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8講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及遼夏金元的統治 學案 (含答案)—— 2025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考點探究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8講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及遼夏金元的統治 學案 (含答案)—— 2025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考點探究

資源簡介

第8講 兩宋的政治和軍事及遼夏金元的統治
課程標準 1.通過了解兩宋的政治和軍事,認識這一時期在政治方面的新變化。
2.通過了解遼夏金元諸政權的建立、發展和相關制度建設,認識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考情分析 1.頻率題型:該部分是高考中頻考點,題型以選擇題為主 2.情境設計:多利用文獻資料、表格、地圖、社會現象設計試題情境,側重對信息獲取和解讀能力以及關聯知識點的考查,要注意時代特征。如(2023·湖南卷,4)宋代臺諫合一;(2023·山東卷,4)張載主張;(2022·全國乙卷,26)宋代通判制度;(2022·1月浙江選考,7)元代的地方管理制度;(2022·遼寧卷,4)金政權特點;(2022·海南卷,4)兩宋文化認同 3.核心考向: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王安石變法;元朝的邊疆政策;遼夏金元的制度;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在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整體感知
知識點一 兩宋的政治與軍事
1.宋初中央集權的加強
(1)背景: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吸取唐后期以來軍閥割據、政局動蕩的歷史教訓。
(2)措施
強干弱枝 ①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各州的長官知州,節度使逐漸變為虛銜 ②設諸路轉運司統管地方財政,保證各州賦稅絕大部分上繳朝廷 ③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拱衛京師,鎮守地方,定期更換駐地
分化事權 中央 ①樞密院專掌軍政,三司專掌財政,與宰相分權,并增設參知政事為副相 ②樞密院與“三衙”分權,前者有調兵權但并不統兵,后者統兵但無權調兵
地方 ①設轉運司和平行的四個路級機構,從不同方面對各州進行監控和節制 ②州一級增設通判,與知州共同簽署文書,彼此制約
崇文抑武 ①罷免宿將兵權,用文官擔任樞密院長官 ②提倡文治,擴大科舉規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3)影響
積極 強化了中央集權,有效地預防了內部動亂,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和安定
消極 制度過于僵化,權力分割過細,也影響了行政效率,助長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風氣
2.邊防壓力與財政危機
(1)邊防壓力
關系 戰爭 和議
宋遼 北宋企圖奪回燕云十六州,但兩次北伐均告慘敗 遼宋皇帝以兄弟相稱;北宋每年送給遼“歲幣”,北部邊防基本安定
宋夏 北宋在與西夏的戰爭中屢戰屢敗 西夏向北宋稱臣,但實際上保持帝號;北宋每年送給西夏“歲賜”
(2)財政危機
①原因:軍隊龐大,軍費開支多;政府機構設置重疊,導致冗官冗費。
②影響:養兵和養官成為朝廷的沉重負擔,財政狀況日益惡化。
3.王安石變法
(1)目的:加強國家對諸多領域的管理和控制,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
(2)措施
富國方面 官府通過向農民提供農業貸款、撥巨資從事商業經營等手段,力圖在調控經濟的同時開辟財源
強兵方面 對農民進行編制管理和軍事訓練,希望借以逐漸恢復“兵農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
(3)評價
①變法達到了富國目的,增加了大筆收入。
②強兵的效果并不明顯,北宋與西夏開戰,又以失敗告終。
③一些措施在執行過程中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引起激烈爭議。
④統治集團內部的分裂日益嚴重,北宋逐漸走向衰亡。
4.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1127年,金滅北宋,北宋康王趙構在應天府稱皇帝,后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2)宋金關系
戰爭 南宋初年,宋軍在與金軍對抗中素質明顯提高,形成幾支較有戰斗力的部隊,尤以岳飛指揮的“岳家軍”戰績卓著
和議 1141年,南宋與金訂立紹興和議。以東起淮水、西至大散關一線劃界,南宋對金稱臣,每年向金朝繳納“歲貢”
對峙 議和以后,維持南北對峙的局面
1.闡釋·核心概念 
[通判]是兼行政與監察職能于一身的中央官吏。行政公事必須經知州與通判共同簽署才能生效,而且,通判作為皇帝的耳目,對州府事的彈劾可以直達皇帝。
2.圖解·關鍵知識 北宋中央權力的分配
3.思考·情境問題 宋初加強中央集權措施的突出特點是什么?有何消極影響?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特點:分化事權。消極影響:造成官僚機構臃腫,行政效率低下。
4.挖掘·教材信息 北宋統治者將募兵發展為一種有意識的“養兵”政策,認為“饑歲莫急于防民之盜,而防盜莫先于募民為兵”。(摘編自教材綱要上第9課第二目“歷史縱橫”欄目)這說明北宋實行募兵制的目的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后果?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目的:穩定社會治安,消除動亂因素。后果:軍隊數量猛增,軍費開支浩大,財政負擔沉重。
5.思考·情境問題 北宋在處理民族關系時,曾經多次送給少數民族政權“歲幣”“歲賜”。這種“以錢財換和平”的做法是否可取?為什么?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可取。原因:客觀上,有利于民族矛盾的緩和,有利于南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示例二:不可取。原因:給人民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加劇了財政危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遼夏對北宋的威脅。
知識點二 遼夏金元的統治
1.遼、西夏、金朝的統治
建國 統治制度
遼 916年,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 “藩漢分治”制度,設置南、北面官
西夏 1038年,元昊稱帝,定都興慶府,國號大夏,史稱西夏 仿宋建立政治制度,有一套本民族稱謂的官稱
金 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皇帝,建立金朝,定都會寧府(上京) ①猛安謀克制,具有行政、生產與軍事合一的特點 ②金世宗改革,史稱“大定之治”
2.元朝的統一與民族關系
(1)蒙古崛起
統一 1206年,鐵木真統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國,被尊為“成吉思汗”
擴張 蒙古軍隊先后滅掉西遼、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權,還遠征到中亞、西亞、東歐地區
(2)元朝建立
①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大元,定都大都(今北京);②1276年,元軍占領南宋都城臨安;③1279年,完成統一
(3)元朝的統治措施
交通 修筑驛道,設立驛站
中央機構 宰相機構是中書省
地方管理 中央委派官員代表中書省處理地方事務。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東地區由中書省直轄外,全國共設10個行省
邊疆治理 ①對吐蕃:由直屬中央政府的宣政院進行管理 ②對西域:設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等管理軍政事務,加強對西域的管轄 ③對臺灣:在澎湖設置巡檢司,履行行政管理職能,以經略臺灣
(4)元朝的民族關系
民族交融 很多蒙古人遷入中原,同漢族雜居相處
來自中亞、西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國,同漢、蒙古、畏兀兒等民族長期相處、不斷通婚,逐漸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國回族的前身—回回
四等人制 目的 蒙古統治者為了保障自己的統治利益
措施 對不同民族采取差別對待措施,被后人概括為“四等人制”,依次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
1.闡釋·核心概念
[猛安謀克]是金朝女真社會的最基本組織。它產生于女真原始社會的末期,由最初的圍獵編制進而發展為軍事組織,最后變革為地方的行政組織,具有行政、生產與軍事合一的特點。
2.挖掘·教材信息 閱讀教材圖片“薩班靈骨塔遺址”,談談這一歷史遺跡的史料價值。
答案 為第一手史料,對研究藏族和蒙古族的關系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是元朝中央政府正式對西藏實行行政管轄、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
3.思考·情境問題 
在處理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上,歷代王朝不斷尋找最佳方案。你認為在處理中央與地方關系時應堅持什么原則?
答案 原則: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
4.拓展·思維點撥 元代行省制的特點
(1)行省具有雙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機構,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機構。
(2)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相結合。
(3)行省權力大而不專,受中央控制。
主題一 破局與困局——北宋加強中央集權與王安石變法
視角1 北宋加強中央集權
材料一 建隆二年(961年),(宋)太祖召趙普問曰:“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八姓,戰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長久計,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今所以治之,亦無他奇巧,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
材料二 南宋學者葉適對北宋初期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進行了批評,他說:今內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極一世之人志慮之所周浹(jiā),忽得一智,自以為甚奇,而法固已備之矣,是法之密也。雖然,人之才不獲盡,人之志不獲伸,昏然俯首一聽于法度,而事功日隳(huī),風俗日壞,貧民愈無告,奸人愈得志。——摘編自葉適《水心別集》
解讀 唐末五代以來方鎮勢力過大,君弱臣強,宋初采取奪其權、制錢谷、收精兵等措施較好地解決之前的弊端,但是也帶來了一定的問題
思考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簡述宋太祖是如何對地方“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的”。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分析宋初加強中央集權措施的利弊得失。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稍奪其權:中央派文官出任地方知州;設通判進行監督;設四個路級機構從不同方面對各州進行監控和節制。制其錢谷:設轉運司統管地方財政。收其精兵:在中央,樞密院與禁軍管理機構“三衙”分權,前者有調兵權但并不統兵,后者統兵但無權調兵;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定期更換駐地。
(2)利:各級機構逐層統轄,集權于中央,有利于防范內部動亂,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
弊:制度過于僵化,權力分割過細,影響了行政效率,助長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風氣,不利于問題的及時有效解決,導致統治危機日趨嚴重。
視角2 王安石變法
材料一 王安石定的標準是年息二分,即貸款一萬,借期一年,利息二千……由于執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高,有些達到原先設定的35倍;手續還麻煩,給衙役交“好處費”,各地下定貸款指標,硬性攤派。——摘編自易中天《帝國的惆悵》
材料二 依照當時的情況,王安石的新政,一面既忽略了基本的人的問題,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在國內新政全無頭緒的當日,卻同時引起邊釁,對外便開疆用武。因此更是加意聚斂,而忽略了為國家的百年長計。——摘編自錢穆《國史大綱》
解讀 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帶有一定的歷史必然性,其變法設計和實際執行中的問題比較突出,是失敗的重要原因。注意史料分類標準,要區分史料類型和價值。
思考 根據材料一、二,概括王安石變法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問題。研究王安石變法時,你如何看待這兩則史料的歷史價值?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問題:青苗法強制推行并且執行不一,加重了人民負擔;出現用人不當、急于求成的問題。
史料價值:作為學術著作(史學研究成果),對研究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原因有一定參考價值。但學術成果屬于二手史料,并且帶有主觀傾向,應與其他類型的史料進行互證或互補。
深化拓展
1.歷史解釋——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特點
守內虛外 宋代吸取唐代外重內輕造成藩鎮割據的教訓,制定了守內虛外的國家戰略,重點防范內部可能出現的隱患,而放松外部存在的威脅。這導致了宋代邊境的空虛,在與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中幾乎是屢戰屢敗
強干弱枝 鑒于唐后期以來的藩鎮割據,宋代從軍事、經濟方面大規模削弱地方實力,強化中央對地方財政的控制,雖然防止了割據勢力的出現,但是也造成了地方實力不足,不利于邊疆地區的防衛
分化事權 宋代普遍分化軍權、相權、地方權力,使各機構互相牽制,有效地加強了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但是,分權過細,助長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風氣,官員過多過濫,造成財政危機
崇文抑武 這是兩宋的基本國策,一方面,文人的社會地位提高,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榮;另一方面,軍事人才受到打壓,不利于宋代與少數民族的戰爭
2.唯物史觀——全面認識王安石變法
主題二 因俗而治——遼夏金元的制度傳承與民族交融
視角 遼夏金元時期的民族關系
材料
遼 契丹……官分南北,以國制治契丹,以漢制待漢人……北面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重熙五年(1036年),帝(遼興宗)親臨禮部貢院試進士。——摘編自《遼史》
西夏 其官分文武班,曰中書,曰樞密,曰三司,曰御史臺。保留了原有蕃官體系,如寧令(大王)等官職。夏人慶四年(1147年)復設童子科,于是取士日甚。 ——摘編自《宋史·夏國傳》
金 女真初起時,其部長曰孛堇,行兵則稱曰猛安、謀克,從其多寡以為號。 金太祖定燕(今北京),學習遼南北面官制度。 金承遼后,進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損之。——摘編自《金史》
解讀 遼宋夏金元時期既是民族政權并立時期,也是重要的民族交融時期。
思考 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比較遼、西夏、金制度的相同之處,并從民族政權并立與民族交融角度,談談你的認識。
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之處:吸收漢人王朝先進政治制度,又保留本民族特色;因俗而治。
認識:從民族政權并立的角度來看,遼、西夏、金崛起之后與宋朝之間發生了戰爭或沖突,不利于全國統一;從民族交融的角度來看,遼、西夏、金又積極吸收漢人先進文化,并同宋朝通過和議維持了長期相對和平局面,加強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緩和民族矛盾,也鞏固了自身的統治。
深化拓展
唯物史觀——全面理解遼宋夏金元時期的民族交融
民族遷徙與交錯雜居分布格局的形成 遼宋夏金對峙時期,漢族與北方游牧民族之間通過大規模的雙向流動,各民族間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形態進一步形成并不斷發展
勸課農桑與經濟上的相互依存 為維系統治,北方少數民族政權逐漸適應并在適宜農耕的區域“勸課農桑”,使農業經濟逐漸進入北方傳統的游牧經濟區域,提升了北方游牧民族經濟的發展水平
尊孔習儒與政治文化制度的趨同 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為了維護和穩定自身的統治,在承襲自身文化傳統的同時,不斷學習中原的漢文化和統治制度
“海內一家”的政治理念 少數民族政權統治者以“中國之主”自居,拓展了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的內涵
(2022·全國乙卷,26)宋朝在州府設通判,重要州府設兩名,民戶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則必置。通判有自己專屬的衙門通判廳,與知州(府)共議政務、同署文書,“有軍旅之事,則專任錢糧之責”。據此可知,設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規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軍事能力 D.削弱州府權力
答案 A
1.學習情境——通過廢后事件看宋代臺諫合一趨勢
(2023·湖南卷,4)宋仁宗下詔廢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輔、諫官范仲淹等以“后無過不可廢”,跪求奏對。仁宗遣宰相呂夷簡告知他們皇后應廢的理由。事后,孔道輔等遭貶黜,朝廷詔令御史、諫官不得“相率請對”。這反映了宋代(  )
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員置疑
B.士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權威
C.御史與諫官職能有混通趨勢
D.宰相已淪為君主專制的工具
答案 C
解析 在廢郭皇后問題上兩個部門官員都參與了,這反映了宋朝臺諫合一的特點,即御史擁有了諫官的議事權,諫官擁有了御史的監察權,故選C項;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皇帝廢后既是皇帝的家事,同時也是國家大事,“不容外朝官員置疑”說法錯誤,排除A項;士大夫政治服務于專制皇權,而且宋仁宗最終將孔道輔等貶黜,說明皇帝權威并未降低,排除B項;相權對皇權有一定制約作用,宰相并未淪為君主專制的工具,排除D項。
2.社會情境——以王安石變法舉措考查其目的
(2020·山東卷,4)王安石在變法中“募饑民修水利”,以“賑救食力之農”“興陂塘溝港之廢”。與“煮粥賑災”“開倉放糧”等賑災方式相比,王安石此舉力圖(  )
A.盡量減輕政府的救災負擔
B.穩定災區的社會秩序
C.從長遠上解決災民生計問題
D.建立政府抗災救荒體系
答案 C
解析 根據材料“募饑民修水利”“賑救食力之農”“興陂塘溝港之廢”等關鍵信息可知,這一措施既可以救濟受災農戶,又可以修建水利設施,促進農業生產發展,給農戶創造就業機會,從長遠上解決災民生計問題,故選C項。
3.學術情境——元朝鞏固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舉措
(2022·1月浙江選考,7)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疆域廣大、民族眾多、推進了新的民族交融。下列關于元朝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舉措,敘述正確的是(  )
A.首次設立樞密院主管軍事
B.在西南地區實行土司制度
C.確定行省以下的行政區劃依次為道、州、縣
D.設理藩院管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區
答案 B
解析 元朝疆域廣大、民族眾多,為了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在西南地區實行土司制度,故B項正確;宋朝已經設立樞密院主管軍事,排除A項;行省以下的行政區劃依次為路、府、州、縣,排除C項;元朝設立宣政院掌管全國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區軍政事務,排除D項。
1.[學習情境·新認知]
(2023·保定模擬)宋代皇帝不可未經中書門下(三省)和樞密院將“圣旨”以“指揮”形式直接下達有關機構,否則,便不符合“國體”。中書門下和樞密院在接到皇帝的“指揮”后也要參照前后敕令,審度可否,還要付錄門下省審讀,然后行下。這表明,宋代中樞機構(  )
A.具有嚴密的運作程序 B.開始出現分權與制衡
C.有效制約了君主專制 D.相權受到進一步分割
答案 A
解析 材料以宋代“圣旨”下發程序為例,說明宋代中樞機構在決策和執行過程中具有嚴密的運作程序,故選A項。依據中國古代中樞權力機構的變化可知,“分權與制衡”不是在宋代開始的,排除B項;中樞機構的改革是服務于君主專制的,缺乏對君主專制的有效制約,排除C項;D項與題意不符,排除。
2.[學術情境·新視野]
(2023·濟南模擬)著名學者鄧廣銘認為:“任憑王安石的新法如何發展下去,終歸還是不能做到‘耕者有其田’的境地……土地問題是在11世紀的改良主義者改革工作的極限以外的問題。”上述言論(  )
A.揭示了王安石變法的策略失誤
B.否定了王安石變法的歷史貢獻
C.分析了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原因
D.反映了王安石變法的時代局限
答案 D
解析 據材料“土地問題是在11世紀的改良主義者改革工作極限以外”,可見王安石變法具有時代局限,故選D項;材料揭示了王安石變法的時代局限,與策略無關,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王安石變法的歷史貢獻,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王安石變法的失敗原因,排除C項。
3.[信息挖掘·新角度]
(2023·日照一模)女真人自然崇孝,金政權建立后逐步確立了為祖先上尊謚、上廟號以及建太廟崇祀祖先制度,并大力倡導孝道,視“忠臣猶孝子”,忠孝合一。這表明金(  )
A.奉行以孝立國 B.倡導家國一體
C.認同中華文化 D.推行移風易俗
答案 C
解析 依據材料可知,金朝建立后實行祖先祭祀制度,作為少數民族政權,借鑒中原文化以加強統治,這表明金朝認同中華文化,故選C項。
華夏認同——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交融
隨著北方各民族政權改革的推進和漢文化的進一步深入,少數民族統治者開始以“中國之主”自居,樹立起了“海內一家”的政治理念,從而使傳統意義上的“中國”觀無論是在內涵還是外延上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段紅云《略論遼宋夏金對峙時期中國民族的一體化進程》
[材料解讀] 遼宋夏金元時期,也是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活躍時期,“中國”內涵和外延隨歷史發展不斷演變,有政治制度、文化心理及地理疆域等多方面表現。
[命題方向] 華夏認同;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發展史;遼宋夏金元時期少數民族政權對多民族國家發展的貢獻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高县| 泰兴市| 翁源县| 阿图什市| 德昌县| 博乐市| 皮山县| 昭苏县| 平利县| 韩城市| 莱州市| 西丰县| 昌吉市| 南昌市| 安顺市| 乌海市| 丽水市| 白玉县| 包头市| 崇义县| 光山县| 信宜市| 比如县| 墨脱县| 洛隆县| 四川省| 延庆县| 都安| 永德县| 平阴县| 永定县| 曲周县| 武隆县| 奉贤区| 肇东市| 黄石市| 从化市| 浏阳市| 大关县| 清远市| 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