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論唯物辯證法辨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物質、運動、規律、意識、實際出發)(聯系、發展、矛盾、辯證否定)(實踐、認識、真理)社會歷史觀人生價值觀第二課第三課第四課社會現象(存在和意識)、社會本質(物質性/實踐的)、社會發展(規律、總趨勢)、社會歷史主體(人民群眾)(人的價值、價值觀、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價值的創造與實現)第五課第六課(整個世界)(人類社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小結: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關系原理及方法論【原理】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具有社會歷史性、階級性和主體差異性,價值判斷是價值選擇的基礎,價值選擇是價值判斷的體現。【方法論】① 要堅持真理,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② 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③ 正確處理個人利益與他人、集體、社會利益的關系,把個人、集體、社會利益三者的統一作為選擇的標準。溫故知新第六課 實現人生的價值第一目第二目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弘揚勞動精神 實現人生價值第三目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6.3 價值的創造和實現【根本途徑】【客觀條件】【主觀條件】一、弘揚勞動精神 實現人生價值【根本途徑】教師主持人公務員歌手畫家……創造價值勞動自我價值社會價值彰顯和發揮自己的智力、體力、意志和感情滿足社會與他人的需要你的理想職業是什么?1835年,17歲的馬克思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在選擇職業時,我們應該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和我們自身的完美。不應認為,這兩種利益是敵對的,互相沖突的,一種利益必須消滅另一種的;人類的天性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們只有為同時代人的完美、為他們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達到完美。如果一個人只為自己勞動,他也許能夠成為著名學者、大哲人、卓越詩人,然而他永遠不能成為完美無暇的偉大人物。歷史承認那些為共同目標勞動因而自己變得高尚的人是偉大人物;經驗贊美那些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節選)01馬克思認為,選擇職業的主要指針是什么?02我們應該如何創造實現人生價值?是父母給的?是命中注定的?是自封的?是國家、集體授予的?是用金錢換來的?NO!---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的探究:人生價值是怎樣創造出來的?1.人在勞動中創造和實現價值一個人在勞動中創造的財富越多,為滿足社會和他人的需要所作的貢獻就越大,自身的價值就越大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自由彰顯和發揮智力和體力、意志和情感。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1)勞動是人類最基本的實踐活動,也是人的存在方式。1弘揚勞動精神,實現人生價值(根本途徑)1.人在勞動中創造和實現價值(2)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是創造人類美好生活、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 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 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習近平1弘揚勞動精神,實現人生價值(根本途徑)2.人在奉獻中實現價值(1) 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不想為他人和社會奉獻的人,永遠不可能擁有真正的幸福。(2) 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青年的人生目標會有不同,職業選擇也有差異,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實現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離開了祖國需要、人民利益,任何孤芳自賞都會陷入越走越窄的狹小天地。——2019年4月30日,習近平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語1弘揚勞動精神,實現人生價值(根本途徑)(2021湖南,16,3分)某校學生深入到一家工廠進行勞動體驗。勞動結束后,甲同學說:“工人叔叔們教會了我們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乙同學說:“工廠的勞動讓我體會到生產工藝的魅力,今后要努力學好本領,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睆耐瑢W們的感言中,我們認識到:①實踐活動獲得的知識總是高于書本知識②在勞動實踐中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③勞動是深化和拓展書本知識的重要途徑④勞動是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牛刀小試勞動屬于實踐的一種,是人類特有的基本的實踐活動。知識拓展:勞動和實踐的關系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著別人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愛因斯坦思考:完全脫離社會能否實現人生價值?社會為人的價值的實現提供哪些條件?二、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客觀條件】請大家認真思考: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需要哪些客觀條件?生存條件發展條件享受條件工作條件衣食住行教育醫療治安……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牛頓通過總結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分析推理得出牛頓第一定律,他說“我之所以比別人看得遠些,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社會和他人還提供了知識成果社會和他人提供了物質條件1.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社會提供前 提價值實現生存條件發展條件享受條件工作條件人的生存條件和發展條件、享受條件和工作條件都是由社會提供的。人在實踐活動中創造和實現自己價值的時候,必須利用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注意】:完全脫離社會的“個人奮斗”和“自我實現”,實際上是不可能的。2. 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2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客觀條件) 3.我們在個人與社會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并不否認追求人得個性發展。這種個性不應表現為人的怪異和陋習,而應表現于對他人、對社會的獨特的貢獻方式。思考:有人認為:“強調個人和社會的統一,會抹殺人的個性發展?!蹦阍趺纯创@個問題?2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客觀條件) 他穿的襪子左右腳常不同顏色;用手推車推孩子散步,竟會由于專心思考問題,而一不小心把孩子推到水溝里;陪太太看電影時,卻在電影院里用手電筒看書;1952年,以色列請愛因斯坦去擔任總統,因為愛因斯坦是猶太人心目中的精神領袖,然而他沒有接受,覺得自己的個性并不適合處理行政。個性發展與社會發展的統一愛因斯坦的小故事“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份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我強烈地向往著儉樸的生活。并且時常為發覺自己占用了同胞的過多勞動而難以忍受。——愛因斯坦【2020年浙江卷】“只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這是楊善洲生前說過的一句話,也是他一生的寫照。從地委書記任上退休后,楊善洲一頭扎進大亮山,帶領當地群眾植樹造林,22年如一日。到他去世前,曾經山禿水枯的大亮山,已經變成了一片林海。這啟示我們(?。?br/>①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堅定的理想信念②實現人生價值需要一定高度的社會平臺③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④人的個性發展應表現為對社會的獨特貢獻方式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A牛刀小試① 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人在實踐活動中創造和實現自己價值的時候,必須利用社會和他人提供的各種物質條件和知識成果。② 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③ 創造和實現個人價值,并不否認追求人的個性發展。這種個性應表現于對他人、對社會的獨特的貢獻方式。小結: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 你最牛的背景就是今天的中國?!?br/>—— 選自習近平在黨的十九大上的報告有這樣一個人,他冷酷無情嗜酒如命且毒癮很深,一次在酒吧里因看一個酒保不順眼而犯下了殺人罪,被判終身監禁。他有兩個兒子,年齡相差才1歲,其中一個同樣毒癮重,靠偷竊和勒索為生,后來也因殺人而坐監。另一個卻既不喝酒,也不吸毒,不僅有美滿的婚姻,還擔任一家大企業公司的經理。在一次訪問中,問起造成他們現狀的原因,二人的答案竟然相同:“有這樣的老子,我還能有什么辦法?”------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必要的主觀條件。思考:有了良好的社會條件就一定能實現人生價值。你認同這種觀點嗎 三、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主觀條件】新型科技支持:以數字化為基礎、網絡化為條件、智能化為核心的智能體育成為熱點,通過對體育運動過程中的數據進行采集和分析,幫助運動員科學訓練并提高運動水平,輔助教練員與管理者進行決策和管理。龐大的資金投入:研究人員介紹,如果要從選拔運動員開始算起,成就一個好的奧運選手,按照國際慣例,一個運動員培養的過程大概需要10年的時間。這樣計算,國家在一個奧運選手上投入的費用要遠遠高于四五百萬元。鮑明曉告訴記者,“他這個資金投入,一般是起步階段是家長投入,到專業隊以后,應該是省市一級的財政來支持,到國家隊這個層面上,就是中央財政來支持。”高質量的運動場館,多樣的運動器材……你知道嗎,每個運動員的成功離不開社會的支持……1.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強調要克服挫折和失敗,要付出艱辛的努力。)2.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全面的能力為人生價值的實現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3.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確價值觀的指引。理念、信念(理想)體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人生的奮斗目標,也是推動人們前進的強大動力 。(意識、認識、社會意識、價值觀的引導、驅動、制約作用)需素質需信念4. 需要錘煉品德修為,不斷打牢道德根基。需道德需精神3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主觀條件)×小結: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 三大途徑 原因 如何做根本 途徑 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 人只有在勞動中才能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 積極投身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客觀 條件 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 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 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主觀 條件 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 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 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 ①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②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③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正確價值觀的指引。④實現人生價值,要錘煉品德修為,不斷打牢道德根基課堂總結:人生價值的創造和實現(1)【根本途徑】要弘揚勞動精神,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和實現價值(2)【客觀條件】要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創造和實現價值①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②人的價值只能在社會中實現。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 才能在奉獻社會中創造和實現自己的價值③創造和實現個人價值,并不否認追求人的個性發展。(3)【主觀條件】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②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個人素質;③有堅定的信念,正確的價值觀的指引;④要錘煉品德修為,打牢道德根基。小結1:如何創造和實現人生價值?1、價值觀角度: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導向作用,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角度:堅持真理,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3、根本途徑角度: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 ;要弘揚勞動精神,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和實現價值4、客觀條件角度: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要在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5、主觀條件角度:在砥礪自我中創造和實現價值。實現人生價值,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增長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個人素質;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正確價值觀的指引;需要錘煉品德修為,不斷打牢道德根基。小結2:從“實現人生的價值”的角度分析應如何實現人生價值?答題要素:人的價值的內容+價值觀導向作用+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結合材料① 價值觀是一種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總述)②人的價值的內容(人的價值在于創造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對一個人價值的評價歸根到底是看他的貢獻,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材料)。③價值觀的導向作用(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有重要導向作用,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向導。要樹立正確價值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材料)。④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兩個標準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要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要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材料)⑤實現人生價值的途徑(根本途徑、客觀條件、主觀條件+材料)。答題模板:運用“價值觀””人生價值”“人生價值觀”的知識對材料進行分析易錯易混提升練1、充分利用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X.勞動是根本途徑2、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決定性因素X.客觀條件是前提條件3、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實現人生價值X4、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實現人生價值5、理想信念對實現人生價值具有促進作用(低俗的理想起阻礙作用)(就能絕對化了)A1. (2022湖南)20世紀80年代引進短道速滑項目以來,幾代短道速滑運動員奮勇拼搏,為國爭金奪銀,展示了中國體育健兒的風貌品格,彰顯了人們在所熱愛的事業上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追求。這啟示我們( )①要在不懈奮斗和奉獻中創造精彩人生②站在不同的立場上會有不同的價值觀③在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④頑強拼搏的精神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牛刀小試2.(2022浙江)黃旭華院士“以身許國,誓干驚天動地事;潛心科研,甘做隱姓埋名人”,六十多年如一日為中國核潛艇事業傾心竭力奉獻。其“深潛人生”說明:( )①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②人的價值在于對社會貢獻的獨特方式③實現價值需要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系④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卓越的才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牛刀小試3.(2021 天津)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數百萬扶貧干部傾力奉獻、苦干實干,同貧困群眾想在一起、過在一起、干在一起,將最美的年華獻給了脫貧事業,涌現出許多感人事跡。35年堅守太行山的“新愚公”李保國,扎根脫貧一線、鞠躬盡瘁的黃詩燕等同志,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這體現了( ?。?br/>①價值判斷是在價值選擇的基礎上作出的②要在個人和社會的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③實現人生價值需要腳踏實地、頑強拼搏④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前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牛刀小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