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7課 近代殖民活動和人口的跨地域轉移目標導航課程標準 素養解讀 核心概念1.了解近代歷史上世界各地區不同規模和類型的人口遷徙。 2.認識人口遷徙對人類文化變遷的影響,認識在遷徙與融入當地社會過程中出現的文化認同。 1.唯物史觀:了解美洲人口結構變化的原因并理解其特點。 2.時空觀念:了解大洋洲人口結構變化的原因及表現。 3.家國情懷:理解華工為美洲及大洋洲開發作出的貢獻,感悟華人在傳播民族文化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堅定文化自信。 保留地制度 華工與苦力貿易 下南洋時空坐標知識點一 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的變化 [學生用書(第38-40頁)]原因 ①在殖民擴張和掠奪過程中,歐洲殖民者屠殺、奴役以及傳染病的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 ②為了彌補勞動力的不足,殖民者從非洲擄掠黑人,販賣到美洲作奴隸; ③很多歐洲人遠涉重洋,使美洲白人數量大大增加表現 新族群的形成 ①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的混血后代,逐漸成為美洲大陸的主要居民; ②不同族群共同生活在美洲,形成了新的文化認同,發展了歐洲文化主導、融合多種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美洲各國人口結構的不同 ①在美國和加拿大,白人占據了人口的大多數。在美國,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趕進保留地生活; ②在海地等西印度群島國家,黑人人口占多數; ③混血人種成為拉丁美洲的最大族群; ④在秘魯等少數國家,印第安人相對較多思維點撥 新航路開辟初期人口遷徙的特點(1)從人口遷徙的動機來看,這一時期的人口遷徙是以侵略、掠奪和搶占為目的的洲際人口遷徙,對非洲黑人采取強制性國際集體移民。(2)從人口遷徙的規模來看,這一階段從歐洲遷入美洲的人數有限,規模不大。問題思考 大量黑人奴隸被販賣到美洲的原因是什么?對美洲的人口結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原因:印第安人因殖民入侵數量銳減;殖民地采礦業、種植園需要大量勞動力;印第安人富有反抗精神,不能滿足殖民需要。影響:使美洲出現了新的族群,混血人種成為美洲大陸的主要居民,黑人在西印度群島國家成為多數人口。主題一 殖民擴張與美洲族群的變化名家論史 近代歐洲移民的歷史背景材料 19世紀中期,歐洲人外遷大部分是自愿的,移民的動力來自對政治自由、人身安全和更多的社會經濟機會的強烈要求。歐洲強國在軍事和技術上的優勢是它不斷擴張的重要原因,也是引起勞動力遷移的因素之一。工業的增長刺激了對勞動力的需求和移民的發展,歐洲移民開始到達城市地區,后來漸漸移入其他國家。歐洲移民改變了一些地區的人口結構和政治版圖,使生產商品在世界各個地區實現,移民家庭將新的語言帶到了自己所在地區,改變了傳統的世界語言區,也將世界上的許多地區聯系起來。——摘編自帕特里克·曼寧《世界史上的移民》解讀 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和殖民擴張,歐洲移民不斷增多,對世界的人口結構和政治版圖、世界市場的形成和文化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史料探究 歐洲對美洲的殖民活動與人口遷徙材料一 對印第安人來說,美洲不是新大陸,4萬年前就有了他們生活的足跡。在被歐洲“發現”前,占美洲原住民絕大多數的印第安人大約有4 000萬人,其中在拉丁美洲約2 500萬人。歐洲人和非洲人陸續來到美洲,到17世紀中葉拉美的印第安人為950萬人……南北美洲的移民分布(單位:百萬)人種 白人 黑人時間 1835年 1935年 1835年 1935年北美洲 13.8 124.3 2.6 12.4中美洲 1.9 6.9 2.7 8.4南美洲 2.9 40.9 4.5 18.7——[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帶來了伊比利亞的文化概念,他們認為比原住民文化優越。同樣,他們也認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劣……印第安社會生存下來,并且在與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動的時候,維持著相對的自治性。同樣,奴隸們在學習應付他們的主人和適應新環境的同時,保持了非洲的宗教傳統、信仰、習慣和語言。——[美]斯基德莫爾、史密斯、格林著,張森根等譯《現代拉丁美洲》根據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以來,美洲人口變化有何特點?并概括歐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動對美洲文化的影響。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特點:印第安人數量大幅減少,移民總數增長迅速;美洲人種走向多樣化。影響:①促進了歐洲宗主國的文化傳播;②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文化得以保存;③美洲出現了以歐洲文化為主導、融合多種文化因素的新的美洲文化;④多元文化并存。深化拓展 唯物史觀——全面認識新航路開辟后的人口遷移(1)表現①歐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印第安人數量急劇減少。②歐洲人把非洲黑人作為奴隸販賣到美洲,使美洲成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區。③大洋洲、非洲、亞洲等地區也有族群混合現象。(2)特點①從宗主國向殖民地和附屬地遷移人口。②從較發達地區向不發達地區及新開發地區移民,從舊大陸向新大陸遷移人口。③人口遷移數量大。④自愿移民與強迫移民并存。(3)影響①積極影響:改變了許多地區的人種和民族結構;推進了世界各地的物種和人文交流,促進了民族和文化的交融;加速了落后地區的開發。②消極影響:歐洲人對美洲殖民掠奪;印第安人遭到滅頂之災;黑奴貿易罪惡深重;各種疾病傳播蔓延。1.(2023·金鄉一中高二期中)16世紀,西方生物學家將人類按照不同的種族進行分類;19世紀后,一些西方社會學家認為人種的特征與智力文化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強調文明的發達程度及價值觀念都是遺傳的結果。這一變化( )A.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B.糾正了生物進化論的錯誤C.體現了資本主義的擴張需求D.打破了學科間的固有界限答案 C解析 材料反映了19世紀后,一些西方社會學家打破原來生物學科的人類種族分類原則,強調按照文明發達程度和價值觀念進行分類,是為了突出資本主義制度和白種人的優勢地位,體現了資本主義的擴張需求,C項正確;馬克思主義揭示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生物進化論及其錯誤,排除B項;社會學家提出人種分類的新原則,不代表打破了學科間的固有界限,排除D項。2.新航路的開辟帶來新舊大陸間人群和物種的大交流,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面貌。下列選項與該論斷相符的是( )A.美洲的人口結構被改變,出現了新的族群B.原產歐洲的玉米傳入美洲并得到廣泛種植C.大量非洲精壯人口被販賣到歐洲各國為奴D.美洲原有的各種疾病傳播到歐洲和大洋洲答案 A解析 新航路開辟后,歐洲人大批來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為奴隸販賣到美洲,使美洲成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較高的地區,并且出現新的族群,A項正確;玉米原產地是美洲,B項錯誤;由于歐洲殖民者的殘酷壓榨和傳染病的流行,美洲勞動力嚴重缺乏,于是歐洲殖民者擄掠非洲黑人,將其販賣到美洲作奴隸,C項錯誤;歐洲人將天花等傳染病帶到美洲和大洋洲,D項錯誤。知識點二 英國的殖民活動與大洋洲人口結構的改變 [學生用書(第40-41頁)]英國的殖民活動 18世紀中后期,英國殖民者來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地19世紀時,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澳大利亞成為英國的原料產地1851年,人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金礦,采礦業迅速發展起來大洋洲人口結構的改變 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原住民遭到驅趕和屠殺,人口數量銳減大量的英國人和歐洲其他國家的人移居澳大利亞和新西蘭19世紀中葉,白人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歐洲文化成為當地文化的主流問題思考 英國的殖民活動對大洋洲人口結構產生了哪些影響?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使大洋洲的人口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大洋洲原住民遭到驅趕和屠殺,人口數量銳減。英國人和歐洲其他國家的人來到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使白人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 主題二 殖民活動與世界人口結構的改變名家論史 近代人口遷移的影響材料 15世紀末到17世紀,伊比利亞白人大舉移民中南美洲、加勒比海。在伊比利亞人移入美洲之際,印第安人便開始了銳減和被滅絕的過程,歐洲人又大肆從非洲販賣黑人,運入美洲供奴役。16—17世紀,英國人、法國人、荷蘭人又大量移民北美,最后形成了今天美利堅人、加拿大人的主體。17—18世紀時,荷蘭人、英國人又大舉移入南非,形成了今天南非的白人。18—19世紀,英國人、愛爾蘭人大舉移入澳大利亞、新西蘭,最后使澳大利亞、新西蘭成為以白人為主的國家。發軔于地理大發現時代,遷延久遠的大移民,影響了整個世界。——摘編自張箭《地理大發現研究:15—17世紀》解讀 殖民侵略與擴張推動了歐洲白種人移民世界各大洲,造成了世界人口結構的變化。史料探究 英國殖民澳大利亞材料 18世紀中后期,英國殖民者來到澳大利亞。最初,英國將澳大利亞作為流放罪犯的場所。19世紀,英國殖民者在澳大利亞掠奪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場。1851年,人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金礦,采礦業迅速發展起來。1788年英國庫克船長在悉尼登陸時,居住在澳洲的原住民有30萬人,500個左右的部落,人們從事狩獵和采集,通過以群體的家族集團形式居住在一起。到了19世紀中葉,澳洲原住民只剩下5萬多人,白人已經成為當地的主要居民,歐洲文化成為當地文化的主流。——摘編自《澳洲土著民族的歷史與現狀》等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殖民澳大利亞的特點。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特點:持續時間長;規模不斷擴大;種族滅絕;經濟掠奪;移植本國生產方式;文化殖民。深化拓展 歷史解釋——認識大洋洲的人口狀況及形成原因(1)人口結構大洋洲的人口主要是白種人、黃種人,也有比較特殊的棕色種人。原住居民為黃種人(波利尼西亞人等)和棕色種人(澳大利亞原住民)。(2)形成原因①歐美列強的殖民統治改變了大洋洲居民的民族構成和種族構成,人口的絕大部分是歐洲白人移民及其后裔,主要是英國移民。②大洋洲的原住民,有的已經滅絕,如馬里亞納群島的查莫羅人、塔斯馬尼亞人。1.(2023·泉州高二期中)19世紀初,澳大利亞悉尼市的街道以及醫院、教堂、海岸燈塔等建筑大多出自一些罪犯(來自英國)之手,其中有個設計師曾犯偽造罪,但由于他的貢獻,其頭像還印在澳大利亞5元鈔票的票面上。這說明( )A.英國流放者推動了澳大利亞的發展B.販賣黑奴是英國殖民擴張的重要手段C.殖民擴張加劇了澳大利亞的社會動蕩D.澳大利亞人口結構的轉變得益于工業革命答案 A解析 澳大利亞曾是英國流放罪犯的場所,而罪犯們建造了悉尼市的街道以及醫院、教堂、海岸燈塔等建筑,這說明英國的流放者推動了澳大利亞的發展,A項正確;販賣黑奴、流放者導致澳大利亞社會動蕩,以及澳大利亞人口結構的變化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B、C、D三項。2.1820—1850年英國流放到澳大利亞的犯人為10萬人左右,而自由移民高達20萬人以上。1823年,英國議會通過相關司法條例,規定澳大利亞的新南威爾士和范迪門斯地分別建立起5—7人的立法議會。此后,英國被迫一次又一次地在澳大利亞進行改革,革新統治方式。這說明英國對澳大利亞的統治( )A.順應了澳大利亞人口結構的變化B.削弱了當地資產階級對議會的控制C.根據澳大利亞的實際主動進行調整D.遏止了自由移民大批涌入澳大利亞答案 A解析 材料反映了澳大利亞人口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自由移民數量超過犯人的數量,進而出現了階級差別,所以英國政府改變了對澳大利亞的統治方式,A項正確;材料表明當地資產階級控制議會的力量日益增強,排除B項;英國對澳大利亞統治政策的調整是被動的,排除C項;D項與題意無關,排除。知識點三 華工與美洲、大洋洲的開發[學生用書(第41-42頁)]原因 ①19世紀初,黑奴貿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尋找新的廉價勞動力; ②19世紀中葉后,清政府被迫允許列強在中國招募華工出國; ③殖民者通過運輸華工來獲取巨額利潤; ④中國東南沿海的窮苦百姓,或是因為生活所迫,或是被誘騙、綁架成為苦力概況 開發美洲 ①美國:華工是加利福尼亞金礦和中央太平洋鐵路工地等繁重勞動場所的主要勞動力; ②拉丁美洲:加勒比群島、秘魯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萬的華工開發大洋洲 19世紀中葉,大量華工來到澳大利亞開采金礦;在大洋洲的一些島嶼上,華工在種植園和礦山辛勤勞動,促進了這些地方的開發影響 ①留下來的華工由于相同的文化和生活習慣,往往愿意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個個唐人街; ②他們保留和傳播著中華文化,促進了美洲和大洋洲經濟、文化的發展概念闡釋 苦力貿易苦力貿易是指西方商人以欺騙和暴力手段販賣中國人口出洋,使其被迫從事強制性勞動的活動。它與鴉片貿易一樣都是西方列強強加于中國的罪惡的貿易活動,是對中國暴力掠奪的手段之一。思維點撥 華僑“下南洋”帶來的影響一方面將中國傳統文化、生活習俗帶入歐美及東南亞諸國。另一方面華僑也將所在國的先進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思想文化等帶回中國,在中國近代化的進程中自覺或不自覺地起到傳播者甚至領導者的作用。主題三 苦力貿易與華工的貢獻名家論史 中國華工在美洲開發中的作用材料 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的四大股東之一利蘭·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給安德魯·約翰遜總統的一份報告中說:“(華工)作為一個階層,他們安詳、平和、耐心、勤勞、節儉,他們(比白人勞工)更謹慎和節儉,因而工資少點也毫無怨言……如果沒有華人,要在《國會法案》規定的時間內建成這個宏大的全國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生鍵紅《美國中央太平洋鐵路建設中的華工》解讀 華工傳播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美洲的開發作出了重大貢獻。史料探究 近代華工的產生材料一 從雍正二年到光緒十三年(1724—1887)的163年間,廣東人口從400多萬猛增到2 970多萬,增幅達近6倍之劇。龐大的人口壓力在日益劇烈的土地兼并之下,不斷地游離出過剩的貧困人口,西方工業品的涌入又打擊了珠江三角洲的手工業……——姚遠《清末民初廣東、江蘇海外移民比較研究》材料二 “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諭各省督撫大吏,以凡有華民情甘出口……無論單身或愿攜帶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國船只,毫無禁阻。”——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條約》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總結華工形成的原因有哪些。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19世紀初,黑奴貿易受到限制,工業資本主義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迅速增加,美洲、大洋洲種植園需要大量新的廉價勞動力。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小農經濟逐漸解體,大批農業和手工業者破產,窮苦百姓被迫成為苦力。清政府被迫改變政策,允許列強招募華工出國。拓展深化歷史解釋——近代華工對世界的影響(1)促進了南洋經濟的發展,傳播了中華文化。(2)赴美華工促進美國西部開發和交通發展。(3)促進了大洋洲的開發。(4)華工為東南亞經濟作物的開發、種植作出很大貢獻。(5)近代華人在開發南非金礦,甚至一些國家的獨立戰爭中作出較大貢獻。(6)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量華工為英法兩國在西線戰場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1.(2023·臨沂高二期中)有學者認為,“澳洲淘金華工……具有高度封閉性,中西文化融合現象業已出現但遠非主流,因而以淘金史為代表的早期華人史更多反映了中國歷史的海外延伸”。這意味著澳洲淘金華工( )A.傳承了中國傳統生活方式B.遏止了中西文化融合現象的出現C.奉行獨立自主和閉關鎖國政策D.深受濟世安民思想的影響答案 A解析 根據材料“中國歷史的海外延伸”可知,澳大利亞淘金華工傳承了中國傳統生活方式,故選A項;B項所述與“中西文化融合現象業已出現”不符,排除;材料不能反映獨立自主和“閉關鎖國”政策,排除C項;材料主旨是澳大利亞淘金華工深受中國傳統生活方式的影響,不能體現其深受“濟世安民”思想的影響,排除D項。2.(2023·衡水高二期中)下表為通過香港輸出至美國加利福尼亞的中國勞工數據(單位:人)。年份 1849 1850 1852 1854輸出人數 323 447 18 434 25 063表格所反映的現象( )A.導致香港人口數量急劇下降B.解決了加利福尼亞勞動力匱乏問題C.為美國西部開發作出重要貢獻D.使通商口岸開放,直接導致勞工輸出激增答案 C解析 大量華工輸入美國,促進了美國西部的開發,故選C項;材料并不能反映香港人口數量急劇下降,排除A項;材料未反映出是否“解決了”加利福尼亞勞動力匱乏的問題,排除B項;香港不屬于通商口岸,排除D項。知識體系 學科術語1.殖民者的入侵改變了美洲的人口結構,形成了新的族群。 2.英國在大洋洲的殖民活動導致當地人口的替代性變化。 3.華工為美洲和大洋洲的開發作出了重要貢獻。 4.參與掠奪、瓜分大洋洲的列強之多冠于各洲,殖民統治時間也很長,因此,大洋洲的種族繁多,民族成分復雜。觀點爭鳴 辯證認知近代殖民活動奪取印第安人生命的最直接殺手并非歐洲人的槍炮,而是天花、霍亂、腮腺炎、麻疹和黃熱病,這些早已被歐洲人適應的疾病對印第安人極具殺傷力。天花成了歐洲人征服美洲的同盟軍。一方面是印第安人口的崩潰,一方面是西班牙殖民者“鏟除一種文化,如同路人隨手折下路邊一朵向日葵”,印第安人的文獻被殖民者當作“魔鬼的作品”付之一炬。——易富賢《大國空巢》解讀 歐洲的殖民侵略使美洲的人口銳減,破壞了印第安人的文明,實行殖民統治,使美洲失去了獨立自主的地位,但促進了歐洲的資本主義原始積累。史學前沿 近代中國華工出國的原因外國商人在各通商口岸設立代理機構和移民公司,由自稱的雇主或者投機商經營,提供所需的勞工,他們在此中間抽取傭金……不計其數的中國人被拐騙至世界各地充當苦力。待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后華工出國被列強政府條約式的“合法化”后,這些人販子對華工的擄掠則更加猖狂了。解讀 19世紀中葉以后,清政府被迫允許列強在中國招募華工出國。中國東南沿海的窮苦百姓,或是因為生活所迫,或是被誘騙、綁架成為苦力。感悟與思考 記錄點滴心得 培育歷史學科素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時精練 1.(2023·南昌高二期末)1620年,乘坐“五月花”號海船的英國殖民者最初登陸上岸時,發現自己來到了一片“荒無人煙”的地方,想象中的野蠻人并沒有過來阻擋自己,當地雖然有農田和耕種的跡象卻沒有發現任何一個活著的印第安人。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 )A.美洲人多地少養活不了更多的印第安人B.印第安人的自相殘殺C.瘟疫讓印第安人數量銳減D.歐洲的殖民侵略答案 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歐洲的殖民侵略,導致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故選D項;A項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印第安人的自相殘殺及瘟疫是影響因素,非根本原因,排除B、C項。2.(2023·菏澤高二期中)下圖是美國的人種構成(2010年),非洲是黑人的故鄉,當年黑人的祖先來到美國主要是通過( )A.大西洋三角貿易 B.正常的人口流動C.美國的對外擴張 D.工業革命的推動答案 A解析 當年黑人的祖先來到美國主要是通過大西洋三角貿易,而非正常的人口流動,A項正確,B項錯誤;黑人通過奴隸貿易到達美洲是從16世紀開始,而此時北美地區還是歐洲國家的殖民地,美國還沒有建立,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后期,C、D項錯誤。3.(2022·汕頭高二下期末)歐洲最初從西非將黑人奴隸運往歐洲,但最多時每年也未超過1 000人。17世紀,運往美洲的黑人奴隸大幅增長,僅荷蘭每年販運到美洲的黑人奴隸就達25 000人左右。至18世紀后期,僅英國販運到美洲的黑人奴隸每年就達到75 000人左右。導致這種變化的重要因素是( )A.歐洲自由平等思想的傳播B.海上運輸條件的改善C.歐洲對勞動力的需求增長D.美洲種植園經濟興起答案 D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7、18世紀隨著美洲地區相繼淪為殖民地,大量的印第安人相繼死亡,導致美洲種植園經濟存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直接刺激了奴隸貿易的大規模發展,故選D項;歐洲自由平等思想主要針對的是資產階級,黑人奴隸始終被排除在外,排除A項;海上運輸條件出現明顯改善是在工業革命后,排除B項;17世紀歐洲工業革命尚未開始,排除C項。4.(2023·揚州高二期中)1836年,法國學者開始將南部美洲稱為“具有拉丁文化特征的美洲”。1856年,面對美國的南擴,哥倫比亞學者發表《兩個美洲》的長詩,吟道:“拉丁美洲人喲/面對著撒克遜人。”“拉丁美洲”的概念從此在南部美洲迅速傳播開來。這一概念的傳播( )A.推動了拉丁美洲民族獨立戰爭B.強化了拉美人民的區域認同C.源于南北美洲文化傳統的差異D.反映列強爭奪拉美日趨激烈答案 B解析 依據材料可以看出拉丁美洲作為一個整體的觀念在南部美洲的迅速傳播,有利于強化拉美人民的區域認同,B項正確;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興起時間為18世紀末19世紀初,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南北文化的差異是出現拉丁美洲與北美洲不同區域文化的原因之一,而不是這一觀念廣泛傳播的主要原因,排除C項;“拉丁美洲”概念的傳播,推動了區域認同,而列強爭奪激烈只會激起拉美人民的強烈抵抗,排除D項。5.(2023·重慶高二檢測)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早期,大約5 000萬歐洲人移民到了西半球。這次移民浪潮造成了美洲人口的激增。這些移民中僅有三分之一返回家鄉,絕大多數都留在了西半球,他們和他們的后代把美洲國家改造成了歐洲化的國度。這次移民浪潮的出現主要反映了( )A.美國綜合國力遠超歐洲B.早期殖民影響人口遷移C.西半球的自然資源豐富D.工業革命在全球的擴展答案 B解析 從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早期,人口遷移受早期殖民傳統的影響,因此歐洲移民向西半球遷移,并把遷入地當作建設的對象,B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比較信息,不能說明美國綜合國力遠超歐洲,排除A項;材料僅反映了人口遷移,不能說明西半球自然資源豐富和工業革命在全球的擴展,排除C、D項。6.近代以來,強制性的人口跨地域轉移和族群替代性的移民方式,使文化交融與認同蘊含著難以克服的內在矛盾,并經常表現為族群間的文化沖突。這反映了( )A.文化交融蘊含的內在矛盾難以克服B.殖民擴張造成了巨大的文化沖突C.強制性人口遷移無法實現文化融合D.經濟發展推動了人口的自由遷徙答案 B解析 強制性的人口跨地域轉移和族群替代性的移民方式是近代殖民擴張導致的,“經常表現為族群間的文化沖突”,反映了殖民擴張造成了巨大的文化沖突,故選B項。7.(2023·杭州模擬)殖民者的入侵改變了美洲的人口結構,形成了新的族群。由于歷史條件的差異,美洲國家的人口結構不盡相同。下列國家人口結構對應正確的一組是( )A.秘魯——黑人人口占多數B.美國——白人人口占多數C.海地——混血人種占多數D.巴西——印第安人相對較多答案 B8.1500年至1800年間,最大的移民浪潮是非洲的奴隸被運往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還有一些歐洲移民來到美洲。19世紀,大部分歐洲移民去往西半球,也有一些去往南非、澳大利亞和太平洋的島嶼,而亞洲人大都移民到歐洲和美國。這可用來說明( )A.移民加強了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B.物種交換改變了世界人口布局C.殖民活動造成了全球人口的銳減D.疫病流行造成原住民的滅絕答案 A解析 材料反映了1500年至1800年間各洲之間的人口移民現象,該現象有利于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移民,并非物種交換,排除B項;材料與人口銳減無關,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疫病對原住民的影響,排除D項。9.海外華僑華人往往稱自己是“唐人”,他們聚居的地方便稱為“唐人街”,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1875年,張德彝在《歐美環游記》中稱唐人街為“唐人城”,其通英語,英語稱唐人街為Chinatown。“唐人街”曾居住著很多華工,這些華工( )①最初因列強招募出國成為苦力 ②提升了中國的國際政治地位 ③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 ④保留和傳播了中華傳統文化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C解析 據所學可知,華工是被招工館等中介公司誘騙或拐賣而置身異國,故①正確;據所學可知,華工在國外的社會地位極其低下,不可能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故②錯誤;據所學可知,華工作為重要勞動力,促進了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故③正確;據所學可知,大量華工出國,保留和傳播了中華傳統文化,故④正確;選擇C項符合題意。10.(2023·永州高二月考)閱讀下表。下列項中對19世紀出國契約華工人數變化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有( )1801—1875年出國契約華工人數估算表(部分)單位:人國家/地區 1801—1850年 1851—1875年共計人數 年均人數 共計人數 年均人數美洲 60 000 1 200 535 000 21 400美國 18 000 360 160 000 6 400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10 000 200 60 000 2 400①清政府被迫允許列強招募華工出國②澳大利亞發現金礦,采礦業迅速發展③歐洲人入侵和傳染病的流行造成美洲和大洋洲原住民銳減④英美等國陸續頒布禁止奴隸貿易的法令,黑奴貿易受到限制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 B解析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860年英法與清政府簽訂的《北京條約》中規定,允許華工出國,①正確;1851年,人們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金礦,采礦業迅速發展起來,需要大量勞動力,②正確;由于新航路開辟,歐洲人入侵和傳染病的流行造成美洲和大洋洲原住民銳減,殖民者進行“奴隸貿易”,此時華工并未出國,③與材料無關;19世紀初,由于工業革命的開展,歐美殖民者需要非洲市場,加之黑人的反抗,英美等國陸續頒布禁止奴隸貿易的法令,黑奴貿易受到限制,④正確。故選B項。11.(2023·臨沂高二檢測)下圖為15世紀以來世界人口統計表(單位:百萬)。其中③是( )A.亞洲 B.歐洲 C.非洲 D.美洲答案 C解析 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圖中曲線③體現的是15世紀以來因殖民掠奪導致非洲人口增長相對緩慢的情況,C項正確;明清時期,中國在內的亞洲國家人口基數大、總量多,增長趨勢明顯大于其他大洲,與圖中曲線①一致,排除A項;圖中反映歐洲人口變化的是曲線②,排除B項;15世紀以來,美洲原住民銳減,與圖中曲線④一致,排除D項。12.(2023·菏澤高二測試)1502年第一批黑奴被運送到美洲,黑奴貿易隨即開始,盛行了三個多世紀。通過黑奴貿易,殖民者獲得了高額的利潤,到19世紀中后期基本停止。黑奴貿易停止的主要原因是( )A.天賦人權理念深入人心B.資本主義發展到新階段C.種族歧視問題得到解決D.非洲發生資產階級革命答案 B解析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到自由競爭階段,西方國家要求把亞非拉等地變為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從而黑奴貿易到19世紀中后期基本停止,故B項正確;A項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13.(2022·遼南高二下期中)18世紀末19世紀初,美國興起大規模的西進運動,大量移民涌入西部地區,開拓荒地,發展農業,他們需要的生產資料及日用品完全仰仗東部,反過來西部又為東部提供了大量的糧食及原料。這在當時的主要影響是( )A.人口布局實現均衡B.拓寬移民生存空間C.美國東部優勢凸顯D.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答案 D解析 “生產資料及日用品完全仰仗東部”說明東部資本主義工業擴大了國內市場,“西部又為東部提供了大量的糧食及原料”表明西部農業資本主義發展,即美國的西進運動促進資本主義發展,故選D項;人口布局實現均衡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材料強調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與拓寬移民生存空間無關,排除B項;材料強調美國東西部的相互影響,共同促進資本主義發展,排除C項。14.西方文明隨移民進入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區。對這一地區的文明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表現為西方文明的全面移植,以及移植植物在大洋洲的本土化,進而形成具有大洋洲屬性與特征的新文明。這反映出( )A.西方文明具有先天的優等性B.外來文明本土化形成新文明C.新文明的形成會伴隨新移民D.外來移民大都會帶有侵略性答案 B解析 從題干材料可知,西方外來文明本土化以后慢慢形成了新文明,故B正確;A本身說法錯誤,C只是對題干材料的片面解讀,D表述錯誤,均排除。15.(2023·邯鄲高二調研)1939年出版的《加州志》中寫道:“位于薩克拉門托南部的三角洲地區,在未開墾前,一些失意的淘金者集居此地,種植糊口。及1870年,中國工人建造了中央太平洋鐵路后,又接受了低工資開墾三角洲地區的工作。他們推著單輪車筑起堤防,逐漸全部四十二萬五千英畝水草從生的沼澤地被開拓了。”這反映了華工( )A.為美國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B.改變了北美大陸的人口結構C.在美洲傳播和發展了中華文化D.得到了美國民眾的普遍認可答案 A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華工不僅參與建造中央太平洋鐵路,還以低工資開發荒地沼澤,為美國經濟的發展作出了貢獻,A項正確;華工移民美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美國的人口結構,但不會改變北美大陸的人口結構,排除B項;材料未體現中華文化在美洲的傳播,排除C項;“普遍”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項。16.(2023·錦州高二階段練習)(1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從16世紀開始,大批白人陸續移往北美大陸。從英格蘭來到北美大陸東海岸定居的稱為新英格蘭人,同時還有來自荷蘭和斯堪的納維亞的西北歐人,他們及其后裔一直是美國文化的中堅力量,掌握政治和經濟的大權。還有大批黑人奴隸從非洲被販運來北美,充當南部種植園的勞動力。到獨立戰爭時,黑人人數約為當時移民總數五分之一。19世紀中期,加利福尼亞州興起的淘金熱,招來了亞洲和拉丁美洲的大批移民,其中有不少的華僑,他們為美國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摘編自丁則民《外來移民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材料二 美國移民政策變化表時間 政策1776—1881年 1790年,國會制定統一規則,任何在美居住兩年的白人都可申請公民身份。政府總體上對移民持歡迎態度1882—1920年 1882年,國會通過第一個限制移民入境的法案——《排華法案》,規定10年內禁止中國移民入境,禁止華僑入籍。此后,日本人、猶太人等移民也成為被排斥的對象1921—1951年 1921年,國會首次制定移民配額法規,允許進入美國的外國移民總數不得超過35萬人,亞洲人仍然被禁止。直到1943年《排華法華》廢除,中國移民配額每年象征性地被確定為105人1952年至今 1952年,頒布《移民和國籍法》,該法案取消以種族認定移民身份原則,制定了以家庭團聚、保護國內勞動力市場和要求移民擁有技術的有關法規。20世紀60年代后,《移民和國籍法》不斷修訂,越來越鼓勵技術移民進入,并對難民予以特殊照顧——摘編自林玨《美國移民政策演變及評述》(1)根據材料一,概括16—19世紀中期美國移民的主要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外來移民對美國社會的影響。(10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美國移民政策的階段性變化,并具體分析20世紀50年代后美國移民政策調整的主要原因。(5分)答案 (1)特點:移民來源具有多元性;自愿移民與強制移民相結合。影響:形成了新的族群;傳統的印第安文化遭到破壞,形成了以歐洲文化為主,多元并存的美國新文化;帶去了龐大的勞動力,促進了美國科技發展,加速了美國西部的開發和工業化進程。但是美國始終存在種族矛盾和不同民族間的文化認同問題。(2)變化:從自由移民到限制性移民再到鼓勵技術移民。原因:經濟全球化發展,全球勞動力市場逐漸形成;美國經濟科技的發展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出于冷戰的需要,放寬難民入境的限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