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59講 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 學案 (含答案)—— 2025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考點探究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59講 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 學案 (含答案)—— 2025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考點探究

資源簡介

第59講 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
課程標準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變化,認識其發展中的成就與問題。
考情分析 1.頻率題型:該部分是高考中頻考點,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有出現,其中非選擇題一般注重中西對比或古今貫通 2.情境設計:多利用數據表格、社會現象等多種形式創設新情境,以經濟現象為載體考查重要階段特征。如(2023·廣東卷,16)應對“滯脹”措施;(2023·湖南卷,16)科學技術新發展;(2023·1月浙江選考,17)社會結構變化;(2022·湖北卷,16)調整社會保障政策;(2021·山東卷,14)科學技術的新發展 3.核心考向:國家宏觀調控;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科技革命;福利國家 整體感知
知識點一 國家的宏觀調控與科學技術的新發展
1.國家的宏觀調控
(1)加強國家干預(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20世紀70年代初)
背景 ①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危機,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的弊病 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生死存亡教訓 ③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沖擊與影響
特點 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強化國家干預為核心
措施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業領域的開支,增加就業機會,刺激消費需求 ②制定經濟發展計劃,促進經濟協調發展 ③利用信貸、利率、稅收等經濟杠桿實施宏觀調控等
結果 取得了一定成效,經濟增長一度較快
(2)減少國家干預
①原因:20世紀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不同程度的“滯脹”現象,表現為經濟增長停滯,通貨膨脹嚴重。
②措施:適當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3)加強國際協調
①建立國際經濟組織:建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等國際經濟組織,加強在金融、投資和貿易等領域的國際協調。
②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選必1·第15課)
背景:二戰嚴重削弱了英國等歐洲國家,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
概況:1944年7月,在美國召開布雷頓森林會議,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
影響:一定程度上促進國際貿易,穩定國際金融,同時也為美國推行世界霸權提供有利條件。
③國際貿易體系:關稅與貿易總協定(選必2·第9課)
背景:由于戰爭與經濟危機,各國通過貿易封鎖與提高關稅保護本國貿易。世界經濟蕭條,人民生活困難。
概況:美國主導,1947年達成《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意義: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2.科學技術的新發展
(1)背景
①20世紀科學理論的重大突破,為技術革命進一步提供了理論支持。
②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科學技術也獲得了一定的發展。
(2)表現
①概況:原子能的開發利用,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互聯網的建立,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的迅速發展,各種新材料的出現,生物工程技術的突破等。
②計算機: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問世,開啟了電子計算機時代。(選必2·第6課)
③網絡:1969年,美國國防部建立起軍用網絡;后來演化為互聯網,并于20世紀90年代實現商業化,遍布全球。(選必2·第6課)
④人工智能技術:作為計算機技術的一個分支;廣泛地應用到各個領域,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生活。(選必2·第6課)
⑤航天技術:1957年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航天技術對現代國防與經濟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選必2·第6課)
⑥海洋技術:美國是世界上最先進行深海研究的國家。2020年,中國的“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創造了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志著中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選必2·第6課)
⑦新材料技術:高分子材料、納米材料、生態環境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新材料被廣泛應用到生產生活中。(選必2·第6課)
(3)影響:使社會發展進入信息時代,勞動方式日益自動化和智能化,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
1.警示·易錯易混 西方國家“國有”經濟不是“公有制”
西方發達國家“國有”經濟和“公有制”有著本質的區別。它們發展國有經濟是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不得不進行的一種調整。這樣的國有經濟,不過是由個別資本家占有變成一群資本家占有而已。它不僅沒有改變私有制,反而鞏固了私有制。
2.闡釋·核心概念 
“滯脹”
又稱停滯性通貨膨脹,是20世紀70年代初出現的一種新的經濟現象。是指在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率為零或是負增長的情況下,國內發生高通貨膨脹率的現象。一般情況下,經濟的快速增長才會帶來較高的通貨膨脹率,而經濟不增長或負增長時,一個地區的通貨膨脹率相應的也應該是為負的。
3.思考·情境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將原子彈投在廣島和長崎是原子動力首次用于軍事目的。今天,原子動力已用于其他許多目的,如核動力船、生物醫學研究、醫學診斷和治療以及核動力廠。結合材料,思考原子能給人類生活帶來了怎樣的變化?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方面,原子能可以服務于人類的和平事業,應用于生產生活。原子能可以為新的交通工具提供動力;可以服務于很多生產領域,為它們提供新能源;可以應用于醫學研究與診斷治療,造福人類健康。另一方面,原子能的濫用給人類帶來危害甚至災難。核武器擴散、核泄漏對人類造成巨大威脅。
4.圖解·關鍵知識 近現代科技發展的三個時代
知識點二 社會結構的新變化、“福利國家”與社會運動
1.社會結構的新變化
原因 科學技術的新發展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
實質 社會結構多層次化現象是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在生產關系上的反映
表現 (1)農業和工業的就業人口所占比重逐漸下降,從事服務業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2)“中間階層”的人數增加
2.“福利國家”
(1)內涵:國家通過構建社會保障體系,保證個人和家庭的經濟安全;通過加大社會服務開支,保證全體公民享受較好的公共福利。
(2)影響
積極 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緩和收入分配不平等,改善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緩和社會矛盾,保持社會穩定,有利于經濟發展
消極 加重國家財政負擔,容易助長懶惰行為
3.社會運動
(1)美國黑人民權運動
原因 美國社會對黑人的歧視廣泛存在
目的 爭取自己的平等權利
結果 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
(2)婦女運動
原因 資本主義國家對婦女的歧視;二戰后,越來越多的婦女參加工作
目的 爭取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
結果 大多數國家的婦女獲得了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3)其他運動:學生運動和美國反越戰運動。
4.資本主義國家新變化的影響
積極 戰后資本主義在和平環境中,在高科技的引領下,生產力大發展,生產關系也有了一些變化,社會有所進步
局限 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發生的這些變化,所觸及的主要是統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沒有克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占有的矛盾。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充分暴露了資本主義固有的弊端
實質 無論自由放任、國家干預,還是建立“福利國家”,實質都是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調節,其目的都是維護資本主義制度
1.挖掘·教材信息 閱讀教材綱要下第19課第三目,“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聯邦德國、日本就業人口分布的變化”表,對就業人口分布發生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歷史解釋。
答案 變化:產業結構上,第一、二產業的就業人口所占比重下降,第三產業的就業人口所占比重上升;
階級結構上,農民人數減少,技術管理人員等“中間階層”人數急劇擴大。
原因: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提高。
影響:拓寬了經濟活動領域,增加了就業,擴大了市場,改善了資源配置;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經濟周期性波動,使經濟發展更具持續性。
2.思考·情境問題 “福利”制度下的流浪漢
根據漫畫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福利制度的弊端。
答案 降低人們生產的積極性;容易造成財政赤字,加劇國家財政負擔。
3.挖掘·教材信息 閱讀教材綱要下第19課第四目“歷史縱橫”欄目,思考:美國對越南戰爭失敗的原因是什么?對美蘇冷戰有何影響?
答案 原因:非正義的侵略戰爭;越南人民的英勇斗爭;蘇聯、中國等國的大力援助;美國國內的反戰運動。影響:美國在冷戰中暫時處于劣勢。
4.圖解·關鍵知識 二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主題 突破困局——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
視角1 國家的宏觀調控
材料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
①1870—1913 ②1913—1950 ③1950—1960 ④1960—1970
法國 1.6 0.7 5.0 5.8
英國 2.2 1.7 2.8 2.7
美國 4.3 2.9 3.2 4.0
德國 2.9 1.3 7.7 4.8
——摘編自J.M.阿爾貝蒂尼《國家報告》
解讀 從第二次工業革命到二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國民生產總值的變化與其時代特征密切相關。
思考 (1)根據材料,分別指出各國國民生產總值變化的特點。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論證表內國家在第②和第③時段的經濟活動對世界產生的主要經驗和教訓。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法國:1913年前較快增長;20世紀前半期增速明顯下降;1950-1970年,高速增長。
英國:總體上平穩緩慢增長;20世紀前半期增速有所下降;1950-1970年,恢復增長。
美國:1913年前高速增長;20世紀前半期增速明顯下降,但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仍保持優勢;1950-1970年,恢復高速增長。
德國:1913年前較快增長;20世紀前半期增速下降;1950-1960年,高速增長;1960-1970年,增速有所放緩。
(2)在第②時段,兩次世界大戰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導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速普遍下降,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加大政府對經濟的全面干預,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危機,經濟增速仍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保持優勢。在第③時段,二戰后,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借鑒羅斯福新政的經驗,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促進了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高速增長;二戰后建立了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穩定了國際金融和貿易秩序,有利于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二戰后,英、法、德等歐洲國家接受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援助,逐步走向聯合,也促進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高速發展。
主要經驗:經濟發展需要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世界各國需要不斷調整生產關系,實施適應生產力發展水平的經濟政策;各國要加強經濟交流和合作,促進國際金融和貿易的體系化和制度化建設。
教訓:戰爭和掠奪不符合本國和世界的發展利益;金融戰和貿易戰等反全球化措施使經濟危機愈演愈烈。體系化、制度化,有利于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恢復發展,再加上馬歇爾計劃的實施和歐洲聯合的推進,為戰后西歐國家的振興創造了有利條件。
視角2 “福利國家”
材料 一位福利母親的信
(載于《紐約周刊》1988年5月23日)
從離婚以來,我就一直接受“未成年子女家庭援助計劃”。我不懶惰,我想去工作,我所希望的就是一份最低收入的工作。
寫給雜貨店里排在我身后的人們:當我使用食品券時,你們通過嘲笑其他人,同時大聲議論那些濫用納稅人的錢的人,削弱了我僅留一點的自尊心。我不得不到15英里外的一個鎮上購物。
寫給房東:你們中一些人相信,由于我受領社會福利金,因此我對我的家或我的環境一點不感到自豪。許多次我打電話詢問房租費和要求即席見面都遭到拒絕。
寫給所有社會工作者:當我想自助和工作時,你們為什么要把一切拿走呢?難道你們不能至少讓我保留食品券和醫療保險,直到我達到了貧困線之上?
——摘編自[美]威廉姆H·懷特科《當今世界的社會福利》
解讀 材料分別從雜貨店里排隊的人們、房東、社會工作者等角度闡釋了一位福利母親的生活的困境。
思考 (1)據材料,概括這位“福利母親”所遭遇的困境,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產生的主要原因。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福利母親們”的出路。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困境:離婚、失業后難以獨自養活孩子;領取救濟時遭到人們的嘲諷和漠視;社區求助受辱。
主要原因:缺乏自食其力的能力;政府削減公共福利開支;社會福利提供的補助不充分;社區公共救濟服務水平低。
(2)出路:增加就業機會;提升自身素養;完善保險、住房保障等社會福利制度;提高社區救助水平;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
深化拓展
1.歷史解釋——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發生新變化的主要體現
生產力的發展 科學技術的新發展使人類進入信息時代,極大地提升了社會生產力
生產關系的調整 國家資本所有制形式形成并發揮重要作用,進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新階段
產業結構的調整 第三產業迅速發展起來,拓寬了經濟活動領域,擴大了市場,改善了資源配置
階級關系的變化 由于資本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知識型和服務型勞動者的數量不斷增加,勞動方式發生了新變化,“中間階層”的人數增加
勞資和分配關系的變化 建立“福利國家”制度,國家干預深入到分配領域,保障低收入階層的生活水平
2.唯物史觀——福利制度的影響
(1)福利制度實質上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為各國社會成員謀得更多福利。它促進了社會平等,縮小了貧富差距,杜絕了因貧困引發的許多社會問題,展示了西方民主的價值和普遍的社會關懷。
(2)福利制度也存在一些弊端。它培植社會惰性,降低社會發展效率,并成為國家沉重的財政負擔,進而引發經濟停滯和通貨膨脹。政府在試圖平衡社會各階層的利益時,一定要從社會公正角度出發、在建立有效的“福利國家”制度的同時,必須兼顧公平和效率,這樣才能趨利避害。
典例 (2023·廣東卷,16)針對如圖所示問題,西方主要國家采取的措施是(  )
西方七國消費品價格增長率和失業率
A.適當減少對經濟的干預
B.鞏固布雷頓森林體系
C.緩和與蘇聯的關系
D.恢復自由放任政策
答案 A
1.歷史解釋——以二戰后美國、聯邦德國就業人口分布的變化考查社會結構的新變化
(2023·1月浙江選考,17)觀察下圖,解讀正確的有(  )
①農業和工業的就業人口所占比重下降
②從事服務業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③美國大量勞動力從生產線上退下來緣于它最先建立“福利國家”
④兩國社會結構的巨大變化得益于科學技術的新發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農業和工業就業人口比重都在下降,服務業就業人口比重增加,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開展,促使社會結構變化,①②④符合題意,B項正確;英國最早建成“福利國家”,③錯誤,排除A、C、D項。
2.歷史解釋——以美國農業投入使用情況為切入點考查二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
(2023·湖南卷,16)對下圖的合理解釋是(  )
美國農業的投入使用量(以1967年指數為100)
A.機械投入減少反映農業集約化程度降低
B.農業技術變遷呈現出節約勞動力的傾向
C.化學品廣泛使用導致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D.勞動力的減少意味著農業逐步走向衰落
答案 B
解析 根據曲線圖可以看出,1910-1990年,美國勞動力的使用量指數總體呈下降趨勢,機械、化學品的使用量指數總體呈上升趨勢,這就說明農業機械化可以節約勞動力,提高生產效率,故選B項;機械化有利于農業集約化程度的提高,排除A項;生態環境問題是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不單是化學品造成的,排除C項;勞動力的使用量減少是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并不意味著農業走向衰落,排除D項。
3.史料實證——以德國政府調整社會保障政策考查“福利國家”
(2022·湖北卷,16)20世紀80年代,聯邦德國政府調整社會保障政策,推遲養老金隨工資增長而提高的時間,同時嚴審申請養老金的條件,增加個人交納額度。上述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減輕公共財政負擔 B.減緩老齡化進程
C.提高勞動者積極性 D.縮小貧富間差距
答案 A
解析 據材料可知,面對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滯脹”,聯邦德國政府調整社會保障政策,以減少社會福利開支,減輕公共財政負擔,故選A項;減緩老齡化進程的措施有延遲退休、放開計劃生育等,與材料不符,排除B項;材料措施打擊了勞動者的積極性,“提高”說法錯誤,排除C項;縮小貧富間差距關鍵在于構建合理的分配制度、發揮稅收調節作用、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
1.[國家治理·新考向]
(2023·??谝荒?下表為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兩場改革。據此可知,這兩場改革都(  )
英國 撒切爾夫人改革 嚴格控制政府財政支出;大規模推行國有企業的私有化;改革社會福利制度,削減福利開支;緊縮銀根,提高利率
美國 里根改革 大規模減少個人和企業所得稅;實行貨幣緊縮政策;削減社會福利規模,擴大私人和地方經營規模
A.走上了自由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B.是二戰后人民民主斗爭的結果
C.消除了國民經濟“滯脹”現象
D.調整了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方略
答案 D
解析 據材料時間并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出現了“滯脹”現象,凱恩斯主義失靈,美英等資本主義國家相繼減少了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力度,調整了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方略,故選D項;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資本主義國家走上了自由資本主義發展道路,排除A項;這兩場改革與二戰后人民的民主斗爭無關,排除B項;這兩場改革并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國民經濟的“滯脹”現象,表述有誤,排除C項。
2.[唯物史觀·新視角]
(2023·青島三模)下表為美國和聯邦德國就業人口變化表。該變化主要基于(  )
國家 經濟部門 1950年 1990年
美國 農業 12.2% 2.8%
工業 34.7% 25.8%
服務業 48.9% 71.4%
聯邦德國 農業 23.2% 5.1%
工業 42.2% 40.5%
服務業 32.4% 54.4%
A.國家宏觀調控全面而有力
B.社會中間階層的不斷壯大
C.科技新發展推動生產力進步
D.政府擴大開支推行社會福利
答案 C
解析 二戰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下,美國等主要經濟發達國家的服務業迅速發展,服務業就業人數在總勞動力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這與生產力進步和科技發展有關,C項正確;服務業的發展主要是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公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費需求的多樣化等,國家宏觀調控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服務業的發展,與中間階層壯大、推行社會福利關系不大,排除B、D項。
3.[挖掘信息·新素養]
(2023·南京三模)下表是21世紀以來北歐國家關于福利制度方面的若干政策。
項目 內容
財政 對家庭、個人和企業實行減稅
勞動力市場 創造就業機會鼓勵就業,包括按職位空缺匹配崗位、進行職業培訓
養老 實行靈活、彈性的退休政策,延長工作年限
醫療 加強醫療機構績效管理、鼓勵私人醫療機構、拓寬市場競爭渠道
這表明,北歐國家(  )
A.基層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B.福利水平與規模居世界領先
C.強化政府對經濟的干預
D.在公平和效率之間尋求平衡
答案 D
解析 據材料可知,當時北歐國家通過減稅、鼓勵就業、靈活退休和激發市場競爭力的方式提高企業和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體現了當時福利國家在注重保障社會公平的前提下,兼顧社會效率的平衡,故選D項;材料主要體現的是福利國家建設,與基層治理無關,排除A項;材料并未將北歐國家的福利建設與世界其他國家進行多方面對比,無法體現“世界領先”的結論,排除B項;“減稅”“拓寬市場競爭渠道”說明當時政府減輕了對經濟的干預,更多依靠市場手段調節社會福利建設,排除C項。
4.[社會現象·新情境]
(2023·溫州三模)雖然美國最高法院在1954年就宣布公立學校中黑白種族隔離制度違反憲法,但直到1958年,有些州拒不執行。雖然通過了《1960年民權法》,但南部各州仍然可以通過文化測驗等措施剝奪黑人的選舉權。冷戰結束后,在很多美國政治精英看來,國際社會對美國種族問題的批判,似乎難以給美國國家形象和聲譽帶來根本性損害。對此解讀完整的是(  )
A.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遺產毀壞殆盡
B.美國沒有克服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
C.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在美國已被視為非法
D.種族關系仍然是嚴重撕裂美國的社會問題
答案 D
解析 據材料可知,二戰后的美國,公立學校中黑白種族隔離、剝奪黑人的選舉權等現象仍然存在,說明種族關系問題仍然是當今美國嚴重的社會問題,故選D項;“通過了《1960年民權法》”表明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取得了一定成效,“遺產毀壞殆盡”說法錯誤,排除A項;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之間的矛盾,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材料強調美國種族問題仍然存在,排除C項。
美國經濟發展激勵措施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美國州和地方政府經濟發展激勵措施的數量顯著增加,形成了第二個高潮。因美國經濟的低迷以及州和地方政府的角色發生重大轉變,同時州和地方政府官員的政治考量,加之選址公司的推波助瀾,形成了激勵措施不斷升級的合力。
——摘編自韓宇《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美國州和地方政府的經濟發展激勵措施》
[材料解讀] 在美國,州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措施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式,激勵措施已經成為這一時期出現的新經濟發展政策的主要工具。
[命題方向] 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戰后資本主義新變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拉特后旗| 搜索| 昂仁县| 犍为县| 淮北市| 巍山| 武城县| 富顺县| 乐山市| 来宾市| 汝州市| 永泰县| 天门市| 临沂市| 余姚市| 石林| 惠东县| 伊川县| 伊金霍洛旗| 明水县| 长岛县| 和顺县| 陆河县| 边坝县| 石景山区| 北碚区| 都江堰市| 松桃| 奇台县| 古交市| 宜都市| 梅州市| 龙山县| 宁明县| 许昌市| 教育| 平邑县| 江孜县| 报价| 张家港市| 桐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