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220—589)是中華文明的曲折發展階段,也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時期;隋唐時期(581—907)是封建社會繁榮和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中華文明的鼎盛時期。政治 經濟 思想文化(1)魏晉時期:國家分裂,出現民族大交融;中央集權制度遭到破壞,三省制雛形出現;采用九品中正制選官,士族勢力強大。 (2)隋唐時期:國家統一,出現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局面;中央集權加強,創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唐朝中后期出現藩鎮割據局面,唐朝滅亡后出現五代十國分裂局面。 (1)經濟重心:魏晉南北朝時期,北方經濟遭到破壞,江南經濟得到開發;隋唐時期,封建經濟空前繁榮,開通京杭大運河,發明曲轅犁,經濟重心逐漸南移。 (2)經濟發展:賦稅制度出現變化,先后實行租調制、租庸調制和兩稅法;隋唐時期,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繁榮。 (1)魏晉時期:佛、道傳播,儒學正統地位受到沖擊,三教合流,魏晉玄學產生;士人群體形成,書法、文人畫等成為自覺藝術,科技發展。 (2)隋唐時期:三教并行;詩歌創作進入黃金時代;科技發達;中外文化交流頻繁,形成中華文化圈。第5課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與民族交融課程標準1.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的歷史脈絡。2.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民族交融和區域開發的新成就。學習目標1.從時空觀念角度了解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政權更迭和北方少數民族的內遷。2.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江南開發的原因作出歷史解釋,認識江南區域開發的表現。3.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和影響,再結合五胡內遷、北人南遷等史實,從家國情懷角度認識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在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中的意義。4.核心概念:三國鼎立、士族、淝水之戰、民族交融、江南開發、孝文帝改革。知識點一 三國與西晉1.三國鼎立(220-280)國號 時間 建立者 定都 形勢變遷 滅亡魏國 220-266年 曹丕 洛陽 魏國國力較強,在三國鼎立局面中略占上風 司馬炎代魏稱帝蜀國 221-263年 劉備 成都 蜀、吳兩國加強了對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治理 為曹魏所滅吳國 229-280年 孫權 建業 為西晉所滅2.西晉短暫統一(266-316)(1)政權更迭(2)概況五族內遷 東漢到西晉時期,匈奴、羯、氐、羌、鮮卑等少數民族向內地遷徙八王之亂 晉武帝死后,宗室諸王展開對中央權力的爭奪,演化為內戰(3)影響:中國歷史進入一個比較長的政權分立時期,起初是東晉十六國的割據,后來演變為南北朝的對峙。透析教材1.閱讀教材第一目《三國鼎立形勢圖(262年)》,分析三國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提示 蜀有劍閣、三峽之險,進可攻,退可守。吳有長江天險,易守難攻。誤區警示三國鼎立的局面不是歷史的倒退三國鼎立實現了區域性的局部統一,相對于東漢末年的割據混戰而言,是歷史的進步,不能認為三國代替東漢是歷史的倒退。透析教材2.閱讀教材第一目圖片《晉歸義羌侯印文》,思考:圖片中蘊含了哪些信息?提示 該印是西晉頒發給羌族酋長的印章,是內遷少數民族長期定居的物證,體現了西晉時期民族交融的情況。知識點二 東晉與南朝1.政權更迭(1)東晉:317年,司馬睿在建康重建晉朝,史稱東晉。(2)南朝政權更迭①南朝:420年,劉裕奪取皇位,改國號宋。此后170年間,南方先后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合稱南朝。②六朝:南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吳和東晉,統稱為六朝。2.士族政治形成 自三國、西晉以來,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經濟等方面的特權,士族階層形成影響 北方高門士族成為東晉政權的主要支柱,他們爭權奪利,勢力逐漸衰弱3.江南的開發4.南北對峙時期 疆域東晉 北邊的疆域,大致到淮水為止東晉南朝之交 勢力范圍擴展到黃河南岸附近南朝中前期 軍事上漸處下風,又退回到淮水一線陳朝 只能保有長江以南,上游又丟掉了四川和荊襄,在南北對峙中處于明顯劣勢圖解歷史 士族制度透析教材閱讀教材第二目“學思之窗”欄目,思考:材料中促進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提示 統治者開明的統治;社會秩序相對穩定;自然環境優越;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誤區警示江南的開發≠南方經濟水平高于北方東晉與南朝時期,雖然江南地區得到了開發,但當時我國的經濟重心仍在黃河流域,南方的經濟水平仍落后于北方。知識點三 十六國與北朝1.十六國(1)政權更迭:西晉末年到東晉時期,北方先后出現的最主要的15個割據政權,加上西南地區的成漢,合稱“十六國”。(2)特點①大部分由內遷少數民族建立。②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國號、年號,學習漢族的典章制度。③各族之間差異慢慢縮小,但民族隔閡仍然廣泛存在。(3)淝水之戰背景 4世紀下半葉,前秦統一北方概況 前秦大舉進攻東晉,被擊敗于淝水結果 前秦政權迅速崩潰,民族矛盾加劇2.北朝(1)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 4世紀末,鮮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強大起來,于439年統一北方時間 5世紀后期內容 ①遷都:將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 ②籍貫:遷到洛陽的鮮卑貴族一律將籍貫改為洛陽; ③習俗:以漢族服飾取代鮮卑服飾;朝中統一說漢語;改鮮卑姓為漢姓; ④婚姻:鼓勵改姓的鮮卑貴族與漢族高門士族通婚影響 ①民族:順應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趨勢,大大緩解了民族矛盾; ②經濟:促進了北魏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繁榮; ③政治:為以后北方統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現打下了基礎(2)政權更迭①北朝:6世紀前期,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后又分別被北齊、北周取代。上述五個王朝合稱北朝。②發展:北齊、北周東西對峙,北周滅掉北齊,隋朝取代北周,統一全國。透析教材閱讀教材第三目《十六國統治者族屬表》,思考:十六國的統治者在國號上有何特點?國號選擇反映了十六國統治者怎樣的政治心態?提示 特點:直接采用前代中原王朝國號,如“漢”,或華夏族建立國家的國號,如“夏、秦、燕”等。政治心態:攀附華夏文化,彰顯國家正統色彩。易錯辨析1.“十六國”指北方出現的十六個政權。( × )2.孝文帝改革為北魏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 × )3.北周內政修明,最終滅掉北齊,統一全國。( × )主題一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經濟格局永嘉南渡材料 西晉末年戰爭、瘟疫、蝗災、饑饈接踵而至,西晉王朝疲于奔命。及惠帝之后,政權陵夷,至于永嘉,喪亂彌甚。雍州以東,人多饑乏,更相鬻賣,流尸滿河,白骨蔽野……荊州北方有山水縱橫的漢水流域作為與進據中原之異族分庭抗禮的緩沖地帶,遠離戰爭襲擾……大批移民流落江南,發展農業,提高江南經濟文化水平,為以后“中國的政治權力常在北方,而文化與經濟的‘中原’則儼然以南方為重心”奠定了基礎。——摘編自樊良樹《永嘉南渡后江南農業開發概論》解讀 提取關鍵信息,從“戰爭、瘟疫、蝗災”“遠離戰爭襲擾”等角度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歷史背景;從“發展農業”“政治權力”“南方為重心”等角度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其影響。思考: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永嘉南渡”的歷史背景,并分析其影響。提示 (1)背景:天災、人禍造成社會動蕩;北方人民為逃避戰亂,被迫南遷。(2)影響:經濟:促進了江南地區的開發,推動經濟重心南移;政治:鞏固了南方的統治,維護了社會的穩定;文化:促進南方文化的發展,推動文化重心的南移。歷史解釋——江南經濟開發的原因和影響主題二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北魏孝文帝改革材料 鮮卑面對的已不是如北方那樣與自己語言、習性相似的人群,而是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的民族交融體。這個交融體迥異于自己,鮮卑完全成為交融體圈外的人。在這樣一種統治壓力和環境變化的情況下,北魏政權只有采取封建化道路,才可能贏得漢族地主的支持,也更容易為比鮮卑更早進入中原的北方其他各族所接受,民族矛盾也因此暫時會淡化,北魏政權或許可以維持下去。正基于此,北魏孝文帝在進行其他方面改革時,也以積極的態度,對北魏民族關系進行調整,促進了拓跋鮮卑的封建化過程,便利了北方各民族的大交融。——摘編自趙野春《鮮卑漢化——論北魏孝文帝改革對民族關系的調整》解讀 材料圍繞“北魏孝文帝改革”展開,從背景、影響角度進行闡釋。思考:圍繞材料主題提煉一個觀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楚。)提示 觀點:民族交融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發展。論述:為了緩解民族矛盾、鞏固統治,便于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文化,北魏孝文帝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遷都洛陽、學習漢語、改鮮卑姓為漢姓、改穿漢服、與漢人通婚等。這些措施促進了北方民族交融,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促進了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發展。綜上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交融和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歷史解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原因 根本原因 在共同生活的地域內,民族之間密切交往,互相影響具體原因 先進文化的吸引力;戰爭因素的影響;統治政策的強力推進方式 民族遷徙 東漢以來,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族內遷,與北方漢族人民雜居相處聯合斗爭 西晉末年統治者對各族人民的剝削和壓迫,十六國時期連年戰亂,北方經濟遭到破壞,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民聯合起來,共同斗爭,使民族之間的聯系更加密切友好往來 魏晉以來,我國北方出現過幾次統一局面,在和平環境中,各族人民頻繁交往;在戰亂期間,這種交往也始終未斷少數民族統治者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實行封建化政策,促進了民族交融影響 (1)北方地區民族的交往、交流與交融,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2)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和精神文化。 (3)為以后隋唐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奠定了基礎知識體系 學科術語1.東漢滅亡后出現三國鼎立局面,隨后是西晉的短暫統一。 2.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既是中國歷史的大分裂時期,也是南方經濟大開發時期,也是各民族的交融時期。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過程是鮮卑族封建化的過程,大大促進了民族交融。教材補遺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莊園經濟和寺院經濟“都下佛寺五百余,窮極宏麗。僧尼十余萬,資產豐沃。所在郡縣,不可勝言……”根據材料研究顯示:晉代南郡太守孔靈符在永興的莊園有田265頃,東晉太傅王導在鐘山的莊園有田80余頃,南朝名士張孝秀在尋陽匡山的莊園有田數十頃,義興太守韋載在江乘白山的莊園有田十余頃。解讀 由于士族享有特權,佛教盛行,士族莊園經濟、寺院經濟膨脹。家國情懷 民族交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交融過程中,應該說封建化是總體的趨勢,但是文化的交融并非只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隨著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廣闊的異質文化匯入漢族社會,在對傳統文化造成劇烈沖擊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了新鮮而有活力的因素。實際上正是由于文化交融的多元格局,特別是得益于突破國家、民族、地域限制的“絲綢之路”的暢通,最終促進了南北統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造就了空前的輝煌盛世。——摘編自陰法魯、許樹安、劉玉才《中國古代文化史》解讀 民族文化交融為國家統一奠定了基礎;促進中華文化的多元化發展。情境閱讀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響道武帝時,于北方邊境設置六個兵鎮,派重兵長期屯戍,以保衛首都平城。戍守六鎮的官兵,主要為鮮卑人和少數胡化的漢人,政府對其異常重視。但自魏遷都洛陽,因與六鎮距離遼遠,中央政府待之漸薄。同時六鎮地方貧瘠,文化低落,鎮人仍保有鮮卑的原始習俗,與生活已經封建化的洛陽鮮卑,精神上的裂痕日深。加之洛陽鮮卑對之日益歧視,婚宦均不平等,以致六鎮鮮卑的社會地位大為降低。郁憤既久,遂爆發不可收拾的大叛亂。——摘編自傅樂成《中國通史》解讀 遷都及封建化政策使部分鮮卑軍人被邊緣化,導致了大規模內亂;但長遠地看,封建化政策促進了民族交融,符合歷史發展潮流。感悟與思考 記錄點滴心得 培養歷史學科素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史籍評述漢末一人物:“資益州(今四川成都)之殷富,憑天府之險阻,以此成業?!薄俺碎g阻遠,保據庸蜀,遂使西隅殊封,方外壅隔?!睋伺袛啵@一人物是( )A.劉備 B.孫權C.曹操 D.劉秀答案 A解析 據材料“益州(今四川成都)”并結合所學可知,劉備占據成都,建立蜀漢,與魏、吳鼎立,故選A項;孫權建立吳,定都建業(今江蘇南京),排除B項;曹操以河南許昌為據點,排除C項;劉秀是東漢開國皇帝,排除D項。2.西晉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歡用細毛氈子做頭巾、系帶兒、褲邊兒。有人戲說中原必會被西北的少數民族所擊敗,因為人們頭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產的,“能無敗乎”?這一現象反映了( )A.群言百家影響社會風尚B.經濟往來促進民族交融C.人口流動利于區域開發D.地方特產豐富人們生活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中原漢族人民普遍借鑒了少數民族的服飾和生活習慣,體現了當時中原漢族人民與周邊少數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融,故選B項;中原百姓社會風尚的改變是民族交融的結果,排除A項;中原地區本來就是政治、經濟中心,不存在區域開發的問題,排除C項;“頭巾、系帶兒、褲邊兒”是少數民族地區的生活習慣,不是地方特產,排除D項。3.(2023·蘇州高一上期末)《王儉論》中寫道:“自晉以閥閱用人,王、謝二氏,最為望族?!逼渲小伴y”“閱”原指東晉時期世家大族在家門兩側豎立的柱子名稱,專門用來懸掛朝廷授予的表彰。據此可知,這一時期( )A.平民重視家族榮譽B.士族的政治影響力較大C.建筑技術蓬勃發展D.士族與皇權的沖突激烈答案 B解析 據材料“自晉以閥閱用人”并結合所學可知,國家重要官位被士族把持,故選B項;材料中重視家族榮譽的是士族,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建筑技術問題,排除C項;材料僅涉及士族的地位,沒有涉及皇權,排除D項。4.(2023·遼寧名校聯盟高一上聯考)十六國前期,北方除了流傳的秦漢魏晉傳國璽及六璽外,還先后出現了漢國劉淵璽、前涼張寔璽、前趙劉曜璽等六種偽造玉璽,璽名多以該璽出現時的關鍵人物命名。他們偽造玉璽的主要用意是( )A.學習漢晉王朝的制度文明B.追求民族政權的合法正統C.為北方統一南方奠定基礎D.踐行友好交流的民族政策答案 B解析 據材料可知,被偽造玉璽的璽名多以十六國時期內遷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者的名字命名,而玉璽是歷朝歷代宣示正統性和合法性最重要的憑證,所以偽造玉璽的用意是追求民族政權的合法正統,故選B項;材料未涉及十六國政權對漢晉王朝制度學習的相關信息,排除A項;北魏孝文帝改革為北方統一南方奠定基礎,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民族政策,排除D項。5.(2023·江蘇學業水平考試)東晉南朝時期,朝廷的收入主要來自三吳(吳興、吳郡、會稽)地區,洞庭湖流域、鄱陽湖流域也成為南方的糧倉。這說明( )A.甘薯種植得以推廣B.孝文帝改革成效顯著C.南方經濟得到發展D.經濟重心南移的完成答案 C6.(2023·甘肅學業水平考試)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有以漢族服飾取代鮮卑服飾、改鮮卑姓為漢姓、提倡鮮卑族與漢族通婚等一系列措施。這些措施( )A.動搖了封建統治 B.消除了階級矛盾C.推動了江南開發 D.促進了民族交融答案 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