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音版第八冊第一課音樂欣賞《小步舞曲》【教材分析】本課選自人民音樂出版社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第一課內容,教材選擇了古鋼琴和樂隊演奏的音樂版本,音樂還加入巴赫所寫的另一首《小步舞曲》,由于是g小調,所以與第一首《G大調小步舞曲》形成了調性、調式的色彩對比。前者顯得更為明朗,后者則給人以淡雅柔情之感。最后,《G大調小步舞曲》再次出現,構成了復三部曲式的結構,聽來也別有意趣。樂曲用弦樂和羽管鍵琴演奏,更能體現17、18世紀時期的巴羅克音樂風格。【教學目標】1.感受體驗小步舞曲溫文爾雅的三拍子節奏特點,感知主題所表現的情緒與意境,感受17世紀法國宮廷的舞蹈音樂。2.學會用自主學習、體驗與合作學習等方式,在聽、唱、演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中初步認識“小步舞曲”這一體裁及其音樂風格特點。3.能哼唱《小步舞曲》主題并辨別樂曲的結構,初步了解作曲家巴赫及小步舞曲的簡單知識。【教學重點】1.感受并體驗小步舞曲中溫文爾雅的三拍子節奏特點。2.能哼唱樂曲主題并辨別樂曲的結構。【教學難點】能用歌唱、律動、游戲活動等多種方式表現樂曲。【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鋼琴、彈珠、絲巾、色卡、黑板等【教學過程】一、視聽結合,感受小步舞曲1.播放《小步舞曲》視頻片段,引導學生觀察他們的舞蹈有什么特點?主要用身體什么動作在表現音樂?2.教師簡介小步舞曲,感受舞蹈風格的優雅端莊。完整聆聽,了解作品背景1.初聽全曲,完整感受作品特點,同時結合圖片了解17、18世紀歐洲的藝術風格特點。2.教師簡介“音樂之父”巴赫先生以及當時巴洛克時期藝術風格特點。三、分段聆聽,多形式體驗音樂(一)聆聽主題旋律1.初聽主題旋律,思考主題旋律演奏了幾遍?所用的樂器一樣嗎?2.教師結合圖片介紹古鋼琴的結構及音色。3.彈珠游戲:引導學生體驗旋律連貫與跳躍特點,從而發現音樂中的連線與頓音記號。4.教師出示歌譜,引導學生觀察樂句規律特點,通過手畫圖譜、演唱等方式強化主題旋律聆聽。(二)聆聽第二樂段:1.聆聽第二樂段,思考這段旋律與剛才主題旋律相比,在音區和力度上有什么變化?2.觀看舞會小視頻,討論舞會禮儀,嘗試模仿并表現小步舞曲的舞步和動作。(三)完整聆聽《G大調小步舞曲》1.學生結合圖譜和舞步表現邊聆聽邊思考:這首樂曲由幾部分組成?主題旋律演奏了幾遍?2.教師小結:這是巴赫先生所寫的一首《G大調小步舞曲》。音樂比較歡快、明亮。(四)聆聽《g小調小步舞曲》1.引導學生借助圖片對比,感受《g小調小步舞曲》的音樂情緒?2.教師小結:這是作曲家巴赫先生所寫的另一首《g小調小步舞曲》,剛才第一首大調式音樂情緒色彩較為明亮,第二首小調音樂更給人以淡雅柔情的感覺。3.再次聆聽師生加入絲巾進一步感受柔美的音樂旋律。四、借助色卡,分析作品結構1.教師出示色卡,引導學生通過回顧,分別選擇合適的色卡表現樂曲的三個部分。2.復聽全曲,邊聽邊借助色卡展示音樂結構:這是一首復三部曲式結構的《小步舞曲》,《G大調小步舞曲》——《g小調小步舞曲》——《G大調小步舞曲》再現五、拓展聆聽,強化主題感知雖然距巴赫的時代已經近300年左右,但他的音樂仍流傳至今,被很多人所喜愛,《一千零一個愿望》《愛的協奏曲》就是根據巴赫的《G大調小步舞曲》所改編,我們一起聆聽。六、課堂小結,交流收獲新知今天我們感受了宮廷小步舞曲的風格特點,以及初步了解了巴洛克時代的藝術,巴赫的音樂就像小溪,靜靜,緩緩的流淌,沁人心脾,讓我們的內心更加寧靜,平和。同學們,你們可以在晚上臨睡前或起床后聽一聽巴赫的音樂,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下節課我們再來探討,好嗎?好,這節課就上到這,下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