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春游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一)指導思想本課的指導思想是圍繞著音樂學習的核心內容“聽、唱、寫、創”,來設計教學活動,達成教學目標。(二)理論依據本課的理論依據是《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的:1、強調音樂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演唱、演奏、聆聽、綜合性藝術表演和即興編創等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2、演唱歌曲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基本內容,也是學生最易于接受和樂于參與的表現形式。要重視課程內容中對演唱姿勢、呼吸方法、節奏和音準等方面的要求。演唱技能的練習,應結合演唱實踐活動進行。二、教學背景(一)教學內容分析本課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初中八年級(上)第一單元中的唱歌曲目《春游》。《春游》創作于1913年,由李叔同作詞作曲,原作是一首三聲部的合唱曲,它是中國近代第一部三部合唱作品,教材中選用的是齊唱形式。歌曲為bE大調,共16個小節,曲式結構清晰方整,圍繞著春游的主題采用四句對比式的樂段結構,為典型的a、a'、b、a’的起承轉合式對比復樂段結構關系。歌曲為八六拍,以為基本節奏型,貫穿全曲,與歌詞2+2+3的七字基本句式形結合,使得整首歌曲更加悠揚舒展,抒情而不乏律動性。歌曲的旋律采用了同音重復、級進為主偶爾跳進的旋法,易于大眾演唱和記憶。曲調平靜和緩、恬淡純樸、自然流暢,又不失活潑熱情,起伏中將人帶入詩情畫意中。歌曲的和聲簡潔,以bE大調的主和弦與屬和弦為主。(二)學生情況分析學生為我校的平行班,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學生對五線譜C大調的音階和旋律較為熟悉,其他調式的識讀較慢。能夠隨老師的科爾文手勢或跟教師指導視唱樂譜和填詞,能夠完整的演唱歌曲。學生穩定拍不穩定,容易越打越快。(三)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講授法:通過教師的講解,引導學生對作品的分析和理解。演示法:教師通過正確的示范,向學生傳達準確的音樂信息。練習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進行聽唱寫創的練習。(四)技術準備制作PPT演示文稿準備學案(五)前期教學狀況、問題與對策1、前期教學狀況在前面的教學中,運用柯達伊的教學法輔助教學,通過“聽、唱、寫、創”來進行音樂的基礎訓練。2、存在問題學生對五線譜C大調的音階和旋律較為熟悉,其他調式的識讀較慢。學生處在變聲期,歌唱的積極性不高,歌唱狀態較容易懈怠,從而影響到音準,尤其高音,很容易喊叫或徹底放棄。學生穩定拍不穩定,容易越打越快。3、應對策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在開始的常規訓練中,采用手指譜、科爾文手勢、聽記等方式快速認識bE大調;把歌曲降調演唱,但為了使學生不止局限于C大調的識讀,所以樂譜仍采用原調;在教學中反復提示歌唱狀態、讀節奏和演唱旋律時用右手劃穩定拍。三、教學目標1、正確識讀以第一線為do的五線譜2、學習八六拍的指揮圖示,體會八六拍的韻律感。3、能夠準確,并用圓潤、自然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春游》在歌唱中體會歌詞的意境4、初步掌握同頭換尾和起承轉合的創作手法。四、教學重點與難點(一)教學重點1、正確識讀以第一線為do的五線譜2、能夠準確,并用圓潤、自然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春游》在歌唱中體會歌詞的意境。3、初步掌握同頭換尾和起承轉合的創作手法。(二)教學難點1、正確識譜視唱歌曲旋律2、用圓潤、自然的聲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春游》在歌唱中體會歌詞的意境。五、教學過程(一)音準練習1、音階(1)上行音階,手指譜,以第一線為d。(2)下行音階,科爾文手勢2、音程練習——復習純四度音程(1)復習純四度音程構成方式純四度是大三度+小二度 或小三度+大二度(2)演唱純四度音程,提示純四度演唱時,第二個音的演唱狀態要提前做好準備,音要放進去,而不是頂上去。3、五音組練習(1)聽音:師用lu來演唱各音,生聽,并用手點出相對音高位置(2)模唱:生用lu模唱(3)唱唱名(4)記寫【設計意圖】音準練習,為了鞏固學生的音高和音程概念,為以后的試唱打下良好的基礎?!洞河巍肥且皇譩E大調歌曲,音階中的手指譜,熟悉bE大調中各音的位置;音程的練習也為快速識讀五線譜打基礎;五音組中的各音,出自旋律,這部分的練習,都是為后面準確演唱旋律做準備。(二)學唱歌曲1、學習八六拍(1)強弱規律:強弱弱,次強弱弱(2)指揮圖示:基本指揮圖示與合拍劃法(3)記寫節奏:聽、模、記【設計意圖】學習八六拍指揮如圖示,感受其韻律感,并鍛煉聽、記能力。2、第一樂句(1)師用lu唱第一樂句,生默唱旋律,手打指揮圖示(2)生用lu演唱旋律,手做科爾文手勢(3)生用唱名演唱旋律3、第二樂句(1)師用lu唱第二樂句旋律,生用唱名演唱第一句(2)師用lu唱旋律,生將樂句填寫完整(3)生用唱名唱旋律(4)生演唱一、二樂句,手點手指譜(5)師生共同分析一、二樂句的創作特點,總結“同頭換尾”含義【設計意圖】鞏固以第一線為do的五線譜識譜,為培養學生記譜能力做鋪墊;根據教師的哼唱,學生唱出唱名,發展學生的聽覺能力和分析能力。第二句采用師生共唱,初步培養學生多聲部的意識,同時分析并學習同頭換尾的創作手法。背唱旋律,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4、第三樂句(1)出示樂譜,學生默唱第三樂句,找出難點,手打指揮圖示(2)s—#f—s:運用“同頭換尾”的方式(3)演唱第三樂句,手打指揮圖示【設計意圖】通過自學,找出識讀樂譜中的難點,并通過同音轉換的方式,進一步鞏固學生通過已學的知識,來自主解決一些問題。5、第四樂句師用lu演唱旋律,生將第四樂句填寫完整。【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找出第四樂句與前面的關系,為后面的曲式分析奠定基礎。6、完整演唱旋律提出演唱要求,氣息流暢7、分析曲式結構(1)分析全曲的曲式結構:a、a’、b、a’(2)學習“起、承、轉、合”創作手法(3)思考歌曲為什么采用八六拍【設計意圖】通過不斷的完整演唱歌曲,掌握起承轉合的創作手法。提出問題,為下面學習提出思考。(三)歌曲處理1、介紹詞曲作者李叔同2、朗讀并分析歌詞,感受歌詞的意境【設計意圖】通過簡單了解李叔同和朗讀歌詞,體會歌曲的情緒。3、完整演唱歌曲,進一步體會歌曲情緒4、表現歌曲情感(1)欣賞歌曲《春游》視頻,思考通過那些音樂要素的變化,更好的表達歌曲意境。(2)聆聽教師演唱第一樂句,學生感受力度變化,將力度記號標記在樂譜上,并按力度標記,有感情的演唱第一樂句。(3)學生標記并演唱出第二樂句的力度變化。(4)師生共同分析第三樂句,標出并用恰當的力度演唱第三樂句。(5)按譜例上的力度記號和歌詞含義,演唱第四樂句。(6)按照歌詞的意境,運用圓潤的聲音,正確的氣息,恰當的力度,完整的演唱歌曲。【設計意圖】通過演唱、分析、聆聽,讓學生對比力度的變化,從而引導學生運用適當的氣息和力度變化演唱歌曲,進而體會音樂要素的變化對歌曲情緒的影響。(四)課堂練習1、按照“起承轉合”的創作手法,為下面四個樂句的旋律排列順序。2、根據給出的第一個樂句,采用同頭換尾和起承轉合的創作手法,創編三個樂句,是其成為完整的樂段。(提示第二、四樂句最后音結束在主音上)【設計意圖】檢測學生對“起承轉合”“同頭換尾”的創作手法的掌握情況。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一)評價方式本課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與學生自評、互評相結合的方式。(二)評價量規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能做到 基本做到 不能做到準確模唱音組,并記寫準確聽記節奏準確識讀以第一線為do的五線譜旋律以自然圓潤的的聲音,準確演唱歌曲能夠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表達歌曲的情緒七、教學設計的特點1、認真貫徹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學生2、強調音樂實踐。將“聽唱寫”的訓練貫穿教學中,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技能。通過師生共同演唱不同樂句,從而分析旋律的創作手法,并能有效的背唱旋律,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合作能力和音樂記憶能力。八、教學反思1、根據學生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環節。2、強調音樂實踐。將“聽唱寫”的訓練貫穿教學中,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技能。3、教學設計要多樣。教學方法還略顯單一,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積極的改進,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4、課前預設要充分。本節課對學生的預設還不夠充分,以至于教學設計未能全部實施,這也是未來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5、課上要不斷提醒學生歌唱狀態和一些常規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習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