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文化傳承: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最初以口頭傳說和史詩的形式出現。其后,學校、書籍以及圖書館、博物館等逐漸發展成為文化傳承與保護的主要載體。人類借助學校教育傳授文化,借助編譯出版傳播文化,借助圖書文博傳承文化。(2)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鐫刻著民族的歷史足跡和文化傳統,書寫著世界的多樣色彩和豐富內涵。保護歷史遺址、文物、典籍、建筑等物質文化遺產,以及京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民族文化的傳承、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意義重大。第14課 文化傳承的多種載體及其發展目標導航課程標準 素養解讀 核心概念了解歷史上學校教育、留學、書刊出版、翻譯事業以及圖書館、博物館在文化傳承與傳播中的作用。 1.時空觀念:了解歷史上學校教育、留學、書刊出版、翻譯事業以及圖書館、博物館的發展,掌握文化的傳承與保護所經歷的變化。 2.史料實證、歷史解釋:通過分析史料,了解歷史上學校教育、書籍、圖書館、博物館在文化傳承與傳播中的作用。 3.家國情懷: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提升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增強文化自信。 學在官府 太學 書院 留學教育 印刷書知識點一 學校教育的發展 [學生用書(第80-82頁)]古代中國的教育 形式 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官學與私學歷程 官學 (1)漢朝設立的太學,以及西晉開始設立的國子監,是古代中國的最高學府和教育行政機構。 (2)自漢朝開始設立地方官學私學 (1)春秋時期,私學的產生改變了“學在官府”的情形,孔子影響最大。 (2)唐朝以后,私學得到進一步發展,私人設立的學塾、村學和蒙學構成基層社會教育的重要形式。 (3)宋朝書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動了私學的發展影響 (1)無論官學還是私學,在古代文化的保存與傳播上,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典籍依托于此得以傳承。 (2)科舉考試的推行,也有賴于官學與私學的支撐近代教育 起源 古希臘產生了歐洲最初的學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礎功能 大學成為保存、傳播和發展人類文化的重要場所發展 法國 拿破侖建立的“大學區”制度,確立了保留至今的國民教育制度德國 洪堡秉持“研究教學合一”的精神創辦的柏林大學,促成大學職能的轉變,將教學與研究結合在一起美國 大學傾向于世俗化與商業化,使更多的人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中國 (1)京師大學堂既是近代中國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綜合大學,又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主導新式教育的推進,采取分科教育的方式,是中國教育近代化的標志。 (2)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學術研究的重鎮概念闡釋 學在官府學在官府是西周時期教育的顯著特點。是對西周時期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國奴隸社會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學術和教育為官方所把持,國家有文字記錄的法規、典籍文獻以及祭祀典禮的禮器全部掌握在官府手中。思維點撥 中國古代教育與近代教育的不同(1)教育目的:中國古代教育以培養封建官僚、鞏固封建統治為目的;中國近代教育以培養實用人才、救亡圖存為目的。(2)教育內容:中國古代教育以儒家經典為主,與科舉考試相結合;中國近代教育注重自然科學與實用技能,融匯中西。問題思考 閱讀教材“學思之窗”,概括蔡元培的觀點并分析其思想的影響。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觀點:將大學定位為“囊括大典、網羅眾家之學府”,力圖將大學由追逐高官厚祿的名利場轉變為研究高深學問的殿堂。影響:推動新文化運動的發展;促進思想解放;有利于學術研究,促進近代大學成長。誤區警示 京師大學堂與京師同文館京師大學堂與京師同文館不同。京師大學堂是北京大學的前身,也是中國近代最早的大學。它屬于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辛亥革命后,改名為“北京大學”。京師同文館是我國創辦新式學校的開端,是我國成立最早的公立專科學校,后來它并入了京師大學堂,是京師大學堂最早的組成部分。現代中國的教育 新中國成立初期 表現 (1)國家收回了教育主權,接管了各級各類學校。 (2)1949年底,召開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決定教育要為國家建設服務,學校要向廣大工農開門。 (3)提出受教育者全面發展的教育方針意義 (1)逐步形成比較完整的國民教育體系。 (2)培養了大批素質較高的勞動后備軍和德才兼備的建設人才改革開放后 表現 (1)1983年,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導方針。 (2)20世紀90年代,實行“科教興國”發展戰略。 (3)各類教育加速發展意義 中國教育邁入歷史新征程,教育公平的步伐加速推進,每個人的受教育權利得到更有力的保障留學 古代 古代世界的文明中心,吸引了來自異域的學生,這是留學教育的發端近代 近代留學教育更得到大力發展,洋務運動時期赴美留學,新文化運動時期興起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思維點撥 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我國教育發展的主要原因(1)政局穩定、撥亂反正。(2)確立教育優先發展的地位,實行“科教興國”發展戰略。(3)堅持“三個面向”,深化教育改革。(4)改革開放的順利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輝煌成就,這為教育發展提供了動力和物質保障。(5)一系列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出臺,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主題一 特色鮮明——中國學校教育的發展名家論史 古代學校教育的特點材料 漢武帝實施“尊崇儒術”政策后,引發了對學校教育的高度重視,使西漢的學校教育系統趨于完善,自隋唐以后,國家教育制度是學校與科舉并行。南宋書院發達同理學的盛行有密切關系。明清兩代,學校輕而科舉重,當時國家教育幾乎為科舉所壟斷。——摘編自程舜英《中國古代教育制度史料》解讀 中國古代政府重視、主導教育發展;教育與科舉做官聯系緊密;以儒家學說為主要內容。史料探究中國古代教育與歐洲中世紀教育的比較材料 中國古代的書院和歐洲中世紀后期大學課程設置比較中國古代的書院 歐洲中世紀后期大學課程內容 四書、五經 理學大師的著作、講義、語錄、注疏等 史學著作 詩詞 百家之學的實用技術 神學、法學、醫學 文法、文學、歷史學 修辭學、辯證法 算學、幾何學 地理學、天文學 音樂——據陳元暉《中國古代的書院制度》和劉明翰《歐洲文藝復興史·教育卷》整理根據材料,指出中國古代書院課程與歐洲中世紀后期大學課程的不同特點,并分別說明兩者出現不同特點的原因。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特點:中國古代書院課程內容以儒學為主;偏重道德倫理;培養適應統治階級需要的人才。歐洲中世紀后期大學課程內容多樣(或課程設置包括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神學等內容);注重實用性(或適應社會發展需求);追求科學理性(或注重對真理和科學的探求)。原因:中國:農耕經濟占主導地位;受儒家思想為主流思想的影響;君主專制不斷發展并強化;適應科舉制選拔人才的要求。歐洲:城市經濟發展,市民階層壯大;受宗教和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影響;中世紀末期人文主義的推動。深化拓展 歷史理解——中國學校教育的特點職能的專門性 學校職能是專門培養人,學校是專門教育人的場所。學校有專門的教育者——教師,他們不僅學識廣博、品德高尚,并且懂得教育規律,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學校還有專門的教育教學設備,擁有專門進行教育的手段組織的嚴密性 教育的特點在于對人的影響是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學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計劃性集中體現在嚴密組織性上。學校教育具有嚴密的組織結構和制度作用的全面性 培養塑造全面完整的社會人,是學校教育的特殊作用內容的系統性 學校教育既要注意知識體系,又要符合認識規律,所以,教育內容是系統的、完整的手段的有效性 學校具有從事教育的完備的教育設施和專門的教學設備,這些是保證教學順利進行的不可缺少的物質條件形式的穩定性 它有穩定的教育場所,穩定的教育者,穩定的教育對象,穩定的教育內容和穩定的教育秩序等1.《禮記》規定周代“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都可以進入“國學”學習,而在出土的商代甲骨卜辭中就已經出現“大學”“右學”之稱。這表明西周教育的特點是( )A.等級森嚴 B.承襲商制C.去宗教化 D.體系完備答案 B解析 商代甲骨卜辭中已出現“大學”“右學”之類的稱呼,而周代的“國學”與此類似,具有繼承性,故選B項。材料中提及的“王太子、王子、群后之太子、卿大夫元士之適子”在入學方面沒有體現出明顯差異,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周代“國學”的教育內容,無法得出是否去宗教化,排除C項;材料也未體現教育制度、內容的體系化程度,排除D項。2.(2023·福州聯考)1949年,浙江省金華專區利用冬季農閑季節興辦冬學330所,參加學習的青壯年農民約2.4萬人。到1950年底,金華專署及各縣、區、鄉、村普遍成立冬學委員會,具體領導農村冬學工作,全專區冬學增至5 762所,參加學習的農民達32.29萬人。浙江省金華專區此舉( )A.貫徹了“科教興國”戰略B.構建了完備的國民教育體系C.推動了義務教育的普及D.有利于提高群眾的文化水平答案 D解析 新中國成立初期,浙江省金華專區的冬學數量和參加學習的農民人數大幅度增加,掃盲運動取得一定成效,有利于提高廣大群眾的文化水平,故選D項;“科教興國”戰略于1995年提出,排除A項;材料僅涉及浙江省金華專區的冬學教育,無法得出構建了完備的國民教育體系,排除B項;掃盲教育并非義務教育,我國在20世紀末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排除C項。知識點二 印刷書的誕生 [學生用書(第82頁)]印刷書 發展歷程 書寫材料 約公元前30世紀,埃及出現的紙草書卷,一般被認為是書籍的雛形中國早期的書籍——簡策和帛書,盛行于春秋戰國乃至秦漢時期東漢蔡倫改進制成“蔡侯紙”,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印刷技術 唐朝已有雕版印刷品北宋畢昇發明了用膠泥制的活字,是印刷技術一次質的飛躍約15世紀中葉,德國人谷登堡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直接催生了印刷書意義 有助于文化的大眾化;對提高人們的文化修養、促進各民族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翻譯 表現 明末清初,西方傳教士翻譯、撰寫了許多介紹天文、歷算等方面知識的書籍,并把中國的優秀文化典籍介紹到西方作用 促進了中西文化之間的交流,擴大了文化的影響力思維點撥 宋代印刷書發展的原因(1)政府的重視及重文輕武的政策。(2)印刷術的發展。(3)城市經濟繁榮推動文化發展。(4)理學興起。(5)教育的發展及科舉考試的影響。問題思考 馬克思說:“印刷術卻變成了新教的工具,變成了科學復興的手段,變成了對精神發展創造必要前提的最強大的杠桿。”我們該怎樣理解這段話?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這段話指明了印刷術的傳播對歐洲思想解放運動的巨大影響。打破了天主教的文化壟斷,為西歐思想家提供了傳播新思想的便捷媒介。1.(2023·蘇州高二模擬)宗教改革的旗手馬丁·路德曾說:“印刷術是上帝無上而至大的恩典,使福音得以遐邇傳播?!边@主要說明印刷術( )A.能體現上帝至高無上的地位B.是上帝在近代對人類的恩賜C.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D.有助于歐洲宗教文化大眾化答案 D解析 據材料“印刷術……使福音得以遐邇傳播”可知,印刷術的使用,推動了《圣經》的傳播,有助于歐洲宗教文化大眾化,故選D項;材料強調印刷術的作用,而非上帝的地位,排除A項;印刷術是人類的發明,而非上帝的恩賜,排除B項;近代科學的興起和傳播,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等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排除C項。2.(2023·泰安質檢)上海自開埠以來,逐步成為全國出版業中心。隨著出版業的發展,上海日印萬張報紙、周出千份刊物、月出百卷書籍。有些書坊除印制古籍外,還大量刊印新學西書,如《陸操新義》《英話注解》《萬國輿地圖》等。這主要得益于( )A.外商資本輸出規模擴大B.機器運用、市場擴展C.科學成為當時主流思潮D.政府推動、民眾需求答案 B解析 上海開埠以來的印刷物,除了傳統古籍外,還包括大量新學西書,這主要得益于印刷術的發展(機器印刷)和民眾思想覺醒閱讀受眾群體擴大(有需求)的結合,故選B項;材料體現的是上海出版業的發展狀況,無法得出外商資本輸出規模擴大的結論,排除A項;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主流思潮是民主與科學,排除C項;材料無法得出“政府推動”,排除D項。知識點三 圖書館的成長、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 [學生用書(第83-85頁)]圖書館 發展概況 世界 (1)古文明遺址中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書籍最齊全的圖書館,是公元前7世紀的亞述巴尼拔王建立的。 (2)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學圖書館,在保存古典時期文化遺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3)19世紀下半葉,英、美等國家出現了面向所有人開放的具有近代意義的公共圖書館中國 (1)中國古代有官藏和私家藏書之分;明朝中期建造的天一閣,是古代中國私家藏書的代表。 (2)1909年,清政府開始籌建京師圖書館。 (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京師圖書館改名為“北京圖書館”,1998年改稱“國家圖書館”作用 圖書館的作用不僅限于保存古籍和文化遺產,而且逐漸發展出服務公眾的職能博物館 發展概況 世界 (1)亞歷山大博學園中專門收藏文化珍品的繆斯宮,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博物館。 (2)牛津大學建立的阿什莫林博物館,被視作第一個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館中國 (1)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上海自然歷史博物院建立,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近代意義上的博物館。 (2)1905年,南通博物苑,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個公共博物館。 (3)1925年,成立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館。 (4)1959年,建成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個綜合類軍事博物館。 (5)2003年,中國國家博物館正式組建,是世界上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博物館作用 (1)近代以來建立的博物館,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 (2)博物館也是進行國民教育的重要場所,全方位向公眾提供關于自然、文化各領域的知識,以一種特有的方式擔負著文化傳承和傳播的使命概念闡釋 公共圖書館公共圖書館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產物。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需要大批有文化的工人和市民。免費的、開放的公共圖書館的建立,在圖書館事業發展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圖解歷史 中國圖書館的發展階段及主要特征思維點撥 推動中國近代圖書館產生的因素西方傳教士建立圖書館,維新變法中建立公共藏書樓,知識分子成為藏書樓的主要讀者。問題思考 1974年,國際博物館協會將博物館定義為“一個不追求營利、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公開的永久性機構,為研究、教育和欣賞的目的,對人類和人類環境見證物進行搜集、保存、研究、傳播和展覽”。這表明,近代以來的博物館具有怎樣的職責?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 博物館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也是進行國民教育的重要場所。主題二 文化傳承與傳播——圖書館、博物館的作用名家論史 近代歐洲公共博物館興起的原因材料 文藝復興以來,歐洲人開始了探索海外世界的熱潮,將從全世界搜羅、掠奪的奇珍異寶帶到了歐洲。大量私人收藏的發展,為博物館的藏品積累作了準備。17世紀開始,在人人平等的思想影響之下,許多皇室和貴族的收藏品開始對部分公眾開放參觀。1683年,牛津大學通過接收英國貴族阿什莫林捐贈的各種器物和動、植、礦物標本,建立了阿什莫林博物館,這是世界上第一間永久向公眾和學者開放的博物館,并成為牛津大學的科學研究中心。——摘編自池永梅《公共博物館在歐洲的起源》解讀 近代歐洲公共博物館興起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文藝復興推動歐洲人探索海外世界;歐洲對外殖民擴張和掠奪;私人收藏的發展;啟蒙運動傳播了平等思想;科學研究和教育的需要。史料探究 中國古代圖書館材料 早在兩千多年前,周朝就有相當于今天國家圖書館的機構——盟府。后來,秦始皇焚書坑儒,取締私人藏書。漢代朝廷設的圖書館稱“秘閣”“秘府”,設專職官員管理。唐代,像魏征這樣的大臣都出任過“圖書館長”之類的職務,專門負責搜集收買天下之書,并組織人抄寫備份;民間私人圖書館也開始出現。宋代,太宗建立崇文院,專作藏書之地,后來又另設書庫,叫秘書閣。明清之際,印刷術的發展使得國家藏書得到空前發展。除官方圖書館,民間圖書館也廣泛存在。漢代藏書主要分為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六大類內容。從唐代開始,正式確定了經、史、子、集的名稱和順序。中國古代圖書館無論公藏私藏,均是重在收藏,處于名副其實的“藏書樓”階段。——摘編自謝灼華《中國圖書和圖書館史》等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我國古代圖書館的特點及對后世的影響。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特點:出現較早;官府主導;曲折發展;受統治政策和技術條件影響較大;重收藏,少開放;藏書種類豐富。影響:保存傳統文化,有利于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為我國近現代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沒有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不能普惠人民。深化拓展 歷史解釋——現代圖書館的社會功能保存人類文化遺產 圖書館的產生是基于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的需要。有了圖書館這一機構,人類通過社會實踐汲取的經驗、文化、知識得以系統地保存并流傳下來,成為今天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開展社會教育 近代資本主義大工業的產生要求工人有較多的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圖書館從而真正走入平民百姓的生活中,擔負起提高工人的文化教育水平的任務。在現代社會,圖書館成為繼續教育、終身教育的基地,擔負起更多的教育職能傳遞科學情報 傳遞科學情報是現代圖書館的一個重要職能。圖書館豐富、系統、全面的圖書信息資料,成為圖書館傳遞科學情報工作的物質條件。在信息時代,圖書館的科學情報功能將得到進一步加強開發智力資源 圖書館收藏的圖書資料是人類長期積累的一種智力資源,圖書館對這些資源進行加工和開發。圖書館同時還承擔人才培養的職能提供文化娛樂 圖書館提供的服務滿足了社會對文化娛樂的需要,豐富和活躍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在精神文明建設中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1.(2023·鄭州高二下期中)公共圖書館在18世紀尚不多見,19世紀中期,法國、美國、普魯士和奧地利則各有上百個公共圖書館,劇院、音樂廳、博物館已在城市普遍出現。這一現象( )A.推動了文化的大眾化發展B.反映了社會矛盾日益緩和C.加速了科技向生產力轉化D.促進了現實主義文藝產生答案 A解析 據所學可知,公共圖書館、劇院、音樂廳和博物館都屬于文化機構,這些機構的普及說明文化的大眾化得到發展,故選A項;社會矛盾的出現主要是源于經濟和政治問題,文化機構的推廣普及不代表社會矛盾日益緩和,排除B項;科技向生產力的轉化需要專門的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文化機構只是滿足民眾一般的精神文化需求,排除C項;現實主義文藝是藝術的一個專業的門類,文化機構的普及反映的是文化大眾化的趨勢,二者沒有必然聯系,排除D項。2.(2023·重慶巴蜀中學月考)1960年,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正式開放,它是向國慶10周年獻禮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1965年,軍博鑒定出館藏一級文物936件,其中紅軍館229件,抗日戰爭館206件,解放戰爭館263件,抗美援朝館159件,保衛社會主義建設館62件,兵器館17件。這表明當時中國政府( )A.注重中國歷史上軍事戰爭的經驗教訓B.重視國民革命文化的教育C.建立起與鞏固政權相適應的意識形態D.重視國防科技事業的發展答案 B解析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充分展示出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所經歷的艱辛歷程和取得的偉大成就,教育國民要珍惜當下的幸福來之不易,故選B項;軍事博物館展示眾多一級館藏文物,其目的在于對國民進行革命文化教育,而不是總結軍事戰爭的經驗教訓,排除A項;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就已經把馬克思主義作為其指導思想,排除C項;軍事博物館功能在于文化保存和傳播,其目的在于讓參觀者感受革命文化,與重視國防科技事業沒有關系,排除D項。知識體系 學科術語1.中國古代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官學和私學,私學產生于春秋時期,改變了“學在官府”的局面。 2.書籍是文化傳承的主要載體,印刷書的誕生,極大地推進了文化的傳承與傳播。 3.在西方文明演進過程中,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學圖書館,在保存古典時期文化遺產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4.博物館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類文化遺產的重要場所,也是進行國民教育的重要場所。教材補遺 宋代書院教育的科舉化通過科舉考試選拔的進士已經成為宋代文官的主體。讀書應試、追求科舉功名已經成為唐宋以來大多數古代讀書人自發的行動。經歷唐末五代的長期戰亂,趙宋朝廷更無力、亦無心發展官學。官學不僅無法從數量上滿足求學者的需要,而且宋代官學實際上并未很好地履行其教育職能。北宋的最高統治者認識到了書院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朝廷面臨的士無求學之所的尷尬局面,于是通過賜書、賜額等方式,將其納入官方的監管之下??梢哉f從宋代開始,書院自身已經進行了調整,即從單純追求學術研究與傳播的辦學模式向追求學術研究與傳播和為科舉服務并行的辦學模式轉變。——摘編自李兵、李文藝《對中國古代書院教育科舉化原因的思考》解讀 隨著社會的發展,統治者的需要,書院教育與科舉結合越來越緊密,書院的功能相應地發生重大變化。史學前沿 中世紀大學教育中世紀大學雖然有其時代局限性,但是,我們更應看到的是,中世紀大學不僅奠定了近現代科學的基礎,大大推動了人們的思想及社會的進步,而且還對世界近現代大學和高等教育機構的創生與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被稱作黑暗世界的中世紀,大學就是一座指引航道的燈塔,到了當代,中世紀大學所照射出來的燈光依然指引著我們的現代教育堅毅前行。——摘編自劉穎潔《不同文化背景中的高等教育》解讀 歐洲中世紀的大學和中世紀一樣,既有其明顯的局限性,也有歷史進步性,對歐洲歷史的發展進程影響深遠。認知升華 圖書館和博物館的關系圖書館和博物館都具有教育職能,是用戶的精神家園;圖書館、博物館都能傳遞信息,同時又不斷接受反饋信息,傳遞與反饋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圖書館、博物館的發展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延續有積極作用,博物館豐富的展覽資源和全方位的圖書資源對用戶的精神世界能產生重要的影響?!幾浴冻跆綀D書館、博物館之間的關系》解讀 圖書館和博物館在保存知識和文物信息資源方面有較多的共同之處,是文化傳承和傳播的重要載體。感悟與思考 記錄點滴心得 培育歷史學科素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時精練1.漢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創建太學。太學建立博士弟子制度,博士弟子的選送,一是由太常直接選補,二是由地方官選補。由此可見當時( )A.太學生經考試合格才可到政府任官B.選拔太學生的權力由官方掌握C.太學生的教育由儒家五經博士負責D.太學生擁有一定政治經濟特權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一是由太常直接選補,二是由地方官選補”可知,選拔太學生的權力由官方掌握,故B項正確。2.(2023·湖南名校聯盟調研)1872—1875年清政府派遣了四期共120名幼童赴美留學。下表是對他們歸國后就業情況的不完全統計。該現象( )從事行業 外交(海關) 海軍(船業) 礦務 電報 鐵路 商業 醫業 教育人數 32 16 8 18 16 7 5 4A.加速了清政府走向滅亡B.有助于鞏固清政府的統治C.標志教育近代化的起步D.是中國早期現代化的嘗試答案 D解析 洋務運動時期派遣出國的留學生,歸國后就業基本集中在外交和工商業領域,體現的是中國早期現代化嘗試,故選D項;從題干可以看出,留學生助推了洋務運動的發展,“加速了清政府走向滅亡”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材料看不出留學生的政治立場,排除B項;據所學可知,中國教育近代化起步的標志是洋務運動期間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晚于新式學堂的興辦,排除C項。3.(2023·清華大學診斷性測試)1932年國民政府在教育部下設體育委員會,專門負責設計指導、督促全國體育工作。1933年至1936年,教育部先后設置“體育督學”和“體育組”兩個系統,前者負責督查各地對體育法的執行,后者主管學校體育與軍事管理、訓練等。這些措施( )A.增強了全體國民身體素質B.源于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C.有利于健全學校教育體系D.有力地提升了軍事戰斗力答案 C解析 據材料可知,國民政府設立從全國到地方的體育教育管理機構并且具體指導學校的體育教學,有利于健全學校教育體系,故選C項;增強了全體國民身體素質是措施實施之后達成的效果,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從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到1937年七七事變,社會主要矛盾是國共兩黨的階級矛盾,排除B項;國民政府的政策是面向全國的體育工作,并非針對軍事訓練,有力地提升了軍事戰斗力與材料的邏輯關系不成立,排除D項。4.(2023·長沙高二模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開始引進蘇聯的凱洛夫教育學;20世紀50年代后期,隨著中蘇關系的破裂,國人開始了“中國化”教育學的嘗試;改革開放后,強調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這說明( )A.中國教育深受蘇聯影響B.改革開放推動了教育的發展C.外交方針影響教育發展D.政治環境影響教育方針制定答案 D解析 新中國成立后,教育方針隨著時代的不同,國家需要的不同在不斷地變化,說明政治環境的變化影響了教育方針的制定,故選D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教育受蘇聯影響較大,但是后來就開始了“中國化”的教育,排除A項;材料敘述的時期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開始,不僅僅是改革開放時期,排除B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外交方針影響了教育的發展,但是后期影響較小,尤其是改革開放時期,排除C項。5.(2023·湖南名校聯盟調研)下表為13世紀巴黎大學大事表。從巴黎大學的發展歷程可知,中古時期的巴黎大學( )1200年 巴黎大學學生與巴黎圣母院教士發生沖突,幾個學生被打死,法國國王奧古斯都頒布特許狀,賦予巴黎大學學生免受世俗法律懲戒、免于稅收的特權,并要求巴黎市民和行政人員對其特權給予足夠的尊重1229年 巴黎大學學生毆打旅店老板,攝政王后卡斯蒂耶下令嚴懲學生,地方政府反應過度,打死諸多年輕學生。巴黎大學文學院師生率先罷課抗議并離開巴黎去了奧爾良等地1231年 教皇把巴黎大學正式納入其庇護之下,免受地方教會或世俗權力的干擾,還授予巴黎大學擁有結盟權、罷課權和頒發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的專一權,并希望就此建立只有獲得羅馬教廷特許狀的大學才有資格頒發學位的先例A.通過斗爭自主權擴大B.教會權力高于世俗權力C.與羅馬教廷關系密切D.源起教權與王權的爭斗答案 A解析 據材料“免受世俗法律懲戒,免于稅收”“罷課抗議政府”“擁有結盟權、頒發學位專一權”可知,巴黎大學通過斗爭不斷擴大自主權,故選A項;13世紀的巴黎大學與教會和世俗權力都進行過斗爭,教會權力高于世俗權力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教皇與巴黎大學并未建立直接的聯系,與羅馬教廷關系密切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項;巴黎大學起源于城市的興起發展,源起教權與王權的爭斗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6.(2023·合肥高二期中)漢代,“書皆竹簡,得之甚難”,以致“若不從師,無從寫錄”。五代以后,“學者無筆札之勞,(即可)獲睹古人全書”,不僅“購買極易”,且可通過租借方式獲得,“無漢以前耳受之艱,無唐以前手抄之勤”。這反映出( )A.印刷術拓展了知識流傳方式B.儒家思想傳播渠道得以擴大C.書籍商業化推動了文化發展D.文化的大眾化傾向不斷增強答案 A解析 隋唐時期出現雕版印刷術,印刷術的發明和使用,使得書籍便于購買和租借,促進了文化的傳播,故選A項;從竹簡到紙書皆屬于書籍傳播,只是受眾范圍更廣,材料并未涉及其他傳播渠道,排除B項;材料體現了從漢到五代書籍從竹簡到印刷的變化,并未說明書籍是否商業化,排除C項;印刷書籍流傳范圍有限,“大眾化”的說法不符合實際,排除D項。7.(2023·1月浙江選考,14)1450年左右,德國人谷登堡發明了一種會在低溫下熔化,卻可以在被擠壓時保持足夠硬度的特殊金屬合金,并用翻砂鑄模法制作字母活字字模,且每一個單字都可以壓縮。他做成的木質印刷機可用遠遠超過任何雕版印刷機的速度來印刷書籍,且最終成品的品質斐然。他的發明帶來的直接影響是( )A.催生了被視作“新一代的書籍”的印刷書B.開始使用活字印刷術印刷書籍C.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礎D.促進了圖書館的誕生答案 A解析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1450年左右,德國人谷登堡發明了金屬活字印刷,直接催生了被視作“新一代的書籍”的印刷書,A項正確;材料中是開始使用金屬活字印刷書籍,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分科教育,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圖書館,排除D項。8.(2023·錦州一模)19世紀中后期,以英國為開端,歐洲各國興起了建立公共圖書館浪潮。無論是城市還是偏遠農村,地方政府紛紛設立公共圖書館。進入圖書館的讀者沒有性別、身份限制,除提供圖書閱讀服務外,讀者還可以享受臺球室、棋藝中心、咖啡屋等娛樂設施。公共圖書館運動的興起( )A.標志著社會保障制度建立B.是基層政府自治體現C.滿足了精英群體文化訴求D.是工業革命時代的產物答案 D解析 19世紀中后期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伴隨著經濟發展,人們的文化需求增多,公共圖書館大量興起適應了提高國民文化素養的需要,同時也滿足了人們工作之余休閑娛樂的需要,故選D項;社會保障制度側重于救助,而圖書館側重于滿足文化需求,排除A項;工業革命時期社區組織成為基層政府自治的重要組織形式,排除B項;進入圖書館的讀者沒有身份和性別限制,滿足了整個公民群體的需求,“精英群體”的說法錯誤,排除C項。9.(2023·廣州一模)公元前290年左右,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建成亞歷山大博物館。博物館的資金主要源于國王和政府撥款,用于資助學者進行科學研究和高等教育活動,并出版了荷馬、歐幾里得和索??死账沟葘W者的著作。亞歷山大博物館的建成有利于( )A.古希臘文化的傳承 B.自然遺產的保護C.分科教育逐步推行 D.印刷技術的改進答案 A解析 據材料可知,亞歷山大博物館積極推進希臘典籍和相關科學的研究,有利于人們對古希臘文化的傳承,故選A項;博物館主要用于社會科學的研究,有利于人們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排除B項;材料只是提及了“高等教育”等模糊概念,而且博物館主要功能是用于科學研究,而不是推廣教育,排除C項;中國唐宋時期才出現印刷術,后來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和非洲,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項。10.(2023·湖南模擬仿真卷)如圖所示為故宮借助互聯網平臺推出的一系列文化創意產品。這些文創產品( )雙色云鶴 繪有《千里 列有乾清宮紋紙膠帶 江山圖》的折扇 檐上神獸的鑰匙扣A.促進了傳統文化元素的傳播B.植根于故宮文物的教育功能C.承載著傳承精妙工藝的使命D.是對博物館公益屬性的破壞答案 A解析 據材料信息可知,雙色云鶴紋、《千里江山圖》和宮檐神獸都是中國傳統文化,把傳統文化用于進行文創產品的設計可以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播,故選A項;這些文創產品根植于故宮文物的保存功能,而非教育功能,排除B項;膠帶、鑰匙扣和折扇并不是中國古代工藝品,并未承載著傳承精妙工藝的使命,排除C項;文創產品可以增加博物館的收益,并不會破壞博物館公益屬性,排除D項。11.(2023·邵陽模擬)公元11世紀起,西歐商業開始復興,商人對其子弟的教育通常通過三個步驟來完成:第一階段是傳授拉丁語,開發智力和邏輯的敏捷性;第二階段是珠算課;第三階段通常在國外進行長期的學徒。這樣的教育方式( )A.延續教會對知識教育權的壟斷B.促進了教育的世俗化發展C.直接推動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D.引發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答案 B解析 11世紀起,商人對其子弟的教育主要是培養語言、智力和技藝方面的學習,宗教性質減弱,更強調實用性,故選B項;材料中并沒有體現這些知識的傳授是通過教會進行,排除A項;14世紀才開始興起文藝復興,“直接推動”一詞說法錯誤,排除C項;15世紀末的新航路開辟引發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排除D項。12.明中葉,王陽明景仰朱熹等大師講學于書院,認為書院可“匡翼夫學校之不逮”,并在龍岡書院、陽明書院、敷文書院等多所書院講學二十余年,追隨者甚眾。該時期書院的興盛( )A.鞏固了程朱理學的地位B.有利于儒家思想體系的調適C.推動了科舉教育的發展D.有助于強化官方的思想控制答案 B解析 當時的書院主要宣揚儒學教化,而且王陽明將程朱理學發展成為陸王心學,大量書院的開辦有利于促進儒家思想體系的調適,故選B項;王陽明集心學思想之大成,其講學有利于鞏固心學的地位,排除A項;王陽明認為書院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其講學與科舉八股取士有所不同,排除C項;材料無法體現官方的思想控制,排除D項。13.(2023·岳陽二模)據統計,自順治九年(1652年)至康熙十三年(1674年)的22年間,廣西境內共恢復府、州、縣各級官學51所,其中府學10所,縣學41所,基本覆蓋了清廷實際控制下的廣西全境。上述舉措的主要意圖是( )A.穩定傳統宗藩體系B.重構教化以增強政治認同C.推動全國統一進程D.興辦學校以傳播程朱理學答案 B解析 學校教育是為政府服務的,主要發揮思想教化的作用,清政府大力在廣西發展教育也是為了加強對該地區的思想教化,以起到維護統治的作用,故選B項;宗藩體系和材料強調的開辦學校沒有直接關系,排除A項;“清廷實際控制下的廣西全境”說明廣西已在國家統一范圍之內,排除C項;材料只強調興辦學校,并未說明是傳播程朱理學,并且清朝時期盛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獄,不再大規模推行程朱理學,排除D項。14.(2023·石家莊高二模擬)19世紀初,一位西方政要在主持重建被戰火摧毀的國家圖書館時表示:“讓我們保存遺存的文獻,不是用密室和鎖鏈擋住公眾的視線……不是讓其在時間的流逝中損毀,而是用許多副本保存,將其置于防止意外損壞的地方?!边@一言論從側面反映了( )A.印刷書的積極作用B.自由和平等的啟蒙思想C.戰爭對文化的破壞D.公民是文化傳承的主體答案 A解析 據材料“用許多副本保存,將其置于防止意外損壞的地方”可知,保存遺存的文獻就是復制并保存在不易損壞的地方,結合19世紀初這一時間可以推論出,這是從側面說明印刷書的積極作用,故選A項;B項材料未體現,排除;題干是強調應對戰爭對文化破壞的主要原則和方法,而不是強調戰爭對文化的破壞,排除C項;題干所述是重建被戰火摧毀的國家圖書館的原則和方法,而不是講公民是文化傳承的主體,排除D項。15.(2023·徐州調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國家對故宮博物院進行了整體改造,將“清代帝后生活史料陳列室”移至外東路,將手工藝館遷至內東路,還在故宮設立了“近代帝國主義侵華史料陳列室”“清代革命史料陳列室”等專題陳列室,并向公眾開放。這次故宮博物院改造( )A.順應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需要B.宣告了封建專制帝王時代的終結C.破除了廣大群眾的封建殘余思想D.彰顯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風貌答案 D解析 新中國成立初期,將清代的帝后生活陳列館遷到外東路,而彰顯人民特色的手工藝館遷至內東路,反映出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風貌,故選D項;社會主義文化指的是社會主義的教育、科學、文藝、衛生、體育等精神生產的總和,排除A項;辛亥革命結束了封建帝制,排除B項;故宮博物院的改造并不能破除廣大群眾的封建殘余思想,排除C項。16.(2023·韶關模擬)(1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圖書印刷業發展迅速,這離不開宋刻本技術的發展。為避免蟲蛀,宋刻本會選用紙性堅韌耐久又可以殺蟲的椒紙。它刻印精致,“字畫刻手古勁而雅,墨氣香淡,紙色倉潤,展卷便有驚人之處”;元祐年間刻印的司馬光寫的《通鑒考異》還得到了乾隆皇帝“是書字體渾穆,具韓柳筆意”的評價,不僅字刻得好,錯謬之處也少,是宋刻本的一大優點。宋代國子監除了刻印經史外,還會刻印王叔和脈經、千金翼方、金匱要略方等醫書,這樣做既滿足了社會需要,又推動了醫學事業的發展。宋刻本是舉世公認的珍貴文物,它的刻印藝術是后世的模范,對后世的書籍制度有巨大的影響?!幾岳枋烙ⅰ端未膱D書印刷業》材料二 西方印刷術,始于15世紀中葉,德國的谷登堡改進和發明了鉛活字,他還排印了西方首部印刷品《四十二行圣經》,曾一度轟動歐洲?!鞣綄τ∷⑿g的貢獻主要表現在鉛合金、印刷機、油墨等一整套印刷工藝上,這是在歐洲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的影響下完成的。在此基礎上,西方還發明了石印、影印、珂羅版等印刷技術。19世紀初,西方印刷術引入中國。鴉片戰爭后,西方印刷術陸續進入我國,既沖擊了我國傳統的雕版印刷術,又改變了我國印刷業的分布格局,大大推動了我國由手工印刷轉為機器印刷的進程。——摘編自駱偉《近代西方印刷品及其版本特征》(1)根據材料一,概括宋刻本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宋代圖書印刷業發展的原因。(9分)(2)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谷登堡印刷術的歷史意義。(6分)答案 (1)特點:重視選紙;制品易長期保存;刻印精致、錯誤少;對后世影響深遠。原因:商品經濟繁榮發展;市民階層的興起;印刷技術的發展;社會崇文氛圍的影響;文教、醫學等事業的發展。(2)歷史意義:推動了基督教文化在歐洲的傳播;有利于文藝復興等思想解放運動的開展;推動了近代西方印刷業的發展;有利于近代西方國民教育的普及;傳入中國后推動了中國印刷業的近代化進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