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青春舞曲 計劃學時 1教材分析 《青春舞曲》是人教版七年級第三單元課第一課的教學內容,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主要通過“聽”、“唱”、“演”、“創”等手段,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情緒,體會歌曲德思想內涵,通過圖像資料和作品內容來了解少數民族的風土人情。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已有初步的審美感知能力,對音樂的學習大多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他們對新疆、西藏等地很好奇,所以本課從旅游來認識新疆著手,激發興趣層層深入。另外,這一時期的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長時間集中,.所以,培養學生對音樂濃厚的興趣,并能堅持學習,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唱《青春舞曲》,能用正確的歌唱方法,以輕快而富有彈性、活潑而富有朝氣的情緒演唱歌曲,并能用維吾爾族音樂的典型節奏為歌曲伴奏。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欣賞、演唱、音樂知識的學習以及音樂實踐創造活動的參與,促使學生獲得新疆少數民族音樂的知識技能,感受、體驗其音樂情感及風格特點,培養學生的合作創編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了解新疆民歌的風格特點與風土人情,樂于學習維吾爾族歌曲及其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并能懂得珍惜時光,努力學習的道理。教學重點 能用正確的歌唱方法,以輕快而富有彈性、活潑而富有朝氣的情緒演唱歌曲《青春舞曲》,并能用維吾爾族音樂的典型節奏為歌曲伴奏。教學難點 掌握維吾爾族民歌風格特點,并能通過合作探究進行歌曲創編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以“旅游”的話題作為切入點,調動學生的興趣。 2、 師生共賞:新疆的美麗風光(課件展示圖片,背景音樂:《我們新疆好地方》,讓學生了解新疆 ,為歌曲的學習做鋪墊) 提問:“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 你們去過哪些地方呢 ” 新疆的美麗風光(課件展示圖片,背景音樂:《我們新疆好地方》,讓學生了解新疆 ,為歌曲的學習作鋪墊)。(二)學唱歌曲 (1) 了解歌曲拍子:4/4拍,跟隨電子琴伴奏,用“啦“模唱歌曲旋律 (2) 課件出示樂譜,引導學生找出歌曲的旋律特點: 采用重復和變化重復的創作手法寫成;(3) 隨鋼琴伴奏唱歌詞。 (4) 強調“ 別的那呀喲”這一樂句的演唱,注意附點節奏和歌曲韻味。(5) 再次聆聽,齊唱歌曲 (教師示范,引導學生:用有彈性的聲音模唱) (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歌唱方法,用輕快而富有彈性,自然圓潤、充滿活力的聲音演唱)(三)節奏練習 (1) 欣賞新疆手鼓表演,并介紹新疆特色打擊樂器“手鼓” (2) 比較兩種節奏型(教師示范表演),并進行節奏練習,體驗并說出哪一種伴奏音型更具有維吾爾族的音樂風格。(3)拍打節奏為歌曲伴奏。 學生跟隨歌曲,以桌面當“手鼓”拍打節奏為歌曲伴奏。 學生跟隨歌曲,以桌面當“手鼓”拍打節奏為歌曲伴奏。 充分體現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適時點撥,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四)歌曲創編 1、欣賞“玖月奇跡”演唱的《青春舞曲》,引導學生感受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方式演繹,會帶來不一樣的效果。(為接下來的歌曲創編做鋪墊)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創編活動,并展示。 (引導學生通過改變歌曲的節奏、拍子、速度、力度、風格等方面,對歌曲進行創編) 引導學生感受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方式演繹,會帶來不一樣的效果。(為接下來的歌曲創編做鋪墊) (五) 引導學生 通過歌詞,理解歌曲所蘊含的人生哲理:珍惜時間,珍惜青春。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六)課后延伸 學生課后搜集更多的新疆歌曲、舞蹈、器樂曲來音樂課堂上分享! 對課堂內容有更精確的掌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