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時22 晚清時期的選官改革和經濟生活的近代化【考點定位】1.晚清選官制度、教育近代化的變化。2.晚清工商業發展的變化與社會生活。3.晚清城市化與交通、西醫的傳播與文化建設。知識點一 晚清時期的選官制度和教育的近代化1.選官制度改革(1)科舉制度的改革與廢除【鏈接·選擇性必修1·P39】①1898年,加設經濟特科;廢八股,改試策論,以時務策命題。②1901年,各省書院、府、州、縣學改為大中小學堂,設蒙養學堂。③1905年,光緒帝詔準袁世凱、張之洞等人立停科舉之奏,科舉制度被廢除。(2)晚清選官制度的改革【鏈接·選擇性必修1·P40】①1904年初,頒布《奏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學堂選官制度正式設立。②確立留學畢業生選官制度,依據考試結果分別賜予進士、舉人出身,再分配相應官職。2.西學傳播與教育發展(1)1862年,旨在培養外交和翻譯人才的京師同文館在北京設立。【鏈接·選擇性必修3·P9】(2)清政府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赴歐美學習。嚴復、詹天佑等是中國較早接受西方教育的近代知識分子。【鏈接·選擇性必修3·P9—10】(3)1868年,專門引進、翻譯西方書籍的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翻譯館創辦,大量軍事、工程方面的書籍得到翻譯。【鏈接·選擇性必修3·P10】(4)北京大學【鏈接·選擇性必修3·P81】①1898年,京師大學堂建立,既是近代中國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綜合大學,又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是中國教育近代化的標志。②1912年,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學術研究的重鎮。(5)1905年,清政府設立學部,統一管理全國教育。【鏈接·選擇性必修1·P39】(6)清華大學:1911年,清華學堂創辦;1912年,更名為“青華學校”;1928年,組建為國立清華大學。【鏈接·選擇性必修3·P81】助學助考1.學習聚焦——辨正誤①1904年初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標志著學堂選官制度正式設立。(√)②京師同文館既是近代中國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綜合大學,又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③廢除科舉制度,設立學堂選官制度和留學畢業生選官制度,是晚清選官制度的變革。(√)2.挖掘教材——學思用①閱讀“《學部官報》書影”及“1907年繪制的《兩江師范學堂全圖》”(見選擇性必修1教材P39),指出晚清教育和選官制度出現什么變化?提示 設立學部、新式學堂,培養新式人才;設立學堂選官制度。②1905年,袁世凱等在奏折中說:“科舉夙為外人詬病,學堂最為新政大端。……且設立學堂者,并非專為儲才,乃以開通民智為主……”(摘自選擇性必修1教材P40)袁世凱等奏折中提出了什么新政措施?這一措施有何歷史意義?提示 措施:廢除科舉制,建立新式學堂。意義:選拔有用人才,普及教育,開啟民智。3.必考概念——拓視野《奏定學堂章程》:光緒二十九年,由張百熙、張之洞、榮慶等奏擬,又稱癸卯學制,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國實行的學制。該章程對中國近代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知識點二 經濟與社會生活的近代化1.近代經濟(1)引入工廠制度【鏈接·選擇性必修2·P26】①洋務派:創辦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業,引進了工廠制度,進行機器大生產。②民族資本家:張謇、范旭東等主張實業救國,開辦工廠并借鑒西方工廠的管理經驗。(2)創新商業經營形式【鏈接·選擇性必修2·P45】近代銀行 ①1865年,英國在香港開辦匯豐銀行,并在上海設立分行 ②1897年,盛宣懷在上海創辦中國通商銀行,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家銀行股份企業 19世紀70年代,民用股份制企業出現,股票開始走向市場證券機構 上海出現了最早專營股票的證券機構——上海平準股票公司百貨公司 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貨公司——先施百貨公司2.近代社會生活(1)城市建設【鏈接·選擇性必修2·P64—65】①主要城市:上海、天津、廣州等通商口岸,成為近代化性質的工商業城市。②基礎設施:1864年,上海煤氣公司成立;此后,自來水、電力、公路、電報、電話等事業逐漸發展起來。(2)交通運輸成 就 鐵 路 【鏈接·選擇性必修2·P72】 ①唐胥鐵路:1881年建成,這是中國人在自己國土上修建的第一條實用鐵路 ②京張鐵路:1909年竣工,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由詹天佑主持修建運 輸 【鏈接·選擇性必修2·P73】 ①19世紀60年代中期,中國人建造的蒸汽動力輪船“黃鵠號”試航成功,揭開了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序幕 ②1872年,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為中國近代航運史上的里程碑影響 【鏈接·選擇性必修2·P73—74】 ①加強了各地的溝通,促進了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 ②影響了城市的發展:清江浦因京杭大運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運路線的改變和津浦鐵路的開通而衰落;京漢和隴海兩大鐵路開通后,鄭州發展態勢超越了洛陽與開封 ③方便了物品傳遞和信息交流。1878年,天津海關書信館對公眾開放郵寄業務;1897年創辦的大清郵政官局,是近代中國國家郵政的開端;電報、電話也在晚清時傳入中國(3)醫療衛生:西醫在中國的傳播【鏈接·選擇性必修2·P85—86】西式 醫院 分科完備,技術先進。牛痘接種法、麻醉術、放射技術等陸續引入中國西醫 院校 把教學、科研與臨床結合在一起,培養了相當數量的西醫人才公共 衛生 一些大城市借鑒了西方的公共衛生措施,推廣自來水、改善食品衛生狀況、處理垃圾與糞便等(4)文化保護與傳承圖書館 1909年清政府籌建京師圖書館,1916年起其開始體現國家圖書館的職能【鏈接·選擇性必修3·P84】博物館 【鏈接·選擇性必修3·P85】 ①19世紀六七十年代,法國人韓伯祿在上海建立自然歷史博物院,是中國最早出現的近代意義上的博物館 ②1905年,張謇在江蘇南通建立南通博物苑,是中國人自建的第一個公共博物館文物 保護 1906年,清政府頒布《保存古物推廣辦法》【鏈接·選擇性必修3·P88】助學助考1.學習聚焦——辨正誤①晚清時期中國的鐵路業主要掌握在列強手中,該現象植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②京張鐵路是中國人在自己國土上修建的第一條實用鐵路。(×)③1897年創辦的大清郵政官局,是近代中國國家郵政的開端。(√)④交通的改進促進了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帶動了城市格局和社會生活的變化。(√)⑤近代中國城市化水平低,發展不均衡。(√)⑥伴隨著城市化進程,城市的基礎設施不斷發展、完善。(√)⑦西醫的示范效應為中國近代醫療制度的初創樹立了樣板,政府和民間人士相繼自發地開辦了新式醫院。(√)2.挖掘教材——學思用①“黃鵠號”的設計者為徐壽,船長約18米,排水量約為25噸,船體為木質結構,試航速度為8—14千米每小時。(摘自選擇性必修2教材P73)“黃鵠號”建造的背景是什么?在中國歷史上有什么影響?提示 背景:洋務運動。影響:揭開了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序幕。②張謇評述鐵路修成后:“小民生業,靡不流通;朝廷法旨,靡不洞達;山川之產,靡不盡出;風俗之陋,靡不盡除。”(摘自選擇性必修2教材P74)據此可知,中國近代鐵路建設有什么歷史意義?提示 推動中國的近代化,促進中國近代由傳統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轉型。③閱讀圖片“清末上海街道的煤氣路燈”。(摘自選擇性必修2教材P65)如何認識這一現象?提示 中國近代城市開啟了基礎設施的建設,但主要集中在像通商口岸之類的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而且水平有限,發展也不平衡。3.必考概念——拓視野①買辦:指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中,替外國資本家在本國市場上服務的中間人和經理人,具有洋行的雇員和獨立商人的雙重身份。其職能主要是幫助洋行收購土貨,銷售洋貨。“買辦”的出現,反映了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特性。②實業救國:是以發展實業作為救國救民主要手段的一種經濟思想,對中國近代化進程產生了重要影響。在19世紀后期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始終作為一種社會思潮而存在,在中國近代眾多的社會改革方案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以張謇為代表,盛行于20世紀初。該思想表達了中國近代民族資產階級企圖通過發展實業來挽救民族危亡的美好愿望,具有愛國的進步意義,促進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主題一 變革與創新——晚清教育與選官制度的變革[3年6考]1.頑固派對西式教育的態度(2023·廣東高考,8)2.維新變法與科舉選官變革(2022·天津高考,5)3.西方文化傳入的影響(2022·浙江6月選考,10)4.晚清科舉教育變革的特征(2022·河北高考,7)5.晚清體育教育的特點(2021·江蘇高考,7)6.晚清福建船政學堂的特點(2021·湖北高考,6)視角1 史料證史——晚清科舉制度的廢除史料一 1905年袁世凱、張之洞再奏:就目前而論,縱使科舉立停,學堂遍設,亦必須數十年后,人才始盛。如再遲至十年,甫停科舉,學堂有遷延之勢,人才非急切可成,又必須二十余年后,始得多士之用。強鄰環伺,豈能我待。——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史料二(清政府)1905年廢除科舉制度,成立學部,同時,在京師設立仁學院、進士館,各省設立課吏館。——鄭師渠《中國近代史》思考(1)根據史料一歸納袁世凱等人主張立即廢除科舉制的理由。提示 舊的科舉制不能培養可用的人才;舊的科舉制不能應對嚴重的內外危機;舊的科舉制嚴重阻礙了新式學堂的創設。(2)根據史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晚清廢除科舉制的主要原因。提示 國家發展需要專門人才,而科舉制不再適應社會需要;20世紀初,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為挽救統治危機;教育、選官制的調整為廢除科舉制奠定了一定基礎。視角2 學者研究——清末留學畢業生選官制度史料 從留學生當中遴選官吏①是清末“新政”的重要舉措。1901年上諭稱:留學生“如果學成得有優等憑照回華,準照派出洋學生一體考驗獎勵,均候旨分別賞給進士、舉人各項出身②,以備任用,而資鼓舞”。1908年奏行《游學畢業生廷試錄用章程》,提出“東西國之醫科、工科、格致科、農科大學畢業生及各項高等實業學堂畢業者,往往以科學見長,不工文字。此項學生準其僅作科學論說一篇,不必兼作經義”。1909年,規定對留日歸來的學生須加試日文,以資甄別。——摘編自荊月新《清末留學生選官制度的機制創新及其局限》史料二 就留學選官而言,許多留學生,在中西對比之下,他們感悟振興中華的最大障礙是列強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專制腐敗統治,因而走上立志推翻清王朝的斗爭,不再以功名利祿為目的。從此意義上講,清末選官制度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培養了掘墓者。——張靖《晚清選官制度變革研究》解讀主旨 史料一主要闡述晚清留學畢業生選官制度的舉措及特點 史料二主要敘述了晚清留學選官制度變革的影響細讀 ①為解決廢除科舉以后的國家官吏人才選拔問題而確立 ②體現了新舊交替摻雜的特點思考 (1)根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歸納清末新政期間留學生選官機制的特點。提示 特點:保留了舊官制的出身名號;選拔標準側重于西方科學技術;機制趨于完備。(2)依據史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晚清選官制度變革對清王朝“新政”的影響。提示 晚清選官制度變革為清王朝培養了大批精通西學的技術人才,打破傳統官制束縛,開啟中國近代公務人員選考制度的先河;植根于中國傳統官制政治文化,在統治危機日益加深的社會環境下,難以取得良好效果。但是培養了晚清政府的“掘墓人”,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1.歷史解釋——清末留學畢業生選官制度(1)概況:20世紀初,考試成為清政府從留學生中選錄官員的主要辦法。1905—1911年,清政府共舉行了七次留學生考試,并舉辦四屆廷試,大量留學生通過這一途徑躋身仕途。(2)影響:開辟了中國讀書人進入仕途的新途徑,中國社會興起留學熱潮。清政府通過考試錄用政策,將部分歸國留學生納入官僚體系,對鼓勵學堂學生留學和歸國都起了積極作用。2.唯物史觀——晚清選官制度的意義和局限性(1)意義①新的選官制度,改善了政府人員結構和知識結構。②將中國傳統選官制度與西學結合,有利于選官制度的近代化。選官制度改革的本意在于培養“尊崇孔教,愛戴大清國”的候補官員,但新生的知識分子通過新式學堂和留學教育,接受了西學,“新政造就了他們,但他們又超出了新政劃定的界限,奔向了立憲和革命”,成為清朝無法控制的社會力量,加速了清朝的滅亡。(2)局限性:晚清采用學堂選官和留學畢業生選官制度取代科舉取士,并由國家包辦學生的出路,這在本質上沒有擺脫傳統的學而優則仕的思維,缺乏有效、有力、統一的管理體制。主題二 演進與變遷——晚清經濟與社會生活的近代化[3年14考]1.晚清經濟、階級結構的變動(2023·全國甲卷,29)2.晚清對外貿易的特點(2023·全國乙卷,28)3.近代上海社會生活的變化(2023·浙江1月高考,19)4.盛宣懷建議開設銀行的目的(2023·浙江1月選考,6)5.近代中國金融方式的變化(2023·浙江6月選考,6)6.鴉片戰爭后通商口岸經濟特點(2022·河北高考,6)7.鴉片戰爭后國人對外交流觀念(2022·江蘇高考,6)8.晚清民族工業發展的特點(2022·湖南高考,7)9.晚清地方經濟發展的特點(2021·江蘇高考,8)10.晚清經濟貿易折射的特點(2021·湖南高考,7)11.晚清經濟結構變動的特點(2021·廣東高考,6)12.近代城市生活的變化及特點(2021·遼寧高考,6)13.晚清衛生防疫的特點(2021·河北高考,7)14.晚清職業觀念的變化(2021·江蘇高考,6)視角1 學者研究——洋務運動與近代商業經營史料 1872年,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在中國第一次引入股份制。這種籌資方式,開闊了國人視野并促進了招商局的迅速壯大……中國的股份制企業增至20多家。《申報》評論:“招商局開其端,不數年間,風氣為之大開,公司因之云集。”“創辦招商局十余年來,中國商民得減價之益而水腳(水路運費)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數千萬。”……招商局還率先投資開平礦務局、上海機器織布局和中國通商銀行等。招商局創造了歷史上的第一次輝煌。——據虞和平等主編《招商局與中國現代化》思考 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輪船招商局在促進中國早期近代化進程方面的積極作用。提示 輪船招商局提供了現代化管理經營模式,推動中國股份制企業的發展;輪船招商局推動了其他領域的投資,推動中國工業的近代化;打破了列強在中國近代水上交通的壟斷局面,促進了中國交通近代化;引進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學技術,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視角2 學者觀點——近代中國的城市與交通史料一 中國城市告別傳統城市形態走向近代是從19世紀40年代開始的①。中國的城市近代化發軔于西方資本主義的侵入,一批有別于傳統封建市鎮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這些通商城市以貿易為中介,并通過強行建立租界等手段②,將西方資本主義社會新的技術、城市建設與管理、文化樣式及價值觀念移植嫁接到傳統城市之中,從而使這些城市走出鄉村社會及文化的包圍而開始了艱難的近代之旅。——摘編自涂文學《中國近代城市化與城市近代化論略》史料二 近代以來,火車、輪船逐步代替了車馬和木帆船,原來因地方荒僻、交通不便而滯留下來的物產能夠運出去變成有價值的商品;大量能夠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商品也得以運進來,給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但輪船進入中國是與近代中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通商口岸的開辟相聯系的;鐵路的開通是與晚清政府大量舉借外債、喪失路權相始終的;近代最早的公路又是在被稱為“國中之國”的租界出現的。——據蘇生文《中國早期的交通近代化研究》解讀主旨 史料一主要闡釋了近代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特點及成因 史料二主要闡述了晚清交通領域的變化及對社會生活的影響細讀 ①源于鴉片戰爭后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 ②體現了中國近代城市發展的半殖民地色彩思考 (1)根據史料一概括近代中國城市發展的特點。提示 特點:具有半殖民地特征;受西方工業文明影響大;空間布局不均衡;起步晚于西方國家;傳播西方思想、價值觀念等。(2)根據史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晚清交通領域的新變化并簡析其影響。提示 新變化:新式交通工具出現;新式道路的建設。影響:提高了運輸效率,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推動了交通事業的近代化;推動了傳統經濟結構的變動,加強了中國與世界的聯系;便利了列強的對華侵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1.歷史解釋——近代中國城市化的特點(1)半殖民地色彩:中國近代的城市化是在西方列強的侵略下開始的,一系列通商口岸的開放客觀上促進了中國的城市化進程,這些城市成為西方列強侵華的基地,成為西方人的主要聚集地。(2)農村人口的涌入是城市化重要的推力:中國人口基數龐大,隨著近代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大量農村人口涌入城市,但是,城市經濟發展無法容納如此眾多的就業人群,造成中國近代城市就業壓力非常大,貧民窟數量眾多。(3)工業化水平低下的城市化:中國近代城市的發展不是建立在工業化充分發展的基礎之上的,城市中從事生產事業的人口比例很低,這就造成中國近代城市失業、無業人口眾多。2.歷史解釋——中國近代交通發展的特點(1)引進技術:鴉片戰爭后,伴隨著西方列強的侵略,近代交通工具如:火車機車、輪船和汽車等引入中國,中國交通工具從人力、畜力、自然力牽引發展到機械牽引。(2)自制自研:唐胥鐵路和京張鐵路的建成開辟了中國人自己修筑鐵路的先河;“黃鵠號”蒸汽動力輪船的建造,開啟了中國近代造船工業的序幕。(3)海陸空均有發展,先快后慢,多層次并行;從平面交通時代發展到立體交通時代。(4)向平民化、普及化發展;城市顯著,鄉村緩慢,發展不平衡。【練·教材改編題//固基礎】1.(據選擇性必修1教材P40“史料閱讀”改編)《立停科舉推廣學校折》認為:“科舉夙為外人詬病,學堂最為新政大端。……且設立學堂者,并非專為儲才,乃以開通民智為主,使人人獲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國,下得自謀其生。”下列不屬于清政府“推廣學校”動因的是( )A.國際輿論的深刻影響 B.適應官制革新的需要C.推動傳統教育近代化 D.培養人才且開啟民智答案 C解析 材料主張興辦新式學堂,為近代學校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鑒,而不是推動傳統教育近代化,故C項錯誤,符合題意;“科舉夙為外人詬病,學堂最為新政大端”說明國際輿論的深刻影響,故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人人獲有普及之教育……上知效忠于國,下得自謀其生”說明推廣學校適應官制革新的需要,故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并非專為儲才,乃以開通民智為主”體現培養人才且開啟民智,故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2.(據選擇性必修1教材P40“教材知識”改編)1904年初,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該章程規定自高等小學以上,畢業考試結果分最優、優、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獲相應的獎勵出身,并被授以官職或得以升學。該章程的頒布( )A.使科舉制正式退出歷史舞臺B.推動了近代選官制度的轉變C.有利于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D.奠定了中國文官制度的基礎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1904年初,清政府頒布《奏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該章程規定自高等小學以上,畢業考試結果分最優、優、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獲相應的獎勵出身,并被授以官職或得以升學”可知,反映了清末學堂選官制度的改革信息,新式學堂制度改變了過去科舉選官的模式,有利于推動近代選官制度的轉變,B項正確;1905年清政府正式廢除了科舉制,排除A項;材料與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無關,當時并沒有九年義務教育,排除C項;孫中山的文官考試思想,進一步奠定了中國文官制度的基礎,排除D項。故選B項。3.(據選擇性必修2教材P40“教材知識”改編)如圖為1876年籌辦的開平礦務局發行的股票,在票面上加蓋了“茲因開河筑道,需項甚巨,擬增資貳十萬兩,合壹百萬兩,當經稟明傅相奉批在案。特此申明”的紅色文字。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A.解決了政府的財政困難B.政府放棄了傳統的抑商政策C.改變了近代中國商業經營方式D.群眾積極投資股票的現象非常普遍答案 C解析 根據材料“開平礦務局發行的股票”“茲因開河筑道,需項甚巨,擬增資貳十萬兩,合壹百萬兩,當經稟明傅相奉批在案。特此申明”可知,開平礦務局通過發行股票以籌集資金,改變了近代中國商業經營方式,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洋務企業的發展,C項正確;“解決了政府的財政困難”說法絕對,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政府還未放棄傳統的抑商政策,排除B項;材料僅體現洋務派推行股票,未體現群眾積極投資股票的現象非常普遍,排除D項。故選C項。4.(據選擇性必修2教材P65“教材知識”改編)如圖為清末上海街道的煤氣路燈。對此正確的認識是( )A.上海的交通設施比較落后B.煤氣路燈最早出現在租界C.列強侵略深入到各個角落D.工業文明逐步影響到中國答案 D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清末上海街道出現煤氣路燈,體現了工業文明逐步影響到中國,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工業文明影響中國社會生活,未體現上海的交通設施比較落后,排除A項;材料內容不能得出“煤氣路燈最早出現在租界”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工業文明影響中國社會生活,“列強侵略深入到各個角落”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項。故選D項。【練·高考真題//明考向】命題點1 近代中國商業方式的變化1.(2023·浙江1月選考,6)1896年,盛宣懷上奏:“銀行昉(開始)于泰西……各國通商以來,華人不知務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銀行乃推行來華,攘我大利。近年中外士大夫灼見本末,亦多建開設銀行之議”“合天下之商力,以辦天下之銀行,但使華行多獲一分之利,即從洋行收回一分之權”。據此可知,盛宣懷建議開設銀行的主要目的是( )A.實現對外貿易壟斷B.與外商爭奪利權C.抵制洋貨、提倡國貨D.刺激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合天下之商力,以辦天下之銀行,但使華行多獲一分之利,即從洋行收回一分之權”可知,盛宣懷打算創辦銀行,抵制洋行的經濟侵略,與外商爭奪利權,B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壟斷對外貿易,排除A項;C項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民族工業在洋務運動后期就產生了,排除D項。命題點2 近代中國經濟現象的特點2.(2023·浙江6月選考,6)莊票是由錢莊簽發的有若干金額的票據,可以代替現金。1846年,洋商在與華商的交易中首次接受上海錢莊的莊票。19世紀50年代之后,莊票已經成為外商普遍接受的結算工具。1869年,匯豐銀行首次接受錢莊以莊票作為抵押,向其提供貸款。據此可知( )A.現金快速退出了中外貿易結算B.莊票在中外商業往來中獲得認同C.錢莊資本主要來自于外國銀行D.帝國主義對華經濟侵略日益加深答案 B解析 據材料可知,在近代的中外經濟交往中,外商最終接受了莊票,故選B項。外商接受了莊票不代表現金退出了中外結算,同時現金快速退出了中外貿易結算也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據材料無法得出錢莊資本主要來自外國銀行,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外商最終接受了莊票,排除C項;D項表述符合題干時空,但據材料信息無法看出列強對中國經濟侵略加深,排除。命題點3 近代教育選官制度體現的特征3.(2022·河北高考,7)優貢考試是清廷廢除科舉后保留的善后舉措。據1907年《時報》載:在浙江優貢考試期間,一位趨新的外地書商發現當地士子對新學的了解相當“卑下”,“思想之鄙陋有不能言語形容者”,他“不禁為吾浙前途悲”。據此可知,當時( )A.風俗習慣新舊雜糅 B.教育近代化艱難起步C.社會呈現轉型特征 D.士子對新政缺乏信心答案 C解析 根據“優貢考試是清廷廢除科舉后保留的善后舉措”可知,優貢考試目的是維護清王朝的統治,廢除科舉引進西方的學制科目是當時的情況,報紙上出現當地士子對新學了解太少,反映科舉制雖明面上廢除,實際上仍然有人追隨科舉,阻遏新學傳播的情況,說明由君主專制向民主共和社會轉型過程中呈現的新舊思想碰撞現象,體現社會已經呈現轉型特征,故選C項;材料未涉及風俗習慣,排除A項;教育近代化起步與洋務運動中創辦的京師同文館相關,排除B項;報刊報道的浙江士子的情況,是對新政缺乏了解,排除D項。命題點4 近代中國的經濟與社會生活4.(2021·遼寧高考,6)1865年,煤氣燈開始在上海使用,起初主要用于洋行和街道,后來行棧、鋪面、茶館、戲樓以及居家競相使用,上海成為名副其實的“不夜城”。這反映出( )A.近代物質文明影響社會生活B.城市化進程拓展城市公共空間C.工業革命成果催生新興產業D.市民階層訴求改變服務業面貌答案 A解析 據材料可知,1865年,煤氣燈開始在上海使用,且使用范圍逐漸推廣,使上海成為名副其實的“不夜城”,這說明近代物質文明影響社會生活,故選A項。城市化進程與材料無關,排除B項;材料強調煤氣燈在上海的廣泛使用,未涉及“新興產業”,排除C項;市民階層訴求改變服務業面貌與“居家競相使用”無關,排除D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