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各個地域的早期人類社會是人類多樣文化的源頭。在中華文化形成和發展的同時,世界其他地區也形成和發展起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1)古代西亞和北非孕育的兩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深刻影響了地中海周邊區域。阿拉伯人繼承了西亞、北非、希臘、羅馬文明的傳統,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文化,阿拉伯帝國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2)古典希臘和羅馬的文化對歐洲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西歐基督教文明在此基礎上形成。拜占庭帝國和俄羅斯的文化深受東正教的影響。(3)南亞的古代印度文化頗具特色。東亞的朝鮮和日本的文化及東南亞文化既有本土文化的底蘊,又受到中華文化等外來文化的影響。(4)印第安文化。因大洋阻隔而與歐亞大陸缺乏交流的美洲獨立發展起印第安文化,印第安人的農業水平達到相當高的程度,他們培育的農作物為人類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第3課 古代西亞、非洲文化目標導航課程標準 素養解讀 核心概念1.了解古代西亞、非洲的區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樣性。 2.認識西亞和非洲各國、各地區、各民族對人類文化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1.時空觀念:了解古代西亞、古埃及、阿拉伯文化發展的概況。 2.史料實證:歸納古代西亞、古埃及、阿拉伯文化的突出特征。 3.唯物史觀:認識古代西亞、古埃及、阿拉伯文化的價值與意義。 4.家國情懷:認識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人民共同推動了人類文化的發展。 楔形文字 《漢謨拉比法典》 《吉爾伽美什》 《天方夜譚》懸詩時空坐標知識點一 古代西亞文化 [學生用書(第16-17頁)]文字 蘇美爾人創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被稱為“楔形文字”文學 《吉爾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詩,生動反映了兩河流域居民對生活和生命的態度建筑和藝術 蘇美爾人 泥偶雕像生動有趣,壁畫主題多樣亞述帝國 修建了規模宏大的王宮,王宮大門上的標志性雕刻是人首飛牛波斯王宮 裝飾豪華,雕梁畫棟,多幅雕刻刻畫了臣民進貢的場景,體現了專制帝國統治者的威嚴《漢謨拉比法典》 時期 古巴比倫王國時期內容 (1)前言宣揚君權神授,炫耀國王的功德 (2)正文詳細規定了臣民的義務以及違背法律后具體的懲罰措施,涉及個人道德,兵役和勞役,租賃、借貸、債務以及奴隸地位等方面 (3)結語要求所有人必須遵守法典,違反者將遭到嚴厲懲罰價值 法典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政治、社會和經濟等多方面的情況,是研究古代兩河流域歷史的重要資料問題思考 “吉爾伽美什,你將漂向何方?你所追求的永生,永遠無法得到,因為上帝造人之際,就讓死亡與人相伴……”上述詩句反映出兩河流域居民怎樣的觀念?有什么價值?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觀念:重視今世生活,追求永生,恐懼死亡。價值:是人類對生死謎題探索的一個縮影;是研究兩河流域文明的二手史料。圖解歷史 《漢謨拉比法典》石碑石碑上的浮雕右邊為太陽神,左邊為漢謨拉比。雕像代表太陽神正在授予漢謨拉比象征王權的權標。體現了君權神授的思想。主題一 古代西亞文化的特點名家論史 兩河流域文明的產生材料 受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濫的影響……北部的大雨加上源頭山脈的積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毀壞農田。在蘇美爾人眼里,他們的洪水之神是一位惡毒的神。美索不達米亞人的人生觀帶有恐懼和悲觀的色彩,這反映了自然環境的不安全。——摘編自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上)》解讀 環境的不安全導致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缺乏安全感,兩河流域的人民思想悲觀色彩較為濃厚。史料探究 《漢謨拉比法典》材料一 19.倘藏匿此奴于其家而后來奴隸被破獲,則此自由民應處死。21.自由民侵犯他人之居者,應在此侵犯處處死并掩埋之。22.自由民犯強盜罪而被捕者,應處死。——《漢謨拉比法典》(節選)材料二 1901年12月底,一支法國考古隊在古埃蘭王國的首都蘇薩城(今伊朗境內)發現了一根黑色玄武巖石柱(石碑),高225厘米,石柱的上半段是一幅精致的浮雕。有一位神端坐在寶座上,將一根象征帝王權力的標志——權標授予恭敬地站在他前面的一個帝王模樣的人的手上。石柱的下半段刻滿了楔形文字。經過全世界楔形文字專家的研究、解讀,最后破解了石柱上的文字,知道這塊石碑就是《漢謨拉比法典》石柱。——摘編自[美]約翰·H.威格摩爾《世界法系概覽》(1)根據材料一,概述《漢謨拉比法典》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的哪些社會狀況?(2)假如你是見證這根石柱的楔形文字專家,從其發現地到圖文,最有可能得到哪些認識?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1)社會狀況:古巴比倫已確立私有制和私有觀念,古巴比倫運用國家權力維護社會成員的私有財產;古巴比倫王國的社會階級關系;法典一再強調奴隸主對奴隸的所有權,明顯保護貴族利益;古巴比倫王國的生產和生活狀況。(2)認識:從發現地看,《漢謨拉比法典》石柱發現地在古埃蘭王國的首都,這表明古巴比倫王國曾遭古埃蘭人入侵,此后古埃蘭人將這一石柱搬到其首都;從石柱上半段的浮雕看,漢謨拉比宣揚君權神授,王權不可侵犯;從石柱下半段所呈現的字體看,古巴比倫王國使用楔形文字;從其內容看,漢謨拉比當政時制定成文法典,旨在維護財產私有制,全面調整自由民之間的關系,鞏固現存秩序。深化拓展歷史解釋——古代西亞文化中的價值觀(1)虔誠敬畏。出于對大自然的敬畏,人們多對太陽、月亮、雨水、雷電等都賦予敬仰和崇拜,都相信世間充滿了善神和惡鬼。善神顯形為帶翅膀的公牛和獅子,被裝飾在宮廷的大門兩側。如亞述帝國守護王宮大門的標志性雕刻是人首飛牛。(2)公正仁愛。《漢謨拉比法典》前言中稱法典條文是“公正的法律裁決”,結語要求所有人必須遵守法典,違反者將遭到嚴厲懲罰,體現出“使強不凌弱”的公正仁愛思想。(3)開放包容。兩河流域南部的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它流行數千年,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和波斯人都使用這種文字記錄他們的歷史,書寫各種文書。蘇美爾文明時期,盛行多神教自由信仰,王權對各種宗教信仰都不加以干涉。1.(2023·濟寧高二期中)《吉爾伽美什》是古代兩河流域的著名史詩,是保存至今的古代優秀文學作品之一。它得以比較完整地保存下來的形式是( ) A B C D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吉爾伽美什》史詩是兩河流域的早期人類留下的文學珍寶,用楔形文字寫成,并通過泥板文書保存下來,故選B項;A項是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排除;C項是古代中國的甲骨文,并非兩河流域的文字,排除;D項是古代中國的青銅銘文,排除。2.(2023·無錫南菁中學高二期中)下表所列條文內容可主要用于研究古巴比倫的( )法律文獻 條文內容《漢謨拉比法典》中關于“耕牛租賃”活動的規定 如果一個人租用一頭牛一年,他應該將轅(“拖犁臂”)牛的租金四石大麥(或)拉套(“中間和前頭的”)的公母牛租金三石大麥向它主人支付如果一個人把一頭牛作為(債務)抵押物扣押了,他應該稱給(牛主)三分之一斤銀子(作為牛價)古巴比倫時期關于“耕牛租賃”活動的規定 由承租人自己的原因造成的耕牛的損失,承租人負相應的責任;如果耕牛由于生病、被獅子咬死等人力無法避免的損失出現時,那么承租人不用負任何責任,損失由出租人自行承擔A.耕作方式 B.貨幣體系C.契約意識 D.租佃關系答案 C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表格中的內容可以用于研究古巴比倫的契約意識,故選C項;材料并不是強調耕作方式、貨幣體系和租佃關系,排除A、B、D項。知識點二 古代埃及文化 [學生用書(第18-19頁)]文字 使用象形文字文學 (1)神話:包括世界誕生和人類起源等內容 (2)詩歌:大多是宗教詩,也有愛情詩 (3)哲理故事:傳達著埃及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4)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傳記等建筑藝術 (1)特點:受到宗教較大影響 (2)表現:豪華的陵墓、眾多的神廟科技 (1)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是古代世界最精確的歷法之一 (2)在數學、醫學等方面也頗有建樹問題思考 閱讀教材史料閱讀,談談古代埃及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借鑒:尊敬父母,奉行孝道,愛護子女,善待妻子,和睦相處,構建和諧家庭關系。主題二 古代埃及文化的特征名家論史 古埃及文化探源材料 法老宣稱自己是“荷魯斯之子”的神話,由于他對未來豐收圖景的準確預測而更具震撼力。法老與自然緊密聯系在一起……農業灌溉使埃及社會有了明確的分工,而勞動中的分工協作使埃及人凝聚成一個共同體,和諧有序的埃及社會形成了。——摘編自趙克仁《古埃及和諧文化探源》解讀 埃及和諧文化形成與其宗教、生活方式關系緊密。史料探究 古埃及對天人關系的探索材料 幾乎所有的神廟中,都有這樣的描繪:國王雙手捧著瑪阿特女神,連同面包、啤酒等供品,一起敬獻神前。這個簡單的儀式包含著豐富的含義:瑪阿特代表著神賜給人類的物質世界,它在國王的管理下維持了初創時的和諧完美,在此時又由國王歸還給神。這個給予和歸還的過程象征著神與人之間的合作,即神創造世界,而人類以維持神創世界秩序的方式對神表示感激。這種神的創世行為就有了真實的意義,而神與人之間也就有了交流的渠道。通過這種合作,神與人共同維持他們的存在,達到永恒的境界。——摘編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根據材料簡要分析古代埃及人是如何看待神與人的關系的。其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關系:人們在日常行為中實踐神的意愿,神也會以某種方式予以回報,人與神和諧相處。影響:神與人和諧的關系促進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發展,人們之間相互協作的愿望不斷增強,集體主義大放異彩,大量的金字塔和神廟出現,偉大的埃及文明誕生并不斷發展。深化拓展 歷史解釋——古代埃及文明的特點(1)融合東西方君主制的典型的專制主義。法老作為古埃及專制統治的君主,具有法律、行政和財政等方面的無限權力,實行以個人意志為轉移的、一人的絕對統治。金字塔足以象征專制主義統治的絕對權力。(2)濃厚的宗教意識具有廣泛、深刻的社會影響。古代埃及是古代世界中,宗教意識最強烈、最濃厚的國家。宗教不僅干預國家政治和經濟生活,而且影響了文化的發展,甚至滲透到每個人的現實生活中。(3)固有的文化傳統與兼收并蓄的文明。尼羅河流域相對封閉的環境有利于古埃及國家的統一和長期延續,古埃及人以其豐富的資源發展了自己獨特的文明,始終保持著其民族固有的文化傳統。同時,象形文字使埃及文明向近東地區和非洲以及地中海沿岸傳播。埃及的莎草紙也在埃及文明向外傳播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1.古代埃及人贊頌尼羅河的詩篇:“啊,尼羅河,我贊美你,你從大地涌流出來,養活著埃及……一旦你的水流減少,人們就停止了呼吸。”對這句話理解最準確的是( )A.埃及奴隸制國家建立在尼羅河畔B.古埃及人都飲用尼羅河水C.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D.尼羅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來的答案 C解析 古埃及位于非洲東北角,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尼羅河貫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羅河定期泛濫,當洪水退去后,兩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農業生產,古埃及文明得以孕育、繁衍。因此,古埃及文明被認為是“尼羅河的贈禮”,故C符合題意。2.(2023·廊坊高二期中)古埃及人把多年積累起來的測地知識逐漸發展成為幾何學,還把他們的天文知識和幾何知識結合起來用于建造他們的神廟,使一年里某幾天的陽光能以特定方式照射到廟宇里。這說明古埃及人的數學成就( )A.集中于算術和幾何兩個方面B.受到農業和神學的雙重影響C.主要服務于法老的專制統治D.代表了當時世界的最高水平答案 B解析 從題干中可以看出古埃及人的數學成就是由多年積累起來的測地知識發展而來,而測地知識的發展是因為尼羅河定期泛濫,在泛濫后需要重新丈量土地,這說明與農業生產有關,數學成就還被用于神廟建設中,反映了古埃及人的數學成就受到農業和神學的雙重影響,B項正確;題干中并沒有說明古埃及人算術方面的成就,A項錯誤;古埃及人的數學成就主要服務于法老的專制統治,不符合題干主旨,C項錯誤;題干中未涉及古埃及數學成就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比較,排除D項。知識點三 阿拉伯文化 [學生用書(第19-20頁)]背景 (1)7世紀,阿拉伯帝國開始興起,到8世紀已征服從伊比利亞半島到印度北部的廣大地區。 (2)阿拉伯人繼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區的文化遺產,結合阿拉伯人的風俗、語言和傳統,創造了阿拉伯文化成就 文學 (1)詩歌:舉行詩歌比賽,獲勝的詩歌會用金水書寫在布上,懸掛在克爾白神廟的墻壁上,名為“懸詩” (2)故事集《天方夜譚》科學 (1)代數學:伊本·穆薩的《積分和方程計算法》,把代數學發展為獨立學科。 (2)天文學:白塔尼修正了計算太陽和部分行星軌道的方法,證明了發生日環食的可能性。他的《薩比天文歷表》傳入歐洲后,對歐洲天文學產生很大影響。 (3)醫學:伊本·西那的《醫典》是一部醫學百科全書,傳入歐洲后長期用作醫學的標準教科書。 (4)數字傳播:印度的數字符號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至今仍被稱為“阿拉伯數字”地位 阿拉伯帝國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概念闡釋 《天方夜譚》《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全書有300多個故事,這些故事分別來自印度、埃及、波斯和兩河流域等地,其中有些故事以中國為背景。這反映了阿拉伯帝國豐富的社會生活,是阿拉伯文化對古代世界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反映了阿拉伯文化兼容并包、海納百川的特點。思維點撥 阿拉伯帝國的貢獻阿拉伯帝國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阿拉伯商人和旅行家豐富了歐洲人的經濟文化生活,促進了歐洲社會的發展,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主題三 阿拉伯文化的特點名家論史 阿拉伯文化的形成材料 早在阿拉伯國家成立之初,穆罕默德就注重提高阿拉伯人的文化。因此,歷代統治者都比較注重先進文化的攝取。一方面積極網羅各種人才為帝國服務,一方面組織力量大力翻譯和研究古代希臘、波斯和印度的文化典籍與著作。經過長期的努力,帝國境內的希臘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阿拉伯的傳統文化被整合起來,形成一種嶄新的阿拉伯文化。——摘編自朱寰《世界上古中古史》解讀 阿拉伯帝國通過一系列文化政策推動阿拉伯文化的形成。史料探究 阿拉伯文化的特點及影響材料 在地理上,阿拉伯聯系了東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東西方之間承當了科學文化交流的橋梁……在歷史上,阿拉伯文化對歐洲科學的發展也起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時吸收了古希臘和古東方文化的基礎上產生的,阿拉伯科學形成的過程本身就是東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摘編自張帥《阿拉伯文明的起落》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點及在促進東西文化交流中作出的貢獻。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 (1)特點:具有包容性、兼收并蓄,是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2)貢獻:阿拉伯人保存并傳播了東西方的古代文化;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吸收其他文明的文化,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融合。深化拓展 唯物史觀——阿拉伯文化繁榮的原因(1)地理:地處東西方傳統商路的中心,東西方文化薈萃。(2)政治:政局相對穩定、發達的交通和經濟的繁榮。(3)統治者重視:統治者對先進民族文明的高度重視,繼承和發展被征服地區的文化,重視文化教育的發展。(4)宗教:歷代哈里發奉行較為寬容的宗教政策。(5)文化: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精華,并加以改造;阿拉伯文化的開放性促使其迅速發展,成為人類文明的瑰寶。1.(2023·威海榮成一中高二模擬)阿拉伯文化在整個中世紀是一個強勢文化,對東西方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有人說“阿拉伯人點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歐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A.歐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東方國家B.阿拉伯文化對文藝復興有推動作用C.文化傳播實現于國家統治范圍內D.阿拉伯人是東西方文化傳播的使者答案 B解析 材料重點強調阿拉伯文化“照亮了歐洲黑暗的走廊”,意在說明阿拉伯文化對文藝復興有推動作用,故B項正確;歐洲文明不是源自阿拉伯及東方國家,排除A項;文化傳播實現于國家統治范圍內的說法錯誤,排除C項;阿拉伯人是東西方文化傳播的使者在材料中雖有涉及,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項。2.(2023·長沙高二期中)花剌子模是阿拉伯杰出數學家,他第一個使用包括“0”在內的數字符號代替阿拉伯人原來的字母記數法。這套數字符號也憑借其著作傳入歐洲,后為世界所采用,被稱為“阿拉伯數字”,大大促進了計算科學的發展。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阿拉伯人發明了這套數字符號B.阿拉伯人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C.阿拉伯人創立了佛教D.阿拉伯人傳播了光輝燦爛的西方文化答案 B解析 由題干信息可知,阿拉伯人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故選B項;這套數字符號是印度人發明的,排除A項;創立佛教的不是阿拉伯人,排除C項;材料體現的是阿拉伯人向歐洲傳播了東方文化,而不是傳播了西方文化,排除D項。知識體系 學科術語1.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漢謨拉比法典》是研究古代兩河流域歷史的重要資料。 2.古代埃及人創造了獨特的象形文字,創作出豐富的文學作品。古代埃及的建筑藝術深受宗教影響。 3.阿拉伯文化融合了東西方的文化遺產,阿拉伯帝國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學術研究 阿拉伯對歐洲社會演進的影響中世紀的阿拉伯人繼承和發展了古代希臘的理性傳統,在實驗科學、醫學、化學、數學、天文等方面取得了領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學家的“圖斯雙圓”理論出現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中,現代天文學家中的很多名稱和術語來自阿拉伯天文學家。12世紀開始,許多希臘哲學著作的阿拉伯文譯本又重新譯成歐洲各種文字,歐洲人才重新聽到亞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觸到真實的希臘古典哲學著作。從阿拉伯世界涌來的知識潮流,給歐洲帶來了向心靈解放的“大躍進”,促進了發展自由思想的偉大進步,推動了文藝復興的到來。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也是經阿拉伯人之手,逐步傳入西歐。——摘編自蔡德貴《中世紀阿拉伯人對哲學和科學的貢獻》解讀 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學領域取得了領先全球的成就,影響了歐洲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阿拉伯人將被中世紀湮沒的古代希臘文化成果保存并重新傳回歐洲,為文藝復興提供了條件;阿拉伯人將中國的四大發明傳播到歐洲,促進了西歐封建社會的崩潰和資本主義社會的興起。教材補遺 古埃及的文明特點在近3 000年的法老時代,古埃及人始終保持著其民族固有的文化傳統,以象形文字為例,古埃及人早在公元前3500年就創造了文字,到公元前3100年左右就已形成了完整的象形文字體系,象形文字對保持古代埃及文化的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古埃及人相信死亡只是來世的一種準備,最為重要的在于要把死者在來世所用的東西準備好,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古埃及人一直盛行著對死者實行厚葬之風。在古埃及人的浮雕和繪畫作品中,人像造型必須遵照嚴格的側頭正胸式的基本法則,即表現人站立、行走時,頭和面孔必須以側面形式表現,雙肩和胸部以正面表現,而雙腳又是側面的。——令狐若明《埃及學研究:輝煌的古埃及文明》解讀 材料反映了古埃及有悠久的文字傳承和濃厚的厚葬風氣,并形成獨特的風格藝術體系。感悟與思考 記錄點滴心得 培育歷史學科素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課時精練1.在兩河流域,楔形文字初創之時僅是一種記賬的工具,樸素而簡陋。其后,兩河流域的居民用楔形文字來輔助記憶。接著,楔形文字成為記錄口頭語言的體系。最后,楔形文字成為表達和溝通思想的工具。這表明( )A.文字必須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B.文字的功能經歷了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C.文字產生之后就具備完善功能D.文字的書寫經歷了一個由繁到簡的演變答案 B解析 楔形文字由單純的記賬工具到輔助記憶,再到記錄口語,最后成為表達和溝通思想的工具,表明文字的功能是不斷完善的,故B項正確。2.據史詩《吉爾伽美什》記載,烏魯克城邦的貴族對于城邦首領吉爾伽美什招募年輕人修筑城墻等擴大自己權力的行為極為不滿,因此乞求天上諸神懲罰吉爾伽美什。這一現象( )A.反映出城邦內部階級矛盾尖銳B.表明城邦首領受神廟控制C.反映了王權與貴族的矛盾D.表明國王權力呈現集中的趨勢答案 C解析 材料“烏魯克城邦的貴族對于城邦首領吉爾伽美什……擴大自己權力的行為極為不滿”體現了城邦貴族與城邦首領之間的矛盾,這實際上反映了王權與貴族的矛盾,故C項正確。3.兩河地區無天然屏障……許多古代民族在此演出一部戰爭史。北部的大雨加上源頭山脈的積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毀壞農田。蘇美爾人……試圖通過編制完備的法典來消除各種潛在的沖突。對此解釋正確的是( )A.兩河地區依靠對外移民生存B.法典指《漢謨拉比法典》C.洪水導致蘇美爾人對外掠奪D.地理環境影響政治走向答案 D解析 材料中兩河地區的人民通過戰爭或編制完備法典的方式解決矛盾,以求得生產空間,而非對外移民或掠奪,排除A、C;《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人制定的,排除B。4.(2023·洛陽高二下聯考)在古埃及,哈皮神被人們尊為尼羅河神,他的基本職能是掌管尼羅河。每年尼羅河泛濫時,上自法老,下至埃及的普通民眾都會對哈皮神進行崇拜和祭祀,祈求有一個好的豐收。這反映出古埃及( )A.法老借助宗教神化王權B.農業的產生依賴大河流域C.農業是文明產生的基礎D.人們對自然力的敬畏之情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古埃及人祭祀尼羅河神是為了讓神靈保佑農業生產,說明當時古埃及人對尼羅河泛濫的敬畏之情,故選D項;材料體現不出法老借助宗教神化王權,排除A項;材料強調人們對自然力的敬畏之情,而非農業產生的原因,排除B項;材料沒有探討農業與文明產生之間的關系,得不出“農業是文明產生的基礎”的結論,排除C項。5.(2023·鄒城高二下期中)下圖為古埃及一位祭司的墓室壁畫。這位祭司大約生活在公元前15世紀,畫中描繪了埃及南部的農民犁地并播種的情形。據此可知古埃及( )A.神權與王權相結合 B.重視農業生產C.祭司主管農業生產 D.注重精耕細作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埃及人重視農業生產,甚至將農業生產的場景帶入墓葬之中,故選B項;材料未體現神權與王權相結合,排除A項;祭司主管神權祭祀,排除C項;據材料得不出精耕細作,排除D項。6.(2023·濰坊高二檢測)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陽歷,將一年分為三季,每季四個月,年末另加五天為節日。古代埃及制定該歷法的主要目的在于( )A.揭示尼羅河定期泛濫的規律B.彰顯法老對于科技文化的重視C.指導農業以合理地安排農事D.探索自然奧秘以神化專制統治答案 C解析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埃及人為了指導農業以合理地安排農事,必須掌握尼羅河定期泛濫的規律,因此制定了太陽歷,故答案為C。7.(2023·舟山高二下期末)波斯帝國之后,古代西亞文明逐漸衰落。7世紀,阿拉伯帝國開始興起,逐漸在東西方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以下關于阿拉伯帝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8世紀中期建立起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B.都城巴格達是當時世界上最大城市之一C.商人活動范圍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區域D.突出的醫學成就是伊本·穆薩的《醫典》答案 D解析 伊本·西那的《醫典》是一部醫學百科全書,傳入歐洲后被翻譯成拉丁語,長期用作醫學的標準教科書,而伊本·穆薩的著作是《積分和方程計算法》,把代數學發展為獨立學科,故D項錯誤,符合題意。8.中世紀的阿拉伯人在實驗科學、醫學、化學、數學、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領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學家的“圖斯雙圓”理論出現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中,現代天文學家中的很多名稱和術語來自阿拉伯天文學家。這說明( )A.古代阿拉伯人創立了近代的自然科學B.阿拉伯文化是近代天文學的淵源之一C.古代阿拉伯人將科學進行了學科分類D.阿拉伯文化是古代世界最先進的文化答案 B9.(2023·青島高二下期末)公元9世紀時,巴格達以有百余家書商而自豪。據記載,一位醫生謝絕了蘇丹的遷居邀請,因為搬運他的藏書需要400只駱駝。一批王公在10世紀時,其藏書之多,可以與歐洲所有圖書館中發現的總和匹敵。據此可知( )A.阿拉伯精英階層壟斷了文化資源B.阿拉伯人重視知識和書籍的保存C.阿拉伯大力支持鼓勵私人藏書D.阿拉伯文化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答案 B解析 由題干信息可知,阿拉伯人非常重視知識和書籍的保存和收藏,故選B項;題干提到的有書商、醫生和王公,這些人并不全是精英階層,且未與其他階層人員進行比較,無法得出精英階層壟斷文化資源的結論,排除A項;題干提到了私人藏書,但并未提到阿拉伯是否支持和鼓勵私人藏書,排除C項;題干僅提到了藏書一個現象,并不能據此得出文化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結論,排除D項。10.(2023·邢臺高二下期末)《薩比天文歷表》由阿拉伯天文學家白塔尼所著,他對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的一些錯誤理論進行了糾正,吸取了托勒密在希臘天文學理論的合理部分,并根據新的觀測資料和實踐經驗寫成該天文歷表。這可以用來說明( )A.阿拉伯文學成就世界領先B.阿拉伯人善于吸收外來文化C.阿拉伯文化對世界影響深遠D.阿拉伯人是文化交流的橋梁答案 B解析 “吸取了托勒密在希臘天文學理論的合理部分”體現了白塔尼對外國文化的吸收,故選B項。11.(2023·洛陽高二下聯考)《漢謨拉比法典》中寫道:“要讓正義之光照耀大地,消滅一切罪與惡,使強者不能壓迫弱者。”它有兩個著名原則,即“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和“讓買方小心提防”。這體現了《漢謨拉比法典》( )A.延續羅馬自然法的精神B.具有廣泛的適用性C.蘊含正義和公平的理念D.注重保護私人利益答案 C解析 據材料可知,《漢謨拉比法典》強調“正義之光”,其原則雖然有同態復仇的色彩,但帶有原始的公平色彩,即《漢謨拉比法典》蘊含正義和公平的理念,故選C項;《漢謨拉比法典》早于羅馬法,排除A項;材料體現不出《漢謨拉比法典》使用狀況如何,無法得出“具有廣泛的適用性”的結論,排除B項;《漢謨拉比法典》維護的是奴隸主貴族的利益和權威,排除D項。12.(2023·遼寧遼南高二下期中)埃及人對滋養他們的尼羅河與太陽有極大的敬畏感,他們認為只有順應自然才能生存,人的身體健康與生命長短是衡量人與自然關系的標準。對此理解準確的是( )A.埃及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B.生態環境影響政治理念C.宗教觀念貫穿埃及人生活D.埃及人把健康放在首位答案 A解析 據材料可知,古埃及受制于自然環境,產生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故選A項;生態環境影響政治理念與“順應自然才能生存……標準”不符,排除B項;材料是崇拜自然,而不是宗教觀念,排除C項;健康是衡量人與自然關系的標準,說明埃及人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而不是把健康放在首位,排除D項。13.(2023·遼寧遼西高二下期中)花剌子模是阿拉伯杰出數學家,被譽為“代數之父”。印度數碼(0—9)就是通過他的著作傳入西方,使數學運算發生了一場革命性變化,歐洲人稱為阿拉伯數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阿拉伯人發明了0—9這套數碼B.阿拉伯人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C.阿拉伯文化促成了歐洲社會轉型D.阿拉伯文化推動了文藝復興的興起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人將印度數碼傳入了西方,使數學運算發生了革命性變化,阿拉伯人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故選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阿拉伯數字是由印度人發明創造的,排除A項;材料僅涉及阿拉伯人將原本的印度數碼帶到了歐洲,沒有明確其對于歐洲社會轉型層面所產生的具體影響,排除C項;“推動了文藝復興的興起”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14.(2023·浙江名校聯盟高二下期末)阿拉伯煉金術士在煉取“黃金”的過程中學會了蒸餾、結晶、升華、焙、燒等實驗方法。阿拉伯科學家伊本·海揚曾指出:“誰不做研究和實驗,則他們任何時候都一事無成。”由此可見,阿拉伯科學( )A.彰顯實證精神 B.體現承古萌新特點C.理論體系完備 D.是文化融合的產物答案 A解析 據材料可知,阿拉伯科學家重視實驗和研究,即彰顯了實證精神,故選A項;承古萌新指繼承古人思想成就,萌發新思維、新成就,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僅憑蒸餾、結晶、升華、焙、燒等實驗方法,不能說明理論體系完備,排除C項;文化融合是指不同形態的文化或者文化特質之間的相互結合、相互吸收的過程,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15.(2023·杭州S9聯盟高二下期中)“上自哈里發,下至平民,所有的人仿佛忽然間變成學生或文學的獎勵者。一般人為求學而游歷歐亞非三洲,然后猶如蜜蜂一般,載蜜而歸,把他們儲蓄的寶藏,分給發奮的學生們,并且孜孜不倦地編輯許多典籍,其卷帙之偉大與內容之豐富,不亞于現代的百科全書,而其對于現代科學的貢獻,遠非一般人的想象所及。”該學者強調( )A.阿拉伯人對東西方文化的學習熱情B.阿拉伯文化對世界歷史的重要影響C.阿拉伯帝國統一是文化繁榮的根本D.阿拉伯文化是西方文化發展的源頭答案 A解析 由題干信息可知,阿拉伯人對東西方文化的學習熱情極高,故選A項;題干沒有關于其對世界歷史影響的信息,排除B項;帝國統一并不是文化繁榮的根本,排除C項;西方文化發展的源頭是古代希臘羅馬文化,排除D項。16.(2023·洛陽高二下聯考)(15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阿巴斯王朝(750—1258)前期,社會穩定,經濟繁榮,一些哈里發重視文化教育事業,從而促進了翻譯運動的蓬勃興起與發展。第七任哈里發麥蒙在執政期間,耗資20萬第納爾,將“智慧宮”擴建成一所集圖書館、科學院和翻譯局為一體的多功能機構。智慧宮里集中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學者、翻譯家、抄寫人員等,他們分別從事翻譯、注釋、校勘以及著述等多項工作。在麥蒙的鼓勵和鞭策下,轟轟烈烈的翻譯運動達到鼎盛。在歷時約200年的翻譯運動中,阿拉伯學者將古代希臘、羅馬的大量哲學著作、自然科學著作以及波斯、印度的一些文學、史學、數學和天文學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從而有效地保存了人類的古代文化遺產。——摘編自李榮建《中古時期阿拉伯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流》材料二 阿拉伯文化對中世紀西歐的文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阿拉伯人對希臘古典文化、古代猶太文化和古代其他文化的解釋以及自己文化建構的成果,在10世紀前后通過兩大渠道傳入了西歐,給西歐的中世紀帶來了關注科學、人自身以及世界的文化因子和重新闡釋宗教教義的理性意識。所以14世紀歐洲出現的文藝復興運動,也有著阿拉伯人的貢獻。由此我們也可以說……假如沒有阿拉伯人創造的以自然為對象的科學研究所得出來的不同于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哲學思想,也就沒有對基督教進行重新解釋的、龐大的體系的形成。正是在此基礎上,歐洲在13世紀誕生了中世紀最高的精神成果——經院哲學體系。——摘編自劉建軍《阿拉伯文化對歐洲中世紀文化的影響》(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阿拉伯翻譯運動興起的背景。(6分)(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阿拉伯文化西傳對歐洲文化的影響。(9分)答案 (1)背景: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經濟繁榮;統治者對文化教育和人才的重視;地處幾大文明交匯處,文化交流頻繁;阿拉伯文化廣泛吸收借鑒東西方文化。(2)影響:保存了大量希臘古典文獻,為文藝復興提供了思想(理論)來源;給歐洲帶來了關注科學、人自身和世界的文化因子,成為歐洲近代理性主義的重要來源;促進了中世紀科學的發展;推動了歐洲基督教理論的發展和經院哲學體系的形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