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5)變阻器—九年級物理人教版全一冊課前導(dǎo)學(xué)知識集錦:知識點1 變阻器1.概念:能改變接入電路中①_____________的元件稱為變阻器。2.分類:滑動變阻器、電阻箱(旋鈕式和插塊式)。滑動變阻器 電阻箱(旋鈕式)3.滑動變阻器(1)原理:通過改變接入電路的電阻絲的②________來改變接入電路的電阻的大小。(2)基本構(gòu)造:滑動變阻器的主體結(jié)構(gòu)是繞在絕緣瓷筒上的電阻絲和可沿金屬桿滑動的金屬滑片。其中A、B、C、D為四個接線柱,A、B間為繞在絕緣瓷筒上的電阻絲,C、D間為金屬桿,電阻絲上涂有③________,電阻絲與金屬滑片相接觸的地方,絕緣層被刮掉了。(3)元件符號:(4)結(jié)構(gòu)示意圖:(5)作用:通過調(diào)節(jié)接入電路中的電阻大小,改變④________、調(diào)節(jié)⑤________和⑥________。(6)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滑動變阻器要串聯(lián)在電路中,連接時要接“⑦___________”的接線柱。若同時接上面兩個接線柱,則相當(dāng)于接入一根導(dǎo)線;若同時接入下面兩個接線柱,則相當(dāng)于接入一個⑧___________。知識點2 變阻器的應(yīng)用1.銘牌上參數(shù)的物理意義:“電阻值”表示該滑動變阻器的最大⑨___________;“電流值”表示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值。滑動變阻器的銘牌上標有“20 Ω 22 A”,則表示該滑動變阻器可調(diào)的最大電阻是20 Ω,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2 A。2.作用:滑動變阻器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是滑動變阻器通過改變連入電路中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連入電路電阻的大小,從而改變電路中電流的大小和用電器兩端的電壓的大小;二是接入電路中,起到⑩___________的作用。3.電阻箱是一種可以調(diào)節(jié)電阻大小并且能夠顯示出電阻阻值的變阻器。各旋盤對應(yīng)的指示點的示數(shù)乘 ________________,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電路的阻值。自我檢測:1.如圖,要使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動時,電阻變大( )A.A,D B.B,C C.A,B D.C,D2.如圖是電位器結(jié)構(gòu)圖,將接線柱a、b接入電路,滑片向右旋轉(zhuǎn),關(guān)于旋轉(zhuǎn)過程中電位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的大小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變大 B.不變 C.變小 D.先變小后變大3.當(dāng)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右端滑動時,下列四種接法中,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阻值變大的是( )A. B.C. D.4.如圖是一種調(diào)光臺燈電位器(滑動變阻器)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示意圖,a、b、c是它的三個接線柱。要求:旋鈕帶動滑片逆時針轉(zhuǎn)動時,燈泡變亮。請完成該電路的連接。5.如圖所示,要使滑片P向右移動時電燈變暗,則M接C,N接______。6.(1)如圖甲所示電阻箱的讀數(shù)為______Ω。(2)如圖乙所示的插孔式電阻箱,其接入電路的電阻值為______Ω。答案以及解析知識集錦:①電阻大小 ②長度 ③絕緣層 ④電流 ⑤電壓 ⑥保護電路 ⑦一上一下 ⑧定值電阻 ⑨可調(diào)阻值 ⑩保護電路 面盤上標出的倍數(shù)自我檢測:1.答案:B解析:A、選擇的接線柱A、D,滑片P向右移動時。不符合題意。B.選擇的接線柱B、C,滑片P向右移動時。符合題意。C.選擇的接線柱A、B,連入電路的電阻為零。D.選擇的接線柱C、D,連入電路的電阻不變。故選:B。2.答案:A解析:將接線柱a、b接入電路,滑片向右旋轉(zhuǎn),電阻絲接入電路中的長度變長,電位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變大,選A。3.答案:C解析:由A圖可知,滑動變阻器同時接上面兩個接線柱,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為零,移動滑片,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不變,故A錯誤;由B、D圖可知,向右端移動滑片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絲長度變短,滑動變阻器連入電路的阻值變小,故B、D錯誤;由C圖可知,向右端移動滑片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絲長度變長,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阻值變大,故C正確。4.答案:見解析解析:5.答案:A解析:圖中,要使滑片P向右滑動時,電燈變暗,說明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電阻變大,電阻絲接入的部分應(yīng)該變長,應(yīng)接入A、C或A、D兩個接線柱,則M接C,N接A。6.答案:(1)2230(2)3解析:(1)如圖甲所示,電阻箱的讀數(shù)為;(2)如圖乙為插孔式電阻箱,銅塞插進去相當(dāng)于導(dǎo)線,所以電流從A到B經(jīng)過了1 Ω的電阻和2 Ω的電阻,所以接入電路的電阻為3 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