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5課 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通過了解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爆發的原因、過程,理解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1.了解俄國十月革命的歷史背景,掌握十月革命的過程,理解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培育時空觀念、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 2.認識俄國十月革命的特點,培育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 3.比較新經濟政策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異同,培育唯物史觀、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 4.了解斯大林經濟體制的形成過程,培育史料實證、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 5.運用歷史的、全面的觀點認識蘇聯模式的影響,培育“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知識點一 十月革命的進程及意義【基礎·精細梳理】一、列寧主義的形成1.背景經濟 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國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展政治 沙皇專制統治持續強化,社會矛盾日益尖銳階級 俄國第一代產業工人產生組織 1898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宣告成立,展開了有組織的工人運動 俄國馬克思主義工人政黨,蘇聯共產黨的前身思想 1900年,列寧創辦《火星報》,宣傳馬克思主義2.標志: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舉行第二次代表大會,標志著布爾什維克黨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中的革命派的建立。黨的指導思想是“布爾什維主義”,也就是列寧主義。3.內容(1)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發展的最高階段,“是無產階級社會革命的前夜”。(2)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中最薄弱的一環”。(3)“社會主義可能首先在少數甚至單獨一個資本主義國家內獲得勝利”。在“同時勝利論”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一國勝利論”(4)工人階級要以暴力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4.意義(1)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俄國革命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形成了列寧主義。(2)創造性地提出社會主義可能在一國或數國首先取得勝利等一系列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為帝國主義時代的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二、十月革命的勝利1.背景(1)二月革命勝利后,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蘇維埃的領導人將政權交給資產階級臨結束沙皇專制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政府。(2)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并鎮壓人民的反抗。(3)1917年4月,列寧提出了將俄國革命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的戰略和策略。2.過程(1)占領冬宮:1917年11月7日,即俄歷10月25日,革命武裝占領臨時政府所在地冬宮。(2)成立新政權①1917年11月8日,全俄工兵代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宣布成立蘇維埃政權,列寧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②這次大會標志著蘇維埃政權在俄國正式建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3.歷史意義:是俄國與世界歷史進程中的劃時代事件。(1)對俄國: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國家,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的偉大飛躍,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紀元。(2)對世界①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對世界的統治,極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改變了20世紀的世界格局。②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并存與競爭,成為世界歷史的重要內容。易錯辨析 (1)十月革命前的俄國是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主要表現為俄國在前線戰事的接連失利。(×)(2)1900年,列寧創辦《火星報》,標志著蘇俄布爾什維克黨的建立。(×)(3)二月革命是一場推翻封建沙皇專制統治的社會主義革命。(×)(4)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時代。(√)情境釋疑 (1)列寧在《無產階級革命的軍事綱領》中說:“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各個國家是極不平衡的……社會主義不能在所有國家內同時獲得勝利。它將首先在一個或者幾個國家中獲得勝利。”社會主義為什么可以“首先在一個或者幾個國家中獲得勝利”?提示 資本主義在各個國家的發展極不平衡。(2)閱讀“歷史縱橫”(見教材P92):二月革命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性質是什么?提示 直接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俄國的失利使沙皇政府陷入困境,國內危機加劇。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疑難·精準突破】視角1 十月革命爆發的背景史料一 19世紀末,俄國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俄國是小農經濟占優勢的國家,農業人口占全國的4/5,俄國在經濟和政治生活中存在嚴重的封建農奴制殘余,農村保留有貴族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剝削形式。……1901年,西歐資本家控制了俄國工業中最重要的部門,1913年俄國的鋼產量只及美國的1/11,德國的1/8。——[美]沃爾特·G.莫斯《俄國史》史料二 任何一個國家也沒有像俄國那樣嚴重地受到戰爭的磨難和痛苦。……由于許多歷史原因,俄國革命比其他國家先爆發。——摘自《列寧全集》思考 根據史料一、二,分析俄國十月革命爆發的原因。提示 ①俄國發展落后,各種社會矛盾尖銳,使其成為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②第一次世界大戰使各種矛盾進一步激化,為革命創造了有利的時機。視角2 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史料一 美國記者約翰·里德是1917年俄國革命的親歷者,通過對十月革命的直接觀察,他對布爾什維克黨取得勝利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布爾什維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們實現了最基層百姓那普遍而又單純的愿望,號召他們起來摧毀舊制度,然后同他們一道,在舊制度的廢墟上構建新制度的框架。”……他還豪邁地說:“布爾什維克領導勞動人民,以疾風驟雨之勢掃清了歷史陳跡。”史料二 十月革命產生了一種具有“世界性影響的新的思想意識”,還“深刻影響了戰后數十年世界歷史模式”。俄國不再是西歐資本主義的仿效者,而是世界歷史的引領者。——[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思考 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俄國十月革命的性質和意義。提示 性質: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意義: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國家,為俄國的社會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②十月革命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的偉大飛躍,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時代,此后馬列主義在世界廣泛傳播。③十月革命改變了20世紀的世界格局。④十月革命鼓舞了世界無產階級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唯物史觀——十月革命的偉大歷史意義(1)從世界歷史看,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取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的偉大飛躍,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紀元。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兩種社會制度的并存與競爭,成為世界歷史的重要內容。(2)從俄國的現代化看,蘇維埃俄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國家,為俄國社會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3)從民族解放運動看,十月革命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對世界的統治,極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為全世界的民族解放運動開辟了新的道路。(4)從對中國的影響看,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促進了中國革命從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知識點二 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基礎·精細梳理】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1)背景:十月革命勝利后,國內外的敵對勢力聯合起來,企圖扼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他們通過武裝干涉,使蘇俄陷入內戰當中。(2)目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來保證戰爭的勝利。 體現了政策的“戰時”特點(3)內容:實行余糧收集制,將農民除口糧、種子糧以外的一切余糧收集到國家手中。(4)影響①積極性:余糧收集制保證了前線的糧食供應,緩解了城市饑荒。②消極性: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導致戰后的經濟和政治危機。說明不是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2.新經濟政策(1)實施:1921年3月,蘇俄政府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2)內容①重心是調整國家與農民的關系,通過糧食稅等市場機制建立工農聯盟。②允許私營企業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并以租讓制等形式在一些經濟部門引入外國資本。 實質是發展國家資本主義企業(3)影響:新經濟政策的實施,穩定和恢復了國民經濟,鞏固了蘇維埃政權。3.蘇聯模式 斯大林領導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體制機制(1)背景①1922年12月,“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簡稱“蘇聯”。②1924年1月,列寧逝世。(2)途徑:在斯大林領導下,蘇聯先后實施“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 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3)成就:經過兩個“五年計劃”,到1937年,蘇聯宣布基本實現了“工業化”目標,主要工業部門的產量躍居歐洲首位、世界第二位。(4)特點①經濟上:生產資料公有制,實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計劃體制。②政治上:權力高度集中。(5)影響①積極影響:使蘇聯在較短的時間內實現了工業化,奠定了強大國家的基礎,為后來取得衛國戰爭的勝利創造了物質條件,為蘇聯贏得了巨大的國際聲譽。②消極影響:排斥市場經濟,片面發展重工業,在農業集體化中采用強制手段,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失調,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落后,影響了蘇聯的發展。易錯辨析 (1)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許多措施超出了戰時需要的限度,導致了戰后的經濟和政治危機。(√)(2)新經濟政策允許私有制經濟發展,大力發展生產力,間接實現向社會主義的過渡。(√)(3)從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到新經濟政策,是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斯大林時期的社會主義建設,奠定了強大國家的基礎。(√)情境釋疑 (1)閱讀“歷史縱橫”(見教材P94):《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描繪了蘇俄哪一時期的社會畫面?小說塑造了主人公保爾·柯察金怎樣的人物形象?提示 時期:從第一次世界大戰起,經十月革命、國內戰爭到經濟恢復時期。形象:保爾是一個自覺的、無私的革命戰士,把黨和祖國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充滿青春活力,不畏困難,勇敢堅強,意志堅定。(2)鄧小平說:“社會主義究竟是個什么樣子,蘇聯搞了很多年,也并沒有完全搞清楚。……后來蘇聯的模式僵化了。”(摘自教材P96)“蘇聯的模式僵化了”指的是什么?提示 蘇聯模式排斥市場經濟,片面發展重工業,采取強制手段實行農業集體化。【疑難·精準突破】視角1 列寧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史料一 我們計劃(說我們計劃欠周地設想也許較確切)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產品生產和分配。現實生活說明我們錯了,為了作好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準備(通過多年的工作來準備),需要經過國家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這些過渡階段。——[蘇]列寧《十月革命四周年》,《列寧全集》第四十二卷史料二 在農業和工業之間,除了交換,除了商業,就不可能有別的經濟聯系……我們新經濟政策的基礎和實質全在于此。……我們還不能實現從小生產到社會主義的直接過渡……所以我們應該利用資本主義作為小生產和社會主義的中間環節,作為提高生產力的手段、途徑、方法和方式。——[蘇]列寧《關于共和國的對內對外政策》,《列寧全集》第四十二卷思考 根據史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經濟政策與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主要區別。提示 區別:①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用“無產階級國家直接下命令”的辦法來調整產品生產和分配,而新經濟政策則是通過市場機制來調節;②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是為了保證國內戰爭的勝利,很難以此政策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新經濟政策是向社會主義間接過渡的政策;③戰時共產主義政策中的余糧收集制損害了農民利益,新經濟政策實行糧食稅,調動了農民生產積極性。視角2 蘇聯模式的特點史料斯大林時期的各項經濟指標思考 圖片反映了什么現象?這說明斯大林時期經濟建設的什么特點?提示 現象:各項經濟指標增長迅速,但重工業遙遙領先,農業增長相對緩慢。特點:注重制定經濟發展計劃及優先發展重工業。1.歷史解釋——新經濟政策的特點與歷史作用(1)特點①利用商品貨幣關系進行社會主義建設。②在以公有制為主導的前提下,允許多種所有制形式存在。③是對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傳統觀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豐富和發展。(2)歷史作用①新經濟政策的實施使1921年春的政治經濟危機迅速得以解決,生產穩步恢復,鞏固了工農聯盟,使蘇維埃政權日益鞏固。②探索了在小農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途徑和方法,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為在蘇聯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以及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條件。③從實踐上說明采用什么方式過渡到社會主義和建立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模式,必須和本國的具體實際相適應。2.唯物史觀——全面認識蘇聯模式(1)特征:經濟上表現為生產資料公有制,實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計劃體制;政治上表現為權力高度集中。(2)經驗①計劃經濟模式有利于經濟的穩定發展;有利于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解決重大問題,一度推動了蘇聯社會生產力的發展。②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為一些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3)教訓①從長遠看,優先發展重工業,影響了農業、輕工業的發展,造成了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②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模式,排斥市場調節作用,挫傷勞動者的生產積極性,使經濟發展失去活力。③犧牲農民利益,挫傷農民生產積極性,造成蘇聯農業生產長期停滯不前。④政治權力的高度集中和思想文化體制的僵化,產生了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隨堂檢測題組? 十月革命的勝利1.(2022年7月新疆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23)下面是某學生在學習了《十月革命的勝利與蘇聯的社會主義實踐》一課后所做的筆記。其中④屬于十月革命的( )二月革命后,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沒有滿足人民的要求,①列寧回到彼得格勒領導了十月革命,②推翻臨時政府,成立蘇維埃政權,③開辟了人類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的新紀元④A.背景 B.過程 C.結果 D.意義答案 D2.(2021年7月浙江省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23)1918年,列寧曾這樣感慨十月革命:“歷史走的是奇怪的道路:一個落后的國家竟有幸走在偉大的世界運動的前列。全世界資產階級都看到了這個運動,而且了解這個運動。這場火范圍很大,德國、比利時、瑞士、荷蘭都著起來了。”在此,列寧意在強調十月革命( )A.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B.開啟了俄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C.極大地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開展D.致使俄國陷入深刻的政治經濟危機當中答案 C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十月革命的影響范圍很大,“德國、比利時、瑞士、荷蘭都著起來了”,強調了十月革命對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故選C。3.(2021年12月貴州省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13)列寧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指出:“我們已經開始了這一事業……堅冰已經打破,航路已經開通,道路已經指明。”他旨在強調俄國( )A.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的雛形B.仍然保留了沙皇專制制度C.開辟了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D.存在兩個政權并立的局面答案 C解析 依據材料“十月革命四周年”,推知時間是1921年,“堅冰已經打破,航路已經開通,道路已經指明”,可以看出十月革命打破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局面,開辟了社會主義道路,C項正確;“雛形”表述錯誤,排除A項;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排除B項;二月革命后,存在兩個政權并存的局面,排除D項。故選C。題組? 蘇聯建設社會主義的實踐4.(2020年7月海南省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33)1918年,全俄蘇維埃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布蘇維埃共和國為統一的軍營,要求在“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戰勝敵人”的口號下,把各項工作都轉入戰時軌道。這意味著蘇俄即將實行(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C.“社會主義工業化” D.農業集體化答案 A解析 根據材料“1918年”“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戰勝敵人”“轉入戰時軌道”,可知強調的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故選A。5.(2023年3月云南省高中學業水平考試,26)1921年蘇俄政府調整國家與農民的關系,通過糧食稅等市場機制建立工農聯盟,同時允許私營企業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并以租讓制等形式在某些經濟部門引入外國資本。這表明蘇俄政府正在實施(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C.“社會主義工業化” D.“農業集體化”答案 B6.(2021年1月內蒙古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24)到1937年,蘇聯的工業產量已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為日后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蘇聯經濟的迅速增長主要得益于實行了(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C.加速發展戰略 D.斯大林模式答案 D解析 根據“到1937年,蘇聯的工業產量已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為日后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可得出此時推行的是斯大林模式,實現了蘇聯的工業化,D項正確。思維導圖 史論要語1.20世紀初的俄國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各種社會矛盾十分尖銳,俄國成為帝國主義鏈條上最薄弱的環節。 2.十月革命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領導的國家,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實的偉大飛躍。 3.新經濟政策調動了人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蘇維埃政權得以鞏固。 4.20世紀30年代中期,蘇聯模式得以確立,對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