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構建·時空坐標】【歸納·線索特征】古代世界先后經歷了早期多元文明誕生與發展和中古時期(5—15世紀)的世界各區域文明發展兩個歷史階段。世界各區域文明誕生、發展并呈現多元發展格局及擴展交流是這一歷史時期的突出特征。(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隨著階級、國家和文字的出現,人類社會開始邁入文明時代。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等古代文明表現出不同的特征。各國都通過國家制度來實行社會治理,其政體形式、官吏任用、法律與教化等方面,深受各國歷史傳承、文化傳承、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具有不同的特色。世界古代文明的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具有多元化的特征。(2)經濟和社會生活:農牧業的產生,使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變成生產者。大河流域的古代人類以農耕生活為主,而古希臘和古羅馬則是海外貿易相對發達。西歐封建莊園盛行,城市工商業經濟繁榮,基督教會是最大的封建主。亞歐帝國的工商業經濟發達,城市繁榮,商貿往來頻繁。古代非洲和美洲均培育了一些重要的農作物,但經濟總體落后。世界古代各地的食物生產、勞作方式、商業與商路貿易、民居生活、城市與水陸交通等諸方面各具特色。(3)文化交流與傳播:上古時期,隨著生產力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各文明區域在文字、文學、科技等方面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不同地區的文化隨著歷史的發展不斷加強交流,并相互影響。中古時期,西歐城市大學得以發展,基督教會控制著人們的精神生活。亞非歐帝國文化各有特色,都城往往成為文化交流中心。東亞的日本和朝鮮逐漸形成東亞地域文化。非洲、美洲相對孤立,非洲受阿拉伯文化影響較深,美洲獨立發展起了自己的文化。因經濟發展、人類的遷移、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古代戰爭等推動著區域文化的形成和演變。課時37 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考點定位】中外歷史綱要 選擇性必修1.世界早期人類文明產生的條件、標志。 2.古代西亞、埃及、印度文明的成就及特點。 古代西亞、埃及的食物生產和文化的成就。知識點一 人類文明的產生1.前提: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1)成就:西亞地區最早培植出大麥、小麥和豆類作物,南亞的芋頭,中國的水稻和粟,中南美洲的玉米和南瓜等。(2)影響①出現農業和手工業的分工,促進了交換和貿易。②部分人脫離社會生產活動,一部分人從事專門的管理和文化創造工作。③一些較大的居住點逐漸發展為早期城市。2.標志維度 闡釋階級 生產力發展,剩余產品出現,私有制產生;戰俘淪為奴隸國家 為解決階級矛盾和部落戰爭,出現政府、軍隊和監獄等強制機關文字 記事和管理的需要城市 農耕生產,需要人們定居生活助學助考1.學習聚焦——辨正誤①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文明產生的根本原因。(√)②農業出現以后,人類逐漸從食物生產者轉變為食物采集者,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③農耕和畜牧的產生是人類進入文明的前提。(√)④私有制的產生是歷史的倒退。(×)2.挖掘教材——學思用除了自由民和奴隸的差別以外,又出現了富人和窮人的差別——隨著新的分工,社會又有了新的階級劃分。(摘自選擇性必修2教材P6“學思之窗”):材料說明人類社會發生了哪些變化?提示 出現了貧富分化和階級劃分。知識點二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點1.古代西亞文明(1)興起:公元前3500年左右,兩河流域產生了最初的文明。(2)發展:約公元前2900年,兩河下游的蘇美爾地區出現了一系列城市國家。(3)成就政治 約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基本統一了兩河流域,建立君主專制制度經濟 ①種植大麥和小麥,飼養山羊、綿羊、牛等家畜 ②王室、神廟、政府官員、貴族、商人擁有土地,合伙經營或出租給佃戶【鏈接·選擇性必修2·P4】法律 《漢謨拉比法典》【鏈接·選擇性必修3·P16—17】 ①地位: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宣揚君權神授,維護奴隸主的利益和權威 ②評價: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等多方面的情況,是研究古代兩河流域歷史的重要資料文化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爾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詩;誕生了洪水與方舟傳說;蘇美爾人發明了60進制建筑 ①蘇美爾人的泥偶雕像生動有趣,壁畫主題多樣,別出心裁 ②亞述帝國修建了規模宏大的王宮,標志性雕刻是人首飛牛 ③波斯王宮體現了專制帝國統治者的威嚴【鏈接·選擇性必修3·P16】2.古代埃及文明(1)興起: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興起。(2)成就政治 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實現統一,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官僚系統。法老掌握著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最重要的權力文化 文字 象形文字,約形成于公元前4千紀末,一直使用到4世紀文學 ①神話包括世界誕生和人類起源等內容 ②詩歌大多是宗教詩,也有愛情詩 ③哲理故事傳達著埃及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④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傳記等【鏈接·選擇性必修3·P17】建筑 建造金字塔,法老們修建眾多神廟科學 ①發明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凱撒制定儒略歷時,吸收了埃及歷法的成就 ②在數學、醫學等方面頗有建樹,波斯帝國宮廷中,就有許多埃及醫生【鏈接·選擇性必修3·P18】書寫 莎草紙經濟 土地由王室和神廟占有【鏈接·選擇性必修2·P4】3.古代印度文明(1)演進①公元前3千紀,誕生于印度河流域的大平原上。②公元前6世紀,恒河流域形成一系列國家。(2)成就政治 形成種姓制度,由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組成文化 ①宗教:佛教是印度重要的思想流派,對種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沖擊 ②文學:《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詩 ③數學:創造了從1到9的數字,發明了“0”,提出了按位計值的方法助學助考1.學習聚焦——辨正誤①最初的世界文明,多與江河有關,基本獨立發展,呈現多元特征。(√)②文字的出現是人類的重要成就,典型代表是古代埃及的楔形文字和古代西亞的象形文字。(×)③《漢謨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詩。(×)④《漢謨拉比法典》和《吉爾伽美什》均記載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的傳說。(×)⑤人首飛牛是古代波斯王宮大門的標志性雕刻。(×)⑥楔形文字由兩河流域南部的蘇美爾人發明,在古代西亞地區廣泛使用,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⑦古埃及文化是歐洲文化的源頭。(×)⑧古代埃及使用莎草制成紙張用于書寫。(√)2.挖掘教材——學思用①在古代世界的大河流域誕生了許多古代文明,如古巴比倫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國文明。(摘自必修教材P3)古代文明為什么大都分布在大河流域?提示 大河流域的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便于發展農業生產。②從蘇美爾文明起,西亞地區歷代統治者都重視編撰法典,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古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法典》。(摘自選擇性必修3教材P16)《漢謨拉比法典》有什么史學價值?提示 法典反映了古巴比倫王國政治、社會和經濟等多方面的情況,是研究兩河流域歷史的重要史料。③閱讀選擇性必修3教材P16“學思之窗”:為什么漢謨拉比要宣稱自己是根據神意立法?提示 強化王權地位,加強對民眾的統治。④在古巴比倫,國家、神廟、私人都積極參與商業活動。《漢謨拉比法典》中,有許多與商務有關的條文。亞述崛起后,商人們還開辟了海外貿易。(摘自選擇性必修2教材P37)據此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提示 古代兩河流域的商業發展繁榮。⑤埃及歷史銘文記載:“法老被視為神,是法律的來源?!?摘自必修教材P5)這段話體現了法老怎樣的地位?提示 法老是擁有絕對權威的專制君主,被視為神在人間的代表。⑥當他們分割普魯沙時……其口為婆羅門,由其雙臂造成羅惹尼耶(剎帝利),其雙腿變成吠舍,從其雙腳生出首陀羅。(摘自必修教材P6)材料主要體現了古代印度哪一政治制度的形成?提示 種姓制度。主題一 多元并存——文明的產生與早期發展[3年0考](無) 視角1 圖文證史——人類文明的誕生史料 文明的產生示意圖思考 根據圖文史料,分析說明“農業誕生是人類文明產生的重要前提條件”。文明產生的主要標志有哪些?提示 說明:原始農業的誕生,促進了社會分工的發展和商業的出現,推動了人類開始定居生活,較大的定居點發展為早期城市;農業的產生是人類邁向文明的前提。標志:早期城市、階級、國家和文字的出現。視角2 學者觀點——古代文明的多元特征史料 不同的地理特點和資源稟賦產生了不同的農業特點,這是形成文明多元性的一個必要基礎。世界上主要的農業發源地有三個,分別是西亞北非、中國和美洲的墨西哥到安第斯山地區。西亞是世界上最早的農業和畜牧業發生地,主要以麥類作物為代表,因此孕育了小麥文明;在中國則孕育了稻米文明,有以水稻為代表的長江中下游和以粟和黍(俗稱小米)為代表的黃河沿岸兩條農業源流;美洲農業多發于高峽盆谷一帶,這里生活的人培育了玉米、馬鈴薯、可可等多種農作物,創造了獨特的玉米文明。——摘編自張德強《古代文明多元特點初探》思考 根據史料指出農業起源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世界古代文明多元性的影響因素有哪些?提示 特點:多元性。因素:地理環境的差異;生產方式的不同;生產力水平低下,文明交流受到阻礙。1.唯物史觀——國家形成的推動因素(1)經濟基礎:生產力的發展是國家出現的根本原因,農業的發展使產品出現了剩余,可以供養脫離生產的國家管理者和保衛者。(2)政治原因: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貧富差距擴大,階級和階級對立產生,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協調各階級、各階層的利益沖突是國家的重要職能。(3)興修水利:在最早的亞非文明古國中,農業占據著絕對的統治地位,興修水利特別是興修大型水利工程,需要調集廣大流域內大量的人力、物力,這使建立統一的國家成為歷史的必然。(4)抵御外敵:原始社會后期,部落之間的戰爭不斷,組建強大的部落聯盟,在對外戰爭中獲勝就成為國家出現的現實原因。2.歷史解釋——世界古代文明多樣性的原因(1)生產方式:是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樣性的根本原因。亞非文明古國以農業立國,形成了和平自守的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臘以工商業見長,形成了開拓進取的特點;以畜牧業見長的游牧民族則形成殺伐奔襲的特點。(2)地理環境:在世界上古時期,生產力相對落后,地理環境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巨大。人類早期文明一般分布在大河旁邊,利用沖積平原的有利條件進行農業生產。希臘港灣眾多對希臘工商業的發展及海外貿易有很大的影響。(3)周邊環境:西亞文明是兩河流域文明、埃及文明、希臘文明的交匯處,一方面促進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交融,另一方面不利于文明的穩定,地區統治者更替頻繁。中國、印度文明周邊壓力較小,外部壓力較輕,文明相對穩定。(4)宗教哲學思想:宗教哲學思想是文明多樣性的重要表現,也反過來深化了文明的多樣性。希臘的人文主義思想、印度的婆羅門教、中國的儒家思想、羅馬帝國的基督教都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主題二 自成體系——古代西亞、埃及和印度的文明特色[3年3考]1.《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 (2023·新課標卷,31)2.古代印度文化成就 (2023·浙江6月選考,10)3.古埃及的文明成就 (2022·遼寧高考,12) 視角1 問題探史——古代西亞文明與埃及文明史料一 古巴比倫最突出的成就是它的法律體系。《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系統的法典,它的全文刻在石頭上,石頭上部刻著兩個人,坐著的是神,站著的是漢謨拉比,這意思是說,神把法典交給人間的統治者,讓他去執行。在西方“法”的思想中,“法”是從神那里來的,人只是服從“法”和執行“法”,在《漢謨拉比法典》石刻上,就已經看到了這個苗頭。——摘編自錢乘旦《西方那一塊土》史料二 法老要向瑪阿特(古埃及一位女神)敬獻食物,由此獲得“神力”,統治埃及。對農民來說,遵守瑪阿特意味著誠實勞動;對官員來說,意味著秉公辦事;對士兵來說,意味著忠于職守。在埃及這片土地上,尼羅河定期泛濫,人們豐衣足食,社會井然有序。在四千年的埃及文明史上,雖有外族入侵,但它基本上保持了法老文化的內核。——摘編自趙克仁《兩河文明與埃及文明的差異及原因探析》思考 (1)根據史料一及所學知識,概括古巴倫王國政治治理的特點。提示 頒布成文法典,運用法律維護統治;宣揚君權神授,實行君主專制制度,以法律體現國王的公正和權威。(2)對比兩河流域文明,根據史料二概括兩種文明在社會整體面貌上的差異。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形成這一差異的主要因素。提示 差異:古埃及是神權社會;兩河流域是法制社會。主要因素:地理環境;政治制度;民族因素;文化繼承性的強弱。視角2 學者觀點——古代印度文明的特點史料 在印度的思想和想象模式中,在喜馬拉雅山南面的印度半島所形成的一個倒三角形……印度的主要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馬普特拉河……不是發源于喜馬拉雅山,就是流經喜馬拉雅山脈。在公元前23世紀—前18世紀,有以哈拉帕與摩亨佐·達羅為代表的印度河古老城市文明,在這時,印度文化的第一批元素:圣畜崇拜、圣樹崇拜、瑜伽方式等已經出現。——摘編自張法《對印度文化的核心象征濕婆之舞的讀解》思考 根據史料說明古代印度文明的特點。提示 特點:與特殊的地理環境緊密聯系;以城市文明為主;具有多神崇拜色彩。1.歷史解釋——古代西亞文化的特點(1)古代西亞兩河流域南部的蘇美爾人創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2)古代西亞的蘇美爾文明是具有廣泛傳承性的、影響深遠的文明。該文明中的經濟基礎、政治體制、社會管理、宗教思想、文化和科技要素均對后世巴比倫文明和亞述文明產生了深遠影響,并流傳后世。(3)古代西亞地區的文明體現出強烈的法治精神,從蘇美爾文明起,西亞地區歷代統治者都重視編撰法典,其中最著名的是古巴比倫王國的《漢謨拉比法典》,該法典的制定是歷史發展的一大進步。2.歷史解釋——古代埃及文化的特點(1)古代埃及人創造了獨特的象形文字,使文化得以延續和傳承。(2)文學體裁的多樣性和藝術創作的固定模式。古代埃及人創作了幾乎包括后來文學的所有體裁,并在藝術創作方面形成了一套基本的模式。(3)繁瑣的喪葬習俗是古代埃及文化和風俗習慣的又一表現。古代埃及人的靈魂不死觀念和一系列喪葬習俗,導致了金字塔、木乃伊和宗教文學的產生,影響了建筑、醫學和科學的發展。3.歷史解釋——古代印度文化的特點(1)變動性。印度民族眾多,各民族間的文化互相交錯融合,形成了印度獨特的文化氣質。印度的文化從來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處于不斷吸收、不斷發展、不斷豐富的狀態中。(2)宗教色彩濃厚。印度歷史上,流行過很多宗教,其中主要的有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等,而伊斯蘭教、基督教等世界性宗教,也在印度擁有自己的信徒。(3)多樣性。在漫長的歷史中,先后有亞洲、非洲、歐洲等多個種族的人來到這里,他們有自己的文化,又與印度河流域當地的文化互相融合。(4)包容性。印度民族眾多,互相促進融合,印度文化又變得具有包容性。(5)以詩代史。古印度人富于幻想,愛作詩,他們往往把古代歷史上的大事記和英雄人物事跡加以改編,并與豐富多彩的神話故事混在一起,寫成長詩加以傳頌。【練·教材改編題//固基礎】1.(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4“歷史縱橫”改編)考古發現蘇美爾人的一塊石碑上刻有一個統治者,他戴頭冠,穿長褶裙,孔武有力。同時期的一枚印章上,有一個人正主持宗教儀式,手刃敵人。在同時期的雕刻中還出現了奉獻產品的民眾。這表明,當時( )A.兩河流域進入了文明時代B.政教合一的國家產生C.希臘文明缺乏文獻的記載D.民眾深受統治者壓迫答案 A解析 根據“統治者”“宗教儀式”“奉獻產品的民眾”等信息可知,當時的蘇美爾人中出現了等級層次和宗教、賦稅等類似內容,說明出現了早期國家形態,進入了文明時代,故選A項;政教合一的國家體現在政權和教權合二為一,有宗教儀式不代表教權強大,排除B項;石碑上的內容屬于文獻記載,排除C項;民眾受統治者壓迫要從階級矛盾方面體現,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2.(據選擇性必修3教材P16“學思之窗”改編)漢謨拉比說:“(天神)命令我,榮耀而畏神的君主——漢謨拉比,發揚正義于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使強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馬什(即太陽、正義之神),昭臨黔首,光耀大地。”他還自比為“眾神之王”。這說明漢謨拉比的統治( )A.徹底消除了城邦的社會矛盾B.建立起了龐大的官僚機構C.保護奴隸主對奴隸的占有權D.具有王權和神權統一特色答案 D解析 從材料信息看,漢謨拉比既是專制君主,又提出王權神授,說明漢謨拉比的統治具有王權和神權統一的色彩,D項正確;徹底消除社會矛盾說法絕對,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漢謨拉比建立了龐大的官僚機構,材料內容主要體現了漢謨拉比統治的特點,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奴隸和奴隸主的關系,排除C項。故選D項。3.(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6“學思之窗”改編)古埃及的歷史銘文記載:法老被視為神,是法律的來源。古埃及人贊揚他說:“威令在你的口中,認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頭可以產生正義?!边@些記載表明,古埃及( )A.已經具有完備的法律體系B.是政教合一的古老帝國C.王權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D.重視法律的公平與正義答案 C解析 根據材料,法老作為王權代表,被視為神靈和法律來源,并能代表威令、認知和正義,可見古埃及的王權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故選C項;材料無法體現埃及法律體系的完備,排除A項;政教合一是指政權和教權合二為一的政治制度,材料只說法老被視為神,沒有提到宗教在埃及的地位,排除B項;材料銘文無法體現出古埃及重視法律的公平與正義,排除D項。4.(據中外歷史綱要下P6“學思之窗”改編)眾神分割了宇宙的原初人普魯沙的身體之后,才誕生了世界和世界萬物。其口為婆羅門,雙臂成為剎帝利,雙腿變成吠舍,雙腳生出首陀羅。此種創世觀念( )A.體現人祖同源,社會人人平等B.易導致階層的分化,造成社會矛盾C.利于階層認同,促進和諧交往D.是等級制度的根源,影響社會穩定答案 B解析 據材料“眾神分割了宇宙的原初人普魯沙的身體之后,才誕生了世界和世界萬物。其中他的口是婆羅門,雙臂成為剎帝利,雙腿成為吠舍,兩足生出首陀羅”,可知為古印度的種姓制度,故選B項;種姓制度強調等級制度,各等級之間不平等,排除A項;種姓制度造成階層差異,不能促進和諧交往,排除C項;古印度種姓制度的根源是經濟方面,并不是創世觀念,排除D項。【練·高考真題//明考向】命題點1 《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1.(2023·新課標卷,31)公元前18世紀,西亞地區的一部法典規定:“此后千秋萬世,國中之王必遵從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銘刻的正義言詞,不得變更我所決定的司法判決,我所確立的司法裁定,不得破壞我的創制。”這一規定( )A.強調波斯君主專制的權力來源B.宣示了古巴比倫國王的至上權威C.標榜亞述帝國君主的軍事成就D.規范了埃及對尼羅河流域的統治答案 B解析 從材料信息可知,法典出現于公元前18世紀的西亞,結合所學可以判斷此時西亞處于古巴比倫王國統治時期,材料中的規定為漢謨拉比即位后頒布的《漢謨拉比法典》中的內容,“此后千秋萬世,國中之王必遵從我在我的石柱上所銘刻的正義言詞”“不得破壞我的創制”,體現出古巴比倫國王的至上權威,故選B項。波斯帝國建于公元前6世紀,亞述帝國建立于公元前10世紀,埃及屬于北非,均錯誤,排除A、C、D項。命題點2 古代埃及文明的特點2.(2022·遼寧高考,12)古埃及早王朝時期,已經形成了三大“創世論”神學體系,這些體系中的神話傳說內容都與太陽和水有關。這體現了古埃及( )A.王權的衰落 B.對自然的崇拜C.文字的發展 D.對科學的探索答案 B解析 據題干及所學可知,古代埃及的神學體系都與太陽和水有關,古埃及文明誕生在尼羅河流域,水和太陽象征著尼羅河與陽光,尼羅河與陽光是埃及的生命之源,故選B項。創立神學體系是為加強王權服務的,排除A項;材料沒有明確文字與神學體系的關系,排除C項;早期神學體系創立過程中體現的是對自然的崇拜,不是對科學的探索,排除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