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28 從局部抗戰到全面抗戰【考點定位】1.日本軍國主義的侵華過程及罪行。2.中國軍民的抗戰態度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知識點一 局部抗戰1.日本侵華背景 ①1927年6月,日本召開制定侵略中國總方針的東方會議 ②1929年秋,資本主義世界性經濟危機嚴重影響日本 ③1931年上半年,日本加緊進行武裝侵略部署表現 ①1931年,日本關東軍制造了九一八事變,標志著中國局部抗戰的開始 ②1932年1月,日軍在上海挑起侵略戰爭,制造一·二八事變 ③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廢帝溥儀做傀儡,建立偽滿洲國 ④1935年,日本為吞并華北,制造“華北事變”各方態度 國民 政府 ①推行“攘外必先安內”方針,實行不抵抗政策 ②幻想依賴國際聯盟迫使日本撤兵國際 聯盟 提出國際共管的方案,實際是由英、美、法、日等國共同控制中國東北中國 人民 ①民眾抗日救亡運動興起,東北人民奮起反抗 ②游擊隊改編的東北人民革命軍堅持抗戰2.抗日救亡運動高漲東北軍民 東北抗日聯軍在楊靖宇、趙尚志等領導下,牽制了大量日軍中國 共產黨 ①1935年8月1日,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②1935年底,召開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愛國學生 ①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大規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運動 ②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救國主張,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抗日救亡運動掀起高潮國民黨愛 國官兵 ①1933年,日軍由東北向長城沿線進犯,遭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 ②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以武力逼蔣抗日;促進了中共中央聯蔣抗日方針的實現。十年內戰的局面基本結束,全國團結抗戰的局面初步形成助學助考1.學習聚焦——辨正誤①九一八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成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②一·二八事變爆發后,十九路軍奮起抵抗,中國局部抗戰開始。(×)③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全國團結抗戰局面最終形成。(×)④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扭轉時局的樞紐,有利于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2.挖掘教材——學思用①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義一主持召開制定侵略中國總方針的東方會議,確立把滿洲從中國本土分裂出去,自成一區,置于日本勢力之下的侵略方針。(摘自必修教材P141)據此說明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的目的是什么?這次會議的召開說明了什么問題?提示 目的:侵占滿洲,進而侵占全中國。說明:日本侵華蓄謀已久。②陳毅評價她:“生為人民干部,死為革命英雄。臨敵大節不辱,永記人民心中。”(摘自必修教材P142)“她”是指哪一位革命英烈?提示 趙一曼。③1936年12月12日晨,張學良、楊虎城扣留蔣介石,以武力逼蔣抗日,這就是“西安事變”。(摘自必修教材P143)蔣介石接受了什么條件,該事變得到和平解決?提示 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知識點二 全面抗戰的開始和日軍的侵華暴行1.全面抗戰開始:1937年7月7日,日軍制造盧溝橋事變,中國全面抗戰由此開始。2.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中國共產黨 ①1937年7月8日,通電全國,號召全民族抗戰 ②紅軍及游擊隊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 ③8月下旬洛川會議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路線的形成中國國民黨 ①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發表廬山講話,表示準備抗戰 ②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國共合作抗戰宣言 ③9月23日,蔣介石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國共第二次合作實現,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3.日軍侵華暴行(1)制造屠殺: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2)殖民統治政治 侵略 實行“以華制華”方針,在占領區扶植傀儡政權。1940年3月,汪精衛在南京成立偽國民政府經濟 掠奪 實行“以戰養戰”,大肆掠奪中國的資源。壟斷淪陷區工礦、金融、交通業;實行“糧食統制”;強迫青壯年做苦力軍事 在敵后抗日根據地實施“三光”政策。1941年至1942年,日軍在華北推行“治安強化運動”,對抗日根據地瘋狂“掃蕩”(3)重慶大轟炸: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對重慶進行了長達五年半的戰略轟炸和無差別轟炸。(4)踐踏國際公法:實施細菌戰,殘殺中國軍民。(5)推行“慰安婦”制度。助學助考1.學習聚焦——辨正誤①中國全面抗戰開始,中國共產黨推動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②黨外合作是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方式,成為全民族抗戰的重要旗幟。(√)③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鞏固和發展中發揮巨大作用。(√)④“治安強化運動”是日本侵略者強迫推行的一種屠殺與懷柔(奴化)相結合的政策和措施。(√)⑤我們要用全面的觀點理性地分析日本侵華史,才能牢記歷史教訓,珍惜今天。(√)2.挖掘教材——學思用《拉貝日記》(1937年12月14日)記載:“開車經過市區,我們才曉得破壞的巨大程度。車子每經一二百米就會壓過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摘自必修教材P145)《拉貝日記》的記載有什么史料價值?提示 是研究日軍侵華并制造南京大屠殺重要的第一手史料,對揭露日本侵華暴行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主題一 危亡與覺醒——日本侵華與中國的局部抗戰[3年5考]1.一二·九運動與抗日救亡運動(2023·廣東高考,9)2.日本對華經濟侵略的影響(2022·河北高考,8)3.抗日救亡運動的將領(2022·浙江1月選考,13)4.日本局部侵華的特征(2021·重慶高考,8)5.體育比賽與抗日民族精神(2021·天津高考,7)視角1 學者觀點——局部抗戰的特點及意義史料 面對日軍侵略,中共中央在九一八事變后隨即發表宣言,東北地區的愛國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組織抗日義勇軍……之后東北抗日聯軍成為東北抗日斗爭的主要力量……一批當時反映抗戰的文藝作品如《松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鼓舞著仁人志士走向抗日前線……全國抗日救亡運動屢掀高潮,上海軍民進行了“一·二八”淞滬抗戰,長城一線和察哈爾、綏遠等地的愛國軍民相繼展開了英勇抗戰……前六年的局部抗戰極大激發了全民族救亡圖存的意識……中共中央不斷調整政策……準備了全民族抗戰的前提條件。——摘編自張從田《確立“十四年抗戰”的重大意義》思考 根據史料概括“前六年局部抗戰”的特點。提示 中國共產黨的推動;包括武裝斗爭、文藝創作等多種形式的愛國運動;主要發生在東北、華北及上海等局部地區;帶有自發性質。視角2 觀點討論——日本侵華的暴行史料 2001年,日本文部科學省通過了“新教科書編撰會”主編的歪曲歷史的教科書。“編撰會”幾乎網羅了所有的右翼學者,并且得到了三菱、東芝、馬自達、富士通等百余家企業和財團的捐助。這本歷史教科書中出現了以下表述:“滿洲國以五族(指日、漢、滿、蒙、朝)協和、建設王道樂土為口號,由于日本重工業的遷入,促進了經濟發展……”“東京審判認定日軍在1937年占領南京時,殺害了許多中國民眾(南京事件)。關于該事件,資料上有許多疑點,見解也各種各樣,目前有關的爭論也還在進行。”“日本軍隊向南方的推進還成為加速亞洲各國獨立的契機之一。”日本肆意篡改歷史的反動逆流,有其深刻的國內、國際原因,最終必將為追求和平與發展的世界人民所唾棄。——摘編自日本新版歷史教科書和有關報道思考 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針對日本篡改歷史教科書事件,你是否認同“日本篡改歷史教科書是軍國主義的復活(就是篡改歷史)”?提示 認同。日本明治維新以后,為了發展資本主義走上了對外瘋狂擴張之路。“王道樂土”“經濟發展”“亞洲各國獨立”都是日本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美化侵略的幌子,南京大屠殺就是其對人類犯下滔天罪行的實證。二戰后由于美國的庇護,對日本法西斯清算不夠徹底;近年來右翼勢力活躍,企圖復活軍國主義和為日本法西斯的罪惡翻案,這種篡改教科書的行為就是篡改歷史,必將為追求和平民主的世界人民所唾棄。1.家國情懷——中國抗日救亡運動的影響(1)打擊了日本在東北的殖民統治,揭露了日本吞并華北的陰謀和企圖滅亡中國的野心。(2)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3)促使國共兩黨調整政策,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4)促使中國政局由內戰、對峙到合作抗日的轉變,為實現全民族抗戰作了準備。2.歷史解釋——日本對華經濟掠奪的方式(1)利用政權強制力量對淪陷區的各種資源大肆掠奪,如煤炭、棉花等。(2)對中國淪陷區財政金融的壟斷和掠奪,是日本控制、掠奪各種經濟資源的必要條件,也是“以戰養戰”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日本在其占領區的財政搜刮,完全是采取近代殖民地掠奪方式。(3)通過各種欺詐手段,吸取和利用中國民族資本,為其經濟掠奪服務。日軍一開始對淪陷區強占的工礦企業實行“軍管”或“委任管理”,獨自經營,這樣做的結果是使占領區的生產和流通均陷于停頓狀態,不利于對中國的掠奪。(4)控制交通,確保以鐵路為主干的交通運輸線,是日軍“以戰養戰”政策中一個重要內容。主題二 國共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3年3考]1.中共爭取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2022·全國乙卷,30)2.西安事變與國共合作抗日(2022·浙江6月選考,13)3.盧溝橋事變的史學研究(2021·遼寧高考,8)視角1 史料證史——日本侵華與中共政策的調整史料一 《中共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議》指出,黨的策略路線,是在發動、團聚與組織全中國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對當前主要的敵人:日本帝國主義與賣國賊頭子蔣介石……為了使民族統一戰線得到更加廣大的與強有力的基礎,蘇維埃工農共和國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已改變為蘇維埃人民共和國。把自己的政策,即蘇維埃工農共和國的政策的許多部分,改變到更加適合反對日本帝國主義變中國為殖民地的情況。——摘編自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決議史料二 目前中國的主要敵人,是日帝之所以把日帝與蔣介石同等看待是錯誤的,“抗日反蔣”的口號,也是不適當的。……全國民族革命運動繼續發展的條件之下,蔣軍全部或其大部有參加抗日的可能。我們的總方針應是逼蔣抗日。——摘編自《中共中央關于逼蔣抗日問題的指示》(1936年9月1日)思考 根據史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1935—1937年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方針政策的演變,并分析原因。提示 演變:反蔣抗日—逼蔣抗日—聯蔣抗日。原因:①日本對華侵略逐步擴大,中日矛盾成為主要矛盾(民族危機不斷加深);②全國抗日救亡運動掀起高潮;③國民黨內部分化,蔣軍全部或其大部有參加抗日的可能;④蔣介石和國民黨對日態度和政策的轉變;⑤中國共產黨對形勢的認識逐漸清晰。視角2 學者觀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史料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在廣大民眾抗日呼聲的推動下,由中國共產黨所倡導,國民黨最終順應,從而形成的全民族的統一戰線……在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旗幟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范圍超越中國一國,具有更大的廣泛性……各黨派各階級政治力量不平衡,同時在地域分布上也表現出這種不平衡;由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國共兩黨之間的性質是根本相悖的,這使得統一戰線內部的分散性在國共兩黨之間表現得尤為突出……國民黨內部的部分反動分子還是一味地否認統一戰線……動搖了國共合作。——摘編自谷正《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特征探析》思考 根據史料指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有哪些特點?提示 由中國共產黨倡導,以國共合作為基礎而建立;成員具有廣泛性;成員之間力量不平衡;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沒有統一的領導,具有分散性;發展過程比較艱難。1.歷史解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特點(1)廣泛的民族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既包括工人、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還包括以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為代表的親英美派大地主大資產階級。(2)缺乏統一性。沒有一個統一的正式的組織機構和共同的政治綱領,國共兩黨都有自己的政權和軍隊。(3)具有復雜性。第二次國共合作是黨外合作,統一戰線內部始終存在著兩條不同的抗戰路線。(4)具有長期性。中日民族矛盾以及中日兩國的特點決定了抗日戰爭的持久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長期存在。2.家國情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的意義(1)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下,中國共產黨成為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在抗日戰爭中得到了空前壯大,成為決定中國政治前途的根本力量。(2)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偉大旗幟下,中華民族實現了大團結,共同抵抗日本帝國主義的武裝入侵,終于贏得了近代百余年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3)中國共產黨更加成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力量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和建立新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而加速了中國人民革命勝利的歷史進程。【練·教材改編題//固基礎】1.(據中外歷史綱要上P143“史料閱讀”改編)下面是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則通電。據此可知( )(一)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 (二)停止一切內戰; (三)立即釋放上海被捕之愛國領袖; (四)釋放全國一切政治犯; (五)開放民眾愛國運動; (六)保障人民集會結社一切政治自由; (七)確實遵行總理遺囑; (八)立即召開救國會議。A.通電的發布者為中國共產黨B.共產黨實行了全面抗戰路線C.通電符合全國團結抗戰需要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答案 C解析 據材料“抗日戰爭時期……‘停止一切內戰’”可知,此通電表達了全面抗戰和國家統一的要求,符合全國團結抗戰的需要,故選C項。2.(據中外歷史綱要上P145“史料閱讀”改編)德國人拉貝在1937年12月14日的日記中寫道:“開車經過市區,我們才曉得破壞的巨大程度。車子每經一二百米就會壓過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檢查過,子彈是從背后射進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時從后面被打死的。”日記可以直接證實日軍( )A.在重慶大轟炸的暴行 B.在南京大屠殺的暴行C.實行瘋狂“掃蕩”的暴行 D.731部隊滅絕人性的暴行答案 B3.(據中外歷史綱要上P146“問題探究”改編)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再鄭重向全國宣言: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之必需;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政權的暴動政策及赤化運動,停止以暴力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現在的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其主要旨在( )A.執行三民主義政策 B.建立革命統一戰線C.停止暴力追求統一 D.實現國共聯合抗戰答案 D解析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戰開始,中共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因此認可三民主義,取消對抗國民黨的一些政策,旨在緩和國共兩黨矛盾,實現聯合抗日,D項正確;中共認可三民主義,但是并非執行三民主義政策,排除A項;1924年至1927年是革命統一戰線,排除B項;當時國家已經統一,排除C項。故選D項。4.(據中外歷史綱要上P147“問題探究”改編)“盧溝橋事變”后,蔣介石指出:“在和平根本絕望之前一秒鐘,我們還是希望和平的,希望由和平的外交方法,求得盧事的解決”“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所以政府必特別謹慎以臨此大事。”由此可見蔣介石( )A.仍抱有和平解決戰端的希望B.尚未意識到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C.放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D.確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答案 A【練·高考真題//明考向】命題點1 抗日救亡運動的興起1.(2023·廣東高考,9)“三十年代初組織起來的左翼文化運動,已經沖破了原來左派的圈子,抗日救亡、反對內戰、反對華北自治……等等口號,已經把成千上萬的中小資產階級和上層愛國人士吸引到我們的陣營中來了。”上述現象反映了( )A.九一八事變使民族危機空前嚴重B.一二·九運動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C.盧溝橋事變發生后全面抗戰開始D.國共合作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答案 B解析 據材料“三十年代初”“抗日救亡、反對內戰、反對華北自治”可知材料主要呈現的是華北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成為社會主要矛盾,社會各階層共同投入到反侵略斗爭中,出現了愛國救亡運動的高潮,符合“一二·九運動”的特點,故選B項。九一八事變后,國共之間的階級矛盾依然占據主導,國民黨依然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尚未出現全國性的抗日救亡高潮,排除A項;“反對華北自治”說明當時日本侵略者依然以蠶食的方針為主,局部侵華尚未轉變為全面侵華,排除C項;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于1937年9月,與材料中“三十年代初”的時間不符,排除D項。命題點2 日本對華經濟侵略2.(2022·河北高考,8)華北淪陷后,日偽政權在淪陷區開設“交易場”,規定所有農產品按其所定價格及等級進行場內交易。1942年后,農產品由日偽行政機關、新民會、軍警憲特以暴力與武力手段強行收繳。上述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華北人民反抗激烈 B.百團大戰沉重打擊日軍C.日本物資危機加劇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答案 C命題點3 中共斗爭策略的調整3.(2022·全國乙卷,30)20世紀30年代,中共中央決定將蘇維埃工農共和國改變為蘇維埃人民共和國,政策調整為:給一切革命的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以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停止沒收富農的土地及財產,允許有產階級代表參加蘇區政權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調整( )A.適應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需要B.是為武裝反抗國民黨進行社會動員C.表明黨的中心工作以奪取城市為目標D.為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爭取廣泛的支持答案 A解析 20世紀30年代,中共中央將政權名稱中的“工農”變為“人民”,說明中共擴大了政權的民主范疇和基礎;在政策上,給予“革命的小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有產階級代表”一定的政治權利,“停止沒收富農的土地及財產”,表明中共加強政權建設,團結資產階級及知識分子、富農階層等,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作準備,A項正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