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戰后國際秩序的形成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通過了解兩次世界大戰,理解20世紀上半期國際秩序的變動。 1.運用比較歸納法,比較德、日兩國法西斯勢力上臺的不同特點,培育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 2.綜合歸納綏靖政策的目的、實質、手段及影響,并指出美國的“中立”政策的實質就是綏靖縱容,培育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 3.結合史實,綜合歸納第二次世界大戰由全面爆發到最大規模的發展歷程,培育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 4.綜合歸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召開的四次重要國際會議及其影響,知道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加強合作、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過程,培育家國情懷的核心素養。知識點一 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基礎·精細梳理】1.法西斯主義(1)形成意大利 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戰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個法西斯主義政黨。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權德國 1920年,德意志工人黨改名為“民族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 名稱具有很強的誘惑性和欺騙性 簡稱“納粹黨”,是德國法西斯運動的開始日本 1921年,岡村寧次、東條英機等日本軍人訂立密約,要求“消除派閥、刷新人事、改革軍制、建立總動員態勢”,是日本軍部法西斯運動的開始(2)表現:以極端民族主義為基本特征,反對自由主義和共產主義,主張對內實行恐怖獨裁統治,對外侵略擴張,發動戰爭,爭霸世界。 法西斯主義的終極目的2.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1)亞洲背景 經濟大危機重創日本經濟,日本法西斯分子認為,擺脫危機的出路是對外擴張過程 ①1931年,日本軍隊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 ②1936年,日本建立軍事法西斯專政,以擴大對外侵略為基本國策 以廣田弘毅組閣為標志(2)歐洲背景 ①經濟大危機使德國經濟落入低谷,社會各階層對政府失去信任 ②納粹黨利用民眾對《凡爾賽條約》的強烈不滿,煽動民族復仇主義,種族狂熱和對外擴張得到廣泛支持過程 ①1933年,納粹黨建立法西斯獨裁統治,積極擴軍備戰 ②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 ③1936年,意大利和德國結成軸心國。至此,在亞洲和歐洲形成了兩 意、德、日結成侵略性軍事政治集團,又稱軸心國集團 個戰爭策源地3.綏靖政策(1)背景:1938年,德國吞并奧地利,并對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領土要求。(2)表現:英法與德意簽訂《慕尼黑協定》,把蘇臺德等地區割讓給德國。 標志著英法綏靖政策達到頂峰(3)影響:更加助長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野心。易錯辨析 (1)德國法西斯專政的特點是一黨專政,其取得政權的途徑是非法的。(×)(2)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根源于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3)1933年,納粹黨上臺執政,標志著歐亞兩個戰爭策源地的形成。(×)情境釋疑 (1)閱讀“史料閱讀”(見教材P103):希特勒、墨索里尼、近衛文麿追求的共同目標及實質是什么?提示 共同目標:發動戰爭,對外侵略擴張;“打破現狀”,即打破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英、法、美等國爭霸世界。實質:極端民族主義或法西斯主義。(2)綏靖政策是“英、法帝國主義,面臨德、意、日法西斯國家的挑戰,為了保存自己的既得利益,采取了一種以犧牲其他國家利益為手段換取與對手妥協的政策”。(摘自教材P104)綏靖政策的實質是什么?提示 犧牲別國的利益,安撫侵略者,以換取本國的和平與安全。【疑難·精準突破】視角1 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史料一 一戰失敗,德國失去了1/8國土和1/10人口,戰后又面臨嚴重經濟困難和巨額戰爭賠款。但德國軍國主義分子并不承認自己是戰爭失敗者,不甘心受到凡爾賽體系的制裁,德國社會上下充滿對戰勝國的不滿情緒和仇恨心理。1938年,英、法與德、意簽署《慕尼黑協定》,西方大國想以此“禍水東引”,幻想德國進攻社會主義蘇聯,他們好坐山觀虎斗,坐收漁人之利,最終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據湯重南《一戰后的德國與今天的日本》整理思考 (1)根據史料一分析德國能夠突破凡爾賽體系束縛的主要原因。提示 戰勝國對德國的制裁導致德國嚴重的復仇心理;未能清除德國軍國主義勢力及其產生的土壤;英法等國對德國的綏靖政策。史料二 19世紀初葉,日本民間就出現了法西斯活動。20世紀20年代,“國本社”“一夕會”等120多個千奇百怪的法西斯組織充斥了日本社會,到1936年法西斯組織已增至500多個。1929年后,隨著經濟危機不斷深化,政黨體制的政權無法扭轉經濟危機,加之軍部勢力與各種法西斯組織的結合,使日本國內政治民主化進程與“協調外交”走到了盡頭。1936年3月廣田內閣成立,法西斯政權在日本確立下來。——《世界現代史》思考 (2)根據史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權的原因。提示 近代以來,日本法西斯組織不斷發展壯大;經濟危機激化社會矛盾,加劇民主政治的危機;軍方勢力的法西斯化(軍方勢力不斷與法西斯組織勾結)。視角2 英法的綏靖政策史料 因戰爭受到了巨大的削弱……英法統治集團中的部分人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擴張政策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還有30年代經濟危機使英法兩國政局動蕩,……英法資產階級對社會主義蘇聯的本能仇恨,對弱小國家的固有蔑視……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種似乎唯有共產國際、唯有蘇聯才是德國敵人的假象,英法集團相信了這一點。——《國際關系史》思考 根據史料,指出英法縱容法西斯侵略的原因以及綏靖政策的影響。提示 原因:英法兩國實力削弱;經濟危機、政治危機影響到外交政策的連續性;對社會主義的仇視;無視小國利益;希特勒的欺騙策略。影響:綏靖政策縱容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客觀上促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唯物史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1)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是根本原因。在20世紀20年代相對穩定時期,隨著德、日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它們對英、法、美主宰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日益不滿。(2)1929—1933年大危機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起了催化作用。經濟危機引起政治危機,德、日建立了法西斯專政,形成歐、亞兩個戰爭策源地。(3)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由局部戰爭逐步演變而成的。法西斯勢力蓄意發動侵略戰爭是使局部戰爭擴大為全面戰爭的主要原因。在局部戰爭期間,反法西斯勢力基本上處于孤立少援、被各個擊破的境地,未能形成國際反法西斯同盟去遏制法西斯勢力發動世界大戰的圖謀。(4)西方國家的綏靖政策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英、法、美等國縱容法西斯侵略的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侵略擴張的囂張氣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5)蘇聯的中立自保政策。德國一直擔心開戰后東西兩線作戰,蘇聯在1939年與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客觀上“禍水西縱”,也促使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知識點二 第二次世界大戰【基礎·精細梳理】1.發展過程階段 主要事件局部戰爭 (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發動了侵華戰爭,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2)1937年,日本制造七七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開始全民族抗戰,這也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在亞洲爆發的標志,中國開辟了對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戰的東方主戰場全面爆發 (1)1939年9月,德國以“閃擊戰”突襲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2)1941年6月,德國入侵蘇聯,蘇聯戰場成為抵抗納粹德國的主戰場全球階段 (1)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對日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發展到全球階段 (2)1942年1月,《聯合國家宣言》簽署,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同盟國家協同作戰大戰結束 (1)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 (2)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2.歷史影響(1)給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生命和財產損失,以及文明劫難和心靈創傷。(2)沉重打擊了侵略者和一切非正義力量,有力維護了世界和平,彰顯了人類正義。(3)中國抗戰為贏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易錯辨析 (1)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歷了從局部戰爭到全球戰爭的過程。(√)(2)七七事變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隨后戰爭迅速擴展到全球范圍。(×)(3)《聯合國家宣言》實現了反法西斯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大聯合,為反法西斯國家扭轉被動局面創造了條件。(√)情境釋疑 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戰役開始,戰役歷時200天,德國及其仆從國共損失約150萬人(摘自教材P105)。請闡述斯大林格勒戰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歷史地位。提示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疑難·精準突破】視角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史料 彩虹是由各不相同的顏色組成的,但它們匯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條絢麗奪目的彩帶。我們的國家也是如此。我們有不同的習慣、哲學和生活方式。……我們的理想是可以匯成一個和諧的整體的①……當我們結束這歷史性的聚會,我們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條希望的彩虹②。——德黑蘭會議期間羅斯福在丘吉爾生日宴會上的演講解讀① 倡導反法西斯國家的合作② 打敗法西斯勢力的決心思考 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史料中“彩虹”的寓意。指出“我們”有什么共同的“理想”?提示 寓意:合作。共同理想:打敗法西斯,實現世界和平。歷史解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1)原因①根本原因:法西斯國家的侵略對人類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構成了威脅。②直接原因:蘇德戰爭和太平洋戰爭的爆發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2)特點①是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組成的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②是特殊的政治、經濟、軍事同盟。③聯盟內部存在矛盾和斗爭,但合作始終是主流。(3)影響①改變了法西斯國家與被侵略國家的力量對比。②增強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勝利的信心。③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進程。知識點三 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基礎·精細梳理】1.雅爾塔體系(1)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國的首腦相繼在開羅、德黑蘭、雅爾塔和波茨坦等地召開會議,締結了一系列條約和協定,建立了戰后國際秩序,史稱“雅爾塔體系”。(2)內容①重新確定歐亞國家的版圖,德國由美、蘇、英、法分區占領,日本由美國單獨占領。②日本領土限制在四個島嶼及若干小島,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在太平洋區域所占的一切島嶼以及日本竊取于中國的領土等。③承認朝鮮最終獨立。④審判戰犯,肅清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⑤對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國聯的委任統治地實行托管,原則上承認被壓迫民族的獨立權利。⑥美、蘇、英劃分勢力范圍。⑦成立聯合國。(3)評價①積極性:雅爾塔體系以建立和維護世界和平為主要目標,提倡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的共處與合作。②消極性:它是大國相互妥協的產物,帶有明顯的強權政治色彩,嚴重損害了一些國家的利益。2.聯合國成立 《聯合國憲章》的生效,標志著聯合國正式成立(1)成立:1945年10月24日成立,作為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體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國際政治秩序。(2)宗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加強國際合作,促進全球經濟社會發展。(3)原則:實行形成實質性事項的決議需要五個常任理事國一致同意的“大國一致”原則。使和平解決爭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3.二戰的影響(1)對歐洲:歐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遭受致命打擊,各國的國力受到嚴重消耗。(2)對美國: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政治和軍事強國。戰后初期,美國擁有全球財富的50%左右,掌握制海權和制空權,一度壟斷核武器。(3)對蘇聯:蘇聯雖然經濟遜于美國,但軍事和政治十分強大,特別是由于它在戰爭中的巨大貢獻而贏得很高威望。(4)對國際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成為國際格局從歐洲中心走向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的真正轉折點。易錯辨析 (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國際秩序體現了人類呼喚世界和平與要求共同發展的時代特征。(√)(2)《聯合國憲章》明確要求:日本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竊取于中國的領土,如東北地區、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3)聯合國的“大國一致”原則,使和平解決爭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情境釋疑 (1)“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國的首腦相繼在開羅、德黑蘭、雅爾塔和波茨坦等地召開會議,締結了一系列條約和協定,建立了戰后國際秩序,史稱‘雅爾塔體系’。”(摘自教材P106)雅爾塔體系的實質是什么?提示 美蘇憑借實力劃分戰后的利益和勢力范圍。(2)《聯合國憲章》規定:“安全理事會關于程序事項之決議,應以九理事國之可決票表決之;對于其他一切事項之決議,應以九理事國之可決票包括全體常任理事國之同意票表決之。”(摘自教材P106)如何看待安理會上述的投票程序?提示 實行“大國一致”原則,體現了大國協調與合作,有利于世界和平發展。【疑難·精準突破】視角1 雅爾塔體系形成的原因史料 由于在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內,存在著政治制度的差別、參戰目的不同,所以,隨著軍事上的勝利,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內的矛盾和分歧也愈來愈大。這就不可避免地使反法西斯同盟內美、蘇這兩個政治制度截然不同的大國要依據各自在戰爭中實力的新變化,安排好有利于自己的戰后世界新秩序。——摘編自徐藍主編《世界近現代史1500—2007》思考 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雅爾塔體系形成的原因。提示 第二次世界大戰破壞了原有的世界體系,改變了世界主要國家之間的力量對比;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內的矛盾和分歧加大;美蘇兩國的推動。視角2 雅爾塔體系的內涵及特點史料一 我們不屈不撓的宗旨,就是要消滅德國的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要確保德國決不能夠再擾亂世界的和平……我們相信:經由一切愛好和平的各國人民的密切而持續的合作,以防止侵略并消除政治上、經濟上和社會上的戰爭原因,都是必要的。——雅爾塔會議公報思考 (1)根據史料一,概括雅爾塔會議的主要精神。提示 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戰后繼續合作;維護世界和平。史料二 雅爾塔體系具體內容大體有四個方面:(1)西方歐洲雅爾塔體系。它通過分區占領管制德國及非法西斯化的原則協定、關于波蘭疆界和臨時政府組成的協定、《關于被解放的歐洲的宣言》等,劃分了美英和蘇聯在歐洲的勢力范圍。這是雅爾塔體系的關鍵環節。……(4)聯合國。戰后成立新的國際組織聯合國,確定了“大國一致”的原則,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享有否決權。——摘編自楊鵬飛、李積順主編《二十世紀以來的戰爭和平與世界發展》思考 (2)根據史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雅爾塔體系的主要特點。提示 倡導和平、民主原則;全球性國際政治體系;大國主導;兩分天下;具有明顯的強權政治色彩。視角3 雅爾塔體系的影響史料 蘇聯和美國的參戰決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負。在這場大戰中,傳統的歐洲體系的崩潰已成為不可改變的事實。通常所稱的“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歐洲”現已死去,而且無復活的希望。——哈喬·霍爾本(1951年)思考 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雅爾塔會議對戰后國際格局產生的影響。提示 形成了雅爾塔體系,為兩極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雅爾塔體系的確立使以維持歐洲大國均勢為中心的傳統國際關系格局被美蘇兩極格局取代。歷史解釋——雅爾塔體系的特點及影響(1)特點①民主性:雅爾塔體系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正義戰爭的產物,它對維護戰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義、恢復和發展各國經濟,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它承認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可以和平共處,對鞏固和維護社會主義陣營在客觀上起到了促進作用。②大國爭霸性:雅爾塔體系的構成,主要靠美蘇兩個大國的推動,建立在兩國劃分勢力范圍的基礎上,帶有明顯的大國強權色彩。(2)影響①雅爾塔體系標志著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被美蘇兩極格局所取代,國際關系進入新階段。②雅爾塔體系的形成實現了世界由戰爭到和平的轉變,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共同合作,反映了世界人民對和平與安全的渴望。③該體系建立在美蘇兩國劃分勢力范圍的基礎上,帶有明顯的大國強權色彩,為兩極格局的形成和冷戰的出現提供了條件。隨堂檢測題組? 法西斯主義與亞歐戰爭策源地的形成1.(2022年7月貴州省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24)《新政日記摘抄》中記載:“(1932年)這個冬天,在紐約生活和工作的人沒有不深感不安的……從來還沒有過這樣的普遍失業現象和令人傷感的真正饑寒交迫的苦難。”此歷史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災害嚴重 B.一戰的爆發C.福利國家建成 D.經濟大危機答案 D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1929—1933年美國爆發了經濟危機,大量人口失業,D項正確;當時沒有自然災害的影響,排除A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戰爆發于1914年,福利國家是在二戰后,排除B、C項。故選D。題組? 第二次世界大戰2.(2022年7月浙江省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23)法西斯國家發動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歷了從局部戰爭逐步發展到全球戰爭的過程。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標志是( )A.日本制造九一八事變,發動侵華戰爭B.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C.德國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D.日本挑起太平洋戰爭,美國對日宣戰答案 B解析 1939年9月德國“閃電戰”突襲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二戰全面爆發,故選B。3.(2022·北京市高中第二次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35)1942年1月,以美、英、蘇、中為首的26個國家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 )A.協約國集團形成B.國際聯盟正式成立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立答案 C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2年1月,以美、英、蘇、中為首的26個國家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故C項正確;A項是一戰期間,排除;國聯是一戰后建立的國際組織,排除B項;D項是二戰后建立的,排除。故選C。題組? 戰后國際秩序的建立4.(2022年7月山東省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23)在吸取國際聯盟教訓的基礎上,1945年成立的聯合國將制裁侵略的權力集中于( )A.聯合國大會 B.國際法院C.安全理事會 D.人權理事會答案 C解析 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聯合國吸取國聯的教訓,將制裁侵略的權力集中于安理會,實行形成決議的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大國一致”原則,使和平解決爭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C項正確;材料所指的機構是安全理事會,A、B、D項不符合材料,排除。故選C項。5.(2022年6月廣西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24)在雅爾塔會議期間,斯大林向羅斯福和丘吉爾明確指出,“波蘭對蘇聯不僅僅是榮譽問題,而且是個安全問題,蘇聯一些極為重要的戰略問題都與波蘭有關,它對蘇聯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問題”。由此可見,蘇聯特別重視( )A.社會主義陣營的團結B.西部邊界的安全問題C.戰后經濟恢復與發展D.蘇美英的同盟與合作答案 B解析 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波蘭與蘇聯西部邊界相接,蘇聯在雅爾塔會議上強調波蘭問題是希望將波蘭變成自己的安全屏障,即重視西部邊界的安全問題,故選B項;社會主義陣營,是指二戰后由蘇聯為首的、橫跨歐亞大陸的、由十幾個社會主義國家組成的陣營,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強調政治安全,而不是戰后經濟恢復與發展,排除C項;材料強調蘇聯重視西部邊界的安全問題,與蘇美英的同盟與合作無關,排除D項。6.(2021年1月內蒙古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26)雅爾塔會議期間,蘇聯提出要承認外蒙古獨立,美國為使蘇聯參加對日作戰,背著中國政府同意了蘇聯的條件。可見,雅爾塔會議體現了( )A.大國一致 B.大國強權C.美蘇爭霸 D.美蘇互信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美蘇兩國為了彼此的利益,犧牲中國的利益,體現了大國強權的色彩,B項正確;“大國一致”是聯合國形成決議的原則,排除A項;美蘇爭霸是二戰以后發生的,與雅爾塔會議時間不符合,排除C項;材料信息強調美蘇之間的利益分配,無法得出美蘇互信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B項。思維導圖 史論要語1.法西斯主義是帝國主義的變種和極端形式。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和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使大戰的陰霾再次籠罩世界。 2.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個從局部戰爭到全球戰爭的過程。美、蘇、英、中等同盟國家協同作戰,是取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保證。 3.聯合國的“大國一致”原則,使和平解決爭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 4.雅爾塔體系標志著以歐洲為中心的國際格局被美蘇兩極格局所取代,國際關系進入新階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