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1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教案【教材分析】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冊第三章《產業區位因素》第一節農業區位因素及其交化為教學內容,本節分析農業的概念、類型及農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園素等。農業對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該節在本章乃至全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時,對這一節的學習,可以為該章第二節工業區位園素及其變化和第三節服務業區位因素及其交化的學習提供一個范式的參考,起著重要的作用。【學情分析】1.知識背景:學生們能理解自然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具備一定的人文地理的知識與技能和人文素養。2.生活經驗:部分學生居住在城市都對農業生產了解很少,只知皮毛,缺少系統的認識。3.思維特征:學生們現階段形式邏輯思維高于辯證邏輯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發展的關鍵期。【教學目標】1.結合實例,說出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及其對農業影響的內容2.結合實例,能結合農業區位因素分析評價區域農業發展條件【教學重難點】重點:結合實例,說明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難點:結合實例,說明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新課導入】以《山海情》電視劇為主線,交代故事發生背景及其他資料,通過問題設置,引導學生思考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還有哪些?(故事背景:上世紀90年代,山民從寧夏貧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搬遷到玉泉營地區,從無到有地建設新家園。國家扶貧政策出臺,福建對寧夏行對口援助,并建立雙胞菇農業合作閩寧村,至此通過農業發展,從西海固走出的人們根扎在了這片更肥沃的地方,互相扶持著走上了康莊大道。【新課講解】農業區位因素(過渡)同學們都知道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那么什么是農業生產活動呢?它有什么特點?學生閱讀教材:教師講述:1. 農業生產活動概念:人們利用土地的自然生產力,栽培植物或飼養動物等,以獲得所需的產品,這就是農業生產活動。教師強調:農業生產對象:植物和動物,栽培植物就是種植業,飼養動物就是畜牧業。農業生產的產品一方面滿足人們生活的需要,一方面滿足人們生產的需要。2.農業生產的特點:(1)地域性(讓學生適當舉例說明)世界各地的自然條件、經濟技術條件、文化習俗和政策差別很大,都會影響農業生產。因此,農業生產具有明顯的地域性。(2)季節性和周期性(教師適當舉例一些常見農作物的生長周期)生物的生長發育有著一定的規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響。某些自然因素(尤其是氣候因素)隨季節而變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所以,農業生產活動與季節有關,需要按季節順序安排,季節性和周期性很明顯。教師多媒體展示:兩種農業景觀,泰國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種植和澳大利亞東南部的綿羊放牧。這兩個地方氣候,地形、勞動力、市場等因素差異顯著,從而導致農業生產所選擇的對象和生產方式完全不同。(過渡)從上圖展示來看,泰國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亞東南部選擇了不同的農業生產活動,是有很多因素所導致的教師板書:一. 農業區位因素學生閱讀教材思考:1.區位含義2.影響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有哪些?教師講解:區位的含義:(1)絕對區位:農業生產所選定的地理位置。(2)相對區位:農業與地理環境各因素的相互聯系。(過渡)從區位我們可以知道,農業生產與地理環境各因素是緊密相連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農業的區位因素。地理環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多媒體展示(圖3.3)。教師講述:農業的區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過渡)我們知道自然因素包括氣候、水源、地形、土壤等,我們來看看它們是怎樣影響農業的區位選擇的。(一)、自然因素(1)氣候因素設問:氣候有哪些地理要素對農業區位選擇影響較大呢?教師講述:熱量、光照、降水等氣候條件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很大。多媒體展示:熱量、光照、降水等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并舉例說明(例如熱量因素;南方的柑橘,北方的蘋果。光照因素影響農作物的光合作用,新疆的瓜果特別甜,棉花的纖維特別長。)(2)水源因素臨近河湖,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修渠打井進行灌溉的地方,農作物收成較有保證。缺乏水源不能進行灌溉的干旱地方,不宜種植農作物。(教師舉例:河套平原引黃河水灌溉,新疆、河西走廊的綠州農業)(3)地形不同的地形,適宜發展不同類型的農業(圖3.4)。平原適宜發展種植業;山地,丘陵地區適宜發展林業或畜牧業。山地自然條件的垂直分異,使農作物分布隨海拔有所不同,可以發展多種經營。多媒體展示:“江西省千煙洲的立體農業”示意圖。“丘上林草丘間塘,緩坡溝谷魚果糧”的立體農業布局模式。學生思考:為什么千煙洲要采取這樣的農業布局模式呢 (4)土壤土壤是農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不同類型的土壤,適宜生長不同的作物。例如,東南丘陵廣泛分布著酸性的紅壤,適宜種植茶樹、毛竹、馬尾松等。(過渡)農業生產活動產出的產品,出自己需要以外,還要將生產的農廣品運到市場銷售,以獲得經濟收人。因此,除了自然因素外,布場、交通運輸、政策法規等人文因素對農業生產活動的影響也很重要。教師板書(二)、人文因素(1)市場需求市場的需求、農產品的價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從而影響農業區位的選擇。教師多媒體展示(圖3.5)介紹城郊農業。(過渡)農業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需要運往銷售市場,因此農業區位選擇必須充分考慮當地的交通運輸條件。(2)交通運輸條件交通運輸快捷,可以節省農產品的運輸、存儲費用和運輸時間。例如產品容易腐爛變質的園藝業、果蔬業等,要靠近交通線布局。(過渡)農業生產還受到政策法規的影響。(3)政策法規政府制定的各項政策法規,如稅收辦法、鼓勵或限制農業生產規模和類型,以及提高或降低農產品的價格等,都對農業生產有很大影響。例如,我國制定了基本農田保護條例,不準占用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不準在基本農田內挖塘養魚和進行畜禽養殖,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圖3.6)。教師再多媒體展示其它一些農業政策對農業生產的引導作用。(過渡)除了以上三個因素,另外資金、勞動力、科技、歷史、文化、政治籌因素也影響農業區位選擇。資金、勞動力、科技、歷史、文化、政治籌因素教師舉例說明:大棚農業需要投入一定的資金,水稻種植要較多的勞動力,現代農業精準施肥、噴灑農藥、良種培育與科技有關,歐洲西部乳畜業的發展與歷史文化、飲食習慣有關等。教師小結歸納: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知道農業的區位選擇必須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不同地區,不同時期,考慮的主導因素往往不同,所以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教師指導學生探究活動題:分析亞洲水田農業形成的區位因素水稻好暖喜濕,播種期日均溫需要穩定在10-12℃以上,齊穗期的候均溫要求高于20-22℃。水稻需水量大,一般要求雨熱同期。據圖3.7分析亞洲季風氣候區有利于水稻生產的熱量和水分條件。2.指出亞洲水田農業主要分布的地形區,并簡述原因。3.水稻的單位面積產量高,種植所投入的勞動量大。說明亞洲水稻種植與人口分布的關系。4.亞洲水田農業的形成還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承轉:一般情況下,一個地區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對穩定的,而農業生產的人文因素則處于不斷的發展變化中。因此,對農業區位的運擇,要更多地考慮人文因素的發展變化。農業區位因素的變化1.市場的變化市場的變化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最為直接。這里可以設計思維導圖)(讓學生舉例說明,可以結合2019年的非洲豬瘟,導致豬肉價格上漲)(過渡)從古代至現在,人們為了發展農業,改變不利自然條件的努力就沒有停止過。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農業生產逐漸改變了“靠天吃飯”的歷史。2. 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通過技術手段對光熱、水分等不適宜農業生產的狀況進行人工干預,使之適宜發展農業(圖3.9)。(教師還可以舉例:培育良種,改革耕作方式,改進灌溉技術等)(過渡)隨著地球村經濟的發展,全球的商品流通越來越快,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我們餐桌上可以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食物。這主要得益于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改進。3. 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改進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改進,使市場對農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在地域上大為擴展。世界形成了一些專業的農業化生產地域。多媒體展示:荷蘭的鮮花裝點著世界許多城市,主要得益于航空運輸、和鮮花保鮮技術的發展,阿根廷的牛肉能到西歐人的餐桌上,主要得益于海上冷凍船的發明與應用。(承轉)中國的農業發展歷史悠久,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帶動農業區位的各人文因素相應變化,促使我國農業區位選擇發生巨大變化。【板書】第三章第一節 農業區位因素及其變化1.農業2.農業區位3.農業區位因素3.1農業的區位選擇一、區位的含義二、農業的主要區位因素1、氣候 2、地形 3、土壤 4、市場 5、交通運輸 6、政策三、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四、社會經濟因素的發展變化1、市場區位及其需求的變化2、交通運輸條件的發展變化【課后反思】1.本節課是高中地理非常重要的一節,其中影響農業生產的區位因素是高考常考內容。2.本節課首先是從西瓜入手,西瓜是學生們經常接觸到的水果,更是大家在當前炎炎夏日下總會想吃到的。在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區域認知,并把所學知識與身邊的地理現象有機結合起來。3.課件有較三道探究題,意在運用案例,情景教學,小組合作的形式更能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落實核心素養。4.在教學中,內容在時間的分配方面有些不均,讓學生討論的時間有些倉促,教師略乏調動能力,學生討論不夠有激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