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4張PPT)歷史和人民的選擇第一課必修三《政治與法治》(統編版)思想政治12345核心素養命題預測思維導圖考點梳理真題再現1核心素養課程標準 核心素養 考情預測引述憲法序言,說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闡明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的必然性。政治認同: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改革開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科學精神: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意義、改革開放的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意義。公共參與:自覺投身改革開放和新時代的建設中,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力量。1、從命題內容上看,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確立為考查的重點。2、從考查形式上看,選擇題和非選擇題都有考查,意義類、措施類和開放性試題是考查的重點。3、命題常常主要圍繞黨的重要工作、重要會議和黨的重大改革等來命題,考查學生分析論證問題的能力。2命題預測考點要求 考題統計 備考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各種政治力量 2024:安徽卷、北京卷、廣東卷,選擇題 2023:廣東卷、浙江1月選考、湖北卷,選擇題 2022:天津卷、江蘇卷,選擇題 本講以選擇題考查為主,復習時關注以下命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新中國成立75周年、改革開放46周年等熱點問題。主要考查學生辨識與判斷、分析與綜合、推理與論證的能力,調動運用相關知識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 思維導圖34考點梳理1949197820171840新時代新征程19191956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站起來 富起來 強起來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時期十九大十一屆三中全會新中國成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五四運動,1921中共成立(過渡時期)結論:實踐充分證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時間線索4考點梳理1、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主要矛盾和歷史任務基本國情 內容地位主要矛盾 根源主要矛盾歷史任務 決定因素歷史任務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認識和解決近代中國社會問題的基本依據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多重矛盾,相互交織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和基本矛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4考點梳理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進程第一次鴉片戰爭 :《南京條約》開始淪為第二次鴉片戰爭:《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進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大大加深八國聯軍侵華:《辛丑條約》完全淪為半封建:形式上仍是封建統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在經濟、政治、文化方面不斷發展。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獨立自主的國家,實際上在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等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4考點梳理2、新中國誕生前幾種政治力量的較量代表 政治主張 實踐結果第一種 北洋軍閥和國民黨集團 繼續走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 (違背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被中國人民拋棄了,其代表者的統治也被推翻了。第二種 某些中間派 或中間人士 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走獨立發展的資本主義道路 (脫離中國實際) 沒有得到人民群眾認可。第三種 中國共產黨 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共和國 ,經過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 最終贏得包括民族資產階級在內的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注意: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確定的。結論:中國共產黨的方案最終成為唯一正確的選擇,中國共產黨執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4考點梳理3、中國共產黨的成立(1)思想理論條件: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2)階級基礎:工人階級(3)黨的初心和使命: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4)意義:中國人民在斗爭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4考點梳理4、中國共產黨對革命的貢獻為什么革命(目標)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實現共產主義歷史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怎樣革命(對象)推翻三座大山(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革命成就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人民成為國家和自己命運的主人。結論: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斗爭經驗的歷史總結,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艱苦奮斗的基礎上共同確認的歷史真理。4考點梳理5、對“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理解(1)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從此,中國人民在斗爭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和希望。(2)中國共產黨執政,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選擇。(3)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4)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經過28年浴血奮戰,終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4考點梳理6、新中國成立的意義(2)歷史意義: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極少數剝削者統治廣大勞動人民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主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3)世界意義: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的政治力量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1)政治意義: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4考點梳理7、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及關系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 定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1840年1919年1949年1956年五四運動新中國成立鴉片戰爭民主主義革命: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社會主義革命(無產階級革命):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必然趨勢必要準備先后順序相互銜接4考點梳理知識拓展: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舊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間 1840-1919 1919-1949領導階級 資產階級 無產階級目標 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的國家為政治目標 以創建人民民主共和國為政治目標結果 舊民主主義革命綱領不徹底,群眾發動不充分,不能徹底解決土地問題,最終遭到失敗。 新民主主義革命提出了徹底的革命綱領,廣泛發動群眾,解決了民主革命的核心問題,即土地問題,取得了新民民主義革命的勝利。4考點梳理8、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過渡時期 的總路線 和總任務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社會主義 制度的確立 前提 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標志 生產資料公有制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制度的基礎。意義 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4考點梳理9、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艱苦探索原因 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在中國怎樣堅持和建設社會主義、怎樣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并沒有現成的道路可走,如同革命一樣,也必須在實踐中進行艱苦的探索。成就 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實踐中,我國基本上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教育、科學、文化、國防等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國際地位逐步提高。意義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所取得的物質成就和歷史經驗,為后來的改革開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4考點梳理10、實行改革開放地位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開啟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目的 生產力角度 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中國強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制度角度 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角度 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意義 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4考點梳理知識延伸改革開放的意義(結合必修一)①四個改變: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②三個飛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③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一個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一個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兩個關鍵一招)。④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作出的偉大歷史貢獻。⑤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增強了社會發展活力,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使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4考點梳理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980設立四個經濟特區1982農村突破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4開放了十四個沿海港口城市1988設立海南經濟特區1990開發開放上海浦東2017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2013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1992南方講話和十四大,確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1993部署建立市場經濟體制2001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起步階段新階段全面深化階段相關鏈接4考點梳理11、新時代的內涵與意義①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②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③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⑤是我國日益走進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偉大事業人民期待國際意義奮斗目標歷史使命(1)內涵4考點梳理11、新時代的內涵與意義歷史意義政治意義世界意義①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②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③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2)意義4考點梳理12、為什么說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1)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2)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制度;(3)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開始改革開放,走民富國強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入了新時代;(4)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不平凡歷程,充滿著苦難與輝煌、曲折與勝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黨領導中國人民踏上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實踐充分證明,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是正確的選擇。5真題再現1、(2024·北京)辛亥革命后,各種政治力量反復較量,中國共產黨脫穎而出,團結帶領人民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新中國成立后,黨領導人民召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一九五四年憲法,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75年來,我國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①中國共產黨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命運②“五四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中國人民掌握國家權力的歷史變革③政治制度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力量④美好生活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5真題再現2、(2024·廣東)近代以來,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數以萬計的仁人志士失去了寶貴生命。新中國成立前夜,開國元勛們為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1949年10月1日,30萬軍民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歷史掀開了新的一頁,新中國的誕生( )①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②表明中國消滅了一切剝削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③創造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前提條件,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方向④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B5真題再現3、(2024·安徽)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A. 開創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新紀元B. 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飛躍C. 標志著社會主義革命取得決定性勝利D. 實現了中國向人民民主制度的偉大跨越D5真題再現4、(2024·廣東)鄧小平同志在1979年要求深圳“殺出一條血路來",之后進一步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強調要“摸著石頭過河”。2012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作出“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重要論斷。對此,如下解讀正確的是( )①“殺出一條血路來”指明了打破帝國主義封鎖的方向②“走自己的路”指明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方向③“摸著石頭過河”說明改革伊始就明確了發展藍圖④“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要求加強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C5真題再現5、(2023·廣東)2023年4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將長久不變,永遠不會自己關上開放的大門。一切愿意與我們合作共贏的國家,我們都愿意與他們相向而行,推動世界經濟共同繁榮發展。由此可見,我國的對外開放( )①得到各國認同②進入新階段③為世界提供發展機遇④是一項基本國策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D5真題再現6、(2023·浙江)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消除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踏上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充分說明,改革開放( )A. 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B. 實現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C. 經歷了由點到面的全方位推進過程D. 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D5真題再現7、(2023·北京)紅色文化主題游——“進京趕考之路(北京段)”示意圖重走“進京趕考之路”,是追憶也是洗禮,其意義在于( )①感受社會主義建設新征程的開啟②感悟共產黨人“趕考”的清醒與堅定③了解生產關系的根本性改變④不忘初心,汲取前行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進京趕考之路”中,生產關系沒有根本性改變,③不符合題意。2021年,我國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①不符合題意。5真題再現8、(2022·天津)百年風雨兼程,百年偉大跨越。一代代中華兒女唱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首心底的歌,迎來新中國,走進新時期,邁入新時代。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都雄辯地證明:( )①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②中國共產黨執政是歷史的選擇,是人民的選擇③中國共產黨必須堅持民主執政這一基本執政方式④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社會各階級、各階層的利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5真題再現9、(2022·江蘇)黨和人民百年奮斗,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下圖主要表明中國共產黨( )①領導和執政地位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與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系③是中國人民的先鋒隊,領導中國人民逐夢前行 ④加強自身建設,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