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本單元主要講述了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政治 經濟 思想文化(1)偉大轉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逐步開創并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祖國統一大業:“一國兩制”提出并成功運用,海峽兩岸關系發展。 (3)外交: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促進與世界各國的友好合作,展示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1)對內改革: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揭開了對內改革的序幕,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隨之展開,逐漸形成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對外開放:對外開放范圍不斷擴大,層次不斷加深,逐漸形成了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 (3)綜合國力:國民經濟保持快速增長,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綜合國力顯著提升。 (1)思想: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2)文化:載人航天技術、高性能計算機技術等科技重點項目取得突破,基礎設施走到世界前列。第27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課程標準1.認識真理標準問題討論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2.認識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3.認識鄧小平理論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指導意義;認識“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認識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學習目標1.通過史料實證的方式了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背景和內容,從歷史解釋角度認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2.立足于時空觀念,認識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3.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概括提出,運用唯物史觀認識先進理論對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4.核心概念: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經濟特區、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知識點一 偉大的歷史轉折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1)背景:1978年5月,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為歷史性轉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論準備。(2)內容指導思想 鄧小平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講話工作重點 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作出把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確立路線 重新確立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撥亂反正 審查解決了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3)意義: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2.平反冤假錯案原則 實事求是、有錯必糾概況 ①為“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級黨、政、軍干部平反 ②為受到打擊、誣陷或迫害的民主黨派人士和知識分子等恢復名譽 ③改正了錯劃右派分子的案件,摘掉地主、富農分子的帽子 ④為國民黨起義投誠人員落實政策 ⑤將小商小販、手工業者等勞動者同原工商業者區別開來 ⑥支持民主黨派恢復活動,認真落實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重申僑務政策,等等3.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1)召開:1981年6月在北京召開。(2)內容: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3)影響:科學總結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經驗,對統一全黨思想,開展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礎。4.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1)背景: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得以恢復和發展。(2)內容:1982年底,表決通過了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3)影響:憲法增加了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規定,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進入新的階段。圖解歷史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偉大的歷史轉折透析教材閱讀教材第一子目圖片《鄧小平在劉少奇追悼會上致悼詞》及相應內容,思考:這一措施有何影響?提示 推動了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的進程。問題思考閱讀教材第一子目《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相關內容,分析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該決議的背景。提示 “文化大革命”結束(進一步清算“文化大革命”以來“左”的錯誤,加強全黨思想團結);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順利召開;改革開放的明顯成效;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重新確立;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品質。知識點二 改革開放進程1.起步與全面展開(1978-1992)(1)對內改革農村 在全國推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業總產值和農民收入明顯增加城市 ①試點:以擴大企業自主權為主要內容 ②全面展開:1984年,城市改革全面展開,國營企業推行承包經營責任制,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商投資企業也發展起來(2)對外開放:1980年,設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相繼開放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建立海南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3)理論貢獻特色論 1982年,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重大命題初級論 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確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路線,制定了“三步走”的現代化發展戰略2.改革開放新階段(1992-2001)(1)南方談話(1992年)①內容: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計劃和市場的關系等重大問題,強調黨的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②影響:對加快推進改革開放產生深遠影響。(2)中共十四大①召開:1992年,在北京舉行。②內容:明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③影響:我國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總體思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3)中共十五大(1997年)基本綱領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經濟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基本方略 “依法治國”正式被確立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治國的目標由“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改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極其鮮明地突出了法治(4)跨世紀發展①國際接軌: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更深層次地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②重大戰略:提出并實施了科教興國、可持續發展、西部大開發、“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等重大戰略,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跨世紀發展。概念闡釋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市場經濟,是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通過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等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體制。3.持續推進(2002-2012)(1)中共十六大(2002年)奮斗目標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機遇 21世紀頭20年是重要戰略機遇期影響 我國積極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2)中共十七大(2007年)①內容: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內涵,提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②影響:我國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成功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基礎。圖解歷史1.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透析教材閱讀教材第二子目“歷史縱橫”,思考:如何認識“三步走”發展戰略?提示 它從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經濟發展的內在規律出發,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經濟建設的歷史任務和奮斗目標。易錯辨析1.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經歷了先城市后農村的歷程。( × )2.國有企業改革的核心內容是擴大企業的經營自主權。( √ )3.2001年12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是順應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舉措。( √ )知識點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概括提出1.提出依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逐步形成的。2.鄧小平理論形成時間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解決問題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歷史意義 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地位 1997年中共十五大上被寫入黨章,并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3.江澤民思想形成時間 1989年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解決問題 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歷史意義 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歷史地位 2002年中共十六大上被寫入黨章,并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4.科學發展觀形成時間 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后解決問題 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內容 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歷史意義 成功在新形勢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歷史地位 2007年中共十七大上被寫入黨章,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透析教材閱讀教材第一子目“史料閱讀”,提煉鄧小平的主要觀點,并談談你的認識。提示 觀點:鄧小平提出,中國要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認識:鄧小平關于中國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重要觀點與理論論述,形成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成果,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使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前進,使我國經濟持續發展,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使我國綜合國力日益提升。圖解歷史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之間的關系主題一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改革開放材料一 如圖為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位農民簽下的將村內土地分開承包的“生死狀”。材料二 建立沿海經濟特區,引進外國先進的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等。這是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深圳是最成功的特區。經濟特區的意義不單是開辟對外開放的窗口,更重要的是在具有一定規模的區域,探索從計劃體制轉向市場體制的路徑,并具有示范和吸引效應……以后,對外開放逐步擴大,從沿海到沿江,再到內陸邊界口岸。——章百家《改革開放與中國的變遷》解讀 材料一結合史料類型闡釋史料價值即可,材料二提取關鍵信息如“對外開放的窗口”“示范和吸引效應”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即可。思考:(1)說明材料一對研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史料價值。(2)根據材料二,概括經濟特區的意義,并結合所學說明我國對外開放的新格局。提示 (1)材料一屬于一手史料。該資料對研究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2)意義:是對外開放的窗口,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格局:從沿海到沿江到內陸,多層次、多渠道、多種形式的、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新格局。主題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材料 回望百年奮斗歷程,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開拓中完成中國其他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根本在于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堅持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洞察時代大勢,把握歷史主動,進行艱辛探索,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人民不斷推進偉大社會革命。——摘編自《人民日報》《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解讀 提取材料關鍵信息,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實事求是”“從中國實際出發”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即可。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任舉兩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要理論成果,并說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探索進程中積累的經驗。提示 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經驗:立足國情,理論聯系實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堅定信念,不忘初心等。歷史解釋——全面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產物,是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成果之間是繼承與發展的關系。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它們在繼承中不斷發展與完善。(3)堅持以人為本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思想,也是毛澤東思想中群眾路線的深化與發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立黨理念。(4)立足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深化的內在源泉,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事求是的基本特點。知識體系 學科術語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2.中國的改革從農村起步,迅速向城市推進。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國有企業改革為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活力。 3.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4.對外開放從建立經濟特區起步,逐步深化,最終形成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 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的理論結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教材補遺 恢復高考聽最近訪問中國一些大學的人說,出現了一種不尋常的現象。大學的圖書館里擠滿了學生,他們都在埋頭讀書。自文化大革命以來,圖書館一直是空空如也。除了馬克思的經典著作和寥寥無幾的一些必須經過教師批準才能借閱的書籍以外,其他書籍都不對學生開放。全國各地,下鄉的高中學生和“知識青年”現在都在拼命用功準備考大學。這是十年來舉行的第一次考試。——《中國的考試熱有增無減》(《參考消息》1977年12月5日)解讀 高考制度的恢復,使中國的人才培養重新進入健康發展軌道。情境閱讀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具體的發展時期:(1)1949年10月至1956年,是經濟形態轉變和國民經濟由恢復走向發展的時期。(2)1957年至1966年,是全面進行經濟建設和第一次探索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道路,并出現嚴重挫折的階段。(3)1966年至1978年,是大批判、大動亂帶來大損失,經濟的曲折、片面發展和實現撥亂反正的階段。(4)1979年至1984年,是經濟建設走上改革開放軌道和較快發展的階段。(5)1984年至1991年,是推進和擴大改革開放的階段。(6)1992年至2000年,是深化改革、理順機制和經濟建設開始騰飛的階段。——摘編自虞和平《中國現代化歷程》解讀 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具有曲折性、自主性、開放性、創新性等特點。感悟與思考 記錄點滴心得 培養歷史學科素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會議是( )A.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B.1987年中共十三大C.1989年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D.1997年中共十五大答案 A2.1979年初,新華社、《人民日報》對安徽實行包產到組、包產到戶的情況作了連續報道,較為詳細地介紹了他們推行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做法,肯定了他們的經驗。這組報道出現的時代背景是( )A.首批經濟特區的建立B.“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的提出C.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D.“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的實施答案 C3.1979年,鄧小平說“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1985年后,他又說“我們不要貧窮的社會主義”。這些論斷在當時可謂是石破天驚,并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上述論斷反映出鄧小平( )A.致力于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B.認識到改革就是要解放生產力C.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D.不斷思考社會主義的本質問題答案 D解析 依據材料可知,這些論斷反映出鄧小平從政治、經濟等角度思考社會主義的本質問題,從政治角度而言,社會主義要加強民主法治建設,從經濟角度而言,社會主義要大力發展經濟建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項正確。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的理論結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重大命題的會議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答案 A解析 據材料和所學可知,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開幕式上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重大命題,故選A項;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排除B項;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排除C項;中共十五大上鄧小平理論被寫入黨章,并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排除D項。5.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在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 )A.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B.科學發展觀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D.“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答案 B解析 中共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和回答了在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故選B項;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排除A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是鄧小平理論體系的組成部分,排除C項;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排除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