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40 中古時期歐洲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治理【考點定位】中外歷史綱要 選擇性必修中古時期西歐政治、經濟制度與國家治理特征。 1.中古西歐的政體類型與國家治理。 2.中世紀西歐社會基層治理的特點。知識點一 西歐封建社會1.封君封臣制度(1)形成:是社會動蕩和自然經濟的產物。(2)內涵:授予土地者為封君,領取土地者為封臣。封臣必須效忠封君,主要義務是服兵役。(3)影響2.莊園與農奴制度(1)莊園(2)農奴制度:農奴在法律上是非自由人,被固著于土地上,為領主服一定時間的勞役。3.官員選拔(1)社會管理主要依靠教士和封建領主。(2)國王挑選自己的親信為官。(3)官員只為國王和權貴服務。【鏈接·選擇性必修1·P35】4.基層治理【鏈接·選擇性必修1·P105】(1)莊園:是主要的基層單位,莊園主或管家組織生產,征收地租,并主持莊園法庭的審判,裁決糾紛。(2)城市:行會或商會上層分子把持城市政權,行使城市治理的職責。(3)教會:在基層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助學助考1.學習聚焦——辨正誤①封君封臣制度、莊園與農奴制度是西歐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②在歐洲的封君封臣制度下,封臣宣誓效忠封君,強化了中央集權。(×)③農奴制與莊園制互為表里,構成了西歐農村社會的基石。(√)2.挖掘教材——學思用①“我……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踐履協約……賜我以應得,則我……必將以他的意志為準則,絕無違背。”(摘自教材P15)這段話體現了封君與封臣之間怎樣的關系?提示 封臣必須效忠封君,封君和封臣形成了一定的契約關系。②觀察教材P16“西歐封建莊園示意圖”:據此可知,西歐封建莊園的主要特點是什么?提示 自給自足。知識點二 中古西歐的王權、城市與教會1.王權強化【鏈接·選擇性必修1·P10-11】(1)背景①封建初期,權力分散,王權軟弱,但國王擁有高于一般封臣的權力。②世俗王權和基督教會的權力長期并立。(2)法國:等級君主制①確立:腓力四世召開三級會議,確立了國王有權征稅的原則,標志著法國進入等級君主制階段。②作用:有利于進一步強化王權。(3)英國:議會君主制確立 ①13世紀初,英王約翰被迫簽署限制王權的《大憲章》 ②13世紀中后期,英國多次召開議會,議會權力逐漸加強 ③14世紀,議會逐漸分為上、下兩院,并取得批準征稅、進行立法等重要權力特點 國王通過議會尋求政策支持,議會以請愿的形式要求國王改善統治(4)影響:為西歐民族國家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城市自治(1)背景(2)方式:通過談判、金錢贖買、武裝暴動,贏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權。(3)意義:有利于城市經濟的發展,一些城市興辦大學。城市支持王權,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國王的統一事業。3.教會專權(1)經濟:擁有大量莊園和廣袤土地,并向信徒征收什一稅。(2)政治:是最大的有組織的力量,形成等級制度。(3)精神:教會控制著居民的精神生活,宗教戒律嚴重束縛了人性的發展。助學助考1.學習聚焦——辨正誤①封建經濟的發展,城市的產生,推動了王權的強化和主要封建國家的形成。(√)②中世紀西歐城市的自治是一種政治性的。(×)③中世紀西歐形成了獨特的王權與教權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④中古西歐的政治制度以法國、英國為代表,法國形成了等級君主制,英國議會權力逐漸加強,分為上下兩院。(√)⑤中古時期西歐的基督教會控制著人們的精神生活,束縛了人性的發展。(√)2.挖掘教材——學思用①城市位于封建主的土地上。一些城市通過與封建主談判,或以金錢贖買,或武裝暴動,贏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權。(摘自必修教材P17)城市自治對西歐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提示 通過斗爭,城市由領主統治變為自治,這有利于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②《大憲章》規定:“除戰時與予敵對之國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舊時之公正習慣,皆可免除苛捐雜稅,安全經由水路與陸路,出入英格蘭……”(摘自選擇性必修1教材P10)《大憲章》對王權的限制主要體現在哪一個方面?提示 保證商人合法經商的權利,不得額外對商人加征賦稅。3.必考概念——拓視野民族國家:指歐洲近代以來,通過資產階級革命或民族獨立運動建立起來的,以一個或幾個民族為國民主體的國家。擁有共同的認同感(歷史、文化、語言、習俗、藝術、宗教或新體制等)。主題一 黎明前的黑暗——中古時期西歐的政治制度與社會治理[3年3考]1.中古時期西歐司法審判的特點 (2023·遼寧高考,12)2.英格蘭莊園經濟的特點 (2023·湖北高考,12)3.西歐莊園法庭的特點 (2023·江蘇高考,12)視角1 史料證史——西歐封君封臣制度史料 西歐封建社會早期,土地是主要財富。國王把一部分土地分封給大封建主,這些人又把土地分封給小封建主,小封建主再向下分封。層層分封形成了自大至小不同等級的封建主,在社會的各個角落形成一種領主(封君)和附庸(封臣)的關系,領主保護附庸,附庸為領主提供多種服務。但是,領主只能管轄自己的附庸,不能管轄附庸的附庸。每一個封建主無異于一個小國君,各自為政。有的封建主勢力很大,竟敢向國王提出挑戰。——摘編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1·必修》思考 根據史料,概括西歐封君封臣制度的特點。提示 以土地關系為紐帶;層層逐級分封;封君封臣之間互相有義務;分封關系不能越級;權力分散,王權軟弱。視角2 名家說史——西歐封建莊園的特點史料 封建制度即由個別私人在或大或小的領土范圍內,在或高或低的程度上,代表或占有,奪取或行使公共權力的制度。它是由地主貴族或男爵或主教或主持在一定的領土范圍內,對那里所有的居民辦理行政、執行司法、征收賦稅的制度。在這樣一個政體里,政府的實質是分裂的。王座只保留一個空洞的宗主地位,只是一個名義上的權力,而國王被縮成一個陰影而已。——摘編自[美]湯普遜《中世紀經濟社會史(上冊)》思考 根據史料,分析中古西歐封建莊園的特點。提示 莊園里實行封建制度;莊園領主或封建主在其領地范圍內擁有較大的統治權(擁有行政、司法、征稅等權力);莊園領主或封建主成為封建莊園的實際統治者。視角3 學者觀點——中古時期西歐的等級君主制史料 中世紀后期,歐洲的許多國家產生了等級會議,如1265年英國的“等級會議”以及后來法國的“三級會議”等。從政治參與上看,英國政治在10世紀,參與擴展到王權和世俗、宗教貴族。到了12世紀,參與擴大到工商業主(新貴族)、騎士,以及從理論上,所有具有一定財產的自由民。隨著議會地位的提高,由資產階級、城市市民組成的下院的作用逐步增強。——摘編自陳楚亮《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參與的歷史沿革》思考 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古時期西歐等級君主制的特點及進步性。提示 特點:參與議會的人員范圍有限,主要是國王和貴族;等級君主制是王權借助等級代表會議實施統治,貴族和市民階層共同參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權力。進步性:在等級君主制時期,市民階層的利益和要求開始受到重視。等級君主制相對于中世紀早期的政治混亂和割據狀態而言,具有歷史進步意義。1.歷史解釋——中古西歐封建社會的基本特征(1)以土地分封為基礎,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封建等級制度。在封君封臣制度下,最高統治者是國王,下面是大大小小的封建主,處在社會最底層的是農奴和其他勞動人民。(2)以封建主為核心的莊園經濟占主導地位。土地是當時最重要的財富,農奴制度是當時莊園經濟賴以存在的主要剝削制度。隨著逃亡農奴集聚而成的自治城市的逐漸發展,市民階層和工商業經濟的影響力日益擴大。(3)發展緩慢。封建等級制度暫時加強了王權,但也潛藏著一種離心力,那就是原來的封地漸漸變成了大大小小的封建主的世襲領地,地方割據勢力越來越強大,致使王權削弱,爭奪土地的戰爭接連不斷,社會動蕩不安,所以整個歐洲封建社會發展進程十分緩慢。(4)基督教會在西歐封建社會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教會占有大量的地產,是西歐最大的封建土地所有者。教會還長期壟斷西歐封建社會的文化與教育,對人民進行精神統治,是西歐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2.歷史理解——中古西歐文明的多元特征主題二 曙光與轉型——中世紀后期西歐社會的變革[3年5考]1.中世紀德意志城市商業發展的影響 (2023·北京高考,12)2.中世紀西歐的政治特征 (2022·遼寧高考,13)3.中世紀英國議會的特點 (2022·北京高考,12)4.中世紀西歐城市的發展 (2022·海南高考,11)5.中世紀西歐王權的發展 (2022·山東高考,10) 視角1 學者研究——西歐封建王權的演變史料 中古早期的西歐王權弱小,地方割據勢力林立。但這種政治狀況隨著封建社會走向穩定和城市的興起而逐漸改觀。城市中的市民支持王權反對地方貴族,打破了原有的政治平衡。國王與教會貴族、封建諸侯和市民三個等級勢力實行聯合專政,并通過議會溝通以獲得支持。于是王權較以前大為上升,權力已超越了直屬領地的限制,建立了對全國的統治。——摘編自陳文濱《中世紀西歐多元政治的形成及發展》思考 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古西歐王權變化的趨勢及原因。提示 趨勢:王權不斷加強。原因:社會逐漸穩定;經濟增長;城市的興起,支持王權的議會的推動。視角2 學者觀點——西歐城市的發展與自治史料 12世紀西歐具備了自治城市①形成的必要條件,更多的行業集中到城市,這刺激了商業和貿易的繁榮。工商業的發展造就了一個新的市民階級,這使得爭取人身自由開始成為城市斗爭的主要內容。許多已形成的城市通過舉行起義、成立公社、談判妥協,開始實行城市自治。西歐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級依附關系的紐帶,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個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與封建社會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②。——魯蒙娜《中國與西歐城市發展影響因素淺析》解讀主旨 史料主要闡述了西歐城市發展的特點及影響細讀 ①城市的自治不是政治性的,而是法律性的 ②指崇尚現世生活,崇尚實用觀念,追求個人的幸福與自由的文化思考 根據史料及所學知識,指出西歐城市自治運動的特點及歷史影響。提示 特點:以新興市民階層為主體;斗爭形式多樣;爭取自由和法治;在斗爭中形成了新的市民文化。影響:利于商品經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促進封建社會的瓦解;形成近代市民階層精神即現代法治精神;推動了歐洲向近代社會的轉型。視角3 觀點討論——中世紀歐洲文明的曙光史料 中世紀的西歐城市興起遲而發展快,不僅是由于社會經濟勃興的推動和市民的奮斗,而且還得益于它找到了合適的盟友——王權的支持。城市與王權結盟,使得在封建割據的夾縫中生長起來的城市增強了力量,更有能力與封建領主的侵逼和社會經濟運行不暢的困難作斗爭,在艱難竭蹶之中成長壯大,使城市工商業得以發展興盛。同時,這樣的聯盟也促進了王權的加強,促進了西歐各國加強中央集權、消除封建割據的歷史進程,并導致了西歐政體的演變。——摘編自黃健榮《中古西歐城市與王權的盟友關系》思考 結合史料及所學知識對“中世紀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加以闡釋。提示 闡釋:①城市:城市自治權的萌發,促進了國王的統一事業,促進商品經濟的發展;②教育:大學的發展,培養了人才;③社會結構:市民階層壯大;④政治:專制王權的強大,法律成熟;⑤時代:推動了歐洲由封建社會向近代資本主義社會過渡。1.唯物史觀——中世紀西歐自治城市興起的意義2.歷史解釋——中古時期歐洲的近代曙光【練·教材改編題//固基礎】1.(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15“學思之窗”改編)西歐封建社會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儀式。9世紀封臣的效忠誓詞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愛其所愛,仇其所仇。主人凡踐履協約,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賜我以應得,則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必將以他的意志為準則,絕無違背。”據此可知,封君封臣( )A.相互依存 B.地位平等C.關系和睦 D.利益趨同答案 A解析 由“主人凡踐履協約,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賜我以應得,則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必將以他的意志為準則,絕無違背”可知,封君與封臣之間互有權利和義務,而且會有相應的契約,所以二者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存,故選A項。2.(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17“教材知識”改編)在繪畫作品《中古西歐的“三種人”》(如圖)中,左邊的僧侶是祈禱的人,他們關心人的靈魂;中間的騎士是為國王和封建主作戰的人;右邊的農民是勞作的人。而手工業者、商人處于序列之外。這主要反映當時西歐( )A.社會結構等級化特征 B.人文主義精神的復興C.莊園制阻礙城市發展 D.分裂割據局面的出現答案 A解析 據材料“左邊的僧侶是祈禱的人,他們關心人的靈魂;中間的騎士是為國王和封建主作戰的人;右邊的農民是勞作的人。而手工業者、商人處于序列之外”,可以看出中世紀西歐,存在僧侶、騎士、農民和手工業者等,等級化特征明顯,A項正確。3.(據選擇性必修1教材P10“學思之窗”改編)英國《大憲章》規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經其同級貴族之依法裁判,或經國法判決,皆不得被逮捕、監禁、沒收財產、剝奪法律保護權、流放……”這一規定體現了( )A.剝奪王權的治國理念 B.平民至上的立憲思想C.限制權力的法治精神 D.自由平等的政治傳統答案 C解析 根據材料“任何自由人,如未經其同級貴族之依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監禁、沒收財產、剝奪法律保護權、流放”可知,任何人都要服從法律,故選C項。4.(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21“學習拓展”改編)中古時期,法國北部瓦朗西安城市市民和約規定:凡搶劫瓦朗西安市民的商品或其他物品者,不管該物品是否為動產……均需按照前述規定進行賠償……如果瓦朗西安市民在其他城鎮的集市上受到當地司法機關騷擾……則騷擾者被視為違反和約,與在瓦朗西安城違反和約一樣。市民和約的規定反映出該城市( )A.財產交易現象頻繁 B.注重保護市民權益C.封君封臣等級嚴格 D.契約觀念十分盛行答案 B解析 據材料“凡搶劫瓦朗西安市民的商品或其他物品者,……均需按照前述規定進行賠償……如果瓦朗西安市民在其他城鎮受到當地司法機關騷擾……則騷擾者被視為違反和約”可知,市民的財產安全以及人身安全受到其所在城市的保護,說明該城市注重保護市民權益,故選B項。【練·高考真題//明考向】命題點1 西歐司法的特點1.(2023·遼寧高考,12)中古時期,西歐司法審判中盛行“決斗裁判”和“神意裁判”。11世紀初,隨著西歐城市的興起,城市中的商人開始選出仲裁人,并依據“萌芽性的商法”進行審判,逐漸形成了市民法庭。這反映出( )A.城市崛起促進王權加強B.自由主義打破封建束縛C.新興階層沖擊教會特權D.商業發展推動司法進步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城市的興起”“商人開始選出仲裁人,并依據‘萌芽性的商法’進行審判,逐漸形成了市民法庭”等信息,可以推出“商業發展推動司法進步”,故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王權加強的信息,故A項錯誤。“自由主義打破封建束縛”的說法過于絕對,故B項錯誤。材料主要講新的審判方式(依據“萌芽性的商法”進行審判)取代舊式的(“決斗裁判”和“神意裁判”)具有野蠻、落后特點的審判方式,這能起到“沖擊教會特權”的作用,但并不全面,故C項錯誤。命題點2 西歐莊園法庭的特點2.(2023·江蘇高考,12)1289—1304年,在英國辛德雷克莊園中,農民之間的訴訟多因被告滿足原告的訴求而在莊園法庭外解決,只有31%的訴訟最終通過莊園法庭裁決。莊園法庭在裁決農民之間糾紛時往往強調情理而非法律。據此可知,該莊園法庭( )A.以保護農民利益為宗旨B.主要處理莊園主和農民的糾紛C.重視維護莊園秩序穩定D.依據大陸法裁決莊園經濟訴訟答案 C解析 材料表明農民之間的訴訟多因被告滿足原告的訴求而在莊園法庭外解決,并且莊園法庭在裁決農民之間糾紛時往往強調情理而非法律,這有利于維護莊園秩序穩定,故選C項。莊園法庭以維護莊園主的利益為宗旨,不是保護農民利益為宗旨,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農民之間的訴訟,得不出莊園法庭主要處理莊園主和農民的糾紛,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莊園法庭的裁決依據,排除D項。命題點3 西歐莊園經濟的特點3.(2023·湖北高考,12)13世紀時,英格蘭的一則小品劇中,莊園領主在法庭上公開討論小麥、奶酪、雞蛋和小乳豬的價格。無獨有偶,《田莊總管職責》也提醒領主和總管,羊毛應該論包或以一只羊一次所剪的毛為單位出售,怎樣賣收益最大、好處最多,就怎樣賣。上述材料反映英格蘭( )A.封建莊園制度已瀕臨崩潰B.莊園農產品獲利豐厚C.農業的經濟轉型趨勢初顯D.圈地運動正迅速開展答案 C解析 根據材料“公開討論小麥、奶酪、雞蛋和小乳豬的價格”“怎樣賣收益最大、好處最多,就怎樣賣”可知,該時期莊園經濟打破了自給自足的封閉狀態,莊園里的物品逐漸走向市場,體現了農業的經濟轉型趨勢,故選C項。A項中“瀕臨崩潰”的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材料沒有反映農產品的獲利情況,排除B項。圈地運動開始于15世紀,排除D項。命題點4 中世紀西歐王權的發展4.(2022·山東高考,10)如圖所列為12世紀前期法蘭西卡佩王朝路易六世在位期間的若干舉措。這些舉措旨在( )▲面對當時方興未艾的城市自治運動,支持城市公社。 ▲改組御前會議,吸收若干忠于國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參加。 ▲當阿基坦公爵去世時,讓兒子娶公爵的女繼承人為妻,借此控制阿基坦的領土。A.推動城市崛起 B.加強國王權力C.建立民族國家 D.發展莊園經濟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2世紀法蘭西國王支持城市自治運動、改組御前會議、聯姻等措施都是為了打擊封建割據勢力,加強王權,故B項正確;推動城市崛起是這些措施帶來的客觀作用,不是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排除A項;材料中法蘭西國王的措施針對的主要對象不是外部羅馬教廷,所以建立民族國家不是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排除C項;莊園經濟的發展不利于加強王權,發展莊園經濟不是材料中舉措的主要目的,排除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