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課時56 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 學案(含解析) 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課時精講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課時56 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 學案(含解析) 2024年高考歷史一輪復習專題課時精講

資源簡介

課時56 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
【考點定位】
1.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爆發的原因、過程及歷史意義。
2.蘇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政策與實踐的結果及影響。
知識點一 從列寧主義到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1.列寧主義的形成
(1)條件
經濟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展
政治 沙皇專制統治持續強化,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階級 工業的發展造就了產業工人
組織 1898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宣告成立
思想 1900年,列寧創辦《火星報》,宣傳馬克思主義
(2)確立: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舉行第二次代表大會,標志著布爾什維克黨的建立。黨的指導思想是“布爾什維主義”。
(3)內容
帝國主義理論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
國情認識 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
革命理論 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
專政理論 工人階級要以暴力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4)意義:列寧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俄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創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為帝國主義時代的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
2.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1)歷程
政權并存 二月革命勝利后,出現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蘇維埃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兩個政權。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掌握政權
指明方向 1917年4月,列寧提出將俄國革命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
占領冬宮 1917年11月7日,革命武裝占領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
成立政權 1917年11月8日,成立蘇維埃政權,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
(2)意義
①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國家,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的偉大飛躍,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紀元。
②打擊了帝國主義對世界的統治,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改變了20世紀的世界格局。
③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并存與競爭,成為世界歷史的重要內容。助學助考
1.學習聚焦——辨正誤
①十月革命前的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主要表現為俄國在前線戰事的接連失利。(×)
②列寧主義是發展的馬克思主義。(√)
③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
④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統治,是一場社會主義革命。(×)
⑤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延緩了十月革命的爆發。(×)
⑥十月革命后,形成了臨時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蘇維埃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
⑦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時代。(√)
2.挖掘教材——學思用
①列寧主義是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馬克思主義。(摘自必修教材P91)它是哪一革命政黨的指導思想?
提示 布爾什維克黨。
②列寧說:“布爾什維主義作為一種政治思潮,作為一個政黨而存在,是從1903年開始的。”(摘自必修教材P92)為什么?
提示 1903年,布爾什維主義的出現,標志著新型無產階級政黨在俄國的建立,標志著列寧主義的誕生。
③列寧在《無產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中說:“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各個國家是極不平衡的……社會主義不能在所有國家內同時獲得勝利。它將首先在一個或者幾個國家中獲得勝利。”社會主義為什么可以“首先在一個或者幾個國家中獲得勝利”?
提示 資本主義在各個國家的發展極不平衡。
④1917年2月,首都彼得格勒面包供應短缺,食品價格猛漲,工人和市民舉行罷工抗議。3月8日,示威人群走上街頭,革命爆發。(摘自必修教材P92)這次革命的結果是什么?
提示 推翻了羅曼諾夫王朝的統治,形成了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
知識點二 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
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1)背景:十月革命勝利后,國內外敵對勢力企圖扼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
(2)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來保證戰爭的勝利。
(3)內容:余糧收集制。
(4)作用:保證了前線的糧食供應,緩解了城市饑荒,但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導致戰后的經濟和政治危機。
2.新經濟政策
時間 1921年3月
內容 ①重心是調整國家與農民的關系,通過糧食稅等市場機制建立工農聯盟 ②允許私營企業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并以租讓制等形式在一些經濟部門引入外國資本
作用 穩定和恢復了國民經濟,鞏固了蘇維埃政權
3.蘇聯模式
(1)措施:1924年1月,蘇聯先后實施“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
(2)結果:到1937年,基本實現了“工業化”目標。
(3)特點
(4)評價
積極性 ①使蘇聯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工業化,奠定了強大國家的基礎 ②為后來取得衛國戰爭勝利創造了物質條件
消極性 排斥市場經濟,片面發展重工業,在農業集體化中采用強制手段,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失調,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落后,消費水平相對較低
助學助考
1.學習聚焦——辨正誤
①十月革命勝利后,為了穩固新生政權,維護社會秩序穩定,蘇俄(聯)相繼實行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新經濟政策”。(√)
②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許多措施超出了戰時需要的限度,導致了戰后的經濟和政治危機。(√)
③新經濟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內通過發展資本主義,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的關系來擴大生產、鞏固工農聯盟,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的一種政策。(√)
④列寧利用商品貨幣關系發展經濟,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是落后的國家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道路。(√)
⑤在列寧領導下,蘇聯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蘇聯強大國家的基礎。(×)
2.挖掘教材——學思用
①《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蘇聯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創作的一部小說。(摘自必修教材P94)他描繪了蘇俄(聯)哪一時期的社會畫面?
提示 描繪了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起,經十月革命、國內戰爭到經濟恢復時期廣闊的社會畫面。
②鄧小平說:“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摘自必修教材P96)“蘇聯的模式僵化了”指的是什么?
提示 蘇聯模式排斥市場經濟,片面發展重工業,采取強制手段實行農業集體化。
主題一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3年5考]
1.國際局勢對十月革命的影響(2022·全國乙卷,35)
2.蘇維埃政權的鞏固(2022·江蘇高考,15)
3.蘇維埃政權鞏固的特點(2022·湖北高考,15)
4.蘇維埃政權的經濟措施(2021·全國甲卷,34)
5.十月革命爆發對美國外交的影響(2021·海南高考,17)
視角1 讀圖明史——俄國十月革命的背景
史料 1914—1917年,俄國有1 500多萬人應征入伍,大量的未成年人和婦女被趕進了工廠,每天工作10小時以上。至1917年,俄國約有150萬人死于戰爭,400多萬人傷殘。
時間 罷工次數 參加人數
1914年8月—12月 68次 3.5萬
1915年 1 000次 54萬
1916年 1 500次 100萬
1917年3月8日 二月革命 20多萬工人、士兵
思考 史料反映了什么問題?二月革命后俄國出現了怎樣的政治局面?
提示 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俄國帶來巨大傷亡;人民反戰罷工、游行不斷;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俄國依然很落后。
政治局面: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出現了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蘇維埃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并存的局面。
視角2 史料證史——俄國十月革命的特點
史料 目前俄國的特點是由革命的第一階段過渡到革命的第二階段。第一階段由于無產階級的覺悟不高和組織不夠,政權落到了資產階級手中;第二階段則應當使政權轉到無產階級和貧苦農民手中。這個過渡的特點是:一方面有盡量公開活動的可能;另一方面沒有暴力壓迫群眾的現象,最后群眾對這個資本家政府,對這個和平與社會主義的死敵,抱著不覺悟的輕信態度。
——據[蘇]列寧《四月提綱》
思考 分析史料,概括列寧認為二月革命后能用和平方式奪權的原因。
提示 有盡量公開活動的可能,沒有暴力壓迫群眾的現象。
視角3 觀點討論——俄國十月革命的意義
史料 俄國革命已經過去100年。從導致沙皇俄國崩潰的二月革命發展到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掌握權力的十月革命,應如何評價這一系列動搖全球的大事件呢?在迎來100周年節點之際,全球掀起了討論熱潮。俄羅斯獨立民調機構列瓦達中心的輿論調查顯示,52%的受訪者認為尼古拉二世給俄羅斯帶來好影響,而列寧為46%,兩人基本不相上下。由于輿論分成兩派,俄羅斯政府難以對革命100周年明確表達立場。
——摘編自2017年6月《環球時報》
思考 史料反映的觀點說明了什么?據所學知識,如何理解十月革命是“動搖全球的大事件”?
提示 說明:現在俄羅斯人對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認知有分歧,反映了蘇聯解體后人民的矛盾心理。理解:十月革命取得勝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對國際關系格局和世界歷史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1.歷史解釋——俄國十月革命的特點
(1)從理論的角度看:列寧繼承并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創立了無產階級革命首先在一個國家取得勝利的學說。社會主義革命在經濟相對落后的俄國首先取得了勝利,這打破了馬克思主義的傳統觀念,通過實踐證明了列寧的學說。
(2)從革命的道路看:由中心城市起義發展到中小城鎮和農村地區,這是由俄國國情決定的。
(3)從革命的階段性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緊密相連,形成急劇發展的兩個不同性質階段的革命。
(4)從革命實現的方式看:由設想和平奪權到運用武裝暴動奪取政權的方式。
2.唯物史觀——十月革命的意義
對 俄 國 (1)新型政權:擺脫封建殘余的束縛和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新型無產階級政權 (2)開辟道路:開辟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為俄國社會主義建設奠定政治基礎 (3)理論本土化:馬克思主義“俄國化”的成果
對 世 界 (1)劃時代:是俄國與世界歷史進程中的劃時代事件(成為世界現代史的開端,開辟了無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 (2)人類新道路: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的飛躍,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時代 (3)反帝反殖: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極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改變了20世紀的世界格局 (4)開始兩種制度斗爭:從此,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并存與競爭,成為世界歷史的重要內容 (5)理論發展: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推動其傳播與影響力擴大
主題二 蘇俄(聯)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3年8考]
1.蘇俄戰時共產主義政策(2023·浙江1月選考,16)
2.蘇聯經濟建設的特點(2022·廣東高考,15)
3.“斯達漢諾夫運動”的特點(2022·天津高考,11)
4.列寧經濟建設思想的特點(2022·浙江6月選考,22)
5.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評價(2022·湖南高考,14)
6.蘇俄經濟政策調整的特點(2021·天津高考,11)
7.蘇聯社會主義建設的特點(2021·山東高考,13)
8.蘇聯教育調整與工業化建設(2021·廣東高考,15)
視角1 史料證史——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史料一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作為一種非常態的經濟體制的表現,它的提出和推行是與戰爭形勢和物資嚴重短缺的客觀條件密切相關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盡管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明顯背離了經濟規律,它仍然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即作為“戰時經濟”的合理性。
——摘編自王斯《世界通史(第三編)》
史料二 注重實際的列寧認識到讓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經濟政策,這一政策允許局部地恢復資本主義,尤其是在農業和貿易方面。農民在向國家繳納約占其產量12%的實物稅之后,被準許在公開市場上出售他們的農產品。私人可以經營小商店和小工廠。農民和新商人即當時所稱的“耐潑曼”,都能雇傭勞力,并能保留他們在經營中獲得的利潤。不過,列寧設法使國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權,控制了他所稱的“制高點”(銀行業、對外貿易、重工業和運輸業)。對列寧來說,新經濟政策并不意味著社會主義在俄國的結束,而是暫時的退卻,“后退一步為的是前進兩步”。
——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思考 (1)根據史料一評價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提示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蘇俄在特定環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它適應了戰時需要,是必要的。但它不適合當時生產力的發展水平,不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2)根據史料二,歸納新經濟政策的特點。
提示 特點:在無產階級國家控制經濟命脈的前提下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來恢復、發展生產;是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
視角2 學者研究——蘇聯模式的特點及評價
史料 就蘇聯模式本質而言,它是在俄國近代社會轉型過程中,為回應以西方文明為基礎的西方現代化挑戰……以工業化為核心……的現代化模式……蘇聯模式是落后國家趕超西方發達國家的一種普遍有效的“后發先進”的現代化模式……以10多年時間就初步實現了經濟上的現代化,即工業化,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業強國。憑借這一成就,蘇聯模式在當時對全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很長時期內,蘇聯模式被很多落后國家的人民當作振興國家和民族的樣板。
——摘編自陳怡《斯大林模式與
執政黨的現代化》
思考 依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蘇聯模式的基本特征,概括蘇聯模式的歷史影響。
提示 基本特征:實行單一的生產資料公有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管理體制;以工業化為核心,優先發展重工業。
影響:較短的時間內初步實現國家工業化;為衛國戰爭的勝利奠定物質基礎;為資本主義制度的自我調整提供借鑒;為落后國家的現代化道路提供樣板;積累一系列問題,影響了蘇聯的發展。
1.歷史解釋——多角度理解認識新經濟政策
(1)從核心內容看,新經濟政策是用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
(2)從階級關系看,新經濟政策在于尋求社會主義經濟與小農經濟的結合點,鞏固工農聯盟。
(3)從整個經濟制度看,新經濟政策實質上是無產階級國家掌握了經濟命脈之后,對多種所有制形式采取的特殊政策,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為主導的多層次經濟結構。
(4)從戰略策略看,新經濟政策是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道路失敗后所作出的戰略退卻,是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從直接過渡向間接過渡的轉變。
(5)從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看,新經濟政策實質上是一條建設社會主義的新路徑,即利用商品貨幣關系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2.唯物史觀——蘇聯模式的影響
(1)從積極方面看,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模式是一種社會主義實踐形式的初步嘗試,它使蘇聯形成了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改變了國民經濟結構,使蘇聯迅速發展成為工業國,為其二戰期間的斗爭奠定了一定的物質基礎;對保證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以及戰后經濟的迅速恢復和發展,起了巨大的積極作用。
(2)從消極方面看,由于這種模式的經濟體制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不斷下降;黨的干部和機關特殊化和官僚化日趨嚴重,越來越脫離群眾;最終也成為制約蘇聯發展的主要因素和蘇聯最終解體的重要原因。
【練·教材改編題//固基礎】
1.(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92“史料閱讀”改編)列寧說:“布爾什維主義作為一種政治思潮,作為一個政黨而存在,是從1903年開始的。”據此可以得到的歷史信息是(  )
A.布爾什維主義從思潮發展為政黨
B.布爾什維主義是列寧的個人思想
C.俄國無產階級革命開始于1903年
D.俄國布爾什維克黨成立于1903年
答案 D
解析 “布爾什維主義作為一種政治思潮,作為一個政黨而存在,是從1903年開始的”實際上是強調俄國布爾什維克黨是1903年成立的,故選D項;A項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布爾什維主義是俄國布爾什維克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排除B項;C項材料信息不能體現,排除。
2.(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94“學思之窗”改編)列寧在《論糧食稅》中寫道:應當說我們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是一種功勞,但同樣必須知道這個功勞的真正限度。“戰時共產主義”是戰爭和經濟破壞迫使我們實行的。這說明列寧認為(  )
A.這是適應特殊時期采取的特殊政策
B.這個政策可以適合任何一個國家
C.必須建立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
D.蘇聯靠新經濟政策實現了工業化
答案 A
解析 據“‘戰時共產主義’是戰爭和經濟破壞迫使我們實行的”可知,列寧強調“戰時共產主義”是戰爭和經濟破壞的特殊背景下采取的特殊政策,故選A項;“戰時共產主義”是針對當時俄國戰爭和經濟破壞的特殊國情,在特殊時期被迫采取的特殊政策,排除B項;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是從斯大林時期開始,排除C項;材料強調“戰時共產主義”,而未體現其工業成果,排除D項。
3.(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96“問題探究”改編)美國記者約翰·里德指出:“布爾什維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們實現了最基層百姓那普遍而又單純的愿望,號召他們起來摧毀舊制度,然后同他們一道,在舊制度的廢墟上構建起新制度的框架。”該記者意在強調(  )
A.十月革命開辟了社會主義新道路
B.二月革命摧毀了資本主義舊制度
C.布爾什維克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
D.順應民心民意是革命成功的關鍵
答案 D
解析 據材料“布爾什維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們實現了最基層百姓那普遍而又單純的愿望”可知,美國記者認為布爾什維克的勝利,是發動了廣大的人民群眾,順應了民意,D項正確。
4.(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96“學習拓展”改編)鄧小平在《改革是中國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中說到:“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但是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鄧小平認為“列寧比較好的思路”是(  )
A.用無產階級國家命令進行產品分配
B.適當利用商品貨幣關系實現逐步過渡
C.制定經濟發展計劃快速實現工業化
D.加大政府在公共領域的開支增加就業
答案 B
解析 據材料“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可能列寧的思路比較好”可知,1921年,列寧實行新經濟政策,通過糧食稅等市場機制建立工農聯盟,同時允許私營企業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并以租讓制等形式在一些經濟部門引入外國資本,即適當利用商品貨幣關系,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故選B項。
【練·高考真題//明考向】
命題點1 俄國十月革命的特點
1.(2022·全國乙卷,35)1917年3月中旬,加米涅夫和斯大林連續發表文章,主張只要臨時政府不直接危及群眾利益,就應給予支持;要求放棄無條件反對戰爭的立場,改行對臨時政府施加壓力以迫其開始和談的策略。這個主張得到了黨內大多數人的支持。這表明當時(  )
A.臨時政府反對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
B.沙皇殘余勢力仍對革命存在嚴重威脅
C.布爾什維克黨對革命形勢認識尚不明晰
D.國際局勢不利于俄國革命持續深入發展
答案 C
解析 據材料“主張只要臨時政府不直接危及群眾利益,就應給予支持”“改行對臨時政府施加壓力以迫其開始和談的策略”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加米涅夫和斯大林對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存在幻想,希望通過妥協的方式繼續與其合作,卻忽視了人民對“和平、面包和土地”的需求,對革命形勢認知不夠清晰。二人主張得到了黨內大多數人的支持,說明布爾什維克黨對革命形勢認識尚不明晰,故選C項。
命題點2 蘇俄鞏固蘇維埃政權的特點
2.(2022·湖北高考,15)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蘇維埃政權將俄國皇家瓷器廠收歸國有。該廠在1901年燒制的瓷盤正面加繪紅色的工廠、舉著錘子的工人圖案,在瓷盤背面加繪鐮刀錘子的標記,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標記也被保留下來。兼有兩個時代標記的瓷盤成為國外市場的搶手貨,為新政權積累了外匯。上述做法反映蘇俄(  )
A.輸出了革命文化 B.政治對現實的妥協
C.打破了外交孤立 D.藝術與經濟的兼顧
答案 B
解析 據材料可知,十月革命后燒制的瓷盤中,既有革命的標記,也有專制的標記(尼古拉二世的標記),并且在國外成為搶手貨,為新政權積累了外匯。革命政權輸出的產品竟然保留有專制的標記,說明政治對現實(外匯、經濟支持)的妥協,故選B項。
命題點3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評價
3.(2022·湖南高考,14)有學者就“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指出,布爾什維克黨當時是把國內戰爭的需要和堅決消除私人所有制、實現社會主義制度和直接向共產主義過渡聯系在一起的。這一觀點(  )
A.認為布爾什維克黨當時的做法并不符合實際
B.否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戰時應急措施
C.不利于客觀認識“新經濟政策”推行的歷史背景
D.有助于解釋戰爭結束后繼續執行這種政策的原因
答案 D
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該學者認為布爾什維克黨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一方面是應對國內戰爭的需要,另一方面為了“堅決消除私人所有制、實現社會主義制度和直接向共產主義過渡”。國內戰爭結束后,蘇俄之所以繼續執行這一政策,主要是想通過“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因此題干材料的觀點有助于解釋戰爭結束后繼續執行這一政策的原因,故D項正確。
命題點4 列寧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4.(2022·廣東高考,15)列寧曾指出:“只要我們還生活在一個小農國家里,資本主義在俄國就有比共產主義更牢固的經濟基礎。……我們還沒有挖掉資本主義的老根,還沒有鏟除國內敵人的基礎。”“挖掉資本主義的老根”的辦法有(  )
A.通過工業化以改變階級結構
B.發展軍事工業提升國防實力
C.實行家庭經營促進農業發展
D.恢復市場作用增強經濟活力
答案 A
解析 根據材料信息及所學可知,發展工業化能夠促進工人階級力量的壯大,改善人民的生活,鞏固無產階級的統治,體現了“挖掉資本主義的老根”的辦法,故選A項。提升國防實力并不能挖掉國內資本主義的“老根”,排除B項;從材料可知,發展農業不會“挖掉資本主義的老根”,排除C項;恢復市場并不能“挖掉資本主義的老根”,排除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喀什市| 灌南县| 汉沽区| 兴山县| 旬阳县| 日喀则市| 鲁山县| 塔河县| 陇南市| 曲麻莱县| 丹棱县| 肥西县| 紫云| 诸城市| 柞水县| 承德县| 林州市| 子洲县| 拜城县| 报价| 全南县| 湖南省| 方城县| 阳东县| 双柏县| 延津县| 潜山县| 道真| 扬中市| 依安县| 商南县| 邹平县| 同江市| 商洛市| 建宁县| 罗江县| 鲁甸县| 台江县| 沾益县| 会理县| 双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