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陽關三疊教學目標:1、 通過聆聽和模仿,學生能夠用柔和連貫的聲音跟鋼琴或錄音伴奏完整準確地演唱《陽關三疊》,并且能夠在咬字、吐字方面表現出古曲的韻味。2、 通過對比欣賞,學生能夠說出《梅花三弄》的演奏樂器。3、 通過兩首樂曲的歌譜演唱,學生能夠發現中國五聲調式音階結構特點以及色彩差異。4、 通過對比聆聽、模唱,學生能夠體驗到中國古曲的內涵,喚起學生對中國古曲的喜愛。教學重難點:1、體會古代詩與歌的韻味,從演唱歌曲中感受古人離別的真切情感。2、能夠依據歌曲、樂曲的內容和情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燦爛音樂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1、 導入課堂1、 伴隨著古樸的琴聲,我們開始今天的音樂課。提問學生:這張圖片表達的是什么樣的場景?你想到了怎樣的詩句來表達?引導學生回答(古代人們離別時的場景)2、 師:請大家仔細聽,音樂都唱的跟你想的是一樣嗎?歌曲的情緒怎樣?(淡淡的憂傷)(放音樂)2、 感受與體驗《陽關三疊》1、 剛剛我們聽到的這首背景音樂就是古曲《陽關三疊》,你知道什么是“陽關”,什么又是“三疊”呢?(出示PPT歌譜版),介紹陽關(陽關內外生活),那陽關三疊這首歌講的是什么意思?2、 請大家聽一遍,并輕輕地跟唱歌詞,想一想當時是什么季節?怎樣的天氣?什么歌詞體現了出來的?生:春天,下雨天,柳色新,渭城朝雨。3、 唱譜、唱詞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唱一唱歌譜,體會作者送友人去他方的依依不舍之情。(填詞)思考:哪一句最能體現作者的不舍之情?作者反復用了哪兩個詞語?(歷苦辛、宜自珍)作者在無奈之下勸老友更盡一杯酒,宜自珍,在陽關之外無故人的情況下宜自珍,自我保重。請問,這時候,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聲音來演唱?(輕一點)(好友漸行漸遠,聲音越來越弱)(讓學生感受一下尾聲)4、 剛才我發現有同學是這樣演唱的非常好(示范),你唱的很正確。請大家對比一下(范唱有音頭),哪一種唱法更像古人在誦讀歌詞?(第二種)你能隨老師來唱一唱嗎?注意:音頭處理好(水母式發聲)——指向歌聲是連貫的5、 接下來我想請同學們跟著鋼琴輕輕地唱一遍,思考一下:哪一句最能體現出主人公在離別時激動難平的心情的?A、 師范唱“遄行”“66”(邊唱邊寫)八度大跳,大跳體現了作者很難平靜的心情。6、 師范唱“長途越渡關津”,請你說出老師強調了哪個字?你能隨老師唱一下嗎?(當時主人公送好友去關外,遙遙路途,不知何時再相見的心情體現在這個“長”字上面了,相信大家也都能體會到。)7、 請大家跟著鋼琴,完整演唱《陽關三疊》,我給大家前奏。3、 師生合作1、 第一句、第三句老師唱,你們唱二四句。后面副歌一起唱。2、 一起合作演唱。4、 拓展1、唱樂譜(老師)(一段)請問:剛才老師都唱了哪幾個音?我們一起從低到高排列一下:6 1 2 3 5 6(6重復)(宮、商、角、徵、羽)有幾個音(5個)這就是中國最典型的、傳說中的五聲調式。(唱樂譜的時候排音階,學生跟唱樂譜,鋼琴示范中國五聲琶音)2、中國古代有很多音樂作品就是由這五個音組成的,現在我來放一首作品,想一想這首作品是由什么樂器來演奏的?(背景是梅花圖片)如果學生不知道出示樂器圖片,音色特點(通透、明亮)。是迄今為止發現最大的中國樂器。3、剛剛我們聽到的這個樂曲是什么名字呢?(不知道PPT介紹)(一起說叫什么名字啊?梅花三弄)你知道“三弄”是什么意思嗎?原來古人很有意思,“三疊”“三弄”都是演唱、演奏三遍的意思。剛剛老師放的是“梅花三弄”中的一弄,請仔細看一下,都是由哪幾個音組成的?是什么調式呢?唱一唱樂譜,看看樂曲經常停留在哪個音上?“5”正因為停留在“5”上,更能體現出編鐘悠揚、清脆的聲音,同時也能體現古人對梅花傲雪、不畏嚴寒風格的喜愛之情。4、唱完樂譜后,你發現《梅花三弄》里邊節拍有什么變化?(出示樂譜,如果還不知道,就用手指)---變化節拍。在一首樂曲中出現多種節拍的叫做“變化節拍”。5、請大家仔細觀察“陽關三疊”結束在什么音上?(6)“梅花三弄”又是結束在什么音上?(1)兩首風格情緒相同嗎?為什么?(陽關三疊壓抑,梅花三弄陽光、積極向上)結束在6上面比較委婉、含蓄,結束在1上面比較陽光、積極向上的。6、接下來我們一起聽一聽梅花三弄的第二弄,是由中國最古老樂器古笛演奏的,聽一聽他的音色對比。7、同一個樂曲在不同的樂器上面演奏所產生的不一樣的效果,請大家聽一聽第三弄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弦樂器)五、課堂總結古曲“梅花三弄”是借用這種陽光的色彩描寫了傲雪的梅花高尚的品質,表達了梅花剛健挺拔、不畏嚴寒的高貴形象,同時也表達了古人對梅花的喜愛之情。希望同學們借助課上的知識,回去多了解中國古曲韻味。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