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科學 年級 四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彈簧測力計教科書 書 名:科學教材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教學目標【科學觀念】 1.力有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是可以測量的。 2.彈簧測力計是利用彈簧“受力大,伸長長”的特征制作的,彈簧的伸長特征與橡皮筋相似。 3.力的單位是牛頓。 【科學思維】 1.通過觀察和使用彈簧測力計,猜測測力計各部分結構的功能。 2.綜合分析彈簧測力計的各要素,能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簡易測力計,并通過課后討論,找到劃分簡易測力計刻度的方法。 【探究實踐】 1.認識彈簧測力計的基本結構。 2.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態度責任】 1.發展進一步研究力的興趣。 2.樹立細致、有步驟工作的態度。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能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力的大小。教學難點: 通過討論設計簡易測力裝置,并能夠想到加上刻度。教學過程設計一個簡易測力計 1.比較 (1)【出示兩袋水果】比較提起哪袋水果用的力更大?(播放兩個學生提起視頻) (2)【出示兩個差不多的文具袋】再請這兩位同學試一試。(播放視頻——兩人結論不同) 提問:為什么兩人的結果不同? 預設:因為每個人的主觀感受不同,所以判斷也會有差別 2.提問:實驗室正好有一些橡皮筋,可以用它來測量比較嗎?(播放學生操作視頻) 3.【出示橡皮筋被拉伸對比圖】提問:他們是怎樣判斷的? 4.總結:物品重力越大,橡皮筋受到的力就越大,伸長越長。 5.提問:那么提起1號文具袋用的力有多大呢? 預設:用橡皮筋測量不出來 6.引導:想想生活中我們使用過哪些測量工具? 7.提問:尺子為什么能夠測量長度?預設:因為尺子上有刻度。 8.介紹其他有刻度的測量工具,引導學生說出可以給橡皮筋加上刻度。 9.引出彈簧測力計。 二、認識彈簧測力計 1.過渡:老師為你們提供了完整的和拆開可以看到內部結構的彈簧測力計,請同學們結合書本內容,根據觀察和操作要求,自主學習。 觀察和操作要求: ①認識彈簧測力計結構名稱,并猜測各部分作用; ②用力慢慢拉掛鉤,觀察彈簧測力計各部分的變化; ③你還有其他的發現嗎? 2.小組匯報、交流彈簧測力計的知識。 (1)提問:彈簧測力計由哪些部分組成?分別有什么作用? 【出示幾種不同的測力計圖片】提問:這是不同的測力計,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嗎? 預設:這些測力計雖然外形不同,但是它們的結構比較相似,而且都用到了彈簧。 (2)提問:慢慢拉掛鉤,彈簧測力計有什么變化嗎? 預設:用力拉掛鉤,彈簧伸長了,而且用的力越大,彈簧伸長越長。松手之后,彈簧又彈回去了。 提問:彈簧彈回去說明它產生了彈力,這個彈力是怎么產生的? 預設:這個彈力是因為彈簧被拉伸而產生的。 提問:現在你能解釋為什么彈簧測力計能測量力的大小嗎? 預設:彈簧受到的力越大,伸長越長,彈簧測力計就是利用這個特征來測量力的大小的。 (3)提問:你還有其他發現嗎?(引導學生關注量程和分度值) 教師詳細介紹量程和分度值。 三、學習使用彈簧測力計 1.過渡:了解了彈簧測力計的構造,我們通過一個微課視頻學習怎么使用它測量力的大小吧。(播放微課) ①觀察量程,挑選合適的彈簧測力計。 ②觀察并計算分度值。 ③調零。 ④測量、讀數。 ⑤記錄。 ⑥整理儀器。 四、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 1.過渡:學習了彈簧測力計的使用,現在解決我們留下的疑問——測量提起1號文具袋要用多大的力? 2.播放學生操作視頻。 3.學生測量 【測量活動】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鉤碼、筆袋、橡皮等物體的重力, 【思考】不能直接掛在掛鉤上的物體怎么測量? 4.過渡:來看大家的測量結果,說說測量過程中碰到了什么問題或者有什么好的經驗可以分享給大家嗎? 預設:測量時有的物體不能直接掛在掛鉤上,因此我們利用口罩做了一個小籃子,先測量出口罩的重力,再將物體放入籃子中測量,最后計算出它的實際重力。 預設2:我發現同樣的物品,測出來的重力不同,可能是有的彈簧老化不靈活導致的,必須更換新的測力計。 五、研討 1.提問:彈簧如果老化了,彈力會衰減,也會影響測量結果。你們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還有彈力嗎?這些彈力是怎么產生的?(學生回答) 2.過渡:生活中許多地方都有彈力,比如跳水時的跳板、跳高時的撐桿、被擠壓變形的健身球等。 六、拓展 今天我們認識并使用了彈簧測力計,你們能用這些材料(橡皮筋、硬紙板、回形針、鉤碼、筆、直尺等),設計并制作一個簡易的帶有刻度的測力計嗎?課后請小組一起討論,并結合老師為大家準備的視頻來制作一個屬于自己的簡易測力計吧。制作完成后,還可以根據它的不足繼續改進。今天的課我們就上到這里啦,同學們再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