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科學 年級 三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我們關心天氣教科書 書 名:科學教材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教學目標1.科學觀念: ①通過觀察,認識到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天氣可能不一樣,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天氣也可能不一樣; ②知道天氣是一個地方在某一短時間里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況; ③認識到天氣總是在不斷變化,有些天氣會給我們帶來災害。 2.科學思維: 通過對各種天氣現象進行交流和分析,能正確分類天氣現象。 3.科學探究實踐: 通過感官觀察、查閱資料等方法,收集天氣信息。 4.科學態度責任: 通過觀察和記錄天氣,感受天氣的多樣性,天氣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養成關心天氣的習慣。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認識到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天氣可能不一樣,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天氣也可能不一樣。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知道天氣是一個地方在某一短時間里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況。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環節一:激趣導入,提出問題 1.提問學生: 同學們,去旅行前,你最關心的一件事情是什么? 2.旅途中為什么大家都會關心天氣? 3.揭示課題 1.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2.聯系生活實際,回答問題 從生活實際出發,激發學生探究天氣的興 趣。環節二:探究研討,認識新知 1. 聚焦:認識天氣 (1) 提問:今天天氣怎么樣? (2) 出示照片:晴天的長城,雪天的長城;11 月的黑龍江,11 月的海南。 (3) 提問:觀察照片,你發現了什么? 小結: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天氣不一樣。 (4) 繼續提問: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 天氣一樣嗎? 小結: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天氣可能不 一樣,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天氣也可能 不一樣。 2. 探索:感受天氣的多樣性 出示各種天氣照片,初步了解常見天氣。 (1) 出示湖邊晴天的照片,提問:你覺得,這屬于什么天氣?用個符號來表 示,怎么畫? (晴) (2) 出示多云的照片,提問:這屬于什 么天氣?用個符號來表示,怎么畫? (多 云) (3) 出示陰天的照片,提問:用個符號 來表示,怎么畫? (4) 出示雨天的照片,提問:下雨了, 這時天氣叫什么?用個符號來表示,怎么 畫? (雨) 3.研討:分類天氣現象 (1) 出示圖片,思考:天氣是指什么呢? 你認為下面哪些圖片和天氣有關? (2) 小結:天氣指一個地方在某一短時 間里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 況。 (3) 提問:天氣會變化嗎?天氣變化的 速度是快還是慢? (4) 小結:天氣總是在不斷地變化,有 時十分迅速,有時比較緩慢。 (5) 出示“臺風”“暴雨”和“暴雪”的 照片,提問:這些天氣會造成什么危害? 小結:了解天氣的變化太重要了??茖W家 利用工具觀測天氣、發現規律,可以組織 人們提前預防。 1.學生發言,結合實際情況嘗試表述今天的天氣。 2.學生舉例說明自己的觀點。 3.學生觀看圖片,思考問題。 1.重點針對“同一時 間不同地點的天氣” 和“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天氣”這兩種情況,通過圖片、課件 等資料,讓學生認識 到天氣變化多端,感受天氣的多樣性。 2.將天氣圖片和天氣符號對應開展教學, 有利于學生掌握常見的天氣符號,在出示 天氣符號之前,讓學生思考可以怎樣設計符號,有意識地發展 學生的科學思維。環節三:學以致用,拓展延伸 1.播放天氣變化視頻,做一份“我們 的天氣日歷”2. 了解氣象學家竺可楨 1.學生觀看視頻,制作“天氣日歷”。 2.觀看視頻了解竺可楨。 從第一課開始就落實“我們的天氣日歷”的制作,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在討論中明確制作方法,還可以在后面的學習中完善或調整。環節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天氣是一個地方在某一段時間里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況,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天氣可能不一樣;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天氣也可能不一樣。天氣現象是發生在大氣圈中的自然現象,天氣總是不斷變化,有些天氣還會給我們帶來災害,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學生同老師回憶本節課所學知識 鞏固知識點,進一步掌握知識要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