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講 遼宋夏金元的文化課程標準 認識遼宋夏金元時期文化方面的新變化。考情分析 1.頻率題型:該部分是高考高頻考點,主要以選擇題為主,也有非選擇題 2.情境設計:多利用名人文獻資料、表格、社會現象設計試題情境,如(2023·6月浙江選考,4)《授時歷》;(2023·江蘇卷,4)理學家觀點;(2022·廣東卷,4)儒學復興運動;(2022·1月浙江選考,6)宋代科技文化;(2022·遼寧卷,5)宋代文化——詩詞;(2021·全國甲卷,26)宋代理學;(2021·1月浙江選考,5)宋代理學 3.核心考向:程朱理學、格物致知、宋詞、元曲、話本、印刷術、《授時歷》《農書》 整體感知知識點一 儒學的復興1.儒學復興運動(1)背景:從三國到五代,以闡釋經書字句為主的儒家學說日益僵化,社會影響總體來說不及佛教和道教。(2)興起:從北宋中期起,一批學者掀起了儒學復興運動。(3)目的:①挖掘儒家經書的思想內涵,強調學術為現實服務。②充分發揮儒學在強化社會倫理道德秩序、樹立基本價值觀方面的作用。2.程朱理學(1)代表:北宋的程顥、程頤兄弟和南宋的朱熹。(2)內容宇宙觀 認為“理”(也稱“天理”),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人生觀 人生的目標是“存天理,滅人欲”,通過道德修養克服過度的欲望,達到“圣人”的精神境界方法論 “格物致知”,認為只有深刻探究萬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達到對普遍天理的認識哲學范疇 客觀唯心主義傾向(3)地位:①朱熹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為“四書”,并加以注釋,“四書”成為先于“五經”的儒學基礎讀物。②從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學受到官方尊崇,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1.圖解·關鍵知識 程朱理學的內涵2.思考·情境問題 白鹿洞書院位于江西廬山五老峰下,朱熹在此講學、辯論,成為理學傳播的中心。你如何理解白鹿洞書院的歷史價值?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價值:它對中國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傳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使儒家經典得以傳承。有利于普及大眾教育,提高民眾素質。知識點二 文學藝術和科技1.文學藝術宋詞 背景 ①兩宋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興起; ②兩宋城市生活豐富多彩,娛樂場所需要大量的歌詞代表 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婉約派的柳永、李清照特點 句子長短不等,用來配樂歌唱,根據樂譜分為不同的詞牌,各有固定格式元曲 散曲 比詞更靈活、更通俗的長短句配樂詩歌體裁,更加適合市井演唱的需要雜劇 特點 演員將成套的散曲連綴在一起歌唱,輔以音樂、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地位 元雜劇標志著中國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代表 關漢卿、王實甫話本 說書的底本,實際上就是早期的白話小說書畫 原因 商品經濟發展和程朱理學影響特點 書法追求個性,不拘法度。山水畫注重意境和筆墨情趣2.科技成就宋朝 北宋工匠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火藥被大量制造并用于軍事造出了指南針,廣泛應用于航海沈括所著《夢溪筆談》記載和總結了當時的許多科技成果元朝 郭守敬設計和監制多種天文觀測儀器,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編定新的歷法《授時歷》王禎編撰的《農書》,集北方和南方的農業技術于一體,其中關于農業工具的記載尤為豐富1.闡釋·核心概念[市民文學]封建社會后期,隨著工商業城市的興起,為適應城市居民需要而產生的一種世俗文學,又稱為城市文學。內容大多描寫市民的社會生活和悲歡離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階層的思想和愿望。2.思考·情境問題 元朝前期人胡祗遹贊頌雜劇演員表演功力:危冠而道,圓顱而僧,褒衣而儒,武弁而兵。短袂則駿奔走,魚笏則貴公卿。從中我們可以得出哪些認識?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元雜劇不僅具有文學價值,作為舞臺藝術也取得了很高成就。3.警示·易錯易混 畢昇與活字印刷術畢昇不是最早發明印刷術的人,因為在隋唐時期就已經有了雕版印刷術,畢昇發明的是活字印刷術。主題一 格物致知——程朱理學視角 宋代理學材料一 朱熹《玉山講義》載:蓋聞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故圣賢教人為學,非是使人綴緝言語,造作文辭,但為科名爵祿之計,須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而推之以至于齊家、治國,可以平治天下,方是正當學問。張載在《西銘》中提道: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摘編自《中國古代思想政治史》材料二 理學家提出“理”作為宇宙萬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禮法、倫理思想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論證明確的哲學體系,這是兩漢的粗糙儒學所無法比擬的。理學家以儒家“圣人”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現實生活、道德精神的意義;它摒棄佛道所宣揚的彼岸世界,不相信靈魂不滅、輪回轉世之說,而力求在現實世界中實現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種理性主義的哲學。——摘編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解讀 材料一反映了朱熹和張載兩位理學家的觀點主張;材料二反映了理學的內涵和儒學發展的原因,由兩漢時期的“粗糙”儒學趨向“精微”理學轉化。思考 (1)根據材料一,概括宋代朱熹、張載的思想主張。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據材料二,指出理學的積極作用。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儒學由“粗糙”趨向“精微”的原因。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注重通過研究獲取真知;重視道德修養,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關注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2)作用:引導人們關注現實;有利于培養道德品質。原因:儒學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戰(沖擊);復興儒學的需要(宋明理學家的學術創新)。深化拓展歷史解釋——宋明理學的特點(1)儒學哲學化與思辨化:理學的突出特點是思辨性,傳統儒學經由理學家們的改造,道德信條式的理論體系變成了哲學理論體系。(2)更加強調倫理道德:理學所強調的天理,實質上是儒學的倫理道德學說,無論是本體論、人性論、“存理滅欲”或“存心滅欲”的修養論、“格物”或“格心”的認識論等,均是以倫理道德為核心內容。(3)更多吸收了佛、道因素:程朱理學作為儒學發展的一個階段,它帶有明顯的佛、道化的特點。程朱理學吸收借鑒佛教與道教的形而上學理論和禁欲主義思想,把它作為理學的核心思想。(4)儒學世俗化:程朱理學控制教育和科舉,并通過授徒、書院講學等方式在社會上廣泛傳播,甚至深入族規、家訓之中。主題二 世俗實用——遼宋夏金元的文藝、科技視角 宋元時期的文化繁榮材料一 北宋以來,在“附庸風雅”的貴族文化之外,一種新的文化形態——根植于熙熙攘攘的商業生活、人頭攢動的瓦舍勾欄中的市民文化,在不斷崛起。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臨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達十萬以上的大城市……“新聲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調弦于茶坊酒肆”,民間的娛樂場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詞,士大夫的詞作便通過各種途徑流傳于民間……“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詞,始行于世。于是聲傳一時。”——以上材料均摘編自袁行霈《中國文學史》解讀 材料一反映北宋時期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文化崛起;材料二反映兩宋時期城市的發展,娛樂場所的需要推動通俗易懂的歌詞的發展。這反映了藝術世俗化滿足的是市民階級的文化、娛樂和審美需求,與人們消費能力提高密切相關。思考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幾例宋元時期“市民文化”的表現形態。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據材料一、二,概述藝術世俗化趨勢的推動因素。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山水畫、宋詞、元曲、宋元話本等。(2)商品經濟的發展;娛樂設施完善、人們消費能力的提高;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壯大。深化拓展1.歷史解釋——宋元文化發展的特點2.唯物史觀——宋元文化與社會政治、經濟、科技之間的關聯政治 中央集權的加強 兩宋時期,理學興起,并逐漸成為官方哲學,適應了中央集權政治發展的需要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 宋朝知識分子地位較高,促進了宋朝文化的全面繁榮;元朝知識分子地位較低,促進了元曲的繁榮國家的分裂和統一 兩宋時期,國家分裂,兩宋文學家多憂世之作,影響了兩宋詩歌、詞賦和繪畫藝術的發展經濟 商品經濟的發展 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市民階層隊伍的擴大,適應市民階層文化生活需要的宋詞、話本、風俗畫、戲曲等得到發展科技 印刷術的發展 印刷術的發展推動了文化的普及和傳播,并為科舉制的發展完善提供了條件(2022·廣東卷,4)魏晉以來佛教、道教廣泛傳播,宋人李覯認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墜于地”;張載認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虛幻的,與“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覯、張載主張( )A.儒法并用以維護君權 B.立足考據以重建學風C.復興儒學以回應挑戰 D.雜糅佛道以構建理學答案 C1.社會情境——從批評婚姻論財看理學思想(2021·全國甲卷,26)宋代盛行婚姻論財,遭到一些士大夫的批評。南宋理學家張栻認為,“婚姻結好,豈為財物?”甚至表示“治其尤甚者,以正風俗”。還有理學家強調婚姻是“合二姓之好”,上能事先祖,下可繼后世。這反映了當時理學家( )A.淡化婚姻中的宗族觀念B.意圖維護禮教綱常C.背離政府對民俗的引導D.促成婚姻習俗變革答案 B解析 當時的理學家反對社會上盛行的婚姻論財的做法,試圖維護原有的宗族倫理綱常,維護封建統治秩序,故選B;材料顯示當時的理學家仍非常重視婚姻中的宗族觀念,而非淡化,排除A;理學家的這些主張試圖維護原有的封建倫理觀念,這迎合了封建統治者的統治需求,排除C;由材料可知,當時的理學家主張維護原有的婚姻習俗,反對婚姻習俗發生變革,排除D。2.學習情境——以書院的發展考查宋代人才培養(2023·1月浙江選考,18)宋代是書院發展的重要時期。有北宋學者云:“五代學校不修,學者多各從其師,是以廬山有白鹿洞書院,嵩陽、岳麓亦各有書院,國朝各賜以書籍。……后庠序之教興,而所謂書院者,未之或聞矣。”南宋朱熹重建白鹿洞書院,有官員謂:“國朝偃武崇文,首善太學,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繼有請建書院以養士。”據此材料,無法得出的結論是( )A.五代時學校凋敝、書院興起B.北宋一度出現學校興盛而書院衰落的現象C.宋代崇文抑武,推動書院發展D.宋代書院成為科舉考試與人才培養中心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代書院曾經一度衰落,后來中央太學、地方書院都是人才培養的機構,D項符合題意;根據材料“五代學校不修,學者多各從其師,是以廬山有白鹿洞書院,嵩陽、岳麓亦各有書院”可知,五代時學校凋敝、書院興起,A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根據材料“后庠序之教興,而所謂書院者,未之或聞矣”可知,北宋一度出現學校興盛而書院衰落的現象,B項不符合題意,排除;根據材料“國朝偃武崇文,首善太學,其后天下州郡始相繼有請建書院以養士”可知,宋代崇文抑武,推動書院發展,C項不符合題意,排除。3.簡單情境——從《授時歷》等看宋元科技成就(2023·6月浙江選考,4)我國古代有位科學家改進和創制了簡儀、圭表等多種天文觀測儀器,“皆臻于精妙,卓見絕識,蓋有古人所未及者”。他還主持大規模科學觀測,編制歷法,“歷成,(世祖)賜名曰《授時》,頒行天下”。這位科學家是( )A.郭守敬 B.裴秀 C.徐光啟 D.沈括答案 A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郭守敬編定《授時歷》,設計和監制了多種天文觀測儀器,A項正確;魏晉時期裴秀繪制出《禹貢地域圖》,開創了中國古代地圖繪制學,排除B項;明朝的徐光啟修訂了《崇禎歷書》,排除C項;北宋沈括的代表作是《夢溪筆談》,排除D項。1.[歷史解釋·新認知]“二程”對于天人之際的追求有兩方面突破:一是明確了仁愛之理的基礎性地位;二是指明了通過涵養用敬和進學致知的方式追求超越性的基本功夫,原本有限的存在者便可與無限的超越性相互溝通。據此可知,二程致力于( )A.構建儒家的哲學體系 B.勸導統治者施行仁政C.促進儒佛道三教合流 D.探尋萬事萬物的本源答案 A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二程通過涵養用敬和進學致知的方式追求仁愛之理,致力于尋求終極關懷,即構建儒家的哲學體系,故選A項;“仁政”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三教合流”指儒教、佛教、道教三家思想相互影響,融會貫通,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理”是萬事萬物的本源,是朱熹的思想,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2.[傳統文化·新視野](2023·濟寧模擬)宋代,理學家程頤、張載、朱熹都主張恢復古代的宗法家庭制度,編纂族譜,建立宗祠。朱熹認為儒者應該努力從事個人修身,并進而擴展到家族。他們的這些主張反映出( )A.商品經濟發展侵蝕傳統思想B.宗族成為重要社會基層力量C.文人士大夫的社會責任意識D.傳統家庭生活發生重大改變答案 C解析 宋代理學家們主張恢復古代的宗法制度,提高個人修養,從而提高整個宗族和社會的素質和發展水平,體現文人士大夫的社會責任意識,故選C項;材料沒有體現商品經濟發展侵蝕傳統思想,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宗族成為重要社會基層力量,排除B項;宋代的家庭生活依然是男耕女織的小農生活,沒有發生改變,排除D項。3.[信息挖掘·新角度]位于山西太原西南的晉祠圣母殿中的宋代彩塑侍女像曾深深地吸引了京劇大師梅蘭芳。他贊嘆說:“一笑一顰,似訴平生”。并根據侍女像創作京劇手勢動作。晉祠中的彩塑侍女像體現出宋代( )A.人文精神開始孕育萌發B.社會等級制度嚴格和僵化C.戲劇形態已經成熟完善D.雕塑創作具有世俗性特點答案 D解析 “一笑一顰,似訴平生”說明晉祠中的彩塑侍女像具有世俗化的特點,故選D項;中國古代人文精神開始萌發是在春秋時期,排除A項;彩塑侍女像無法體現社會等級制度的嚴格和僵化,排除B項;戲劇形態成熟完善是在清代,排除C項。理學的特點(理學)是以儒家禮法、倫理思想為內核,吸納佛道思辨哲學、宇宙生成、萬物化生等理論及精神修養方法,而最終形成的一種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態,又有極為現實的綱常倫理內容的哲學體系。它的出現,標志著中國古代哲學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楊寧一《歷史學習新視野 新知識》[材料解讀] 理學在三教合一的背景下形成,吸取佛道思想,推動儒學思辨化發展。[命題方向] 理學形成背景;理學特點;理學家思想主張;宋明理學與前代儒學的關系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