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踏 浪 》教學設計【教學課型】唱歌課【教材分析】本單元大課題是《海濱音詩》,內容選材都與“?!庇嘘P的聲樂和器樂曲。教學著重是讓學生表現大海的聲樂、器樂作品,借助音樂要素的分析,提高對音樂的感受能力,了解銅管樂隊的樂器及組曲的知識。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能力,我將本單元安排三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表現與實踐》;第二課時:《感受與欣賞》;第三課時:《活動與創造》。本節課為第一課時,課題為演唱《踏浪》。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學會唱這首歌曲。嘗試用柔和、甜美的歌聲,優美、自然的造型來表現大海,展現和諧之美,傳遞喜悅之情,演繹美麗情景。【教學目標】1、通過多形式的教學方法和多渠道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感受聲音美、節奏美、和聲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培養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2、運用國外先進的音樂教育體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驗、表現音樂,培養學生合作、表演、創造能力。3、理解合唱與齊唱的概念,并能用教材上的節奏型為歌曲伴奏。4、能用流暢、和諧、優美的聲音演唱這首歌曲。【教學重點】以情感啟發貫穿教學,引導學生富有感情地表現歌曲。【教學難點】二聲部的合唱訓練。【教學用具】PPT課件、吉他、電子琴。【教學方法】欣賞法、聽唱法、模仿法、體驗法。【教學過程】一、組織教學1、課前教師播放黑鴨子演唱組合演唱的《踏浪》,創設情境。2、師生問好!二、導入新課1、節奏練習師:同學們:大家好!我們伴隨優美的音樂,踏著春天腳步,走進了我的音樂課堂。音樂是是聲音的藝術,是聽覺的藝術,希望同學們積極的參與到我們的音樂活動中來,只有你積極的參與,我們的歌聲才會更加優美;只有你的愉快的合作,我們才會享受到音樂帶來的樂趣;只有你真情的演繹,我們音樂課才會綻放更多的精彩!請大家跟著老師來做游戲……(1)選用書上提供的聲勢節奏組織學生訓練。4/4 X X X X X X ||(2)在聲勢訓練中加入低聲部旋律,用“la”著聲勢演唱。(3)反復訓練到音準穩定。設計意圖:根據《心理學》無意注意規律和學生的心理特點,我運用德國奧爾夫音樂教學思想和瑞士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教學,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無意的進行節奏和低聲部旋律的訓練,為突破教學中的難點(低聲部教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引入課題師:同學們表現真的很棒,很快就能夠拍出準確的節奏,今天這節課老師將帶你們去一個地方……(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說出圖片意境)師:同學們描繪的景色很美,我想你們的心情肯定也如景色一樣美好。作曲家莊奴已經把這美的地方用音樂描繪出來了,讓我們懷著這份美麗的心情飛到美麗的臺灣寶島的海邊去吧!聽一聽這首優美、輕松的臺灣校園民謠《踏浪》設計意圖:新課引入是一節課的開篇,這一環節設計的優劣直接影響后續教學。由于《踏浪》這首歌曲旋律優美流暢,歌詞充滿著生活情趣,因此,導入選擇圖片引導,學生很快進入情境,通過這一主題貼切的畫面情景,學生就會很快進入音樂意境。三、新課教學1、教師簡單介紹歌曲。師:同學們,這首歌曲是由莊奴作詞,古月作曲的臺灣校園民謠,什么是校園民謠呢?請同學們看書上13頁的注釋,引導學生自主理解校園民謠。2、教師吉他彈唱。3、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師:我們一起來看看歌譜,前面兩行只有一個聲部,后面一行襯詞部分是高低兩個聲部,所以這首歌曲應該是齊唱(獨唱)加合唱的演唱形式。4、跟著電子琴節奏和聲勢有感情的朗誦歌詞。(電子琴開80的速度)5、加入開頭的聲勢讓學生有感情的讀出歌曲的情感。6、學唱歌曲前面的部分。(1)分組視唱旋律:一組做聲勢,一組隨教師琴聲視唱旋律。(2)小組交換練習,相互評價。(3) 分組試唱歌詞:一組做試唱歌詞(輕聲),一組隨教師琴聲視唱旋律。(4)教師伴奏,集體演唱。5、分聲部訓練合唱部分。(1)教師分別彈奏:“6、3”“1、6” 音程(先旋律音程、后和聲音程)讓學生聽,用柯達伊手勢讓學生視唱,提示學生視聽音響效果。(2)復習鞏固低聲部。(3)教師彈唱高聲部,學生演唱低聲部。(4)學生隨琴聲唱高聲部的歌詞。(5)放音頻合唱部分,讓學生聆聽,對比找出我們聲音的問題。(6)教師引導學生體驗、理解合唱音色特點。(統一、和諧)(7)放音頻合唱部分,分組讓學生唱各自的聲部。【演唱提示】(1)歌唱的姿勢、正確的呼吸、自然圓潤的聲音。(2)恰當的速度、音色,富有表情地表現歌曲。(3) 每個人要有團隊合作意識,注意聆聽,時時控制自己的音量、音高、音色。5、分組交叉學唱,強調歌唱方法和狀態。師:同學們對學習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很快,多數同學基本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來演唱,如果你們在把演唱的表情調整一下,相信你們的音色更好聽,表情更好看。6、教師彈伴奏,學生跟琴演唱。7、糾正學生演唱不準確的地方。8、提出要求,完整演唱全曲。設計意圖:音樂教學重在于讓學生親自去體驗、感受,認真去聆聽,在這個環節的設計中。1、通過組織學生理解唱歌的方法、觀察老師范唱的狀態,從視覺和聽覺來認識歌唱方法,并能夠運用;2、根據德國音樂教育家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字詞是節奏的基石。在朗讀歌詞時,有意識地組織學生用歌曲的節奏把歌詞朗誦出來,初步體驗音樂的節奏美和歌詞美,為后面將要唱準音樂的旋律做了扎實的鋪墊。四、歌曲情感處理師:同學們:音樂靠聲音來傳遞情感、描繪美好。在臺灣,好多地方都是依山傍海,抬頭仰望藍天白云,襯托著遼闊的大海,山水間透著無法言喻的美。 我們今天的這首《踏浪》歌曲就是要表達這樣的美景,讓人們聽到歌聲后都想迫不及待的飛到臺灣去感受海風的輕柔、聆聽浪花的歡唱……我們怎么樣才能把這個的意境表達出來呢?我們一起來想辦法…….1、歌唱狀態 :規范演唱、用情帶聲、以聲傳情。2、聲音狀態: 音高準確、節奏準確、和諧統一。師:非常好!按照你們想的辦法,老師伴奏、你們把聲勢加進來,我們一起把這首歌曲表演出來。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中學音樂課的歌唱教學,要讓學生學會歌唱方法和歌唱技能,用“情”歌唱,用“聲”傳情。所以在教學中,我狠抓發聲方法和發聲狀態,嚴格控制學生高聲大吼,如果學生大聲吼叫不僅沒有達到美的聲音藝術,反而會破壞學生的身體健康。五、收集校園民謠師:這節課同學們都學習得很認真,了解了歌曲的演唱形式:齊唱、合唱;懂得了在演唱歌曲時要選擇適合自己年齡特征的歌曲,用科學、正確的發聲方法來演唱。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校園歌曲,比如:《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外婆的澎湖灣》等,希望同學們下去之后做一個生活中音樂的有心人,收集一些校園歌曲。設計意圖:課堂上的這點知識只是我們生活中的縮影,要讓學生了解更多的相關文化,我讓學生在課后去收集這方面的歌曲,使他們了解更多相關文化。同時對今天的教學目標進行歸納和總結,讓學生又進一步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六、總結下課師:同學們:愉快的45分鐘就要和我們說再見了,雖然時間短,但是我們效能高。我相信,只要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用這樣的興趣去學習,用這樣的方法去演唱,大家聲音一定會演唱得更加美妙,生活也一定會演繹的更加精彩!同學們:再見!設計意圖:這個環節是對學生在本節課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肯定,通過這個環節,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對音樂學習興趣,激勵他們刻苦學習、奮發有為。板書設計:(主板書) (次板書)踏 浪 速度 力度齊唱 + 合唱設計意圖:通過板書,讓學生清晰明白學習任務,強調音樂知識的重點,易于學生掌握牢記。后附:教學流程激發學習興趣收集校園民謠知 識 延 伸課 堂 總 結集體合唱體驗合唱音色特點學 唱 新 歌導 入 新 課聆聽音程理解合唱學唱歌詞視唱旋律朗誦歌詞游戲激趣介紹樂曲學習第二部分學習第一部分聲勢,學習低聲部組織教學播放音樂開 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