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1課 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與新興國家的發展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通過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第三世界國家的變化,認識其發展中的成就與問題。 1.通過展示各區域地圖,了解二戰后亞非拉民族獨立與世界殖民體系瓦解的時空史實,培育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 2.把握亞非拉國家民族獨立的基本事實,認識到獨立方式的多樣性和體現的文化的多元性,培育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 3.了解亞非拉民族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成就,分析其面臨的困境及原因,培育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知識點一 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基礎·精細梳理】1.亞洲(1)印巴獨立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亞洲的民族解放運動掀起新高潮 為削弱帝國主義的勢力提供客觀有利條件領導 國大黨領袖甘地、尼赫魯和穆斯林聯盟領袖真納結果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成為獨立的自治領。20世紀50年代,兩國都成為共和國(2)其他地區:印度獨立前后,印度尼西亞、老撾、菲律賓、緬甸、錫蘭、柬埔寨、馬來亞、新加坡等紛紛獨立。帝國主義在亞洲的殖民體系瓦解。2.非洲(1)概況國家 獨立歷程埃及 ①1952年,埃及中下層軍官發動武裝起義,廢黜國王,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國 ②1956年,埃及總統納賽爾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英軍撤離運河區阿爾及利亞 ①1954年,阿爾及利亞成立民族解放陣線,領導民族解放軍與法國殖民者進行武裝斗爭 ②1962年,阿爾及利亞獨立其他地區 ①1960年,有17個非洲國家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年” ②到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的獨立國家已達41個(2)影響:英、法、比、葡等國在非洲的殖民帝國徹底崩潰。3.拉丁美洲(1)古巴革命①1959年,卡斯特羅領導古巴革命力量推翻了美國扶植的傀儡政權。②1961年,卡斯特羅宣布古巴是社會主義國家。(2)巴拿馬斗爭:1999年,巴拿馬人民從美國手中收回巴拿馬運河區的全部主權。4.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個國家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獨立,以驚人的速度摧毀了世界殖民體系。易錯辨析 (1)以中國、阿爾及利亞、埃及等國為代表的亞非拉國家,主要通過武裝斗爭的方式取得國家獨立和解放。(√)(2)1956年,埃及總統納賽爾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這一年被稱為“非洲年”。(×)(3)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是20世紀偉大變化之一,是人類歷史的巨大進步。(√)情境釋疑 (1)閱讀“學思之窗”(見教材P128):二戰結束后印度國內面臨著怎樣的局勢?英國為此采取了怎樣的措施?提示 局勢:印度國內的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措施: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實行印巴分治。(2)閱讀“思考點”(見教材P130):二戰后亞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主要采取了哪些斗爭方式?提示 武裝斗爭,以中國、埃塞俄比亞、阿爾及利亞、埃及、古巴等國為代表;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以印度為代表。【疑難·精準突破】視角1 世界殖民體系崩潰的原因史料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對殖民主義的致命打擊。戰爭期間,反法西斯同盟通過一系列聲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獨立要求。1945年6月通過的《聯合國憲章》強調“促成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于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之國際問題,且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增進并激勵對于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之尊重”。二戰后,英帝國很快解體,法國也不得不承認印度支那、阿爾及利亞等法屬殖民地獨立。——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思考 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戰后世界殖民體系崩潰的原因。提示 二戰時期反法西斯同盟樹立的原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的推動;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衰落;各國人民的反抗斗爭;二戰后亞非拉地區經濟的發展和民族民主意識的廣泛覺醒;第三世界國家的聯合。視角2 二戰后民族獨立運動的影響史料 至此,非洲在戰后獲得獨立的國家共有整整50個。它們在非洲大陸上占有93%的土地面積,在聯合國中占有1/3的席位,在不結盟運動的正式成員中占一半以上,在第三世界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就是說,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蓬勃發展及其取得的偉大成果,不僅使4億5 000多萬非洲人民爭取自由解放的事業發展到一個新階段,而且同亞洲和拉丁美洲被壓迫民族、被壓迫人民進行的革命斗爭互相呼應,形成席卷全球的偉大革命風暴,定將給整個的舊世界以決定性和摧毀性的打擊。——摘編自楊興華《戰后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簡論》思考 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影響。提示 實現了非洲的獨立與自由,為非洲國家的振興奠定了基礎;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勢力,使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瓦解;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1.唯物史觀——二戰后民族獨立運動發展的原因(1)第二次世界大戰極大地削弱了國際帝國主義的力量,迫使宗主國調整殖民政策。(2)戰爭促進了亞非拉人民的覺醒,民族意識增強,培養了民族革命力量。(3)大戰對殖民地的經濟和社會結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進了殖民地國家民族經濟的發展和民族主義政黨的出現,為民族民主運動準備了重要的物質和組織條件。(4)新老殖民主義者的矛盾與斗爭為殖民地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5)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力量發展壯大,有力地鼓舞并支持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爭。(6)聯合國的非殖民地化活動也是推動民族獨立運動發展的重要因素。2.歷史解釋——二戰后民族獨立運動的特點(1)具有前所未有的規模和空前的廣泛性。時間長,持續半個世紀;范圍廣,不斷向縱深發展。(2)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亞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全部獲得獨立,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徹底崩潰;第三世界崛起,有力沖擊了兩極格局。(3)多數國家獨立后,仍然與原宗主國保持著密切的經濟、政治和軍事聯系。(4)戰后的民族獨立運動具有互相支持、互相援助的特點。知識點二 發展中國家的成就及面臨的挑戰【基礎·精細梳理】1.發展中國家的成就(1)含義:發展中國家,又稱“第三世界”,是指原來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取得獨立后建立的擁有完整主權的新興民族國家。(2)成就亞洲 ①20世紀60—80年代,新加坡、韓國等亞洲國家吸引外資,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 ②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灣產油國也出現了“石油繁榮”和經濟起飛非洲 ①1960—1975年,非洲工農業生產總值大約增長了一倍 ②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后,經濟發展陷入困境 ③經過調整,20世紀90年代中期,經濟又開始增長拉丁 美洲 ①原因:各國大力發展民族工業,積極促進國家之間的經濟合作 ②成就: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國家基本實現了工業化。大多數拉美國家屬于中等收入國家2.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問題(1)面臨的具體問題和調整結果地區 面臨問題 調整及結果亞洲 過分依賴國際資本和國際市場,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差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促使其重新調整經濟結構,健全政府對金融體系的監管拉丁美洲 過于依賴出口貿易和外資,欠下巨額外債,影響了發展 經過改革,20世紀90年代的拉美經濟出現繁榮勢頭非洲 是發展最不平衡的地區,到21世紀初,近一半人口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成立了各種經濟合作組織,共同謀求發展(2)面臨的共同挑戰 根本出路在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①不平等的國際經濟舊秩序。②發達國家操縱國際市場,壓低農產品和原料價格,抬高工業品價格,損害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③殖民主義侵略遺留下來的邊界和民族等矛盾,造成一些地區沖突和政局動蕩。④發展中國家自身存在政策失誤、人口過快增長、社會兩極分化、貪污腐敗等問題。易錯辨析 (1)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中國臺灣、中國香港地區推行進口導向戰略,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經濟騰飛。(×)(2)經過戰后的發展,拉美國家全部步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3)大力發展科學技術是解決發展中國家困境的根本出路。(×)(4)發展中國家的發展之路艱辛曲折,任重道遠。(√)情境釋疑 (1)閱讀“吉隆坡街道”及文字說明(見教材P131):這反映了什么歷史現象?提示 馬來西亞在取得政治獨立后,現代化建設成就顯著。(2)2000年10月12日通過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宣言》指出:“中非合作論壇是中國和非洲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的集體對話框架,謀求和平與發展是中國和非洲國家的共同目標。”(摘自教材P132)據此指出材料的主旨。提示 中非之間通過平等對話與合作,發展自己,共同謀求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疑難·精準突破】視角1 發展中國家的成就史料一 據世界銀行統計,1955—1970年,發展中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是5.4%,高于西方發達國家的4.7%。1970—1980年,發展中國家的增長速度為5.3%,而同期西方發達國家的增長速度為3.2%。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又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經濟增長率達5.5%。發展中國家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的比重,從1960年的14.5%提高到1980年的18.6%,在世界經濟中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史料二 發展中國家在大力發展本國工業的同時,也增加了用于教育、衛生、社會福利和其他服務事業的開支,使得普通人接受初等、中等甚至高等教育的比例不斷上升,人均壽命大幅度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相當程度的改善。思考 根據史料一、二,指出發展中國家取得的成就。提示 國民經濟有所發展,國家實力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視角2 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史料一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實力的對比,決定了國際經濟規則的主導權掌握在發達國家手中……貿易自由化所創造的財富70%被發達國家獲得……發達國家占據著高層次的工業部門,而發展中國家擁有的工業部門的層次是比較低的。——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史料二 部分國家主要商品占本國出口商品總額的百分比思考 根據史料一、二,指出發展中國家面臨的挑戰。提示 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主要挑戰是發達國家占主導的不平等的國際經濟舊秩序;與發達國家經濟相互依存,但與發達國家之間貧富差距加大;工業落后,缺乏競爭力;經濟結構單一。唯物史觀——新加坡、韓國經濟發展的原因(1)有利的外部環境①20世紀60—80年代,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為新加坡、韓國的出口導向型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②科學技術的發展使發達國家生產轉向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新加坡、韓國擁有質高價廉的勞動力資源,正好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③東亞地區的穩定也使它們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經濟發展上。(2)實行正確的經濟政策:韓國采用貨幣貶值以利出口,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貨膨脹,增加投資來源等政策;新加坡則將消費城市轉變為工業城市。(3)發揮政府的積極作用:政府為經濟發展創造各方面的有利條件,并積極參與投資,適當進行經濟管理。(4)中華優良的文化傳統:新加坡、韓國同屬中華文化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都發揚了注重教育、甘于吃苦、勤儉節約等傳統精神。隨堂檢測題組? 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1.(2022·北京市高中第二次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38)以下是《二戰后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重要史事簡表》。表中這些史事說明二戰后世界歷史的重要變化是( )時間 史事1947年 印度獨立1956年 埃及總統納賽爾宣布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1960年 非洲17國先后獨立,這年被稱為“非洲年”1999年 巴拿馬從美國手中收回巴拿馬運河區的全部主權A.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B.歐美國家社會運動高漲C.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D.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答案 A2.(2021·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40)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個國家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獨立。這一現象表明( )A.美蘇兩極格局瓦解B.霸權主義退出了歷史舞臺C.世界殖民體系崩潰D.發展中國家經濟成就斐然答案 C解析 二戰后,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空前高漲,全世界有90多個國家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獨立,以驚人的速度摧毀了世界殖民體系,故選C項;1991年,蘇聯解體后,美蘇兩極格局瓦解,排除A項;當今世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排除B項;發展中國家經濟成就斐然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3.(2021·北京市第一次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39)1960年有17個非洲國家擺脫殖民統治獲得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年”。到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的獨立國家已達41個,約占非洲總面積的84%,總人口的88%。這一獨立浪潮的發生( )A.促成國際工人協會的成立B.加速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C.宣告非洲全境的民族獨立D.導致美蘇兩極格局的瓦解答案 B解析 材料表明20世紀60年代非洲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漲,許多非洲殖民地都擺脫了殖民統治,宣布獨立,加速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崩潰,故B項正確;材料主旨是非洲殖民地的獨立,與國際工人協會的成立無關,故A項錯誤;材料表明非洲仍有部分地區沒有取得獨立,故C項錯誤;材料未反映美蘇爭霸的階段性,故D項排除。故選B。題組? 發展中國家的成就4.(2022年7月浙江省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10)二戰后,發展中國家為維護國家主權、促進社會發展,改變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進行著不懈的努力。下列項中,屬于發展中國家以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國際政治舞臺的重要標志是( )A.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立B.華沙條約組織的誕生C.不結盟運動的形成D.北美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答案 C5.(2018年1月新疆高中學業水平考試,9)不結盟運動成立后,其任務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而變化。20世紀70年代開始,不結盟運動的重要任務是( )A.反對霸權主義 B.反對殖民主義C.反對帝國主義 D.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答案 A思維導圖 史論要語1.隨著印巴分治與印度尼西亞、埃及、阿爾及利亞、古巴等國的獨立,亞非拉殖民體系瓦解。 2.獨立后的亞非拉國家努力探索適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掀起了現代化建設浪潮,經濟得到發展。 3.新獨立的發展中國家因為過度依賴國際市場、自身底子薄、發展不平衡和殖民主義的影響等,經濟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