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欣賞《北京喜訊到邊寨》教學設計教學目標:聆聽樂曲,感受樂曲熱烈歡騰的情緒,能聽出樂曲相同的部分,并能說出它們速度和情緒上的不同,能夠聽辨音樂主題選出各段與音樂情景相應的畫面。教學重點:感受樂曲情緒,聽辨第一主題和結尾力度、速度上的不同;降3音的聽辨教學難點:聽到不同的主題做出相應的肢體反應教具準備:課件、電子琴、手串鈴、雙響筒教學過程:初聽樂曲,感受情緒:出示課題《北京喜訊到邊寨》。說一說“喜訊”指的是什么?“邊寨”是哪里?北京的喜訊傳到邊寨時人們會用什么方式來慶祝?如果你來創作這首樂曲,會用什么速度、力度來表現?(設計意圖:通過理解課題,增強對樂曲的理解,想象樂曲的速度、力度,引導學生結合音樂要素去理解音樂,分析音樂,為更好地理解樂曲奠定基礎。)完整欣賞樂曲,感受樂曲情緒:設問:你感受到了樂曲怎樣的情緒?樂曲表現了怎樣的畫面?3.復聽樂曲,觀察圖片內容,找到相關的音樂段落。(設計意圖:結合圖片欣賞,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樂曲表現的音樂畫面。)二、分段欣賞,理解樂曲:1.第一主題:(1)音樂中有相同的段落嗎?速度、力度、情緒有什么不同?(2)隨音樂哼唱主題,加入聲勢節奏。2.第四主題:(1)在這首樂曲中,哪段音樂力度最弱,最為柔美?(2)在這段音樂中有一個特殊的音——降3,它是苗族音樂的典型特點。隨琴用la唱一唱,數一數降3出現幾次?(3)找同學表演獨舞(4)觀看雙簧管演奏第四主題視頻(設計意圖:第一主題和第四主題作為重點段落來欣賞,通過兩個主題的情緒、力度對比,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表達的不同的形象。)第二主題:(1)這一段的音樂有什么特點?女生學跳動作。(2)聽音樂舞蹈,男生用手串鈴伴奏4.第三主題:(1)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出了昂揚而流暢的旋律,男生的舞蹈動作有什么特點?隨音樂做律動5.第五主題:(1)這一主題表現了怎樣的畫面?一強一弱分別代表誰的舞蹈?(2)隨音樂男女生合作跳一跳(設計意圖:第二、三、五主題分別表現的是女子群舞、男子群舞、男女對舞,將這三個主題一起來聽,能夠使音樂形成對比,更有利于學生對音樂形象的理解。)引子:引子是由圓號演奏的,出示圓號圖片。模仿了村寨里的什么?兩遍的力度有什么變化?表現了什么?三、完整欣賞,表現樂曲:(1)完整欣賞,學生聽音樂做出相應的動作反應四、簡要小結,拓展延伸:這首《北京喜訊到邊寨》是由鄭路馬洪業創作于1976年,40多年過去了,它已經成為各種音樂會演奏的經典曲目,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1)欣賞彭佳鵬指揮的管弦樂隊演奏的《北京喜訊到邊寨》視頻(2)欣賞合唱版的《北京喜訊到邊寨》,感受合唱的藝術魅力,開闊學生視野。(設計意圖:觀看視頻表演,更直觀地感受管弦樂隊的演奏,聽覺和視覺相結合,加深對管弦樂音色的識別和樂器形態的記憶。欣賞合唱版的《北京喜訊到邊寨》,讓學生感受不同藝術表現形式的魅力。)課后,同學們自己欣賞民族樂器演奏的《北京喜訊到邊寨》。(設計意圖:將本節課的學習拓展延伸到課外,讓學生知道這首樂曲還有其它的表現形式,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音樂素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