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洪湖水,浪打浪》教案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一)指導思想本課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是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的“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來組織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活動,指導學生采用雙聲部合唱形式學習并演唱民族歌曲《洪湖水,浪打浪》。(二)理論依據1.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是基于個人對自己祖國依賴關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調節個人與祖國關系的行為準則。它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人們以振興中華為己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自覺報效祖國。2. 2011版《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弘揚和傳承中國民族音樂;強調音樂實踐,鼓勵合作,增強團隊協作精神。(1)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習,學生熟悉并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操。(2)通過音樂藝術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藝術表現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與他人合作交流,在合作中感受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與作用,加強與他人的合作與交流,增強協作能力和團隊意識,培養集體主義精神。3. “課標”中課程內容里的表現領域(7~9年級)指出:在合唱中積累演唱經驗,進一步感受合唱的藝術魅力。二、教學背景分析(一)教學內容分析1. 本課教學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欣賞與實踐的必唱曲目《洪湖水,浪打浪》。2. 歌劇《洪湖赤衛隊》為六場歌劇,作品寫作于20世紀50年代末。由張敬安、歐陽賢叔等作曲。劇情簡介:1930年,湖北沔陽縣委決定,為配合紅軍的戰略行動,洪湖赤衛隊要暫時撤離彭家墩。白極會頭子彭霸天卷土重來,乘機進行反攻倒算。在這緊急情況下,鄉黨支部書記韓英和赤衛隊隊長劉闖,率領赤衛隊和敵人周旋在洪湖上,有力地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彭霸天為尋找赤衛隊蹤跡,派出密探四處偵察,魯莽的劉闖中級開槍,暴露了目標。韓英在掩護同志們撤離時,與分隊王金標同時被捕。王金標叛變,漢英寧死不屈。敵人使盡了種種伎倆但都無濟于事。最后將叛徒王金標放回,想一網打盡赤衛隊,在這緊急時刻,彭霸天的副官(我地下黨員)用巧計救出韓英,韓英及時趕上赤衛隊,鏟除了叛徒,配合大部隊,消滅了彭霸天。歌劇的音樂主要以湖北天沔花鼓戲以及天沔一帶的民間音樂為素材創作而成,具有濃厚的民間特色。歌劇音樂的人物形象鮮明,性格突出,在音樂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二)學生情況分析1. 歌唱能力:(1)學生能較準確地掌握四二拍、四三拍、四四拍歌曲的節拍、節奏。(2)學生學習了五線譜知識,了解移動“do”的唱法,并能嘗試記譜。2. 歌唱問題:(1)個別學生切分節奏還需準確掌握。(2)五線譜讀譜及記譜能力還需提高。(3)學生演唱方法還需強調。(三)教學方式與手段說明課堂教學以體驗、模仿與合作為基本方式,主要過程是:導入階段采用“教師演唱,學生欣賞”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初步了解作品的主題旋律,從而為后面學唱歌曲奠定基礎;新授課階段采用探究與合作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通過學生自主學習每個聲部的節奏、音準(識譜),再進入雙聲部合唱的配合演唱,使學生學會聲部間的平衡,演繹出作品中的“文化”韻味,再通過分組、分性別、小組演唱形式,設計演唱組和評審組,評審組對演唱組進行傾聽并評價,給予學生展示舞臺同時對學生進有效掌控;課堂小結部分則通過學生自我總結,歸納作品的內在文化與演繹方式,進而使學生總結出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與培養學生團結協作能力的教學主旨。(四)技術準備1.樂器:鋼琴 2.課件:演示文稿(ppt) ⒊ 學案:樂譜(五)前期教學狀況、問題與對策前期學生聆聽過一些合唱作品,如《天鵝》、《保衛黃河》等,但由于學生平時對于合唱縱向和聲的概念沒有太多的認識,雖然通過欣賞了解了一些合唱作品,但仍缺乏對合唱作品聲部配合的感受和理解。因此,本課要在教學過程中特別注重引導學生關注合唱聲部間的配合,通過聽唱、識譜、合作配合、傾聽評審“聽著唱”(這三個字是不是要去掉,我寫的上邊四個字合適嗎 ) 等方法引導學生演唱并逐步配合,最終能夠實現雙聲部合唱。三、教學目標(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二聲部合唱《洪湖水,浪打浪》,對民族音樂合唱產生興趣,喚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和團隊協作的精神; 體驗雙聲部合唱的音樂旋律之美。(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識譜、合作的綜合學習與探究等方法初步學習和演唱(雙聲部配合)(三)“知識與技能”目標1. 了解民族聲樂作品的文化內容,體會我國民族文化的魅力。2. 初步學會雙聲部合唱的方法與技能,提高多聲部演唱的能力。四、教學重點與難點(一)教學重點合唱中音準、節奏的把握,空拍與切分,聲部間合作的穩定。(二)教學難點聲部間的聲音平衡與音樂線條的配合, 空拍與切分。五、教學方法體驗法、觀察法、演唱法、比較法、探究法、綜合法六、教學過程(一)導入:教師演唱,學生欣賞教師自彈自唱歌曲,學生欣賞。教師提問:歌曲的名稱是什么?作品拍號是什么?歌曲的旋律特點是什么?學生回答問題。設計意圖:通過教師自彈自唱歌曲,學生傾聽并思考問題,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新課,初步了解民族音樂的旋律特點。(二)新授:聲部合唱,探究新知1.學唱歌曲,初步體驗設計意圖:通過教唱歌曲旋律,快速使學生知曉作品的音樂主題,體會民族音樂作品的魅力。⒉ 認清節奏與音高,練習識譜(帶領學生把譜子中出現的節奏型認清,并識譜音高移動do,注意音準)環節一:第一聲部識譜。(教師和學生一起按較慢的速度4/4拍,來熟悉節奏;加入音高演唱。)設計意圖:在引領學生熟悉譜子的情況下,通過多次演唱第一聲部,并解決音準、節奏、字詞邏輯重音等問題,為更好的與二聲部合唱做準備。教師提問:歌詞給你的感悟是什么?學生回答。預設(答案:人們對洪湖家鄉的熱愛,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設計意圖:在演唱之后,引導學生感悟歌詞,喚起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感悟祖國的大好河山之美。環節二:第二聲部識譜。設計意圖:在引領學生熟悉譜子的情況下,通過多次演唱第二聲部,并解決音準、節奏等問題,為后面更好地與二聲部合唱做準備。⒊ 二聲部合唱,體驗合唱魅力(1)分別復習第一聲部、第二聲部(2)二聲部合唱(排練)① 第一遍合唱,解決聲部間切分節奏的問題。② 第二遍合唱,解決聲部間音準的問題;③ 第三遍合唱,解決聲音比例平衡的問題。教師示范:教師彈唱,通過教師演唱一個聲部,手彈一個聲部,來有機的配合使聲音平衡,以此來為學生做出示范。④第四遍合唱,解決字詞、句子的邏輯重音與聲部間的配合。設計意圖:通過三遍合唱,分別解決聲部間切分節奏問題、音準問題和聲音比例平衡的問題,再通過教師的口唱(一聲部)手彈(二聲部)直觀的給學生做出示范,學生既能聽到一聲部又能聽到二聲部,有效地解決聲音比例平衡及配合的問題。最后通過第四遍合唱,解決字詞、句子的邏輯重音與聲部間的配合,使學生掌握合唱時的注意事項。⒋.學唱最后部分,完善歌曲內容設計意圖:通過教師教唱歌曲的最后一部分,進而完成整首《洪湖水,浪打浪》的歌曲內容。(三)實踐拓展,鞏固新知:1.整體同學分為兩個聲部合唱。2.男生女生各分一組進行合唱3.找兩組同學進行兩個聲部配合演唱,其他同學當裁判進行打分評價。設計意圖:將全班學生分成兩組演唱二聲部,再男女聲分組演唱二聲部,檢驗學生學習的程度和水平,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再采用部分小組演唱,其它學生評審方式打分評價,進而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合唱聲部的平衡以及對內容的理解,將過程性評價落到實處,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教師進行恰當評價。最后環節:整體演唱一次《洪湖水,浪打浪》。設計意圖:通過完整演唱歌曲,使學生再次感受作品的內容和鞏固二聲部合唱的理念和技能,以合唱的方式結束本節課內容,進一步感受湖北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㈣ 師生小結,共同提升:首先學生小結本課收獲或體會,然后教師小結。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自我進行評價,對自己有深刻的認識,對作品有進一步的了解,對演唱形式有了更深入的認識,深刻體會到演唱二聲部需要團隊的合作,并引導學生將合作能力遷移到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同時教師對學生給予充分肯定與表揚,使學生享有成就感。結束語: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互相幫助互相協作,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七、學習效果評價(一)評價方式本節課的評價方式包括了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教師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之中。包括了教師對學生識譜、合唱內容的評價、回答問題的評價等。學生自評主要體現在能否準確演唱歌曲旋律、聲部的內容;能否在演唱自己聲部同時兼顧到其他聲部,進而做到合作的效果。學生互評主要體現在評審組給演唱組同學打分評價,指出優點和不足,從而給予學生展示的空間和舞臺。(二)評價量規在教唱主旋律、聲部配合與演唱、思考問題與探究等環節中,根據學生表現給予肯定和鼓勵。在教唱主旋律時,教師通過演唱與學案(幻燈片)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準確的聆聽作品的內容與風格;在二聲部學唱時,發揮學生為主體,以鼓勵的方式,使合唱部分得以展現;在拓展環節加入分組、比賽打分的方式,鍛煉與鞏固作品演唱,更好的做到學生的“合作精神”的流露。八、教學設計特色本節課是一節合唱課,在本課的設計中,教師突出學生主體,注重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優化教學資源,整合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如學生的聆聽、視譜、合唱,的同時加入學案等。在學生視唱時教師注重細節,如合唱環節,教師以彈唱的方式做出示范,使學生直觀的感受到聲部間的配合與默契,為學生進行合唱的環節予以支持。整個教學過程遵循了三步教學法原則,即:教師:講授+輔導+測試;學生:學習+練習+鞏固。實際教學過程中,在了解學生的真實水平情況下設計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符合學生實際情況。在分組合唱比賽這一環節,教師采用學案輔助的方法,使學生之間進行配合,再以學生之間進行打分與評定,更好的來使團隊精神得以施展。總之學生在二聲部合唱中不斷鞏固、驗證,將民族音樂文化與合唱知識理念化繁為簡,最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同時為學生積累了合唱合作經驗,并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音樂審美能力。附:學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