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科學觀念:知道體積和液體體積的常用單位,學會用量筒測量液體和形狀不規則的固體的體積,掌握量筒的讀數規范。科學思維:學會選擇合適的工具(如量筒、量杯等)測量體積,會正確讀數;理解測量形狀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與原理。探究實踐:通過分組實驗操作,掌握液體體積的測量方法。態度責任:形成仔細、細致、實事求是的實驗態度。一、體積的定義及單位1.體積是物體占有的空間大小。2.固體體積的常用單位是立方米(m3)。還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等。3.液體體積的常用單位是升(L)和毫升(mL)。4.單位換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 1m3=106cm3二、體積的測量工具:量筒和量杯1.認識量筒和量杯:量筒和量杯都沒有零刻度,不同點是量筒中的刻度是均勻的,量杯上的刻度是不均勻的,上密下疏(如圖)。2.量筒(或量杯)的正確使用方法:(1)弄清量筒(或量杯)的量程和最小刻度(每小格表示多少毫升);(2)量筒精確度:分度值相同時,量筒越細,精確度就越高。(3)測量時要把量筒(或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量筒不可以加熱、溶液配制、化學反應;亦不可放到天平上使用)(4)讀數時,視線跟液面相平:觀察量筒(或量杯)內液面時,如果液面是凹形的,那么要以凹形液面中央最低處為準;如果液面是凸形的,那么要以凸形液面中央最高處為準。水、酒精、煤油等的液面是凹形的,水銀的液面是凸形的。3.誤差分析:讀數時如果俯視,讀數偏大;仰視,讀數偏小。記作:“俯大仰小”取液體時:俯視,體積偏小;仰視,體積偏大。三、體積的測量1.對形狀規則的固體,如長方體,可用刻度尺測出其長、寬、高,再利用公式計算出其體積。2.測量液體的體積,一般用量筒或量杯,取定量體積的液體時,最后用膠頭滴管補足。3.對形狀不規則的小塊固體(該物體不溶于水也不吸水,在科學實驗中用排水法測其體積),可用量筒、水、細線進行特殊法測量。4.特殊法測量體積A.形狀不規則的較小固體(排水法)(1)用燒杯將適量的水倒入量筒內,正確讀出水的體積V1 (適量水是指既能浸沒固體小物體,又能使浸沒固體小物體后液面不超過量筒的量程);(2)將小固體用細線拴住,緩緩放入量筒內的水中。當小固體被水完全浸沒時,正確讀出水面上升后總體積V2(緩緩是相對而言,防止打碎量筒或量杯);(3)計算被測固體的體積:V=V2-V1.B.浮在水面的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1)針壓法:用細鋼針把物體按入水中使其浸沒,進行測量;(2)沉錘法:把鐵塊與被測物體用細線拴在一起使其浸沒,進行測量。C.固體溶于水:排沙法:用細沙或面粉代替水進行測量。D.較大固體:溢水法:溢水杯裝滿水,收集固體浸沒時排除的水,V排=V固;若最開始水不滿,會使測量結果偏小。◆任務點一:體積的定義及單位單位換算:1m3=1000L,1L=1000mL,1mL=1cm3學以致用:(1)1m3=1×103dm3=1×106cm3 (2)1dm3=1L(3)3.6立方米=3.6×106立方厘米=3.6×106毫升 (4)200cm3=200mL=0.2L◆任務點二:體積的測量思考與討論:如何測量規則物體的體積?(用刻度尺測量需要的長度數據,帶入相應的公式計算)觀察量筒和量杯,尋找它們的異同點歸納量筒的使用方法:①看清量程(測量范圍)和最小刻度②必須放在水平桌面上③讀數時,視線要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④不估讀,記錄數據要帶單位思考與討論:讀數時,視線與凹液面最低處不相平,結果會怎樣?思考與討論:如何簡便準確地測量小石塊和塑料盒的體積?◆任務點三:面積的測量思考與討論: 測量塑料盒體積和樹葉面積(見課本第17頁)規則物體面積的測量與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一樣,是建立在長度測量的基礎上的。不規則物體的面積測量有割補法、方格法等。方格法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面積的步驟:(1)測出每一方格的邊長,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積。(2)數出不規則物體所占的方格數:占半格或半格以上的算一格,不到半格的舍去。(3)面積=每一方格的面積×所占的總的方格數。1.如果要量取40毫升水,選用的量筒最好是( )A.100mL B.30mL C.50mL D.200mL【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量筒規格選用的根據判斷,量筒量程選擇的根據有兩點:一是保證測量一次,二是量程要與液體的取用量最接近。【解答】要量取40毫升水,所用量筒的量程不能小于40毫升.為保證測量準確,減小測量誤差,應該選擇量程最接近且大于需要測量的水的體積,所以選擇50毫升的量筒。所以選:C。2.用量筒測量液體的體積時,小明采用俯視讀法,讀出液體的體積為60mL,則此液體的真實體積比60mL( )A.大 B.小 C.一樣 D.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分析】根據“俯視大仰視小”的規律分析解答。【解答】用量筒測量液體的體積時,小明采用俯視讀法,讀出液體的體積為60mL,根據“俯視大仰視小”的規律可知,此時讀出的示數偏大,而實際得到液體的體積偏小,故B正確,而A、C、D錯誤。故選B。3.用量筒和水測小石塊體積時,先在量筒內注入適量的水,“適量”的標準是( )A.看上去不多也不少B.能淹沒石塊,且石塊放入水中后水面不會溢出C.水面約在量筒中間D.能淹沒石塊,且石塊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過量程【答案】D【解析】【分析】根據對量筒使用方法的認識判斷。【解答】使用量筒測量固體的體積,應用的是“排水法”,即前后兩次示數之差就是固體的體積,因此量筒內的水最少要完全浸沒石塊,而石塊和水的總體積最大不能超過量程,否則讀不出示數,故D正確,而A、B、C錯誤。故選D。4.用量筒測量不規則小石塊的體積時,先將小石塊放入量筒里,再往量筒中倒入20mL蒸餾水后俯視液面測得體積為25mL,那么小石塊的體積為( )A.小于 5cm3 B.大于5cm3 C.等于 5cm3 D.無法判斷【答案】A【解析】【分析】根據“俯視大仰視小”的規律分析解答。【解答】根據題意可知,量筒內原來水的體積為20mL,這是準確的;而放入石塊后量筒后浸沒,根據“俯視大仰視小”可知,此時讀出的示數偏大,而實際體積小于25mL。根據V=V2-V1可知,小石塊的體積小于5cm3,故A正確,B、C、D錯誤。故選A。5.塑料盒不能沉入水中。為了測量它的體積,某同學采用了如圖所示的方法(繩子體積忽略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塑料盒的體積是1 cm3B.沒有步驟A和C也能測出塑料盒體積C.根據C和D可以測出塑料盒的體積D.塑料盒浸沒深度的大小對測量結果有影響【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排水法測物體體積的方法判斷。【解答】步驟C中,量筒的示數54毫升=V水+V金屬;步驟D中,量筒的示數60毫升=V水+V金屬+V塑料盒。二者相減得到,塑料盒的體積V塑料盒=60毫升-54毫升=6毫升=6cm3,故A、B錯誤,C正確;只要塑料盒完全浸沒在水中,它在水中的深度最測量結果沒用影響,故D錯誤。故選C。6.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方格法”測樹葉的面積,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只要占有小方格就應算入該樹葉面積B.若不占有整個小方格就不算入該樹葉的面積C.方格越小測出的面積越接近真實值,誤差越小D.用這種方法可以測出樹葉的準確面積【答案】C【解析】【分析】根據對“方格法”測量不規則物體面積的認識判斷。【解答】根據圖片可知,只要大于半個方格的就要記作1個方格,而不足半個方格的忽略不計,用一個方格的面積×方格數得到測量物體的面積,故A、B錯誤;方格越小測出的面積越接近真實值,誤差越小,故C正確;用這種方法不能準確測出樹葉的面積,故D錯誤。故選C。7.小明想測一塊不規則礦石的體積,因礦石較大,放不進量筒,因此小明利用一只燒杯,按圖所示方法來測量礦石的體積。圖中所用量筒的最大測量值是 ,它的最小刻度值是 ;測得的礦石的體積是 。該方法測得的礦石體積可能 (選填“偏大、偏小或一樣”)【答案】200mL;10mL;70cm3;偏大【解析】【分析】(1)根據圖片確定量筒的最大測量值,它的最小刻度值=大格表示的體積÷小格數。(2)圖片中兩個量筒的示數差就是倒入燒杯內水的體積,也就是礦石的體積。(3)注意從水中拿出礦石時會帶出部分水。【解答】(1)根據圖片可知,量筒上的最大數值為200,則最大測量值為200mL。一個大格表示100mL,中間有10個小格,那么分度值為:100mL÷10=10mL;(2)根據圖片可知,礦石的體積為:V=200mL-130mL=70mL=70cm3;(3)從水中拿出礦石時肯定會帶出部分水,那么測出的就是礦石和帶出水的總體積,即導致礦石體積可能偏大。8.某注射蒸餾水瓶,按圖甲放置測得底面直徑為D,液面高度為H1;按圖乙測得液體上部空間高度為H2。若玻璃瓶厚度不計,那么該瓶的最大容積是 。【答案】πD2(H1+H2)/4【解析】【分析】題目沒有直接說明圓的半徑,而是說明了直徑的長度D,這時可以先求出半徑,半徑為直徑的一半,就是r=D÷ 2,接著計算圓柱底面積= π×(D÷ 2) = π×r ,將甲圖放置時液面體積和乙圖放置時瓶中水面上方空出的體積相加即可。【解答】蒸餾水瓶按照甲圖放置,到液面高度的圓柱體體積為:V1=, 按圖乙測得液體上部圓柱體體積為:,該瓶的最大容積是:V1+V2=。故答案為:1.如圖是家用水表,從圖中可知,它測量的物理量是水的( )A.溫度 B.體積 C.質量 D.密度【答案】B【詳解】由圖可知,自來水表上的單位m3,說明測量的是水的體積,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2.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約為( )A.50mL B.50cm3 C.500mL D.500L【答案】C【詳解】一瓶礦泉水的質量約500g,其體積約故選C。3.做某實驗需要量取45ml的水,最好選用下列儀器中的( )A.50ml的燒杯 B.10ml的量筒 C.100ml 的燒杯和滴管 D.50ml的量筒和滴管【答案】D【詳解】量筒量程選擇的依據有兩點,一是保證測量一次,二是應選擇量程與液體的取用量最接近。將量筒放在桌面上,向量筒內倒入液體,當液面快接近刻度線時,停止倒入,改用滴管逐滴滴入液體至與刻度線相平。所以量取45ml的水,選用50ml的量筒和滴管,故選D。4.如圖,量筒做得細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狀( )A.細高的量筒便于操作B.細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對較大的底座,增加穩度C.細高的量筒與粗矮的相比,相應的刻度間隔較大,能較準確地讀數D.以上說法都不對【答案】C【詳解】細的量筒橫截面積小,對應相同的體積變化,即能顯示微小的體積變化,量筒的示數是均勻的,表示體積的刻度線間隔較大、更準確的讀數,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5.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小永采用仰視的方法讀出液體的體積45毫升;然后倒出部分液體后,采用正確的方法讀數,讀出液體的體積為30毫升,則實際倒出的液體體積( )A.大于15毫升 B.小于15毫升C.等于15毫升 D.都有可能【答案】A【詳解】用量筒量取液體時,小明仰視量筒液面讀數為45mL,其實際體積大于45mL;倒出部分液體后,采用正確的方法讀數,其實際體積等于30mL,所以倒出液體的體積為大于15mL,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6.用量筒量取溶液,仰視量筒內液體,讀數為20毫升;倒出部分液體,俯視讀數為10毫升,則倒出液體的體積( )A.小于10毫升 B.大于10毫升C.等于10毫升 D.無法確定范圍【答案】B【詳解】用量筒量取液體時,量筒要放平,讀數時視線應與凹液面最低處相平,最開始仰視讀數為20毫升,說明實際液體體積大于20毫升,倒出一部分水后,俯視讀數為10毫升,說明實際液體體積小于10毫升,則倒出水的體積大于20毫升-10毫升=10毫升,如下圖所示,故選B。 7.小麗同學為測量小石塊體積,先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實驗后跟同學對測量結果進行了討論,以下操作屬于導致小麗同學測量結果偏小的是(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B.待小石塊浸沒后俯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C.在浸入小石塊時有水滴濺出,讀數均正確D.捆綁小石塊的繩太粗,操作和讀數均正確【答案】C【詳解】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仰視讀數是偏小的,所以會導致實際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的體積大于V1,所以測量的結果石塊的體積為V2-V1其實是偏大的;故A不符合題意;B.待小石塊浸沒后俯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俯視讀數會導致讀數偏大,所以實際水和石頭的總體積V2是偏小的,所以用該數據測量的結果石塊的體積為V2-V1也是偏大的,故B不符合題意;C.在浸入小石塊時有水滴濺出,讀數均正確 ,所以讀數V2是比真實值偏小的,所以V2-V1的讀數也偏小,測量結果偏小,故C符合題意;D.捆綁小石塊的繩太粗,操作和讀數均正確 ,會導致V2偏大,所以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的數值也會偏大。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8.一個量筒中有50mL水,當里面放入一木塊,且木塊的一半浸入水中時,量筒的讀數是56mL,則這塊木塊的體積是( )A.6cm3 B.12mL C.12dm3 D.12cm3【答案】D【詳解】木塊一半浸入水中,排開水的體積為56mL-50mL=6mL=6cm3所以木塊的體積為2×6cm3=12cm3故選D。9.小金買了一杯330mL的珍珠奶茶,為了測量奶茶中“珍珠”占了多少體積,小金拿1個500mL的燒杯,3個100mL的量筒。先將珍珠奶茶全部倒入燒杯中,再把燒杯里的奶茶全部倒入三個量筒中,直到液體全部倒完,結果如圖所示,則“珍珠”的體積約為( )A.260cm3 B.70cm3 C.170cm3 D.240cm3【答案】B【詳解】由題圖可知,奶茶中液體的體積為奶茶的總體積為330mL,因此奶茶中的“珍珠”的體積為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0.小科想測出塑料空盒的體積,他做了下面四個步驟:①往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②將空塑料盒放入量筒中;③將塑料空盒拿出,將小鐵塊放入量筒中;④將小鐵塊放入空塑料盒內部,將塑料盒放入量筒中。如圖所示: 則上述四個步驟中可測出空塑料盒體積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B【詳解】由于塑料空盒在水中是漂浮的,所以在測量體積時應使用一個小鐵塊,使小鐵塊和塑料盒這個整體能浸沒在水中,減去原有水的體積,即可得到塑料盒的體積,故③④可以測出塑料盒的體積,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1.完成單位換算:(1)2.5米= 厘米;(2)500升= 立方米;(3)500mL= 升。【答案】 250 0.5 0.5【詳解】(1)[1]因為1m=100cm,所以2.5米=2.5×100厘米=250厘米(2)[2]因為1升等于1立方分米,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所以500升=500立方分米=500×10-3立方米=0.5立方米(3)[3]因為1升等于1000毫升,所以500毫升=500×10-3升=0.5升12.有一個量筒和一個量杯都是100毫升(設高度都是h),倒入50毫升液體。(1)對量筒而言,液體液面將 h的二分之一(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對量杯而言,液面高度將 h的二分之一(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它們最小刻度都是5毫升,則當所測液體體積較小時,選 (選填“量筒”或“量杯”)要更準確。【答案】 等于 大于 量杯【詳解】(1)[1]量筒是圓柱形,刻度均勻,當在量程為100ml的量筒和量杯中分別倒入50ml的液體時,量筒中所裝液體的液面將等于。(2)[2]量杯是敞口的,容器形狀上大下小,所以杯中所裝液體的液面高度將大于 。(3)[3]如果它們的分度值相同,根據它們的形狀特點可知,量筒的刻度上下均勻,而量杯的刻度則“下疏上密”,因此,當所測液體體積較小時,因量杯下端相鄰刻度稀疏,讀數準確,應選用量杯來進行測量更準確。13.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想測量某品牌粉筆的體積大小,利用兩支相同的粉筆、細針、量筒等器材。分小組繼續進行下列探究。(1)甲組同學用排水法測量粉筆的體積,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體積為,將粉筆放入水中,粉筆完全浸沒,如圖甲所示,測得總體積為,這樣測得的粉筆體積將 (選填“偏大”或“偏小”)。(2)乙組同學用凡士林涂抹整個粉筆外表(凡士林可有效地阻止粉筆吸水,且涂抹的凡士林很薄,體積可忽略不計),但實驗時出現了如圖乙所示情況:涂抹了凡士林的粉筆漂浮在水面上。為測出涂抹凡士林的粉筆體積,下一步操作: 。(3)丙組同學觀察發現粉筆吸水后體積幾乎不膨脹,另取一量筒倒入適量的水,測得體積為,將甲組實驗中已經吸足水的粉筆投入量筒中,再測得總體積為,丙組同學測得粉筆體積為 (用題中的字母表示,下同)。(4)丙組同學還想進一步知道一支粉筆能吸收多少體積的水,經過與甲組同學的討論,利用他們兩組測得的實驗數據,最終計算出了該粉筆的吸水量為 。(5)下列有關測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A.測量公認的標準量不同,待測量的結果也不同;B.當量筒放置在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觀察讀數時,可以把量筒舉起,與視線平行后讀數;C.由于測量工具和測量人的不同,誤差是難以避免的。【答案】 偏小 用細針將粉筆壓入水中,使其浸沒,用排水法測出粉筆體積。 V4-V3 V1+V4-V3 -V2 AC【詳解】(1)[1]甲組同學用排水法測量粉筆的體積,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體積為,將粉筆放入水中,粉筆完全浸沒,如圖甲所示,測得總體積為,因粉筆吸水,導致水和粉筆的總體積變小,根據V=V總-V1這樣測得的粉筆體積將偏小。(2)[2]乙組同學用凡士林涂抹整個粉筆外表(凡士林可有效地阻止粉筆吸水,且涂抹的凡士林很薄,體積可忽略不計),但實驗時出現了如圖乙所示情況:涂抹了凡士林的粉筆漂浮在水面上。為測出涂抹凡士林的粉筆體積,下一步操作:用細針將粉筆壓入水中,使其浸沒,用排水法測出粉筆體積。(3)[3]丙組同學觀察發現粉筆吸水后體積幾乎不膨脹,另取一量筒倒入適量的水,測得體積為,將甲組實驗中已經吸足水的粉筆投入量筒中,再測得總體積為,丙組同學測得粉筆體積為V粉筆=V4-V3(4)[4]為水的體積,為將粉筆放入水中粉筆和水的總體積,根據(3)可知,粉筆體積為V4-V3,該粉筆的吸水量為V吸水=V1+ V粉筆-V2= V1+V4-V3 -V2(5)[5]A.測量公認的標準量不同,即單位不同,待測量的結果也不同,故A正確;B.量筒要放在水平面桌面上,讀數時視線與液面相平,故B錯誤;C.測量值和真實值的差異叫誤差,由于測量工具和測量人的不同,誤差是難以避免的,故C正確。故選AC。14.小科想要測量塑料盒和金屬的體積,他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在量筒中加入適量水(如圖甲),讀出此時水面所指的刻度值為50毫升;②將金屬系上細繩(細繩體積忽略不計),緩緩放入量筒內的水中(如圖乙),讀取此時水面所指的刻度值為61毫升;③將塑料盒栓在同一根細繩上,緩緩放入量筒的水中,使金屬和塑料盒都浸在水中(如圖丙),讀取此時水面所指的刻度值為 68 毫升。(1) 小科測量得到金屬的體積是 ;(2)小科測量金屬體積時,若按下列步驟: 先測出金屬和水的總體積為 V1,然后拿出金屬,測出水的體積為V2,則他測得的金屬體積比實際值 ;(填“大”“小”或“一樣”或“都有可能”)(3)若小科只需測量塑料盒的體積,則不需要進行的步驟是 ;(4)步驟①中“適量的水”不能過多,利用100毫升的量筒測量該金屬體積時,“適量的水”可能是 。A.30mL B.50mL C. 70mL D.90mL【答案】 11cm3 大 甲 ABC【詳解】(1)[1]由甲、乙可知,測量得到金屬的體積為(2)[2]把金屬塊拿出來會帶出一定體積的水,導致測量的金屬塊的體積變大。(3)[3]由題可知,塑料盒的體積為因此若只需要測量塑料盒的體積,不需要進行的步驟是甲。(4)[4]金屬和塑料盒的總體積為量筒的容積是100mL,則量筒中最多可以裝水的體積為因此適量的水只要大于金屬和塑料盒的總體積且小于82mL即可,故選ABC。15.小靈和小溪兩個同學分別用量筒測量一個小石塊的體積。小靈同學的做法是先將石塊置于量筒中,同時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沒石塊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取出石塊,記下取出石塊后水的體積V2,計算出石塊的體積。小溪同學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比較這兩種方法回答下列問題:(1)為了使實驗結果(如圖1所示)更準確,該選擇哪種方法 ;(選填“小靈”或“小溪”)(2)經過討論后,兩個同學選擇正確的測量方法,但是由于操作原因導致測量結果偏大,原因可能是 ;(3)經過老師指導,他們采用了正確的方法和操作,結果讀數如圖1所示,則測得這塊石塊的體積是 ;(4)老師啟發小靈小溪說運用等效替代法用量筒也可以測量氣體的體積(如圖2所示),通過讀取液體的體積來測量氣體體積,如圖裝置能實現這一目的的是 。(選填“a”、“b”或“c”)【答案】 小溪 見詳解 20cm3 c【詳解】(1)[1] 小靈的方法在取出石塊時,石塊會帶出一部分水,這樣測量石塊的體積偏大,引起誤差,小溪的方法操作誤差更小,該選擇小溪的實驗方法。(2)[2] 由于操作原因導致測量結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是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會造成測量石塊的體積偏大,或者是待測石塊浸沒后俯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會造成測量石塊體積偏大。(3)[3] 由圖1知,水的體積為20mL,加入石塊后總體積為40mL,石塊的體積為(4)[4] ab裝置中廣口瓶中的水不會進入量筒中,無法測量,c裝置中廣口瓶中的水進入量筒中的量剛好等于氣體的體積,故ab不符合題意,故c符合題意。故選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科學觀念:知道體積和液體體積的常用單位,學會用量筒測量液體和形狀不規則的固體的體積,掌握量筒的讀數規范。科學思維:學會選擇合適的工具(如量筒、量杯等)測量體積,會正確讀數;理解測量形狀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與原理。探究實踐:通過分組實驗操作,掌握液體體積的測量方法。態度責任:形成仔細、細致、實事求是的實驗態度。一、體積的定義及單位1.體積是物體占有的 大小。2.固體體積的常用單位是 。還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等。3.液體體積的常用單位是 和 。4.單位換算:1立方米= 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1升= 立方分米1毫升= 立方厘米 1m3= cm3二、體積的測量工具:量筒和量杯1.認識量筒和量杯:量筒和量杯都沒有 ,不同點是量筒中的刻度是 的,量杯上的刻度是不均勻的, (如圖)。2.量筒(或量杯)的正確使用方法:(1)弄清量筒(或量杯)的 (每小格表示多少毫升);(2)量筒精確度:分度值相同時,量筒越 ,精確度就越高。(3)測量時要把量筒(或量杯)放在 桌面上;(量筒不可以加熱、溶液配制、化學反應;亦不可放到天平上使用)(4)讀數時,視線跟液面 :觀察量筒(或量杯)內液面時,如果液面是凹形的,那么要以凹形液面中央最低處為準;如果液面是凸形的,那么要以凸形液面中央最高處為準。水、酒精、煤油等的液面是凹形的,水銀的液面是凸形的。3.誤差分析:讀數時如果俯視,讀數 ;仰視,讀數 。記作:“俯大仰小”取液體時:俯視,體積 ;仰視,體積 。三、體積的測量1.對形狀規則的固體,如長方體,可用刻度尺測出其 ,再利用公式計算出其體積。2.測量液體的體積,一般用 或量杯,取定量體積的液體時,最后用 補足。3.對 的小塊固體(該物體不溶于水也不吸水,在科學實驗中用排水法測其體積),可用量筒、水、細線進行特殊法測量。4.特殊法測量體積A.形狀不規則的較小固體( 法)(1)用燒杯將 水倒入量筒內,正確讀出 V1 (適量水是指既能浸沒固體小物體,又能使浸沒固體小物體后液面不超過量筒的量程);(2)將小固體用細線拴住,緩緩放入量筒內的水中。當小固體被水 時,正確讀出水面上升后總體積V2(緩緩是相對而言,防止打碎量筒或量杯);(3)計算被測固體的體積:V= .B.浮在水面的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1)針壓法:用細鋼針把物體按入水中使其浸沒,進行測量;(2)沉錘法:把鐵塊與被測物體用細線拴在一起使其浸沒,進行測量。C.固體溶于水:排沙法:用 代替水進行測量。D.較大固體:溢水法:溢水杯 ,收集固體浸沒時排除的水,V排=V固;若最開始水不滿,會使測量結果 。◆任務點一:體積的定義及單位單位換算:1m3= L,1L= mL,1mL= cm3學以致用:(1)1m3= dm3= cm3 (2)1dm3= L(3)3.6立方米= 立方厘米= 毫升 (4)200cm3= mL= L◆任務點二:體積的測量思考與討論:如何測量規則物體的體積?(用刻度尺測量需要的長度數據,帶入相應的公式計算)觀察量筒和量杯,尋找它們的異同點儀器 量筒 量杯不同點共同點歸納量筒的使用方法:思考與討論:讀數時,視線與凹液面最低處不相平,結果會怎樣?思考與討論:如何簡便準確地測量小石塊和塑料盒的體積?◆任務點三:面積的測量思考與討論: 測量塑料盒體積和樹葉面積(見課本第17頁)規則物體面積的測量與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一樣,是建立在長度測量的基礎上的。不規則物體的面積測量有割補法、方格法等。方格法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面積的步驟:(1)測出每一方格的邊長,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積。(2)數出不規則物體所占的方格數:占半格或半格以上的算一格,不到半格的舍去。(3)面積= × 。1.如果要量取40毫升水,選用的量筒最好是( )A.100mL B.30mL C.50mL D.200mL2.用量筒測量液體的體積時,小明采用俯視讀法,讀出液體的體積為60mL,則此液體的真實體積比60mL( )A.大 B.小 C.一樣 D.都有可能3.用量筒和水測小石塊體積時,先在量筒內注入適量的水,“適量”的標準是( )A.看上去不多也不少B.能淹沒石塊,且石塊放入水中后水面不會溢出C.水面約在量筒中間D.能淹沒石塊,且石塊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過量程4.用量筒測量不規則小石塊的體積時,先將小石塊放入量筒里,再往量筒中倒入20mL蒸餾水后俯視液面測得體積為25mL,那么小石塊的體積為( )A.小于 5cm3 B.大于5cm3 C.等于 5cm3 D.無法判斷5.塑料盒不能沉入水中。為了測量它的體積,某同學采用了如圖所示的方法(繩子體積忽略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塑料盒的體積是1 cm3B.沒有步驟A和C也能測出塑料盒體積C.根據C和D可以測出塑料盒的體積D.塑料盒浸沒深度的大小對測量結果有影響6.某同學用如圖所示的“方格法”測樹葉的面積,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只要占有小方格就應算入該樹葉面積B.若不占有整個小方格就不算入該樹葉的面積C.方格越小測出的面積越接近真實值,誤差越小D.用這種方法可以測出樹葉的準確面積7.小明想測一塊不規則礦石的體積,因礦石較大,放不進量筒,因此小明利用一只燒杯,按圖所示方法來測量礦石的體積。圖中所用量筒的最大測量值是 ,它的最小刻度值是 ;測得的礦石的體積是 。該方法測得的礦石體積可能 (選填“偏大、偏小或一樣”)8.某注射蒸餾水瓶,按圖甲放置測得底面直徑為D,液面高度為H1;按圖乙測得液體上部空間高度為H2。若玻璃瓶厚度不計,那么該瓶的最大容積是 。1.如圖是家用水表,從圖中可知,它測量的物理量是水的( )A.溫度 B.體積 C.質量 D.密度2.一瓶礦泉水的體積約為( )A.50mL B.50cm3 C.500mL D.500L3.做某實驗需要量取45ml的水,最好選用下列儀器中的( )A.50ml的燒杯 B.10ml的量筒 C.100ml 的燒杯和滴管 D.50ml的量筒和滴管4.如圖,量筒做得細而高,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狀( )A.細高的量筒便于操作B.細高的量筒可以做出相對較大的底座,增加穩度C.細高的量筒與粗矮的相比,相應的刻度間隔較大,能較準確地讀數D.以上說法都不對5.用量筒測量液體體積時,小永采用仰視的方法讀出液體的體積45毫升;然后倒出部分液體后,采用正確的方法讀數,讀出液體的體積為30毫升,則實際倒出的液體體積( )A.大于15毫升 B.小于15毫升C.等于15毫升 D.都有可能6.用量筒量取溶液,仰視量筒內液體,讀數為20毫升;倒出部分液體,俯視讀數為10毫升,則倒出液體的體積( )A.小于10毫升 B.大于10毫升C.等于10毫升 D.無法確定范圍7.小麗為測量小石塊體積,先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為V2-V1。實驗后跟同學對結果進行討論,以下操作導致小麗測量結果偏小的是(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B.待小石塊浸沒后俯視讀數,其余讀數正確C.在浸入小石塊時有水滴濺出,讀數均正確D.捆綁小石塊的繩太粗,操作和讀數均正確8.一個量筒中有50mL水,當里面放入一木塊,且木塊的一半浸入水中時,量筒的讀數是56mL,則這塊木塊的體積是( )A.6cm3 B.12mL C.12dm3 D.12cm39.小金買了一杯330mL的珍珠奶茶,為了測量奶茶中“珍珠”占了多少體積,小金拿1個500mL的燒杯,3個100mL的量筒。先將珍珠奶茶全部倒入燒杯中,再把燒杯里的奶茶全部倒入三個量筒中,直到液體全部倒完,結果如圖所示,則“珍珠”的體積約為( )A.260cm3 B.70cm3 C.170cm3 D.240cm310.小科想測出塑料空盒的體積,他做了下面四個步驟:①往量筒中倒入適量的水;②將空塑料盒放入量筒中;③將塑料空盒拿出,將小鐵塊放入量筒中;④將小鐵塊放入空塑料盒內部,將塑料盒放入量筒中。如圖所示:則上述四個步驟中可測出空塑料盒體積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11.完成單位換算:(1)2.5米= 厘米; (2)500升= 立方米;(3)500mL= 升。12.有一個量筒和一個量杯都是100毫升(設高度都是h),倒入50毫升液體。(1)對量筒而言,液體液面將 h的二分之一(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對量杯而言,液面高度將 h的二分之一(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它們最小刻度都是5毫升,則當所測液體體積較小時,選 (選填“量筒”或“量杯”)要更準確。13.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想測量某品牌粉筆的體積大小,利用兩支相同的粉筆、細針、量筒等器材。分小組繼續進行下列探究。(1)甲組同學用排水法測量粉筆的體積,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體積為V1,將粉筆放入水中,粉筆完全浸沒,如圖甲所示,測得總體積為V2,這樣測得的粉筆體積將 (選填“偏大”或“偏小”)。(2)乙組同學用凡士林涂抹整個粉筆外表(凡士林可有效地阻止粉筆吸水,且涂抹的凡士林很薄,體積可忽略不計),但實驗時出現了如圖乙所示情況:涂抹了凡士林的粉筆漂浮在水面上。為測出涂抹凡士林的粉筆體積,下一步操作: 。(3)丙組同學發現粉筆吸水后體積幾乎不膨脹,另取一量筒倒入適量的水,測得體積為V3,將甲組實驗中已經吸足水的粉筆投入量筒中,再測得總體積為V4,丙組同學測得粉筆體積為 (用題中的字母表示,下同)。(4)丙組同學還想進一步知道一支粉筆能吸收多少體積的水,經過與甲組同學的討論,利用他們兩組測得的實驗數據,最終計算出了該粉筆的吸水量為 。(5)下列有關測量的敘述,正確的是A.測量公認的標準量不同,待測量的結果也不同;B.當量筒放置在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觀察讀數時,可以把量筒舉起,與視線平行后讀數;C.由于測量工具和測量人的不同,誤差是難以避免的。14.小科想要測量塑料盒和金屬的體積,他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在量筒中加入適量水(如圖甲),讀出此時水面所指的刻度值為50毫升;②將金屬系上細繩(細繩體積忽略不計),緩緩放入量筒內的水中(如圖乙),讀取此時水面所指的刻度值為61毫升;③將塑料盒栓在同一根細繩上,緩緩放入量筒的水中,使金屬和塑料盒都浸在水中(如圖丙),讀取此時水面所指的刻度值為 68 毫升。(1) 小科測量得到金屬的體積是 ;(2)小科測量金屬體積時,若按下列步驟: 先測出金屬和水的總體積為 V1,然后拿出金屬,測出水的體積為V2,則他測得的金屬體積比實際值 ;(填“大”“小”或“一樣”或“都有可能”)(3)若小科只需測量塑料盒的體積,則不需要進行的步驟是 ;(4)步驟①中“適量的水”不能過多,利用100毫升的量筒測量該金屬體積時,“適量的水”可能是 。A.30mL B.50mL C. 70mL D.90mL15.小靈和小溪兩個同學分別用量筒測量一個小石塊的體積。小靈同學的做法是先將石塊置于量筒中,同時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沒石塊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取出石塊,記下取出石塊后水的體積V2,計算出石塊的體積。小溪同學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適量的水,記下水的體積V1,然后輕輕放入石塊,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沒石塊,記下此時水及石塊的體積V2,計算石塊的體積。比較這兩種方法回答下列問題:(1)為了使實驗結果(如圖1)更準確,該選擇哪種方法 ;(選填“小靈”或“小溪”)(2)經過討論后,兩個同學選擇正確的測量方法,但是由于操作原因導致測量結果偏大,原因可能是 ;(3)經過老師指導,他們采用了正確的方法和操作,結果讀數如圖1所示,則測得這塊石塊的體積是 ;(4)老師啟發小靈小溪說運用等效替代法用量筒也可以測量氣體的體積(如圖2),通過讀取液體的體積來測量氣體體積,如圖裝置能實現這一目的的是 。(選填“a”、“b”或“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素養】1.2 科學測量(第2課時)學案(學生版).docx 【核心素養】1.2 科學測量(第2課時)學案(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