的主要原因。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談談發展中國家經濟怎樣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特點: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速度快于發達國家,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差距越來越大。原因:發展中國家獲得獨立(解除了殖民主義枷鎖),因而經濟一度發展較快;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差距拉大的原因,一是發展中國家單一的經濟結構;二是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依然存在,發達國家操縱國際市場,壓低原料價格,抬高工業品價格。(2)立足自身優勢,抓住一切發展機遇(如發達國家產業轉移、新科技革命等),調整經濟(產業)結構;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不斷進行改革,努力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加強經濟合作(如區域合作、“南南合作”);開展“南北對話”,逐步改變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深化拓展1.歷史解釋——二戰后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歷程及特征歷程 (1)第一階段(1945年至20世紀50年代初),亞洲和非洲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并取得勝利,蘇丹、突尼斯、摩洛哥、利比亞等一系列國家獨立 (2)第二階段(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民族解放運動在非洲和拉美廣泛展開,第三世界崛起,至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獨立的國家已達到41個,成為國際政治舞臺上的重要力量之一 (3)第三階段(20世紀70年代初到80年代),民族解放運動向縱深發展,世界殖民體系崩潰,出現聯合反帝反殖反霸局面,開始了要求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斗爭特征 (1)時間長(持續半個世紀),范圍廣,并且不斷向縱深發展 (2)成果大。亞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全部獲得獨立,世界殖民體系徹底崩潰,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力沖擊了兩極格局 (3)一些國家獨立后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體現了民族解放運動與社會主義運動兩大潮流的進一步匯流2.歷史解釋——第三世界國家的基本特征從歷史上看 第三世界國家基本上都是由殖民地、半殖民地演化而來的從經濟上看 第三世界國家大多數是貧困落后的發展中國家,都具有發展民族經濟的強烈愿望從政治上看 第三世界國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威脅、干涉、控制或侵略,它們在對外政策方面大都奉行獨立自主或不結盟政策,要求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典例 (2023·山東卷,14)1961年,加納領導人克瓦米·恩克魯瑪在其著作中指出,非洲許多地區在文化、語言和思想上確實存在著很大差異,但“我們都是非洲人,這是基本的事實……語言、文化和政治體制不同所帶來的困難并不是不能戰勝的”。他力圖( )A.實現非洲各國的獨立B.建立非洲國家的聯合C.保持非洲地區文化的多元性D.解決非洲內部發展的不平衡答案 B1.時空觀念——以歷史事件為切入點考查時空定位(2023·海南卷,13)將下列內容按歷史發展邏輯排序,正確的一組是( )①尼赫魯認為:“我們正在努力建立一種新型的社會主義——一種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國家正統實踐之間的中間道路”“社會主義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②丘吉爾表示,他不愿充當“為英帝國敲喪鐘的首相”。③二戰時期,在英國驅使下,坦噶尼喀農作物種植單一,導致該地區中部土壤退化。④在夕陽殘照下,最后一批英軍降下了英國國旗,撤離了占領長達74年之久的蘇伊士運河區。A.③②④① B.②③①④C.①③②④ D.③④②①答案 A解析 據材料“坦噶尼喀農作物種植單一”可知英國的殖民統治使坦噶尼喀成為英國的原料產地,加劇了當地經濟發展的落后;“為英帝國敲喪鐘的首相”說明二戰后英國的國力下降,使英國對殖民地的控制減弱;“最后一批英軍降下了英國國旗”說明隨著宗主國實力的下降,越來越多的殖民地獲得獨立;“我們正在努力建立一種新型的社會主義”說明獨立后的印度正在探索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所以主要圍繞著殖民統治、宗主國實力下降、民族獨立運動、探索民族國家發展道路的順序排列;故正確的排序是③②④①,選擇A項符合題意。2.史料實證——以非洲一體化組織為載體考查非洲國家發展中的問題(2022·遼寧卷,16)1980-2000年部分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內部出口占各自總出口比重表。據下表可知,這一時期非洲經濟( )時間 組織名稱 1980年 1990年 2000年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 5.7% 6.3% 4.8%中非共同體 1.4% 1.4% 0.9%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9.6% 8.0% 9.6%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 0.4% 3.1% 11.9%阿拉伯馬格里布聯盟 0.3% 2.9% 2.2%A.對區域組織外的貿易依賴明顯B.一體化水平持續提升C.始終處于世界經濟的邊緣地位D.區域發展極度不平衡答案 A解析 通過比較表格中的數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0-2000年間,非洲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中,內部貿易發展有限,反映出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同區域組織外的貿易依然占據絕對優勢,即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對區域組織外的貿易依賴明顯,A項正確;一體化水平持續提升與中非共同體內部出口不增反降等不符,排除B項;材料不能說明非洲經濟始終處于世界經濟的邊緣地位,排除C項;僅憑內部貿易發展不足,不能說明整個非洲經濟區域發展極度不平衡,排除D項。3.史料實證——以非洲小說中的情節考查殖民統治下的影響(2021·湖北卷,16)1960 年,尼日利亞作家阿契貝發表小說《動蕩》。小說主人公奧比在倫敦街頭遇到可以用本部族語言交流的尼日利亞人時感到高興,為與不同部族的尼日利亞人只能用宗主國語言英語交流而感到羞恥。作者通過該情節表達了對于( )A.民族文化認同的憂慮 B.殖民經濟霸權的批判C.國家日漸開放的欣慰 D.大國政治對抗的不滿答案 A解析 據題意可知,尼日利亞作家阿契貝在小說中表達的主張是以使用民族語言為榮,以使用非本民族的英語為恥,這體現了阿契貝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表達了對于民族文化認同的憂慮,A項正確;作者主要表達了民族文化情緒,并不是在批判殖民經濟霸權和對大國政治對抗的不滿,排除B、D項;根據“在倫敦街頭”等可知表達的不是國家日漸開放,排除C項。1.[史料實證·新考向](2023·濟南三模)下表是不結盟運動部分會議參加國的數量統計,據此可知( )會議 時間 參加國數量第二次不結盟會議 1964 42第三次不結盟會議 1970 54第四次不結盟會議 1973 75第五次不結盟會議 1976 86A.民族自決原則普遍確認B.第三世界首登歷史舞臺C.政治經濟新秩序形成D.世界殖民體系逐步瓦解答案 D解析 20世紀60年代,不結盟運動興起,參加的國家越來越多,世界殖民體系逐步瓦解,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普遍確認”的信息,排除A項;不結盟運動的興起標志第三世界首登歷史舞臺,排除B項;政治經濟新秩序仍在形成中,排除C項。2.[挖掘信息·新素養](2024·恩施模擬)下圖中符合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1950—2015)發展趨勢的是( )A BC D答案 B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殖民體系逐步瓦解,亞非拉國家民族獨立運動不斷高漲,民族經濟不斷發展,再加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等因素,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發展趨勢為城市人口快速增長,城市人口比重不斷上升,B項正確;A項中人口數量呈現先增長后減少的趨勢,不符合發展中國家的趨勢,排除A項;C項中城市人口比重下降,不符合發展中國家的趨勢,排除C項;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比重并不是在20世紀90年代大幅下降,排除D項。3.[史論結合·新認知](2023·濟寧三模)下圖為20世紀六七十年代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紡織品和服裝世界市場占比情況。當時的美國、加拿大等發達國家把發展中國家描繪成侵略者,紛紛抱怨市場混亂并加強對市場限制。這反映出發展中國家的發展( )A.觸及發達國家根本利益B.改變了經濟舊秩序C.基本上局限于輕工業領域D.遭受不公正的壓制答案 D解析 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紡織品及服裝世界貿易占比情況有所發展,一定程度上搶占了發達國家的市場份額,故發達國家把發展中國家描繪成侵略者,繼而加強對發展中國家的壓制,故選D項;材料僅涉及紡織品及服裝的出口比重情況,沒有觸及發達國家的根本利益,排除A項;舊的經濟秩序沒有改變,排除B項;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是多領域的,并不僅僅局限于輕工業領域,排除C項。發展中國家的稱謂“第三世界”一詞產生于二戰后。雖然也常常與“發展中國家”一詞交替使用,但是其使用頻率遠高于“發展中國家”。冷戰結束后,“第三世界”的使用頻率明顯下降。西方國家出現“第三世界消亡論”思潮,認為由于蘇聯解體,“第三世界”這一概念變得毫無意義。我國學界認為,冷戰后,“第三世界”將面臨更為復雜的生存環境,用“發展中國家”稱謂這類群體更加符合時代主題和歷史發展趨勢。——摘編自劉青建《如何稱謂發展中的國家群體——對第三世界的認識》[材料解讀] 戰后世界殖民體系瓦解,獨立后的新興民族國家得到發展,推動了“第三世界”一詞的廣泛使用。冷戰結束,蘇聯解體,第三世界國家發展差距加大,三個世界的劃分失去基礎。[命題方向] 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新興國家的發展;二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