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渴望春天 課型 綜合 課時 1教學目標 在反復聆聽、歌唱《渴望春天》的過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緒。培養學生對經典作品的興趣和熱情,喚起學生對音樂、對春天、對生活的樂觀、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用甜美的聲音、正確的換氣齊唱或合唱《渴望春天》,嘗試用聲音、速度、力度的變化表現贊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3、 作品的結構,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創作嘗試。在表現中體驗和實現自信、交流、分享和創造的快樂。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學難點 八六拍的特點教學方法 情景導入法、聽唱法、律動教學法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鋼琴等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莫扎特簡介學唱歌曲 請同學們欣賞青年作曲家陳怡根據唐代詩人孟浩然的詩譜寫成的一首無伴奏混聲合唱《春曉》。問題:你聽到了哪些聲音?導語:春天來了,大地上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春天的氣息。小草出來散步,花兒出來看風景,柳樹搖著綠色的長辮子,小溪叮叮當當的彈奏起來,小鳥們也從家里飛了出來,唱著動聽的歌,并告訴我們:春天來了!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由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作曲的歌曲《渴望春天》——由此導入新課。背景音樂:門德爾松《春之歌》莫扎特:(1756-1791)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之一。生于一個宮廷樂師的家庭,父親是一位經驗豐富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也是他的第一位教師,莫扎特3歲起顯露音樂才能,4歲開始學習鋼琴,5歲開始作曲,6歲便隨父親在歐洲各大城市演奏,轟動了歐洲樂壇,被譽為“音樂神童”。 他一生勤奮,主要作品有歌劇《費加羅的婚禮》《魔笛》等。《渴望春天》創作于他去世的那個冬天,同年12月5日,年僅35歲的莫扎特與世長辭了。一、聆聽《渴望春天》邊聽邊思考以下問題:1、作品的體裁A.男聲合唱B.童聲合唱C.女聲合唱 2、作品的情緒A.熱烈激動B.明朗愉快C.低沉憂傷 3、歌曲的拍號A.3/4 B.6/8 C.3/8 D、作品描述了什么樣的畫面?”二、發聲第一段:春天的期盼(用lu演唱)第二段:冬天的回憶(用la演唱)第三段:春天來了!(用ha演唱)三、填詞1、鋼琴伴奏2、唱法解析(弱起小節、連音線、裝飾音、速度、情緒等)3、唱譜,介紹曲式結構:(典型的起、承、轉、合句式)四、介紹莫扎特創作《渴望春天》時的情景:師:這首歌曲作于1791年1月14日,這時的莫扎特已疾病纏身,貧病交加,可令人驚嘆的是這首歌曲中沒有絲毫傷感和絕望,整個旋律清新歡 認真欣賞,回答問題。1、萬物復蘇(哈嘿嘶…)2、鳥語花香(口哨聲)3、京腔京韻(哐采…咚咚咚)學生從無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經意間領略到春天的詩意、暖意和別樣境界。初步了解作曲家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時間和非凡的音樂天賦仔細聆聽,回答問題。答;1、童聲合唱2、明朗愉快3、6/8拍4、渴望鮮花開放、小鳥歌唱、春天到來的美好心情 用氣息發聲并注意歌唱時的姿勢初唱歌詞(輕聲學唱)掌握歌唱的技巧了解歌曲的結構學生在愉快的歌曲旋律中又回到了莫扎特創作歌曲時的背景,填出與括號中相類似的內容,進一步體會歌曲的內涵。 創設適當的藝術環境,突出音樂藝術美的氛圍,為音樂課創造一種春天的氛圍,為學習歌曲《渴望春天》的“春”這個主題做好鋪墊。創設情景,幫助學生從音樂風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走近莫扎特。通過故事引起學生對莫扎特及其作品的好奇直接讓學生欣賞優秀童聲合唱團的演唱錄音歌曲,使學生熟悉旋律,熟悉音樂,初步體會和感受和音樂的意境通過三次發聲練習來了解三段歌詞的情緒以及歌曲的旋律解決難點使學生了解到莫扎特晚期的生活,并對這位堅強樂觀的大師肅然起敬,對他的作品產生更強烈的興趣。小結 快,充滿天真和童趣,足以看出作曲家(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生活態度五、介紹紫羅蘭六、八六拍知識:1、八六拍的強弱規律2、八六拍的指揮圖示3、八六拍的節奏訓練七、歌曲的表演:分別找學生模擬春的聲音為歌曲《渴望春天》做序曲,在演唱中又分別找學生用打擊樂為歌曲伴奏師:通過剛才的表演,我們真正的體會了一次春天,同時我也感受到了同學們的喜悅心情,是的,春天真的會給我們帶來無窮的力量和生機。一年之計在于春,希望同學們抓住美好的青春年華,為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去奮斗、去奔跑吧!一首羽泉的《奔跑》送給大家。 了解相關文化通過各種形式學習并感受八六拍分別用:墊板模擬閃電、鼓模擬雷聲。。。進行創作,并復習演唱《渴望春天》 知識拓展和學生互動解決本節課的難點通過實踐,感受春天. 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對音樂產生更強烈的興趣。譜例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