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科學 年級 四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教科書 書 名:科學教材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教學重難點分析1.教學重難點分析 與課標相關的內容(3~4年級): 核心概念學習內容內容要求學業要求(三)物質的運動與相互作用3.3聲音與光的傳播 舉例說明聲音因物體的振動而產生。 舉例說明聲音在不同物質中可以向各個方向傳播。能解釋物體震動與聲音產生及其變化之間的關系。能在教師指導下設計實驗,探究聲音與物體震動的關系。課時內容分析: 本課是教科版教材四年級上冊《聲音》單元的第4課《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本課內容學生在前3課的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探究了解到振動使物體發出聲音,物體在振動的同時又會引起周圍物質的振動,并通過這些物質把聲音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外一個地方。本節課將學習聲波通過我們耳郭的收集并通過外耳道傳到鼓膜,起鼓膜的振動,鼓膜的振動通過聽小骨、耳蝸和聽覺神經傳給大腦,我們就能聽到聲音了。 2.學習者分析 通過前面三節課的學習,學生對于聲音的部分知識已有一定的了解,他們已經知道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并以聲波的形式可以在固體、液體、氣體中向各個方向傳播。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學生將根據對于聲音傳播已有認知,借助人耳的結構與功能,通過模擬實驗的方式來探究聲音在耳中的傳播,從而使學生真正理解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但是學生對于耳朵的認識大多只停留在它的外部特征以及它是一個重要的人體聽覺器官等一些淺顯的知識上。至于耳是由哪些部分組成的,各部分在聲音的傳播過程中有什么作用以及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部分學生會知道其中一些的名稱和作用,但是大部分學生無法清晰將耳的結構與怎么聽到聲音建立聯系。因此需要借助耳的結構和功能進一步使學生理解聲音在耳內的傳播路徑。教學目標1. 科學觀念:通過觀察人耳結構,分析人聽到聲音的過程,理解聲音的產生及傳播特點。 2. 科學思維:通過模擬自制的鼓膜在遠近、強弱不同聲音作用下振動的狀態,分析得出聲音在耳中的傳播路徑。能夠通過模擬實驗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3. 探究實踐:在探究的過程中,能初步利用簡單的表格記錄和整理實驗結果,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 態度責任:通過模擬探究活動,能對自制鼓膜表現出探究興趣,并培養學生如實地記錄和描述實驗時的現象。認識到耳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初步了解對于鼓膜的保護。通過引導學生學會保護聽力的常用方法,培養學生形成珍愛生命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通過探究耳朵的結構,了解到物體在振動的同時又會引起周圍物質的振動,并通過這些物質把聲音從一個地方傳播到另外一個地方。教學難點: 通過模擬實驗的方式來探究聲音在耳中的傳播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聚焦教師活動1 1. 回顧所學知識:在前兩節節課中,我們通過觀察尺子、鼓面、音叉,了解了聲音由振動產生。又通過在不同物質中產生振動,發現了可以在氣體、固體、液體中傳播。 2. 揭示課題:那么在聲音傳播出來后,我們又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呢?我們今天一起來研究一下。(板書出示課題)。 學生活動1 預設:思考:我們是如何聽到聲音的。活動意圖:通過回顧聲音是如何產生的,以及聲音是如何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引發出新的思考——聲音傳播出來后,我們又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呢。學生要認識到聲音可以向各個方向傳播,也可以在不同物質中通過振動傳播。 環節二:探索教師活動2 1.觀察耳的結構,預測各部分功能 (1)引導學生觀察耳: 談話:同學們觀察過自己的耳朵嗎?它是什么樣子的?看一看周圍的同學,試著把它畫一畫吧。 (2)組織學生畫一畫耳的結構,推測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 (3)小組匯報交流:學生介紹耳結構,預測各部位的功能 2.體驗耳郭的作用: (1)體驗要求:從身邊找出一張A4紙,把它卷成圓筒的形狀放在耳邊。大家覺得這個紙筒的形狀像耳朵嗎?我們把卷好的紙筒放在耳邊,請旁邊的同學說兩句話,聽一聽聲音清晰嗎?放下紙筒后,再聽一次,比較一下,兩次聽到的聲音有什么不同?給大家兩分鐘的時間,和身邊的同學試一下吧 (2)教師小結:做完這個實驗,你能推測出耳郭有什么功能嗎,我們來聽一聽同學們的看法(學生發言)。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人耳通過耳郭收集聲波,外耳道將聲波傳遞到中耳。 3.模擬鼓膜的作用: (1)提問:同學們,了解了耳郭的功能后,我們再來繼續觀察耳朵,大家還能看到什么? (2)耳郭里的這條通道叫做外耳道,它的作用就是將振動產生的聲音傳遞到耳朵深處。那么外耳道再往里還有什么結構呢?我們用眼睛不太好觀察到了,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張耳朵的結構圖,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3)鼓膜和聽小骨的位置比較深,我們不太好觀察研究,同學們有什么辦法能讓我們探究鼓膜的作用嗎? (4)我們可以準備這些材料,兩個剪掉的礦泉水瓶,一張氣球皮,一根牙簽,一個又輕又小的超輕粘土。我們將其中一個礦泉水瓶剪掉上半部分,用來模擬耳郭,(點擊)另一個剪好的礦泉水瓶用來模擬耳道。(點擊)在大口一端緊繃一塊氣球皮,用它來模擬鼓膜。(點擊)在牙簽和細線上懸掛一個又輕又小的超輕粘土,粘好牙簽后使泡沫小球緊挨著氣球皮,用它來模擬聽小骨。 (5)同學們,你看到了嗎?通過模擬實驗,我們看到小球發生了輕微的振動,我們可以推測出,聲音帶動了鼓膜振動,而鼓膜又引起了聽小骨振動。鼓膜和聽小骨都可以傳遞外界的振動,看來他們是我們聽到外界聲音的關鍵部位。 4.出示圖片觀察內耳的功能 (1)教師出示耳結構圖。 如果繼續向耳朵深處觀察,我們會看還有其他的結構,他們是耳蝸和聽神經,那么,它們都有什么作用呢?我們可以通過一個視頻來了解一下。學生活動2 同學們相互觀察一下耳然后用在報告單上繪畫。 推測耳朵形狀的功能 學生通過卷紙,模擬耳郭的作用 學生小組交流,推測耳郭的作用 學生互相觀察,用語言描述看到的外耳道。 請學生觀察“耳結構示意圖”和“耳的結構模型”。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學習,全程輕聲討論。學習結構示意圖,了解各部分名稱并預測各部位的功能。 學生設計實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預設:可以使用藍牙音響對鼓膜模型發出聲音。 學生體驗感受:氣球皮感受到外界的聲音后會產生振動,遇到聲音會振動,遇到不同聲音振動程度不同。 學生利用身邊材料制作模擬教具 活動意圖:在探究環節中,學生通過觀察模型進行想假設,培養學生分析能力。隨后通過模擬實驗的方式進行探究,通過實驗充分驗證自己的猜想,從而進一步了解人耳中的鼓膜能感應聲波并振動,進而傳到內耳,引起聽覺。環節三:研討教師活動3 1.我們對人耳的結構和功能有哪些新的認識? 2.耳郭與紙喇叭在聚集聲音方面有什么相似之處?你能解釋醫生用的聽診器是怎樣工作的嗎?學生活動3 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小組研討并進行分享交流 預設: ①我們在生活中要養成保護耳朵保護聽力的好習慣。 ②生活中我們可以遠離噪音嘈雜的環境來保護聽力。活動意圖: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對于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有了初步的認識,通過介紹聽診器等生活中的實際工具,將科學概念聯系實際應用中,將科學知識與學生生活實際關聯起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科學概念。并養成保護聽力、珍愛生命等健康的生活方式。7.板書設計 4.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 鼓膜(振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