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北越調進校園 《琴房送燈》選段授課年級:八年級教學目標:1、通過本節課的教學,讓學生初步了解湖北越調,能演唱、吹奏《琴房送燈》選段。2、通過多媒體教學,直觀感受湖北越調的獨特魅力。3、通過學唱與吹奏,了解我國戲曲的博大精深,喜歡并熱愛我們本地區的戲曲藝術,熱愛家鄉,熱愛祖國,將我們偉大的戲曲藝術發揚光大。教學重難點:1、通過直笛教學幫助學生唱準本唱段。2、湖北越調的唱腔,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動。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電子琴、打擊樂器、直笛教材與學情分析:湖北越調,是鄂西北的地方戲曲劇種。當地群眾喜稱為大越調,漢水流域的襄陽與老河口之間的一段,俗稱襄河,所唱越調最為著名,故又稱襄河越調。又因唱腔高亢,尾音翻高,也稱高腔越調。從對湖北越調的定義可以看出,湖北越調的興盛主要是在襄河一帶。我們學校以《漢江流域傳統藝術在基礎教育中的數字資源建設與應用》的課題研究為契機,5月11日專門前往襄陽市藝術研究所學習,所長任曉云、我市戲曲音樂家范光珠老師為我們解惑,并觀看任曉云所長整理改編、范光珠老師作曲的傳統湖北越調小戲——《琴房送燈》進行研討。這對把湖北越調挖掘、恢復、傳承襄陽特質的優秀文化,把優秀傳統藝術引進校園、引進課堂,讓我們的學生了解傳統藝術,有助于我們的學生更好地堅守根脈、不忘源流,是大家找到“文化立市”的源頭和方向。湖北越調作為漢江流域的地方戲,蘊含了一個地方的文化記憶,是一塊豐富的文化寶藏,而且它對漢劇和京劇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營養,堪稱漢劇與京劇的“鼻祖”。國家對地方戲的挖掘、恢復都非常重視并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因此,系統研究整理并引湖北越調進校園,對于提高襄陽的知名度、美譽度,確立襄陽戲曲文化在全國的地位都有很大好處。直笛教學過程:一、導入:請學生欣賞李玉剛演唱的《新貴妃醉酒》,從而引入戲曲教學。 了解學生對戲曲知識的掌握情況。二、新課講授:1、由京劇引入湖北越調,向學生簡介:湖北越調俗稱大越調 ( http: / / baike. / view / 79673.htm" \t "_blank ),是湖北省的漢族戲曲劇種之一。約在清乾隆年間形成于鄂豫邊界。湖北越調,是明代秦腔傳入襄河一帶與當地民間音樂結合而形成的劇種。它在流傳中保留了古老“秦腔”的風格,又融合了本地的“襄陽腔”,該劇種主要流行于鄂西北谷城 ( http: / / baike. / view / 889423.htm" \t "_blank )、襄陽 ( http: / / baike. / view / 48869.htm" \t "_blank )一帶。2014年8月6日,文化部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http: / / baike. / view / 11090.htm" \t "_blank )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公示結束。湖北省19個項目入選,其中襄陽有2項,谷城湖北越調作為傳統音樂入選,老河口鑼鼓架子作為傳統戲劇入選。2、欣賞湖北越調《琴房送燈》第一選段,欣賞后講解:中國戲曲中人物行當的分類:生旦凈末丑中國戲曲 ( http: / / www. / wiki / %E6%88%8F%E6%9B%B2" \t "_blank )中人物角色 ( http: / / www. / wiki / %E4%BA%BA%E7%89%A9%E8%A7%92%E8%89%B2" \t "_blank )的行當分類,按傳統 ( http: / / www. / wiki / %E4%BC%A0%E7%BB%9F" \t "_blank )習慣,有“生、旦、凈、丑”和“生、旦、凈、末、丑”兩種分行 ( http: / / www. / wiki / %E5%88%86%E8%A1%8C" \t "_blank )方法,近代以來,由于不少劇種的“末”行已逐漸歸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凈、丑”作為行當的四種基本類型。每個行當又有苦干分支 ( http: / / www. / wiki / %E5%88%86%E6%94%AF" \t "_blank ),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 ( http: / / www. / wiki / %E6%89%AE%E6%BC%94" \t "_blank )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統稱;“生”、“凈”、兩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時兼扮丑旦 ( http: / / www. / wiki / %E4%B8%91%E6%97%A6" \t "_blank )和老旦 ( http: / / www. / wiki / %E8%80%81%E6%97%A6" \t "_blank )外,大都是男角色。劇中人物:張啟賢(小生)3、欣賞《張啟賢撫琴曲》《琴房獨自在》,通過直笛吹奏了解和熟悉唱腔。吹奏時注意把握人物的情緒。4、學唱《琴房獨自在》。講解重難點:響板,休止符及節奏5、再次欣賞《琴房獨自在》。打節奏唱。6、了解劇中人物和劇情及作品時代背景:鄂北素有“一清二簧三越調”的諺語,可見湖北越調在我省諸多劇種中的分量,可惜該劇種因歷史原因已沉寂了70余年。我們剛剛所看到的就是經襄陽市藝術研究所搶救挖掘、整理改編,由谷城縣曲劇團優秀演員演繹的《琴房送燈》選段。《琴房送燈》講述書生張啟賢云游四方,途中歇腳到朋友曾清家中,曾母欲將女兒桂娟許婚與他,他初推托不允。入夜,桂娟借送燈至琴房之際,決定教訓一下狂妄書生,然而經表述緣由,兩人化解誤會并約定終身。視頻中的片段就是張啟賢到曾清家中,在琴房獨自撫琴時的唱段。7、帶著人物的情緒來吹奏和演唱此唱段。8、打擊樂器和念白加進演唱中。三、完整展示四、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琴房送燈》選段,把優秀傳統藝術引進校園、引進課堂,讓同學們了解傳統戲曲,更好地堅守根脈、不忘源流,望大家在課后堅持學習,為提高襄陽的知名度、美譽度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