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時空構建第8課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課程標準 學習目標了解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的歷史淵源。 1.結合時代背景和藝術作品的特色,理解人文主義的內涵,培育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 2.掌握人文主義與宗教神學的區別,培育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 3.掌握“信仰得救”等概念的內涵,理解宗教改革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培育歷史解釋的核心素養。 4.運用列表法歸納人文主義的發展歷程,認識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培育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知識點一 文藝復興【基礎·精細梳理】1.含義:14世紀到17世紀初發生在歐洲的宣揚新思想的新文化運動。2.背景根本原因 西歐中世紀晚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文化因素 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和發展意大利擁有豐厚的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淀,又從東方汲取大量文化養料人才因素 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3.實質:以學習和恢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為號召,實質上卻是創立符合 假借復興古希臘羅馬的文化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4.精神內核:人文主義(1)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2)反對禁欲主義,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理性。(3)重視發揮人的才智和創造力,追求現世社會的幸福生活?!?br/>體現了資產階級為創造現世的幸福而奮斗的樂觀進取精神(4)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5.成就時間、地點 代表 作品特點14世紀意大利 文學三杰: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揚人性的自由15世紀意大利 美術三杰: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 突破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格,描繪現世生活,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15世紀后期英國 莎士比亞 《哈姆雷特》《李爾王》等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觀念6.意義: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長期被宗教戒律壓抑和禁錮的人性,使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人本身與現世世界。易錯辨析 (1)意大利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2)文藝復興以復興古代希臘和羅馬文化為主要目標。(×)(3)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重視人的自由意志,強調個人的價值和尊嚴。(√)情境釋疑 (1)“13—15世紀,佛羅倫薩是歐洲主要的工商業和金融中心之一,市民生活豐富多彩,世俗活動和個人發展受到重視”。(摘自教材P47)這為文藝復興運動提供了什么條件?提示 商品經濟繁榮提供物質基礎,市民階層崛起提供階級基礎,世俗活動和個人發展推動人文主義興起。(2)佛羅倫薩詩人彼特拉克在《歌集》中,抨擊教會“是黑暗的監獄,是充滿欺騙的場所”,描寫人的喜怒哀樂。(摘自教材P48)他在文藝復興中有何影響?提示 彼特拉克抨擊教會,宣揚人性的自由,被視為“人文主義之父”。【疑難·精準突破】視角 文藝復興的特點和實質史料一 文藝復興并非是對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趨”的簡單模仿,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的一種創新,是新興資產階級反封建斗爭在意識形態上的反映?!律馁Y產階級為了求得自身的發展,必須首先在思想上從中世紀的宗教神學桎梏下解放出來。為此,他們便不得不借用作為基督教神學的對立物的、富有生活氣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來表達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思考 (1)根據史料一,指出文藝復興運動的特點和實質。提示 特點:資產階級用古典文化為現實政治服務。實質:資產階級文化運動。史料二 大家知道,文藝復興掙脫了神的統治,確立了人的尊嚴。但是那時的教會勢力仍很強大,人們是不敢公開提出反對口號的。所以馬克思說,人們只能“戰戰兢兢地請出古代的幽靈”,來為自己壯膽,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摘編自葉廷芳《18世紀歐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國風”》思考 (2)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史料二中“借古喻今”的含義及文藝復興采取這種態度的原因。提示 含義:借助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反對封建宗教神學,宣傳新的資產階級思想。原因:基督教會壟斷文化;歐洲資本主義剛剛興起,新興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對封建神學。歷史解釋——文藝復興運動是一場資產階級的文化運動(1)文藝復興運動是14—17世紀在歐洲發生的一場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文化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2)從形式上看,文藝復興是歐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復興古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實際上它不是對古典文化的簡單模仿,而是一種創新,是歐洲新興資產階級在文學、藝術、哲學、自然科學以及政治學、法學、歷史學、教育學等領域內開展的一場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運動。(3)文藝復興運動是以資本主義萌芽為經濟基礎,以反封建反教會為內容,并以為資本主義發展開辟道路為目的的一場資產階級的文化運動。知識點二 宗教改革【基礎·精細梳理】1.背景: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人們對羅馬教廷的長期盤剝日益不滿。 德意志被稱為“教皇的奶?!?br/>2.發端:1517年,馬丁·路德撰寫了著名的《九十五條論綱》,痛斥教廷推銷贖罪券的欺騙行為,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3.內容德國路德教 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煩瑣的宗教儀式 因信稱義 簡化宗教儀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張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力主用民族語言進行 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 宗教活動其他教派 獨立于羅馬教廷,其中瑞士的加爾文教和英國的國教影響最大4.影響(1)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2)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成長。(3)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易錯辨析 (1)歐洲宗教改革首先發生于意大利。(×)(2)歐洲的宗教改革否定了教會對歐洲的統治。(×)(3)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反對的是封建的教會與宗教觀念,并不是放棄基督教。(√)(4)宗教改革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民族國家的形成。(√)情境釋疑 閱讀“馬丁·路德與神圣羅馬帝國皇帝辯論的場景(繪畫作品)”及圖片的說明文字(見教材P49):馬丁·路德主張建立怎樣的教會?提示 建立符合市民要求,適應資本主義發展的教會。【疑難·精準突破】視角 宗教改革的內容和意義史料 上帝已經賜給我們一位品質高貴、方在青年的君主(指查理五世)作我們的領袖。這便引起了許多人的新希望。……所謂教士們,無論是傳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教徒并無不同之處,并非自成團體,或是高于其他教徒之上的。……至于用來保護弱者,懲治壞人的寶劍和鞭子,那是掌握在世俗權力的手中的。……我們應當讓世俗政權在整個的基督教世界中執行它的職務,不要加以任何阻礙。無論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傳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權力都有權來管他。——[德]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貴族書》思考 依據史料概括馬丁·路德的主張,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其歷史意義。提示 主張:世俗君主應起來領導宗教改革;信徒間平等;教皇及神職人員不應掌握世俗權力;世俗權力高于羅馬教會的精神權力。意義:促進了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的興起,解放了民眾思想,人文主義得到進一步傳播和發展。歷史解釋——宗教改革體現的人文精神(1)“因信稱義”徹底否定了教皇和天主教會的至上權威,肯定了個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具有鮮明的個人自由和個性解放的人文主義色彩。(2)以《圣經》的權威否定教會特權和等級制度,確定了個人宗教信仰平等的權利。(3)馬丁·路德要求建立獨立自主的德意志民族教會,實際上是把人文主義關于民族自由的理想進一步推向政治現實。(4)宗教改革最突出的影響在于成功運用了人文主義的世俗精神創造出新教倫理,把人的心靈從罪罰的折磨、來世拯救和教廷束縛中解脫出來,使世俗生活與世俗人生煥發出勃勃生機。知識點三 近代科學的興起與啟蒙運動【基礎·精細梳理】一、近代科學的興起1.背景:隨著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深入發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也產生了革命性變化。2.興起:16—17世紀,歐洲的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學興起,被稱為“科學革命”。3.成就(1)天文學: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說”,否定天主教會宣揚的“地心說”,建立起一種新的宇宙觀。(2)物理學:英國科學家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確立了較為完整的力學體系,為近代物理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3)其他方面:近代科學在光學、熱學、電磁學、解剖學等領域也取得了巨大進步。4.影響(1)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 近代科學的特征(2)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削弱了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二、啟蒙運動1.背景(1)隨著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學發展,人們的思想得到進一步解放。(2)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專制王權和教會的思想束縛。 斗爭矛頭指向封建專制2.含義:以理性和科學的光芒,驅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熱和專制統治帶來的黑暗。3.發展(1)17世紀,英國出現早期啟蒙思想。(2)18世紀,法國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3)18世紀后期達到高潮,并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地區。4.思想(1)核心:“理性”是啟蒙運動的精神內核,強調獨立思考與自主精神。(2)主張國家 代表 思想法國 孟德斯鳩 強調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相互監督、制衡 ①判斷是非的標準是人的理性 ②相信進步,相信在科學和教育的作用下,社會將趨于完美 ③對未來社會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伏爾泰 寄希望于“開明”君主進行改革,建立君主立憲制盧梭 主張主權在民英國 亞當·斯密 “現代經濟學之父” 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和衡量價值的尺度;主張自由競爭德國 康德 啟蒙思想的集大成者 人應該獨立思考,理性判斷;主張民主、自由、平等5.影響(1)進一步解放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2)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有助于資產階級統治的建立。(3)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易錯辨析 (1)牛頓建立了經典力學,改變了自中世紀以來人們的認識論和方法論。(√)(2)歐洲啟蒙運動高舉人文主義的旗幟,為資產階級革命奠定理論基礎。(×)(3)啟蒙運動表達了資產階級的政治和經濟訴求,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情境釋疑 (1)伏爾泰說:“本身自由,周圍的人與自己平等——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們的自然生活?!?摘自教材P50)這體現了啟蒙思想家的什么思想主張?提示 平等、自由。(2)“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狀態?!杏職膺\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摘自教材P51)據此指出啟蒙運動時期人文精神的含義。提示 獨立思考、理性判斷;抨擊天主教會、反對專制;提倡真理、正義、自由、平等、天賦人權等。【疑難·精準突破】視角1 啟蒙運動與科學革命的關系史料 近代科學是啟蒙思想家們徹底批判宗教神學和封建專制的有力武器……科學文化與法國啟蒙運動的互動,為啟蒙運動和大革命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科學文化在經歷了啟蒙運動和大革命的洗禮后,變得愈加豐富多彩,法國科學從18世紀中葉到19世紀初期出現空前繁榮。——摘編自楊寧一《歷史學習 新視野新知識》思考 根據史料概括啟蒙運動和科學革命之間的關系。提示 科學知識的進步和西歐社會的變化,促成了啟蒙運動。啟蒙運動崇尚科學和對人類理性的樂觀主義態度促進了近代科學的重大發現和發展。視角2 啟蒙運動的內容和影響史料一 (啟蒙運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號是“砸爛可恥的東西”,即消滅宗教的狂熱和不容異說?!谡畏矫?,哲人們也有一個關鍵性的用語——“社會契約”……“行政權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辦事員;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們掌權和把他們拉下臺;對受托人來說,不存在契約的問題,只有服從。”——[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思考 (1)根據史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啟蒙運動是如何豐富和發展人文精神的內涵的。提示 提倡理性與科學;反對宗教神權統治,主張宗教信仰自由;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宣揚自由、平等、博愛、人權和法治;倡導建立“理性王國”,提出社會契約論、人民主權說。史料二 啟蒙思想對長久以來存在的社會、政治秩序①觀念構成了一系列挑戰②。歐洲和美洲的革命領導者都毫不遲疑地接受了啟蒙思想,并將其作為自己的理論依據和推翻舊的政治及社會結構的思想武器。啟蒙主義的政治思想逐漸影響了世界各個國家的政權組織形式。——[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解讀① 指封建等級制度和君主專制② 不僅僅表現在對舊秩序的批判,還表現在對新秩序的主張思考 (2)根據史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啟蒙思想家對“長久以來存在的社會、政治秩序觀念”提出了哪些挑戰,又是怎樣影響近代中國“政權組織形式”的。提示 挑戰:批判封建制度和封建神學,反對君主專制,反對特權等級;宣揚“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博愛等;要求實行法治,建立資產階級政權等。影響: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在中國建立君主立憲政體;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1.歷史解釋——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的繼承和發展(1)繼承①體現在反封建、反教會的斗爭上。②都代表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2)發展批判對象 文藝復興運動矛頭指向天主教會的神學世界觀,而啟蒙運動直指整個“黑暗的中世紀”,重點放在封建君主專制上涉及領域 文藝復興集中于文學、藝術領域,啟蒙運動擴展到宗教、哲學、經濟、政治、科學、史學等領域批判形式 啟蒙運動擺脫了文藝復興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斷思想特點 啟蒙思想家不再承認外界的任何權威,而把理性作為判斷是非的唯一標準,他們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為未來的“理性社會”設計了一幅藍圖2.唯物史觀——啟蒙運動的影響(1)從內容上看①有力地批判了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會,動搖了封建統治。②為資本主義社會提供了一套政治構想,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論上的架構。(2)從時間上看:對17—20世紀的人類歷史乃至當今社會都產生了久遠而巨大的影響。(3)從空間上看①在歐洲,為各國的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理論準備。②在美洲,為美國獨立戰爭以及政治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依據,推動了美洲民族解放運動的興起。③在亞洲,先后激勵著日本、中國等亞洲國家的仁人志士為改造舊社會而斗爭。(4)從政治上看①推動了各國資產階級革命與改革。②推動了亞非拉民族解放斗爭。③為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思想營養。(5)從思想上看:對人類的思想解放和人文主義的發展作出了貢獻,極大地豐富了人類的精神文明。隨堂檢測題組? 文藝復興1.(2022年6月廣西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18)彼特拉克熱愛生活,宣稱:“我不想變成上帝,……屬于人的那種光榮對于我就夠了,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求凡人的幸福。”這反映他( )A.崇尚科學理性 B.倡導民主政治C.肯定人的價值 D.主張禁欲主義答案 C解析 據材料“我只求凡人的幸?!笨芍?,文藝復興的代表人物彼特拉克熱愛生活,追求現世的幸福,強調人的價值,崇尚人性,故選C項;啟蒙運動崇尚科學理性,排除A項;啟蒙思想家倡導民主政治,排除B項;天主教會主張禁欲主義,排除D項。2.(2022年7月貴州省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5)達·芬奇《最后的晚餐》中的人物,包括耶穌,都沒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的窗口光:所有人的形態與常人無異。該作品體現了( )A.人文主義 B.蒙昧主義C.專制主義 D.理性主義答案 A解析 根據材料“包括耶穌,都沒有圣光,取而代之的是自然的窗口光:所有人的形態與常人無異”可知,該作品把神描繪成人的形象,體現了人文主義,故A項正確;蒙昧主義主張人類社會應回到原始的蒙昧狀態,是一種反理性、反科學的觀點和思潮,是人文主義思想反對的對象,故B項錯誤;專制主義強調君主權力至高無上,與材料信息不符,故C項錯誤;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內容,故D項錯誤。故選A。3.(2022年1月云南省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22)14世紀到17世紀初,有這樣一群思想家,他們主張追求個人的幸福和人性的自由。這反映了該時期的社會思潮是( )A.人文主義 B.理性主義C.民族主義 D.浪漫主義答案 A題組? 宗教改革4.(2022年7月廣東省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17)1521年,馬丁·路德面對皇帝、教皇使節和帝國議會各等級代表的指責,明確答復:“我既不信任教皇,也不信任宗教會議,因為他們經常出錯和自相矛盾。只要我還不曾被圣經文字或清晰理性駁倒,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話?!睋丝芍R丁·路德( )A.倡導科學精神 B.否定教皇權威C.倡導社會公平 D.否定圣經權威答案 B解析 根據材料“我既不信任教皇,也不信任宗教會議,因為他們經常出錯和自相矛盾。只要我還不曾被圣經文字或清晰理性駁倒,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話”并結合所學可知,馬丁·路德主張“因信稱義”,主張每個基督徒都有直接閱讀和解釋《圣經》的權利,而不是盲目聽從教皇和教會等的說教。由此可知,材料中馬丁·路德的答復實際是否定了教皇的權威,故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馬丁·路德反對天主教的統治,主張建立不受教皇控制的新教,與“科學精神”“社會公平”無關,故A、C項錯誤;馬丁·路德維護《圣經》權威,故D項錯誤。故選B。題組? 啟蒙運動5.(2023年3月云南省高中學業水平考試,21)伏爾泰是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他曾說:“本身自由,周圍的人與自己平等——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們的自然生活。”其思想主旨是( )A.主張建立專制制度 B.宣揚自由平等思想C.反對自然科學發展 D.強調禁錮主義思想答案 B6.(2022年7月貴州省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36)孟德斯鳩認為“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以權力制約權力”。因此,他提出( )A.天賦人權 B.自由平等C.社會契約 D.三權分立答案 D解析 據材料“以權力制約權力”可知孟德斯鳩主張通過分權來限制權力,權力要相互制約和平衡,因此他提出了三權分立的主張,D項正確;天賦人權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財產的權利,無法體現“以權力制約權力”,排除A項;自由平等是指互相受到相同的約束,并不存在強權的壓制或者威逼利誘下的妥協,不符合材料意思,排除B項;社會契約是盧梭的觀點,無法實現權力的制約和平衡,排除C項。故選D項。思維導圖 史論要語1.十四世紀,意大利出現了文藝復興運動,其本質是以人文主義沖擊宗教神權的束縛,把人性從宗教束縛中解放出來,解放了人的思想。 2.批判神權統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主要訴求。 3.宗教改革從更廣泛的社會層面和更內在的心靈角度,傳播和發展了文藝復興以來復蘇了的人文主義,沉重打擊了天主教會的神權統治,為啟蒙運動的到來作了思想上的準備。 4.啟蒙運動是人類歷史上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在人、自然、國家、宗教和科學的相互關系上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