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 明至清中葉的經濟與文化課程標準1.了解明清時期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重要變化。2.認識明清時期封建專制發展、世界形勢變化對中國的影響,以及中國社會面臨的危機。學習目標1.通過對多類史料的解讀,知道明至清中葉社會經濟、思想文化的重要變化。2.多視角理解和解釋明至清中葉社會經濟、思想文化領域的新現象與舊桎梏,辯證認識這一時期政治、經濟與思想文化的相互作用。3.從全球視角出發,認識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世界形勢變化對中國的影響,增強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育。4.核心概念:工場、商幫、陸王心學、白話小說、《本草綱目》《農政全書》。知識點一 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局限1.農業發展新現象2.手工業:資本主義萌芽3.商業發展:商品經濟新的繁榮期史實 意義貨幣:明朝后期起,美洲等地的白銀通過海外貿易大量流入 促進了長途和大額貿易的發展,有利于商業資本的集聚商幫:形成實力雄厚的商人群體,如徽商和晉商 商品經濟進入新的繁榮期市鎮:以經濟功能為主的工商業市鎮興起 商業活躍,人口密集,成為地區貿易網絡的核心透析教材1.閱讀教材第一目圖片《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廣種植圖》,試簡析其被引入中國并推廣種植帶來怎樣的影響。提示 一方面提高了糧食產量,有利于商品經濟發展;另一方面,造成國土開發,人口膨脹,資源危機日益顯露。2.閱讀教材第一目“歷史縱橫”欄目,思考:17世紀初蘇州絲織業中出現哪些新的經濟現象。提示 出現新的經營方式(資本主義萌芽),手工工場使用自由雇傭勞動進行大規模生產,被雇傭者按日領取工資。3.閱讀教材第一目“史料閱讀”欄目,思考:徽商“富甲天下”的原因有哪些。提示 原因:有經商傳統;團結互助;崇尚節儉。4.社會經濟發展的局限(1)經濟: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傳統小農經濟占據壓倒優勢。(2)政治:日益僵化的專制統治壓制和阻礙著社會的進步和轉型。圖解歷史 明清經濟的發展與局限知識點二 思想領域的變化1.陸王心學背景 程朱理學獲得官方尊崇后,逐漸失去活力形成 明朝中期,王守仁在南宋陸九淵思想的基礎上,提出一套以“致良知”為核心的理論內容 “良知”就是隱藏在每個人心中的“天理”,往往被私欲遮蔽,需要重新發現、擴充和踐行理論范疇 主觀唯心主義影響 強調主觀能動性,激勵人們奮發立志;以自己的內心為準則,隱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2.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想明朝后期 李贄 提倡個性自由,蔑視權威和教條,否定傳統倫理道德標準明末清初 背景 社會動蕩,促進了思想界的活躍代表 黃宗羲 抨擊君主專制制度,提出“工商皆本”顧炎武 批判高度集權的政治制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王夫之 批判高度集權的政治制度透析教材閱讀教材“問題探究”欄目,思考:王守仁和李贄思想的相同之處。提示 都突出了人的主體意識(或都反對封建權威)。圖解歷史 比較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知識點三 小說與戲曲1.背景:城市商品經濟繁榮;社會娛樂活動豐富;文化知識進一步普及。2.小說3.戲曲透析教材閱讀教材第三目圖片《紅樓夢圖詠》,思考:這一作品問世的社會背景有哪些?提示 社會背景: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階層的壯大;君主專制空前加強;社會矛盾逐漸加深;通俗文學蓬勃發展。問題思考從明朝后期起,商人、工匠、市井游民和普通婦女經常成為小說的主人公。這一現象與當時社會發展有怎樣的關系?提示 關系:這一現象是當時社會商品經濟發展、城鎮興起、思想界新變化在文學領域的反映。知識點四 科技1.傳統科技李時珍 《本草綱目》 醫藥學 在各自領域對傳統科技進行了總結徐光啟 《農政全書》 農學宋應星 《天工開物》 工藝學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 地理和地質學名著 ——2.西學東漸背景 從明朝后期起,一些歐洲天主教傳教士前來中國傳教代表人物 意大利人利瑪竇目的 借助傳播科學知識來達到傳教的目的影響 與一些開明的中國士大夫合作翻譯西方科學書籍,在一定范圍內傳播了西方科技知識;清朝前期,傳教士運用歐洲測繪技術,幫助清廷繪制了較為精確的全國地圖概念闡釋 西學東漸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兩個時期西方學術思想向中國傳播的歷史過程。明末清初西學的傳入,使中國的少數士大夫開始認識到西方學問之中有其優于中國之處,但受到注意的仍是技術方面,如天文歷法、測量以及所謂的“西洋奇器”等,對于中國傳統思想的影響和沖擊并不大。透析教材閱讀教材第四目“歷史縱橫”欄目,思考:明清統治者調動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編纂大型典籍有何影響?提示 保存了大量的古籍;是對古代文化的一次總結;對弘揚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從思想上強化了專制統治。圖解歷史 明清科技成就主題一 明清時期的經濟與社會明清時期經濟發展的新現象某歷史學習小組在研究“明清時期經濟發展的新現象”這一主題時,搜集了以下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注:1759年,蘇州人徐揚完成畫作《盛世滋生圖》,表現了當時蘇州的繁榮景象。畫作中,有14家絲綢店,22家棉布店。米市附近商旅如織,水運繁忙,有服務設施行業如酒樓、飯館、珠寶、玉器、古玩等。8家煙店中有3家標出“(福建)浦城建煙”的招牌,還見許多錢莊字號。城郊的木瀆鎮和楓橋鎮在圖上也被盡情描述出盛采風貌。解讀 圍繞“明清時期經濟發展的新現象”這一主題,分別從農業、商業等角度進行闡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即可。思考:(1)材料一可以從哪個角度來研究該主題?請分析圖中所示現象產生的影響。(2)材料二能否用于該主題的研究?請說明理由。提示 (1)角度:農業發展(新作物或高產作物推廣種植)。影響: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引進并推廣種植,促進了農業發展,提高了糧食產量,促進了人口增長;改變了種植結構;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結構;但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人地矛盾,大量開墾荒地引起環境問題。(2)能。理由:《盛世滋生圖》是乾隆時期的繪畫作品,屬于圖像史料(實物史料)。該畫作描繪了蘇州的繁華景象,為研究清朝前期蘇州的手工業發展、商業發展、交通運輸業、集鎮、社會生活等方面提供史料依據。但這一畫作帶有主觀色彩,其描述的并非完全真實的歷史,應辯證客觀看待其史料價值;應與其他的文獻史料、實物史料等相互印證。唯物史觀——明清時期社會經濟中的新現象及其局限(1)現象(2)局限主題二 明清時期思想文化的新變化明清之際進步思潮材料 有亡國,有亡天下。亡國與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顧炎武《日知錄》解讀 提取材料關鍵信息,如“率獸食人,人將相食”“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思考: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顧炎武的主要觀點。分析明中期起思想界出現的新傾向及其產生的時代背景。提示 觀點:經世致用;區分亡國與亡天下,亡國是改朝換代,亡天下是整個民族的淪亡,號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新傾向:提倡個性自由和反對專制。時代背景:君主專制的強化以及政治的腐敗,社會階級矛盾尖銳。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市民工商階層的興起;推行文化專制的政策,八股取士束縛了人們的思想;西學東漸,近代科技的傳入使一些知識分子開闊了眼界。1.唯物史觀——明清之際進步思潮未能實現轉型的原因2.歷史解釋——明清市民階層興起帶來的社會新變化知識體系 學科術語1.明中葉以后,江南手工工場中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其發展非常緩慢。 2.陸王心學強調主觀能動性,激勵人們奮發立志,又隱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3.明清時期,由于八股取士和文字獄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所以這一時期的科技著作多是總結性的,缺少創新。 4.明朝后期開始,傳教士來華帶來了西方的科學技術,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教材補遺 明清時期的“東學西漸”明清兩代時期是整個世界格局發生劇變的重大時期,當中華帝國驅逐傳教士、封閉國門,陶醉于“十全武功”之時,歐亞大陸的遠西端,新興的資本主義呼喚來工業革命。瓦特發明的雙向運動蒸汽機,使得歐洲人獲得一盞“阿拉丁神燈”。產業革命催化國際分工,資本以其魔力無窮的巨掌將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大潮之中,宗法農業社會的中國也在劫難逃。中西方的沖突已成不可避免之勢。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以血與火的形式把中國文化推入了一個蛻變與新生并存的新的歷史階段?!幾詮堘纺?、方克立《中國古代文化概論》解讀 明清時期消極避世,堅持“天朝上國”理念;西方工業革命的開展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中國落后于世界發展潮流;中西沖突凸顯。情境閱讀 明清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局限在傳統社會制度的制約下,明清時期社會各階層,無論是官紳、地主、商人,還是一般平民百姓,他們的最終目標乃是買田置宅,或科舉入宦。就商人而言,從事工商業并不是他們最終的追求,而只是達到這些終極目標的一個有效手段而已。例如在徽商群體中,我們看到了為數甚多的“亦賈亦儒”及至業賈致富后轉而從儒的事例。在科舉時代,習儒是為了入仕,徽商向儒說穿了就是向官。——摘編自張海英《明清商業思想發展及其轉型困境》解讀 明清時期的大多數商人的最終目標是買田置宅,成為新興地主階級;投身科舉考試,躋身統治階層。這制約了工商業的擴大再生產,不利于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感悟與思考 記錄點滴心得 培養歷史學科素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明清時期,手工工場主、商人、地主,很多時候是三位一體的,土地私有制下,土地流動不受限制,工場主積累的財富,商人剩余利潤,大量流向土地。這一現象反映了( )A.土地私有制下土地兼并無法避免B.社會轉型艱難資本主義發展緩慢C.重農抑商政策經商實業無利可圖D.閉關鎖國政策有實施的內部條件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明清時期,工場主、商人將財富大量用于買房置地,而沒有用于投資和再生產,這種現象不利于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社會轉型艱難資本主義發展緩慢,故選B項;材料強調三者之間存在密切關系,土地兼并是其中的一個現象,排除A項;經商無利可圖與明清時期商業發展的史實不符,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閉關鎖國政策,排除D項。2.(2023·江蘇學業水平考試)明代,由于海外貿易的發展,白銀輸入劇增。萬歷以后,每年輸入的西班牙銀幣達數百萬元之多,在海外貿易比較興盛的閩、廣等地,墨西哥銀幣更是廣為流通。這有利于( )A.抑商政策的產生 B.紙幣的出現和使用C.商業資本的集聚 D.棉花的種植和普及答案 C3.明清時期,奢侈之風盛行,這風氣最先起源于官宦之家,后來有些下層民眾的妻女也都衣綢戴金,甚至有些地區的人們競相以穿華服為夸耀。這一現象產生的根源是( )A.社會經濟的發展 B.等級觀念的消亡C.理學思想的影響 D.科學技術的進步答案 A4.根據下表內容分析,明清之際三位思想家主張的共同點是( )思想家 主張黃宗羲 認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張“君臣平等”顧炎武 提出“以天下之權,寄之天下之人”王夫之 揭露歷代帝王把天下作為私產的做法,主張“循天下之公”A.提倡個性自由 B.批判君主專制C.倡導“兼愛”“非攻” D.主張“工商皆本”答案 B解析 據材料可知,黃宗羲批評君主是對于天下危害最大的人;顧炎武主張把天下的權力交給全天下的百姓,而不是皇帝一人獨斷;王夫之反對帝王把天下作為私產,即三人都批判君主專制,故選B項;材料未體現追求個性自由,排除A項;墨家倡導“兼愛”,排除C項;“工商皆本”是明代黃宗羲鑒于社會的變動提出的學說,排除D項。5.中國戲曲中的某一劇種被譽為“國粹”,其角色分為生、旦、凈、丑,表現形式包括唱、念、做、打。該劇種是( )A.昆曲 B.京劇C.雜劇 D.傳奇答案 B解析 據材料“國粹”可知,該劇種為京劇,故選B項。6.利瑪竇在中國將近30年,帶來許多先進的科學知識,留下諸如“平面”“曲線”“幾何”“三角形”等中文詞匯。另一方面,他對中國古代文化進行過系統的鉆研,把孔子及儒家學說介紹給歐洲,對啟蒙思想產生過重要的影響。據此可知( )A.文明互鑒推動華夏認同B.文藝復興在華結出碩果C.中西文化出現雙向交流D.東西科技差距逐漸縮小答案 C解析 據材料可知,利瑪竇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故選C項;“推動華夏認同”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結出碩果”不合史實,西方科技總體上不被中國社會接受,排除B項;“縮小”不合史實,排除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