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科學 年級 六年級 學期 春季課題 認識星座教科書 書 名:義務教育教科書《科學》六年級下冊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通過模型觀察,認識到星座是遠近不同、沒有聯系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如果從不同角度觀察,星座的圖形也會不同。 2.科學思維:展開空間想象,對模型進行合理推理并做出解釋。 3.探究實踐: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星座的立體模型。 4.態度責任:對天文知識充滿探究欲望,意識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對于宇宙的認識會越來越多。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制作星座模型,理解星座是遠近不同的恒星在天空中的視覺圖像。教學難點:建立星座的模型,理解觀察角度不同,星座圖形也不同。教學準備教學課件、實驗器材(LED發光小球、黑色吸管、黑色泡沫板、雙面膠等)教學過程1.引入課題,聚焦問題 出示星空圖片,談論星座話題:晴朗的夜空,我們看到天空中閃爍的星星,眾多的恒星組成了不同的星座,你知道哪些有關星座的知識?你是怎樣知道的? 2.探索一:初步認識星座 出示統一的星座圖,介紹星座的由來及其作用——為了方便認星,人們把星星分成了群,劃分成不同的區域,根據它們的形態想象成人、動物或者其他物體的形狀,并且給它們命名。這些天空中被人們劃分成的不同區域就稱為星座。不同的國家一開始對星座的劃分有所不同,1928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統一將全天星空劃分為88個星座。不同時刻,不同地區,我們觀察到的星座會有所差異。不同的季節,天空中也會出現不同的星座。利用統一星座圖,找一找常見的星座名稱,認一認它們的星座圖形。 出示大熊座和北斗七星的圖片,介紹大熊座與北斗七星的關系,認識北斗七星的形狀。 3.探索二:建一個星座模型 教師出示北斗七星的照片和實驗器材(LED發光小球、黑色吸管、黑色泡沫板),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建立一個星座模型來表示北斗七星在宇宙中的位置。學生思考后,分組活動,建一個星座模型。小組展示星座模型,對比后修正“北斗七星模型”。 星座模型制作方法: 在邊長為50厘米左右的正方形泡沫板上,按圖所示的位置打上7個小孔。 在泡沫板的1~7號位置插上長度分別25厘米、28厘米、25厘米、23厘 米、13厘米、13厘米、26厘米的吸管,并在吸管頂端用納米膠粘上大小相同的LED發光小球。 從正面觀察LED發光小球組成的星座圖像。 圍繞星座模型旋轉,改變觀察這七顆星星的角度,仔細觀察七顆星星組成的圖案變化。 4.研討 (1)如果我們從不同角度觀察模型,看到的星座圖像相同嗎? (2)建立星座模型的活動給了我們什么啟發?我們對星座有了什么新的認識? 5.拓展 人們為了方便認星,把星星分成群,劃分成不同的區域,然后命名,這些被劃分的不同區域就是星座。真實的北斗七星在宇宙中的位置是什么樣的呢?一直以來,人們都想知道天空中的星星離我們到底有多遠。經過幾千年的努力,天文學家們利用長期觀測和精密計算的方法,測算出北斗七星離我們的距離各不相同,它們分布在離我們有50~150光年遠的宇宙空間里。我們抬頭所見的這些星座,其實是從地球的角度看到的一些恒星組成的圖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