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57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學案 (含答案)—— 2025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考點探究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57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學案 (含答案)—— 2025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考點探究

資源簡介

第57講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課程標準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理解20世紀上半期國際秩序的變動。
考情分析 1.頻率題型:該部分是高考低頻考點,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皆有 2.情境設計:多種情境化設計,題型多樣;以圖片、地圖、史料等形式考查二戰的背景,戰爭期間的重要戰役、會議,考查唯物史觀、時空觀念的學科素養。如(2023·6月浙江選考,24)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及影響;(2023·全國乙卷,34)經濟危機與法西斯勢力;(2022·河北卷,14)羅斯福新政;(2021·6月浙江選考,23)美國的租借法案 3.核心考向:(1)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經過、影響。(2)戰后國際秩序建立的背景、內容、評價 整體感知
知識點一 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1.法西斯勢力的形成
(1)過程
(2)基本特征:以極端民族主義為基本特征,反對自由主義和共產主義,主張對內實行恐怖獨裁統治,對外侵略擴張,發動戰爭,爭霸世界。
2.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影響(選必2·第9課)
(1)概況:1929年10月,紐約華爾街股票市場崩潰,隨后資本主義世界發生嚴重的經濟危機。
(2)根源: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
(3)表現:銀行倒閉,企業破產,市場蕭條,生產銳減,失業人數激增,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社會矛盾尖銳。
(4)美國應對舉措:羅斯福新政
實質 國家通過立法的形式,加強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和調節
內容 ①幫助銀行恢復信用、保證存款安全;②調節工業生產、實行公平競爭;③保證農業生產、穩定農產品價格;④推行“以工代賑”、增加就業;⑤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影響 緩解了經濟危機,避免社會劇烈動蕩,使大多數美國人恢復對美國國家制度的信心
(5)法西斯勢力
亞洲 經濟危機重創日本經濟,日本進行對外擴張,妄圖把中國東北變成日本獨占的海外市場和殖民地,進而征服中國,征服世界
歐洲 德國經濟落入低谷,人民對政府失去信任,納粹黨煽動民族復仇主義
3.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1)亞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①1931年,日本軍隊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
②1936年,日本建立軍事法西斯專政。
(2)歐洲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①意大利: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權。
②德國:1933年,納粹黨攫取德國政權,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
③1936年,意大利和德國結成軸心國,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
4.綏靖政策
背景 1938年,德國吞并奧地利,并對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領土要求
表現 英法與德意簽訂《慕尼黑協定》,把蘇臺德等地區割讓給德國
影響 助長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野心
1.挖掘·教材信息
閱讀綱要下第17課第一目“史料閱讀”欄目,談談你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原因的看法。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看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根源于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壟斷資本主義競爭,帝國主義列強爭霸;德國、意大利和日本法西斯勢力的上臺,英法實行的綏靖政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重要因素。
2.圖解·關鍵知識 經濟危機后各國的發展
3.思考·情境問題 
閱讀下列漫畫《羅斯福給山姆大叔看病》,分析羅斯福給山姆大叔開的“藥方”有哪些?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藥方:整頓銀行業;恢復工農業生產;舉辦救濟和公共工程;保護勞工權利;建立社會保障體系。
4.闡釋·核心概念 綏靖政策
一種對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縱容,退讓屈服,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的政策。20世紀30年代前,主要表現為扶植戰敗的德國、支持日本充當防范蘇聯的屏障和鎮壓人民革命的打手。
知識點二 第二次世界大戰
1.進程
亞洲戰場 序幕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發動侵華戰爭,拉開二戰序幕。中國人民開始局部抗戰
全面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開始全民族抗戰,這也成為二戰在亞洲爆發的標志
反抗 中華民族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抗日,開辟對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戰的東方主戰場
歐洲戰場 爆發 1939年9月,德國以“閃擊戰”突襲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二戰全面爆發
發展 德國東突西進,迅速占領歐洲大部分地區,法國敗降,英國堅持抵抗
擴大 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蘇聯戰場成為抵抗納粹德國的主戰場;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的轉折點
全球階段 太平洋戰爭 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美國對日宣戰,二戰發展到全球階段
反法西斯同盟 1942年1月,以美、英、蘇、中為首的26個國家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結果
(1)1943年,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軸心國集團開始瓦解。
(2)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3.影響
歐洲 歐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致命打擊,各國的國力受到嚴重消耗
美國 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政治和軍事強國,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掌握制海權和制空權,壟斷核武器
蘇聯 軍事和政治十分強大,特別是在戰爭中的巨大貢獻贏得很高的威望
國際格局 二戰的結束是國際格局從歐洲中心走向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的真正轉折點
1.圖解·關鍵知識 二戰進程中的標志性事件
2.思考·情境問題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在美國倡議下,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國在華盛頓發表宣言:簽字國保證運用軍事和經濟的全部資源同與之處于戰爭狀態的軸心國及其仆從國家作戰;各國相互合作,不與敵國單獨締結停戰協定和和約。該宣言先由美、英、蘇、中領銜簽署,其他國家第二天簽署。此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該宣言的簽字程序說明了什么?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已經成為其中主要大國之一。
知識點三 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
1.雅爾塔體系
(1)內涵: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國的首腦相繼在開羅、德黑蘭、雅爾塔和波茨坦等地召開會議,締結了一系列條約和協定,建立了戰后國際秩序,史稱“雅爾塔體系”。
(2)內容
國家版圖 重新確定歐亞國家的版圖,德國由美、蘇、英、法分區占領,日本由美國單獨占領;日本領土限制在四個島嶼及若干小島,退出一戰以來在太平洋區域所占的一切島嶼以及日本竊取于中國的領土,如東北地區、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
國家獨立 承認朝鮮最終獨立
審判戰犯 審判戰犯,肅清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
殖民地 對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國聯的委任統治地實行托管,原則上承認被壓迫民族的獨立權利
其他 美、蘇、英劃分勢力范圍
組織 成立聯合國
(3)評價
積極 雅爾塔體系以建立和維護世界和平為主要目標,提倡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的共處與合作
消極 它也是大國相互妥協的產物,帶有明顯的強權政治色彩,嚴重損害了一些國家的利益
2.聯合國成立
(1)時間:1945年10月24日。
(2)性質:作為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體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國際政治秩序。
(3)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發展。
(4)決議原則
①原因:聯合國吸取國聯的教訓,將制裁侵略的權力集中于安理會。
②原則:實行形成實質性事項的決議需要五個常任理事國一致同意的“大國一致”原則。
③意義:使和平解決爭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
1.闡釋·核心概念 雅爾塔會議
1945年2月由英、美、蘇三國在蘇聯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召開的會議。會議就如何處置戰后德國、波蘭的疆界及其政府、聯合國的機構及安理會國家組成、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等問題基本達成協議,會議最后簽訂了《雅爾塔協定》。這是美蘇為劃分戰后勢力范圍兩分天下的產物,對戰后國際關系格局的形成具有深遠影響。
2.挖掘·教材信息
《聯合國憲章》規定:安全理事會關于程序事項之決議,應以九理事國之可決票表決之;對于其他一切事項之決議,應以九理事國之可決票包括全體常任理事國之同意票表決之。你如何看待安理會上述的投票程序?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實行“大國一致”原則,體現了大國協調與合作,有利于世界和平與發展。
3.思考·情境問題 下圖是關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秩序的漫畫,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漫畫的主旨。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美蘇對峙,瓜分世界。
主題一 維護正義——第二次世界大戰
視角 第二次世界大戰
材料
 
 
解讀 第一幅圖片描繪的是德國希特勒擴軍備戰 炮彈、納粹標志、防毒面具等 ,第二幅圖片描繪的是廣島的蘑菇云。
思考 觀察兩幅圖片,提取關聯信息,自擬一個題目,并結合20世紀相關史實,寫一篇歷史小論文。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題目:反對戰爭,珍惜和平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了中國東北;1936年,日本建立軍事法西斯專政,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開始掌握國家政權,建立了法西斯專政;1936年,德意結成軸心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1939年9月,德軍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2年1月1日,中國、蘇聯、美國、英國等26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終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大大增強反法西斯國家的力量,鼓舞了全世界各國人民反法西斯斗爭的信心,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進程。1945年5月9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投擲下兩顆原子彈轟炸日本廣島和長崎。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簽署無條件投降書。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這場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戰爭,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 000余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和平來之不易,悲劇不能重演。世界各國要反思戰爭,珍惜和平,要加強友好合作,團結互助,遏制霸權主義,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深化拓展
歷史解釋——英法的綏靖政策
(1)從國家力量角度看:英、法的經濟地位和軍事地位因第一次世界大戰和1929年經濟大危機而受到極大削弱,不敢同德、意、日法西斯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
(2)從目的角度看:英法是犧牲弱小國家和民族利益滿足自己既得利益,如禍水東引,把矛頭指向蘇聯。
(3)從客觀環境看:和平主義思潮在當時占據主導地位,法西斯利用西方國家與蘇聯的矛盾打出“反共產國際”的旗號,欺騙了英、法等國。
(4)從結果角度看:德國法西斯的侵略公然受到鼓勵,助長了希特勒發動戰爭的野心,增強了法西斯力量,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主題二 大國色彩——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
視角 雅爾塔體系
材料 雅爾塔會議結束前后,產生了許多以此為題材的漫畫作品,以下是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兩幅漫畫。
《碎片的麻煩》(1945年2月7日)
注:羅斯福、斯大林和丘吉爾站在鋪有歐洲地圖的桌前,就德國東部與波蘭等東歐地區的版圖正在進行一場拼圖游戲。
《今天感覺好些了嗎?》(1945年2月21日)
注:斯大林、羅斯福和丘吉爾正在探視病床上頭纏繃帶、受了傷的地球,對“生病”的地球噓寒問暖,關懷備至。
解讀 對漫畫的解讀主要從漫畫內容方面入手,了解其創作背景、所描述的歷史現象以及所帶來的影響。
思考 結合所學知識,對漫畫所反映的歷史現象進行解讀。(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邏輯嚴密,條理清晰。)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題:雅爾塔會議前后主要國家重建戰后秩序的努力
解讀: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最后階段和反法西斯同盟國軍事行動的發展,結束戰爭和安排戰后國際秩序而產生的一系列政治問題需要迅速解決,特別是應該制定盟軍在反希特勒德國戰爭最后階段的協同一致的軍事行動計劃,處置戰敗的德意志帝國的基本原則,對日作戰,實現戰后國際安全問題的基本原則,客觀上愈加迫切地需要三大盟國舉行新的最高級會晤,也體現了這一時期主要國家對戰后秩序重建的努力。
深化拓展
家國情懷——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啟示
(1)和平來之不易,世界大戰的悲劇絕不能重演。
(2)人民是戰勝法西斯的決定性力量,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
(3)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不相同的國家在平等的基礎上能夠聯合起來,共同對付人類生存與發展面臨的挑戰。
(4)國與國之間應和平共處。
(5)人類的命運休戚相關,要加強國際合作,求得共同發展。
典例 (2023·全國乙卷,34)20世紀30年代,美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法西斯組織。他們采用恐怖手段破壞工人集會,殺害共產黨員、工會活動分子、黑人和猶太人。到1938年底,美國類似的組織至少有800多個。這一現象反映出當時美國(  )
A.經濟困境沖擊社會秩序
B.開始推行自由放任主義
C.國家干預經濟成效甚微
D.擴軍備戰引發統治危機
答案 A
1.學習情境——以羅斯福新政為切入點,考查美國內部權力調整
(2022·河北卷,14)羅斯福新政初期,為了能夠盡快恢復經濟發展,美國企業家和國會議員對羅斯福實施的大量政策,如勞工立法,并沒有加以阻撓,甚至還表現出某種支持。這表明,當時美國(  )
A.國家干預使經濟得以恢復
B.分權制衡原則發生改變
C.現實需要總統權力的擴大
D.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
答案 C
解析 國會議員的目的是“能夠盡快恢復經濟發展”,體現了解決經濟危機的需要推動了總統權力的擴大,故選C項;材料沒有涉及國家干預經濟的措施,也沒有涉及羅斯福新政的影響,排除A項;羅斯福新政初期,總統權力的擴大是美國分權制衡體制中內部權力調整,并沒有在根本上改變分權制衡的原則,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排除D項。
2.史料實證——以英國士兵行動為切入點,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2022·天津卷,12)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官方稱,正在進行的是一場保衛民主的戰爭。據此,有些駐扎在開羅的英國士兵于1943年底召開了“普通士兵的模擬議會”,要求將煤炭、鋼鐵和銀行收歸國有,給予印度獨立地位等。普通士兵的行動可以用來說明(  )
A.英國空前尖銳的階級矛盾
B.世界大戰導致的政治革命
C.政府宣傳引發的社會對立
D.正義戰爭喚醒的進步意識
答案 D
解析 由于英國官方宣稱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保衛民主的戰爭,才出現了英國士兵模擬議會的行動,這反映了英國士兵對參與民主決策的愿望,所以普通士兵的行動可以用來說明正義戰爭喚醒的進步意識,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英國的階級矛盾,排除A項;根據材料信息無法判斷埃及此時是否進行了政治革命,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社會對立問題,排除C項。
3.時空觀念——以柱狀圖形式考查二戰對美國的影響
(2021·湖北卷,14)下圖為二戰期間五國軍火生產情況,其中的變化反映出(  )
1940-1944年五國軍火產值(單位:10億美元)
A.美國軍事優勢逐步確立
B.反法西斯同盟最終建立
C.冷戰對峙態勢初步形成
D.多極化世界格局已出現
答案 A
解析 根據材料“1940—1944年五國軍火產值”可知,1942年后,美國軍火產值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即美國軍事優勢逐步確立,故選A項;1942年1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1947年,“杜魯門主義”出臺,標志著冷戰的開始,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C項;多極化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排除D項。
1.[學習情境·新認知]
(2023·泉州五模)1939年1月,英國政治漫畫家大衛·洛在倫敦《標準晚報》上發表漫畫(見下圖)。此漫畫意在(  )
A.抨擊德國對外侵略的囂張氣焰
B.揭露英意勾結瓜分埃塞俄比亞
C.批判英國政府推行的綏靖政策
D.說明英德兩國矛盾沖突的歷史
答案 C
解析 據材料“張伯倫”“希特勒”等并結合所學可知,漫畫批判的是1938年簽訂《慕尼黑協定》的陰謀,將蘇臺德等地區割讓給德國,英國首相張伯倫吹噓會帶來“我們時代的和平”,英國的綏靖政策達到頂峰,故選C項;通過漫畫信息,無法得出這期間德國對外侵略的囂張氣焰,排除A項;《慕尼黑協定》將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等地區割讓給德國,排除B項;漫畫反映的是英德之間“和平相處”,而不是矛盾沖突,排除D項。
2.[史料文本·新結論]
(2023·錦州一模)1941年7月1日,斯大林在致丘吉爾的電報中,提出要英國在法國北部開辟反希特勒的新戰場,丘吉爾在回信中拒絕了;1942年7月,英美暫時擱置登陸西歐的計劃,第二戰場開辟計劃第二次被延遲;1943年5月“三叉戟”會議上和8月魁北克會議上,英美決定進攻西西里,斯大林為第二戰場的再次延遲而憤怒。第二戰場開辟延遲的主要原因是(  )
A.美英的戰略重點集中在太平洋地區
B.美英希望蘇德兩敗俱傷以坐收漁翁之利
C.美英與蘇聯意識形態導致合作受阻
D.德日法西斯在西歐的兵力具有相當優勢
答案 B
解析 據所學可知,蘇聯是英國強大的政治宿敵,且蘇聯在戰爭中顯示出強大的力量令英國擔憂,英國認為蘇聯有可能成為戰后英國左右歐洲大陸的最大障礙,因此英國希望蘇德相互廝殺,兩敗俱傷,從而保存自己實力,以獲取戰后有利國際地位,故選B項;英國的戰略重點在歐洲地區,排除A項;出于戰勝法西斯的共同利益,三國最終達成共識,并付諸實施,并沒有使合作受阻,排除C項;日本法西斯的兵力主要在亞洲中國戰場,因此具有相當優勢的說法太過絕對,排除D項。
3.[信息挖掘·新對比]
(2023·常德一模)據下表可知(  )
1937—1938年農業國與工業國間的關稅
農業國對工業國的關稅 工業國對農業國的關稅
國家 1937 1938 國家 1937 1938
匈牙利 31.8% 42.6% 德國 27% 82.5%
保加利亞 75% 90% 法國 19.1% 53%
西班牙 62.7% 75.5% 意大利 24% 66%
羅馬尼亞 48.5% 55% 捷克斯洛伐克 36.3% 84%
A.各國需要合作應對共同挑戰
B.關稅大戰使世界走向戰爭
C.歐洲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集團
D.國際經濟組織的作用有限
答案 A
解析 據材料“1937—1938年農業國與工業國間的關稅”并結合表格信息可知農業國對工業國的關稅在提高,同時工業國對農業國的關稅也在提高,在經濟危機情況下,這種趨勢只會加劇國際局勢的動蕩,所以各國之間需要合作來共同應對經濟危機,故選A項;關稅大戰不一定引發戰爭,說法錯誤,排除B項;通過材料內容無法得出歐洲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集團,排除C項;協調關稅的國際經濟組織關貿總協定在二戰后成立,而這一時期,協調關稅的國際經濟組織還未成立,排除D項。
4.[學術情境·新觀點]
(2023·武漢四月調研)1941年上半年,蘇軍總參謀部一直關注西歐抗寒物資銷量和價格波動,并分析德軍使用的煤油燈、打火機之類物品的燃料中是否加入抗凍材料。經過持續半年的觀察,蘇聯得出結論:德國沒有做好開戰準備。蘇聯的判斷(  )
A.延續了新經濟政策的做法
B.體現了蘇聯模式的歷史作用
C.吸取了綏靖政策慘痛教訓
D.低估了科學技術的深遠影響
答案 D
解析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蘇聯對德國使用的燃料是否加入抗凍材料進行了持續半年的觀察,最終得出了錯誤的結論,顯然低估了德國重工業的發展,也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對德國的影響,故選D項;1941年,蘇聯實行的是蘇聯模式,不是新經濟政策,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蘇聯在戰前低估了德國,沒有體現蘇聯模式的歷史作用,排除B項;蘇聯對德國的低估,顯然是沒有很好吸取綏靖政策的教訓,排除C項。
中國為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是一個貧窮落后的弱國,尤其是在反法西斯戰爭國家遭受重挫之時,敢于獨自同強大的日本法西斯抗爭達十四年之久,可以說是二戰史上的一個奇跡。更重要的是,中國抗日戰場的開辟和持久抗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局部戰爭時期和全面爆發時期,對遭受侵略的各國給予了寶貴的支持,有利于這些國家重組力量,渡過難關,扭轉戰局,從戰略防御轉換到戰略反攻。——胡德坤《中國抗戰推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走向勝利的歷史進程》
[材料解讀] 材料從中國抗日戰爭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貢獻的角度認識第二次世界大戰。
[命題方向]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東方主戰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港区| 承德市| 曲麻莱县| 洛扎县| 江川县| 永和县| 永兴县| 宜州市| 宿松县| 台安县| 蓝田县| 广昌县| 堆龙德庆县| 乐陵市| 宁晋县| 普兰县| 石台县| 靖远县| 民县| 柳州市| 隆昌县| 阳高县| 定兴县| 同江市| 巴彦县| 灵丘县| 铁岭市| 林口县| 阿巴嘎旗| 杭州市| 凉城县| 叶城县| 安宁市| 扬州市| 刚察县| 龙海市| 南召县| 威远县| 普宁市| 沈丘县| 望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