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程基本信息學科 科學 年級 三年級 學期 秋季課題 空氣有質量嗎教科書 書 名:科學 三年級上冊 出版社:教育科學出版社教學目標1. 科學觀念:通過稱量小皮球以及稱量前后的質量變化,知道空氣是有質量的,而且空氣的質量是可以被稱量的。 2. 科學思維:在測量空氣質量的活動中,通過比較皮球前后兩次的質量變化,理解空氣是有質量的。 3. 科學實踐:將稱量空氣的質量活動貫穿在預測、實驗、論證的一系列活動中,掌握用稱量的方式來測量空氣的質量,建構空氣有質量的概念。 4. 態度責任:通過“空氣有質量嗎”,發展進一步研究物體的興趣和愿望;意識到應該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態度。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思考提出判斷空氣是否有質量的方法。 教學難點:通過去判斷后加入的空氣是否有質量,得出空氣有質量的結論。材料準備課件、實驗視頻、天平、小皮球、打氣筒、綠豆教學過程一、聚焦 1. 創設情境:南京博物館的“空氣色號瓶”。 2. 提出問題:兩個密封的瓶子中,一個收集了空氣,一個裝沒有任何空氣,如何區分它們? 3. 提問:空氣有質量嗎?(板書課題:空氣有質量嗎) 【設計意圖】:創設生活情景引入新課,借助混淆的瓶子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并引出“質量”的概念,通過談話了解學生前概念認知。 二、探究 (一)實驗一:稱出小皮球的質量 1. 出示簡易天平,復習回顧天平的使用。引入測量空氣質量的學習活動; (1)說說簡易天平的使用方法; (2)說明:使用簡易天平測質量的方法。 2. 學生實驗:利用綠豆稱出小皮球的質量,并記錄數據。 (二)實驗二:稱出10筒空氣的質量 1. 提問:利用這個裝置,可以證明空氣有質量嗎? 2. 師生交流,完善實驗的設計: (1)用打氣筒往皮球里充氣,簡易天平會怎么變化呢?在任務單的對應位置,記錄自己的猜測; (2)輕輕取下皮球,利用打氣筒往皮球里打入10筒空氣; (3)再輕輕地將皮球重新放到左邊的天平,觀察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4)增加綠豆,直到天平恢復平衡,記錄增加的綠豆數量。 3. 學生實驗,得出數據。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交流,設計并完善實驗方案;通過探究活動發現空氣是否有質量。同時讓學生數出一個皮球相當于多少綠豆的質量,和打入空氣后增加的綠豆數量,兩個數據的直觀對比,潛移默化地讓孩子覺察到空氣的質量很輕。 三、研討 1. 根據實驗數據,交流討論:實驗中發生了什么?和你猜想的結果一樣嗎? 2. 得出結論:充入空氣后,我們看到天平發生了傾斜,放入( )粒綠豆后,天平再次平衡。 3. 提問:如果將皮球里的空氣放出一部分后,再放回托盤,天平會怎樣? 4. 學生迅速完成操作,并得出結論:放掉一些空氣后,天平會向綠豆這邊傾斜,再一次證明了空氣是有質量的。 5. 回顧課前小明的問題,明確空氣是有質量的,但是這個質量太輕了,無法直接比較。 【設計意圖】:重復實驗可以讓學生反復關注一個重要的事實:皮球充氣后放在天平上會下沉,說明皮球中空氣的質量增加了,空氣是有質量的。并通過放氣又再一次反向證明這一觀點。增加空氣,質量增加;減少空氣,質量減小。 四、拓展 1. 介紹:科學家通過了大量實驗證明:在接近地面的地方,1升空氣的質量約為1.29g(這相當于3個回形針)。 2. 課后思考:如果用大圈代表皮球,用實心小圓圈代表皮球里的空氣微粒,我們可以怎么表示皮球兩次充氣前后的狀態呢? 【設計意圖】:用科學家的數據加深學生關于空氣質量有多輕的認識,并結合上一節課所學的知識“空氣是由空氣微粒組成的”,讓學生從微觀的角度思考充入空氣后氣球變重的原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