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南亞、東亞與美洲的文化目標導航課程標準 素養解讀 核心概念1.了解南亞、東亞與美洲的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2.認識南亞、東亞與美洲各國、各地區、各民族對人類文化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1.時空觀念:了解古代印度、朝鮮、日本、美洲印第安文化的成就。 2.唯物史觀:理解生產力發展與區域文化發展的關系。 3.歷史解釋:分析古代印度、朝鮮、日本、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點,及對人類文化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4.家國情懷:感悟古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大和繪 武士道精神 種姓制度 吠陀時代 《高麗史》時空坐標知識點一 古代印度文化 [學生用書(第27-28頁)]背景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逐漸建立起一系列國家成就 思想 (1)出現種姓制度和婆羅門教。 (2)公元前6世紀,佛教產生,提倡“眾生平等”和忍耐順從。 (3)4世紀時,印度教開始興起,后發展成為印度的主要宗教文學 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在古代印度文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藝術 多與宗教有關,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藝術的代表數學 發明了包括“0”在內的十個數字符號影響 (1)在東南亞產生了廣泛影響。 (2)佛教文化滲入東南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3)巴利文對東南亞國家的文字發展也產生了重要影響思維點撥 印度教4世紀,婆羅門教吸收其他宗教及哲學的精華,發展為印度教,宣揚世襲等級制,相信輪回轉世。印度教逐漸成為印度的主要宗教。圖解歷史 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主題一 古代印度文化名家論史 古代印度文化的產生與傳播材料 婆羅門有效地利用了他們精通的《吠陀經》即贊美詩。這些贊美詩在舉行宗教儀式和獻祭時被大聲朗誦。它們通過口頭代代相傳而留傳下來,由于它們在人們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被逐詞逐音地熟記。作為這一寶貴遺產的保管人和傳送者,婆羅門能夠以高于世俗首長剎帝利的印度社會領導人的身份,宣稱并實施自己的主張和要求。——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解讀 印度文化產生的社會基礎是種姓制度,印度文化宗教色彩濃厚,文化靠口頭傳播,并且通過創造精美的史詩保存和傳播文化。史料探究 古代印度種姓制度的實質和影響材料 低賤種姓的人如果用身體的某一部分傷害了高級種姓的人,就必須將那一部分肢體斬斷;如果是首陀羅辱罵了婆羅門,就要用滾燙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級種姓的人如果殺死了一個首陀羅,僅用牲畜抵償。——摘編自《摩奴法典》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代印度種姓制度的實質及影響。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實質:是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的統治工具。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種姓制度引起人民的不滿,激化了社會矛盾;宣揚“眾生平等”的佛教產生。深化拓展歷史解釋——古代印度文化的發展特征(1)以宗教為中心:印度文學、藝術、音樂、舞蹈、雕刻都以宗教為中心,其表現形式和內容也都與宗教有關,而且類型繁多。(2)重視佛教文化: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的哲學精神,佛教文化在印度文化中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3)以史詩代替歷史:印度最為著名的兩大史詩《羅摩衍那》和《摩訶婆羅多》就是以詩代史的代表作。(4)等級制度森嚴:印度的種姓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嚴的等級制度,各種姓之間界限森嚴,其政治、經濟、法律和宗教地位極不平等。(5)文明的多樣性與包容性:印度復雜的地理環境、眾多的民族、政治上長期的分裂及外族的不斷入侵,使其文明呈現出舉世罕見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的特征。面對外來文明的挑戰,印度文明不斷吸收其他文明的優秀成果,不斷推陳出新,體現了包容性的特征。1.(2023·濟寧高二期中)印度電影《流浪者》里有句經典臺詞:法官的兒子一定是法官,賊的兒子一定是賊。這句話帶有明顯的階級歧視。這種階級歧視最有可能源自以下哪一制度( )A.種姓制度 B.禪讓制度C.分封制 D.分化制度答案 A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雅利安人在進入古代印度后,逐漸產生不同等級,形成了嚴格的等級制度,出現了種姓制度,種姓制度帶有明顯的階級歧視,A項正確;禪讓制是一種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B項錯誤;分封制是中國古代分封諸侯的制度,與材料無關,C項錯誤;材料內容強調的是社會中人的身份是不可改變的,體現了印度的種姓制度,而不是分化制度,D項錯誤。2.(2023·太原高二期中)“軸心時代”是卡爾·雅斯貝爾斯的著名命題。他認為,尤其在公元前500年前后,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偉大思想家們告知后人關于人性的重要信息,尊重生命的神圣權利即是宗教”。這是人類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這一時期,除誕生了中國儒道思想、希臘著名哲人外,在宗教領域的表現是誕生了( )A.佛教 B.印度教C.基督教 D.道教答案 A知識點二 古代朝鮮與日本文化 [學生用書(第28-30頁)]1.古代朝鮮文化成就 科技 公元前5世紀前后,朝鮮出現了青銅器,稍后有了鐵器;7世紀,修建了觀測天象的瞻星臺史學 12世紀完成的《三國史記》是朝鮮半島現存最早的史書文學藝術 (1)音樂、舞蹈源遠流長、特色鮮明。 (2)在學習漢字的基礎上,朝鮮人創制了本民族文字文化交流 (1)佛教、道教和儒學從中國傳入朝鮮,朝鮮的典章制度、文字、學術文化和風俗習慣都受到中國的影響。 (2)漢字長期在朝鮮半島使用,在學習漢字的基礎上,朝鮮人創制了本民族文字。 (3)朝鮮半島的古代文化也傳入中國中原地區,南北朝時期的中國宮廷中就已經有了朝鮮半島的樂舞思維點撥 朝鮮文化的發展受中國科技的影響朝鮮的活字印刷術受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影響,并且借鑒了中國鑄幣技術和工藝。2.古代日本文化成就 思想 (1)日本神道逐漸發展起來。 (2)12世紀以后,隨著武士階層的崛起,神道融合了佛教等外來文化,逐漸形成了武士道文學 詩歌集《萬葉集》和小說《源氏物語》享譽世界文壇建筑 法隆寺是日本古代建筑的代表藝術 大和繪和浮世繪都是極具特色的日本繪畫藝術文化交流 (1)借用漢字的楷體筆畫和草體,分別創制了字母片假名和平假名。 (2)中國的制度、儒學、佛教等深刻影響了日本文化的發展概念闡釋 大和繪和浮世繪(1)大和繪:日本10世紀前后產生的民族繪畫。以貴族的日常生活為題材,追求及時行樂的唯美主義情趣,采用濃艷的色彩,具有華麗的特征。(2)浮世繪:日本江戶時代的木刻版畫藝術,為順應市民經濟文化發展而產生,表現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百態和流行時尚,被稱為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問題思考 古代日本是如何對待中國文化的?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古代日本積極學習借鑒中國文化;日本對中國文化不是簡單模仿,而是將中國文化有機地融合到日本本土文化中,從而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主題二 東亞文化圈名家論史 東亞文化圈的形成材料 隋唐至明清時期,日本的文字“是8世紀以后長達幾百年的時間里,許許多多人為了便于實際使用而逐步簡化漢字并固定下來的結果”。受中國文學、美術的影響,日本物語與描繪日本風景和風俗的繪畫產生,中國文化的影響還表現在日本人的佛教、飲食、衣著等方面。越南最遲到公元2世紀接受了漢文化。越南也對中國的文化、文學、服飾及行為規范進行高度模仿。朝鮮建立了漢式的政治模式,從中國傳入的佛教在朝鮮社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與此同時,東亞諸國文化也通過移民、遣使、留學、貿易傳入中國。此外,封貢體系使東亞各國關系緊密,相互影響。東亞文化圈由此得到了更深入的發展。——摘編自孫泓《東亞文化圈的形成與發展》解讀 中華文明長期以來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對東亞各國產生深遠影響,推動了東亞文化圈的形成和深入發展。史料探究 日本“大化改新”材料一 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時期,在日本文化史上稱為“唐風時代”。日本文人以讀唐詩、作漢賦為榮,書法和繪畫也多取法唐朝。國學中講授的課程以儒家經典為主。材料二 大化改新使日本學習了唐朝的政治和經濟體制,但是日本沒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沒有吸收中國傳統的“易姓革命”的思想。(1)根據上述材料,指出當時文化落后的日本吸收先進的中國文化的特點。(2)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大化改新對日本歷史發展起到了怎樣的作用。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1)特點:不是簡單地復制唐朝文化,而是始終遵循著一條原則,即維護日本的傳統習慣和文化。在此基礎上,對吸收來的唐朝文化進行適合自己國情的改造和創造。(2)作用:促進了日本的變革和經濟文化的發展;日本經過大化改新,完備了國家體制,天皇確立了國家最高統治者的地位;日本跳躍式地實現了歷史性的一次重大改變。深化拓展 歷史解釋——古代日本吸收中華文化的特點(1)由被動到主動、由間接到直接:早期中華文化主要通過朝鮮輸入日本,后來日本統治者出于鞏固統治的需要,主動派遣使節、學問僧和留學生來中國學習。(2)選擇性與主體性:日本將外來文化吸收、選擇、融合,在堅持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擇其所長,去其所短,創立日本特色的文化。(3)實用主義:以儒學為例,儒學傳入日本之初,只在小范圍內緩慢發展。后來日本統治者企圖利用儒家的部分思想來規范統治秩序和加強中央集權,進一步推動儒學在日本的發展。儒學成為佛教在日本傳播的輔助工具。(4)收放自如:當日本需要中華文化時,則敞開胸懷,如饑似渴地吸收。當它不需要或覺得沒有必要時,它則利用天然屏障與外界隔離,對已有的文化進行咀嚼、消化,最終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明。1.(2023·保定高二期中)有學者評價說:法隆寺有48座佛教建筑,它們代表了日本最古老的建筑形式,標志著藝術史和宗教史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即再現了中國佛教建筑與日本文化的融合。這說明( )A.日本的佛教建筑藝術起源于中國B.法隆寺是日本神道文化的代表C.日本佛教建筑深受中國文化影響D.法隆寺由日本政府為鑒真所建答案 C解析 題干強調了法隆寺“再現了中國佛教建筑與日本文化的融合”,體現了日本佛教建筑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故C項正確;材料不能說明日本佛教建筑藝術起源于中國,故A項錯誤;法隆寺是日本佛教文化的代表,故B項錯誤;題干中沒有涉及法隆寺的興建與鑒真的關系,故D項錯誤。2.(2023·日照高二期中)據下表判斷( )朝鮮 科舉考試以中國古籍《左傳》《禮記》等為主科;利用漢字字形作音符,創朝鮮詞匯日本 模仿唐代之政制,確定其官制、田制、刑法等;采用漢字楷書偏旁造“片假名”,取漢字草書偏旁造“平假名”越南 李圣宗在國都“修文廟,塑孔子、周公及四配像,畫七十二賢像,四時享祀”;國內政治制度完全仿效中國體制,仿佛一個縮小版的中華帝國A.民族大遷徙、大交融B.文化生命力影響輻射力C.中西文化雙向交流D.東亞一體觀念不斷增強答案 B解析 據表可知,中華文化的政治、思想文化等諸多方面的生命力影響了周邊的國家,即其輻射力非常強大,故選B項;A、C兩項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題干表格內容僅是述及中華文化對周邊國家的影響力,不能據此擴大為“東亞一體觀念”,排除D項。知識點三 美洲印第安文化 [學生用書(第30-31頁)]1.成就:瑪雅文化、阿茲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代表 主要成就 宗教瑪雅文化 瑪雅人創造了獨特的文字,發明了“瑪雅歷”;知道“零”的概念,創造出20進制 多神崇拜,都建造了金字塔印加文化 建造驛道和太陽廟;會使用麻醉劑,能進行人體解剖;制定了太陽歷和太陰歷阿茲特克文化 使用圖畫文字記錄重要事件;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銀首飾易錯提醒 瑪雅金字塔與埃及金字塔的不同金字塔是瑪雅建筑的杰出成就之一,但它與埃及金字塔卻有不同的作用。除個別的金字塔外,瑪雅金字塔一般不作為墓葬存在,而是作為祭祀場所。在瑪雅金字塔頂都建有神廟,用來祭祀和觀察天象。2.毀滅(1)時間:16世紀后。(2)原因:新航路開辟后,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問題思考 歐洲殖民者的入侵對印第安文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提示 影響:①歐洲殖民者的入侵打斷了美洲印第安文化獨立發展的進程。②歐洲殖民者的入侵對美洲印第安文化影響幾乎是毀滅性的;大批印第安人死于虐待、屠殺和傳染性疾病,使得美洲居民的人口結構發生了變化。主題三 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點名家論史 瑪雅文明的特點和地位材料 1977年出版的《墨西哥大百科全書》把瑪雅文明劃分為三個時期:前古典時期,從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292年;古典時期,從公元292年到公元900年;后古典時期,從公元900年到公元1527年。瑪雅人有“美洲的希臘人”之稱。——摘編自張延玲、隆仁《世界通史(圖鑒版)》解讀 瑪雅文明歷史悠久,成果輝煌,影響廣泛深遠。史料探究 瑪雅文明的變遷材料一 我們在密林中披荊斬棘,開辟通路,發現一座方形石柱,高約14英尺,各邊寬約3英尺,四面從上到下都刻有非常醒目的浮雕。前面是一位衣著奇異富麗的人物形象,面部表情凝重、肅穆,令人極其震懾。背面是不同的圖案,不同于我們以前見過的任何東西,側面刻滿獨特文字。它前面3英尺遠處,是一塊同樣刻有人物形象和裝飾圖案的大石塊,在這些不期而遇的紀念碑刻前,我們心中立即升騰起對美洲文化遺存的神秘莫測之感,真是刻骨銘心。——摘編自諾曼·哈蒙德《尋找瑪雅文明》材料二 瑪雅文明的“失落”主要有三種含義,一是作為瑪雅文明黃金時代的古典期,在公元9世紀戛然而止,從此被叢林吞噬;二是出現在尤卡坦半島的后古典期的瑪雅文明,在16世紀被毀滅,成為西班牙的殖民地;三是由于西班牙殖民者的野蠻摧殘,導致古代瑪雅知識失傳。(1)根據材料一,指出作者發現了瑪雅人留下的哪幾方面的文化遺存。各反映了哪方面的成就?(2)在材料二中的三種“失落”中,你認為哪一種對瑪雅文明的破壞最為嚴重?為什么?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1)發現了瑪雅人留下的醒目的浮雕,這反映了瑪雅人的建筑成就。發現了方形石柱側面刻滿的獨特文字,這反映了瑪雅人發明了獨特的文字。(2)西班牙殖民者對瑪雅文明的破壞最為嚴重。正是由于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瑪雅地區的文化受到了野蠻摧殘。同時,也有跡象表明,在西班牙人的征服之后,源于歐洲的疾病起了很大的破壞作用,瘧疾和天花等造成了瑪雅人口數量的極大減少,造成亡族滅種的慘禍,使古文明毀滅殆盡。(選取其他角度,言之有理即可)深化拓展 歷史解釋——美洲文化的特點(1)有悠久的歷史。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美洲的印第安人就已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文化。(2)分布范圍比較廣泛。瑪雅文化、阿茲特克文化、印加文化等分布在美洲許多地區。(3)涉及眾多領域,取得輝煌的成就。農業、宗教、自然科學、藝術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4)對世界影響非常大。如玉米、馬鈴薯等重要農作物傳播到世界多個地方。1.(2023·南京高二期中)據《曼多撒手抄本》記載,阿茲特克人的學前教育在家中完成,10—15歲進入公共學堂學習,由氏族酋長監督;學校種類多樣,主要有平民學堂、女子學堂、貴族神學院、音樂學院以及神廟的修道室等。據此可知,阿茲特克人的教育( )A.以維持社會正常運行為目的B.注重民主、平等意識的灌輸C.鼓勵人們全面多元發展D.形成了全民參加的體系答案 C解析 學前教育和種類多樣的學校教育,體現出阿茲特克人的教育鼓勵人們全面多元發展,故選C項;材料不能說明阿茲特克人的教育目的是維持社會正常運行以及教育形成了體系,排除A、D兩項;材料沒有體現“民主、平等意識”,排除B項。2.(2023·廣州高二期末)“那里有爬滿青藤的金字塔,有古木參天的城市廢墟,有令人瞠目的巨大而精美的雕刻藝術,有無數讓人難以解釋的謎團……奧爾梅克、托爾特克、阿茲特克……難以計數的黃金在無人知曉的洞穴、深井中沉睡,直到歐洲人背著火槍的身影在密林外閃現……”這段描述可能出自( )A.《古代近東文明:古代兩河文明、古埃及、波斯等古文明探研》B.《亞歷山大遠征記》C.《探尋古羅馬文明》D.《黃金帝國的落日:追蹤美洲古代文明》答案 D解析 材料中的“奧爾梅克、托爾特克、阿茲特克”文明均位于美洲,故選D項;A、B、C三項均與美洲地區無關,排除。知識體系 學科術語1.古代印度文化豐富多彩,對東南亞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2.多民族、多語言和多文化的交融,為印度濃厚的多元宗教文化的形成和發展注入了活力。 3.古代朝鮮和日本在吸收中華文化的基礎上發展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4.古代東亞之所以能創造出高度的農業文明,與中華文化的傳播和影響是分不開的。儒家思想深刻影響了朝鮮和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宗教以及倫理道德、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等各個方面,所以它成為“東亞文化圈”的一個重要特征。 5.印第安人獨立發展出了特色鮮明的文化。教材補遺 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發展與衰落在古代印第安人創造的文明中,阿茲特克文明位于墨西哥中央高原,瑪雅文明所在地既有許多山地,又有大片石灰巖地貌,印加文明處于安第斯山脈和秘魯高原帶,它們均屬于山地高原型文明,與亞、非、歐諸文明在地理環境上有明顯差異,即地理環境更為惡劣,故文明的進化發展極為緩慢和艱難,各文明之間呈現封閉孤立狀態。雖然印第安人在物質生產方面相對落后,在社會形態進化方面極其緩慢,但是他們在天文、歷法、建筑等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印第安各文明中,凡與宗教信仰、精神彼岸世界有關系的科學技術過度發達,而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科學技術卻十分落后。——摘編自程洪《論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特點》解讀 古代印第安人在惡劣的地理環境下,創造了矚目的多元文明成就。其文明特點表現為發展極為緩慢和艱難,呈現封閉孤立狀態,宗教文明成就突出,科學技術發展不均衡。史學爭鳴過去,盡管一些學者認為氣候干旱可能是導致瑪雅文明突然崩潰的因素,但是由于缺乏較高的測年精度以及分辨率較高的古氣候記錄,這種觀點很少受到重視。隨著測年精度的提高、不同時間尺度分辨率氣候演化序列的建立,一種新的氣候變化模式逐漸顯露出來,對全新世氣候突變現象認識不斷深入,氣候環境因素在古代文明衰落過程中的作用逐漸得到重視和肯定。據Hodell等對尤卡坦半島一個湖泊內沉積物的研究,公元800—1000年是該地區最為干旱的時期,而這恰好對應著瑪雅文明的衰落時期。——吳文祥、胡瑩、周揚《氣候突變與古文明衰落》解讀 材料反映自然氣候條件的突變對古代瑪雅文明的影響,是導致瑪雅文明突然崩潰的因素之一。感悟與思考 記錄點滴心得 培育歷史學科素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時精練1.(2023·洛陽高二下聯考)古印度時期,進行城市建設需要用大量數字來計算,而石子計數和結繩計數這兩種方式因效率過于低下而不適用。公元前3世紀,古印度婆羅門發明計數符號并逐漸被廣泛使用。這可用于說明( )A.古印度藝術與宗教有關B.古印度文明世界領先C.社會需求助推科學發展D.種姓制度具有優越性答案 C解析 據材料可知,城市建設的需要催生了計數符號,即社會需求助推科學發展,故選C項;材料強調科學的發展,而非藝術,排除A項;題干沒有與其他古文明的比較信息,得不出“世界領先”的結論,排除B項;婆羅門發明計數符號并不能說明種姓制度具有優越性,排除D項。2.(2023·舟山高二期中)有學者認為:“古代印度的思維和我們極為不同,他們不記歷史,不重書寫,他是口傳神話和故事的海洋,卻是文字記載歷史的荒漠。整個印度中世紀史主要是靠中國的求法僧法顯等人的記載照亮的。他的塔、石柱、石窟等文學藝術表現形式和內容,以及各民族的風俗習慣,都滲透著因果思想的影響。”該學者旨在說明( )A.他人記載僅照亮了印度的文學藝術B.整個印度中世紀史是由中國求法僧記載C.古代印度文化帶有濃郁的宗教色彩D.古代印度文明呈現多樣性和包容性特征答案 C解析 據材料可知,古代印度文學藝術、風俗習慣都受到佛教因果思想的影響,即古代印度文化帶有濃郁的宗教色彩,故選C項;“僅照亮了印度的文學藝術”說法錯誤,排除A項;B項說法絕對,排除;印度文明的包容性和多樣性既體現在人種、語言和宗教的接納與發展方面,又體現在貿易交換和文化交流的廣泛性方面,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3.(2023·東莞高二期末)據朝鮮半島的官修正史《三國史記》記載,新羅一個叫子玉的人被提拔做官,被人質疑其出身較低,無法勝任這個職位。有人告訴國君:“(子玉)雖不以文籍出身,曾入大唐為學生,不亦可用耶?”子玉終得重用。這反映出新羅( )A.政治制度存在缺陷B.學習唐朝選官制度C.深受儒家文化影響D.國君心慕中華文化答案 C解析 據題意可知,“子玉”終得重用的原因是“曾入大唐為學生”,反映出新羅認可入唐學習的學生,即認可唐朝文化,而唐朝時期的主流文化是儒家文化,故選C項。4.(2023·遼寧六校高二期末)以下是某同學整理的資料卡片。下述史實反映了( )4世紀末,儒家的《論語》等經書被帶到日本 6世紀以后,儒學在日本皇室貴族階層之間傳播 7世紀初,日本圣德太子制定了受儒學影響的《十七條憲法》 13世紀時,日本僧人從中國帶回理學,在民眾中得到傳播和發展A.古代日本沒有形成本土文化B.中華文化對古代日本影響深遠C.日本對中國文化全方位吸收D.儒學對日本上層社會影響廣泛答案 B解析 根據資料卡片內容分析可知,從4世紀末到13世紀,儒學傳入日本并得以傳播,說明中華文化對古代日本影響深遠,故B項正確;材料強調中華文化對古代日本的影響,但不能說“古代日本沒有形成本土文化”,A項錯誤;“全方位吸收”說法錯誤,C項錯誤;儒學不僅對日本上層社會有影響,而且在民眾中也得到傳播和發展,D項錯誤。5.(2023·邢臺卓越聯盟高二下月考)鐮倉時代以前,武士階層只是貴族統治者的附庸,自己本身并沒有信仰。但在鐮倉時代(1185—1333),武士建立起幕府統治,迫切需要精神文化來和政治地位相匹配。于是幕府統治時期( )A.形成了武士道精神B.開始傳播佛教文化C.倡導文化教育普及D.宣稱是太陽的后裔答案 A解析 “武士建立起幕府統治,迫切需要精神文化來和政治地位相匹配”中武士形成自己的文化,即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故選A項;佛教文化隋唐時期已經傳入日本,排除B項;“武士建立起幕府統治,迫切需要精神文化來和政治地位相匹配”強調適合武士精神的需求,而不是大眾的需求,排除C項;材料無法說明日本是太陽的后裔這一信息,排除D項。6.(2023·遼西高二下期中)公元7世紀前半葉,中國處于盛唐時期,這個時候也是日本“百事皆仿唐制”的“全盤唐化”的時代,“無論是儒教、佛教、律令政治,還是學問藝術各方面,都是照搬唐朝的樣式,或者稍加修改增刪,總之,無不與唐風有關”。這反映出( )A.日本文化深受中華文化影響B.儒家文明的日本化C.日本接受了唐朝政府的冊封D.日本文明的儒家化答案 A解析 中華文化外傳后對東亞產生了重要影響,日本在眾多內容上紛紛效仿唐朝,日本文化深受中華文化影響,故選A項;根據材料可知日本在眾多內容上紛紛效仿唐朝,而非儒家文明的日本化,排除B項;材料僅涉及日本對中國文化的效仿,沒有體現唐朝政府對日本的冊封,排除C項;根據材料可知日本并非僅學習儒家文明,排除D項。7.(2023·洛陽高二下聯考)從迄今為止的發掘來看,阿茲特克雕刻藝術中成就最高的是帝國用于祭祀和紀念重大歷史事件的大型雕刻,它們借助巨大的規模、繁縟的象征圖案、騷動的生命力和狂熱的宗教感情產生一種深沉的、震懾人心的感染力。這種藝術風格的形成緣于( )A.政教合一的體制環境B.高度發達的生產力C.對外擴張的好戰心理D.高超的藝術審美能力答案 A解析 據材料可知,阿茲特克的雕刻藝術與祭祀有關,滲透著狂熱的宗教感情,這緣于阿茲特克政教合一的體制環境,故選A項;“高度發達”說法錯誤,排除B項;對外擴張與雕刻藝術無關,排除C項;具有高超的藝術審美能力不一定能雕刻出高超的藝術,排除D項。8.(2023·恩施高二期末)近代西方有位學者對某一文明做如下描述:“它是一個古老的文明,歷史與文化厚重深沉、博大精深絢爛多彩。它在農業生產、天文學、建筑學、數學等諸多領域取得的成就,為人類文明做出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尤其是用于宗教祭祀和天文觀測的金字塔,更是人類建筑工程史上的一座豐碑……它所使用的象形文字,記載了文明的傳奇與神秘。”據此推斷,該文明最有可能是( )A.古埃及文明 B.瑪雅文明C.古印度文明 D.蘇美爾文明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瑪雅文明的金字塔是用來進行宗教祭祀和天文觀測的建筑,而且瑪雅文明使用象形文字,據此推斷,該文明是瑪雅文明,故選B項;古埃及文明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并不具備天文觀測的功能,排除A項;古印度文明沒有修建金字塔,排除C項;蘇美爾文明沒有修建金字塔,且其文字為楔形文字,排除D項。9.(2023·紹興高二模擬)在歐洲殖民者到來之前,印第安人的社會生活以使用石器工具和直接占用資源為特征,他們信奉萬物有靈,并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文化。下列選項中,屬于印第安人獨特文化成就的有( )①創造了瑪雅文字 ②建造羽蛇神金字塔 ③發明數字符號“0” ④廣泛使用馬拉戰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A解析 瑪雅人創造了獨特的文字,由很多圖畫和符號組成,至今仍無法被釋讀,屬于印第安人獨特文化成就,故①正確;羽蛇神金字塔位于尤卡坦半島的瑪雅古城奇琴·伊察,屬于印第安人獨特文化成就,故②正確;古代印度人發明數字符號“0”,故③錯誤;小亞細亞的赫梯人廣泛使用馬和馬拉戰車,組建了強大的軍隊,故④錯誤;選擇A項符合題意。10.(2023·嘉興高二期中)一位史學家指出:“當白人踏上美洲幾個世紀前,危地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經擁有幾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較高的文化。”下列選項中,屬于“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創造的文化成果的是( )A.編著《積分和方程計算法》B.會使用圖畫文字記錄重要事件C.會使用麻醉劑,能進行人體解剖D.知道“零”的概念,創造出20進制答案 C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是印加人,印加人會使用麻醉劑,能進行人體解剖,故選C項;編著《積分和方程計算法》的是阿拉伯人伊本·穆薩,排除A項;會使用圖畫文字記錄重要事件的是阿茲特克人,排除B項;創造出20進制是瑪雅文明的成果,排除D項。11.(2023·肇慶高二期中)某學校歷史興趣小組為了探究某一古代文明,利用假期考察了桑奇大塔,查找搜集了關于“印章文字”的資料,而且通讀了描寫居樓族和般度族兩個家族為爭奪王位而進行戰爭的文學作品。該文明( )A.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響B.以金字塔作為宗教活動的場所C.吸收了中華文化的精華D.推動佛教文化滲入東南亞地區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桑奇大塔”“印章文字”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兩者屬于古印度文明,根據材料“居樓族和般度族兩個家族爭奪王位”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處內容出自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佛教同樣發源于印度,故選D項;深受拜占庭文化影響的是俄羅斯文明,排除A項;以金字塔作為宗教活動場所的是美洲瑪雅文明,排除B項;吸收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國家為日本和朝鮮,印度文明受中華文化影響相對較小,且材料未體現,排除C項。12.(2023·郴州高二期中)高麗成宗時代(981—997),大臣崔承老主張:華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習俗,各隨土性,似難盡變。其禮樂詩書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華,以革卑陋。其余車馬、衣服、制度,可因土風,使奢儉得中,不必茍同。這反映了該官員( )A.主張全盤吸收中國文化B.承認本國處于藩屬地位C.注意保持主體的選擇性D.主張習俗遵循自身傳統答案 C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崔承老主張學習中華文化先進的典章制度也要保持自己的民族傳統,故選C項;“全盤吸收”與題干中“然四方習俗,各隨土性,似難盡變”相悖,排除A項;題干未提及高麗王朝應向北宋政府稱臣、朝貢等信息,排除B項;“主張習俗遵循自身傳統”以偏概全,未涵蓋“華夏之制,不可不遵”的信息,排除D項。13.(2023·大理高二期中)阿茲特克人的首都特諾奇蒂特蘭的公共建筑物多以白石砌成,十分宏偉壯觀。一般房屋的周圍,在固定在水面的木排上種植花草,形成水上田園。城中心的主廟基部長100米、寬90米,四周有雉堞圍墻環繞,塔頂建有供奉主神威濟洛波特利和雨神特拉洛克的神殿,其祭壇周圍有蛇頭石雕,最大的直徑近4米,重約120噸。這表明阿茲特克人( )A.農業經濟極其發達B.道路四通八達縱橫交錯C.建筑藝術水平較高D.以宗教信仰為生活中心答案 C解析 據材料可知,阿茲特克的建筑宏偉壯觀,建筑藝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故選C項;“木排上種植花草”而非農業作物,且“極其發達”說法夸大化,當時生產力水平較低,排除A項;材料信息不涉及道路的描述,得不出“四通八達縱橫交錯”的結論,排除B項;“塔頂建有供奉主神……蛇頭石雕”強調的是宗教建筑藝術,與以宗教信仰為生活中心無關,排除D項。14.(2023·重慶高二聯考)《世界文明史》一書中指出:“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話,他們(美洲)完全可以為自己的文化打下一個基礎,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媲美。”該論述的主要依據是( )A.美洲的印第安文化相對落后B.美洲當時還不具備文明的特征C.殖民擴張為美洲注入了活力D.印第安人發展出了獨特的文化答案 D解析 材料強調的是印第安人文化的獨特性,而非落后性,排除A項;當時美洲已經出現文明,如瑪雅文明,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殖民擴張對美洲文化的破壞,排除C項。15.(2023·湖北高中六校高二下期中)瑪雅人篤信宗教,他們崇拜太陽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戰神、風神、玉米神等,太陽神居于諸神之上,被尊為上帝的化身。此外,推行祖先崇拜,相信靈魂不滅。瑪雅國家兼管宗教事務,首都即為宗教中心。這些說明( )A.宗教崇拜是國家統一的決定因素B.祭祀活動與政治密切相關C.太陽神在國家中的地位極其重要D.瑪雅人生活富于宗教色彩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瑪雅人篤信宗教,宗教事務在國家政務中占據重要地位,故選D項;A項說法錯誤,排除;材料并未說明祭祀活動與國家重大政治活動之間的關系,排除B項;材料強調太陽神在瑪雅諸神中的地位極其重要,排除C項。16.(1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在舍衛城,有個姓名叫尼提的旃陀羅挑糞者,當他在路上遇到佛陀時,趕快躲開。但佛陀卻主動去找尼提,讓尼提跟他出家修行。尼提大驚,答道:“我是個卑賤污穢的人,有資格隨你出家嗎?聽說您的僧團都是剎帝利的王族和婆羅門的行者,我能和他們一樣,做偉大佛陀您的弟子嗎?”佛陀微笑著說:“……我的法好像深廣的大海,無論什么都能包容。在我的法中,貧富、貴賤、種姓、階級都是虛妄的假名。”——摘編自《佛陀傳》結合世界古代史的知識,從上述故事梗概中提取一個情節,指出它所反映的古代印度的重大歷史現象,并概述和評價該歷史現象。(要求:簡要寫出所提取的小說情節及歷史現象,對歷史現象的概述和評價準確全面。)答案 情節:旃陀羅尼提遇到佛陀趕快躲開。歷史現象:這一情節反映了古代印度盛行種姓制度。概述: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逐漸建立起一系列國家。在這些國家的形成過程中,印度出現了種姓制度。其第一等級是婆羅門,第二等級是剎帝利,第三等級是吠舍,第四等級是首陀羅,旃陀羅是處于社會最底層的賤民。評價:這一制度通過嚴格規定社會等級,一定程度上適應了古代印度封建專制統治的需要;但等級之間權利和地位的嚴重不平等,激化了社會矛盾,加劇了社會動蕩,促使佛教產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