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一、教材分析教材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材主要包括測量、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二)、四邊形、有余數的除法、時、分、秒、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可能性、數學廣角等單元。這些內容是學生在前兩年數學學習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和擴展。重點與難點:數與計算: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多位數乘一位數以及有余數的除法是本冊的重點,也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空間與圖形:四邊形的認識和學習,特別是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長計算,是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發展的重要內容。量的計量:認識長度單位千米、質量單位噸以及時間單位分、秒,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統計與概率:初步學習可能性,理解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及其可能性大小。二、學情分析經過兩年的數學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計算技巧,具備初步的理解、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尚缺少主動與同學交流的習慣,且部分借讀生由于學習環境不穩定等因素,數學素質相對低下,學習習慣較差。因此,本學期需重點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能筆算三位數的加、減法,會進行相應的估算和驗算。會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會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并會進行估算。初步認識簡單的分數(分母小于10),會讀、寫分數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稱,初步認識分數的大小,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知道周長的含義,會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質量觀念;認識時間單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時間觀念。2.過程與方法: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了解數學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四、具體教學內容(一)數與計算1.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內容概述:學生將進一步學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筆算,包括多位數與多位數的加法和減法,以及相應的估算和驗算方法。教學目標:掌握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筆算方法,能夠準確、快速地進行計算,并理解估算和驗算的重要性。教學策略:通過實際問題的引入,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計算方法;加強估算和驗算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準確性。多位數乘一位數內容概述:學生將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包括口算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數以及筆算一位數乘二、三位數。教學目標: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能夠準確地進行計算,并理解乘法的基本原理。教學策略:通過具體實例的演示和練習,讓學生理解乘法的計算過程;加強口算和筆算的結合,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3. 有余數的除法內容概述:學生將學習有余數的除法,理解余數的概念,掌握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教學目標:理解余數的概念,掌握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夠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策略:通過實際操作和練習,讓學生感受有余數的除法的計算過程;引導學生理解余數產生的原因和意義。(二)空間與圖形1. 四邊形內容概述:學生將認識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學習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目標:認識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夠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教學策略:通過觀察、測量和比較等活動,讓學生認識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通過實際操作和練習,讓學生掌握周長的計算方法。2. 測量內容概述:學生將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這些單位的概念,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教學目標: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這些單位的概念,能進行簡單的換算和計算。教學策略:通過實際測量和比較活動,讓學生感受不同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的大小;通過換算和計算練習,鞏固學生對這些單位的理解和掌握。(三)量的計量1. 時、分、秒內容概述:學生將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時間計算。教學目標: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秒,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能進行簡單的時間計算。教學策略:通過時鐘的演示和實際操作活動,讓學生感受時間單位的大小和關系;通過時間計算練習,提高學生的時間觀念和計算能力。(四)統計與概率1. 可能性內容概述:學生將初步了解可能性的概念,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教學目標:理解可能性的概念,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描述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教學策略:通過實際問題的引入和討論活動,讓學生感受可能性的存在和大??;通過簡單的實驗和統計活動,讓學生體驗可能性的計算過程。(五)數學廣角1. 集合(重疊問題)內容概述:學生將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和方法,學會利用集合的思維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目標: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方法,能利用集合的思維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策略:通過具體實例的引入和討論活動,讓學生感受集合的思想和方法;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五、教學策略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注重操作,培養能力:加強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在操作中理解數學概念,培養空間觀念和估算能力。3.合作交流,共同發展: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共同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效率。4.因材施教,關注差異: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練習和作業,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需求。六、教學進度安排示例1.準備階段(第1周)內容:開學準備,包括班級情況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狀況摸底、教材介紹等。目標:幫助學生適應新學期的學習環境,明確學習目標,激發學習興趣。2.時、分、秒(第2-3周)內容:秒的認識、時間的計算、練習與復習。課時安排:約4課時。目標:使學生掌握秒的認識,能夠進行時間的簡單計算,為后續學習打下基礎。3.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第4-6周)內容: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口算與筆算,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加、減法的估算。課時安排:約5課時。目標:使學生掌握萬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的基本方法,能夠進行簡單的估算和驗算。4.測量(第7-10周)內容:毫米、分米、千米、噸的認識及簡單應用。課時安排:約8課時。目標: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初步建立長度和質量的觀念,能夠進行簡單的換算和應用。5.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第11-13周)內容:三位數加、減三位數的連續進位加法和連續退位減法。課時安排:約6課時。目標:在掌握萬以內加法和減法(一)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為后續學習更大數的計算打下基礎。6.倍的認識(第14-15周)內容:倍的認識及解決相關實際問題。課時安排:約4課時。目標:使學生理解倍的概念,掌握求倍數和求一個數的幾倍的方法,能夠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7.多位數乘一位數(第16-22周)內容:口算整十、整百數乘一位數,筆算乘法及估算。課時安排:約11課時。目標:使學生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的基本方法,能夠進行口算和筆算,并會進行估算。8.長方形和正方形(第23-24周)內容:四邊形、周長、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等。課時安排:約4課時。目標:使學生認識四邊形,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會計算周長,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9.分數的初步認識(第25-27周)內容: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分數的簡單計算及簡單應用。課時安排:約5課時。目標: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分數,知道各部分的名稱,會進行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10.數學廣角——集合(第28周)內容:體會集合思維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課時安排:約1課時。目標:使學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學會用集合的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11.總復習(第29-30周)內容:對本學期所學內容進行全面復習。課時安排:約4課時。目標:鞏固所學知識,查漏補缺,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