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歌曲《鐘聲嘀嗒》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歌曲《鐘聲嘀嗒》選自江蘇少兒版八年級下學期音樂教材第六單元---交響時空,是根據貝多芬的《G大調小步舞曲》第一部分旋律填詞而成,三拍子,弱起,多前附點和變化音,給人一種典雅、明快的感覺,告訴人們鐘聲嘀嗒,催人奮進。教學目標:1、欣賞貝多芬《G大調小步舞曲》,了解什么是小步舞曲,感受其節拍、風格特點。2、 學習歌曲《鐘聲嘀嗒》,唱準變化音和附點節奏,體驗歌曲典雅、明快、輕巧的風格特點和催人奮進的情感。3、嘗試歌曲B段的二聲部合唱,做到聲音和諧,用舞蹈來表現歌曲。教學重難點:唱準歌曲中的變化音和附點節奏,體驗歌曲典雅、明快、輕巧的風格特點。教學過程:一、導入——“樂圣”貝多芬和他的音樂作品師:“同學們知道被眾人稱為“樂圣”的偉大音樂家是誰嗎?”生:貝多芬課件:貝多芬是德國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是“集古典主義之大成,開浪漫主義之先河”的偉大音樂家;他創作的作品對音樂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人們尊稱他為“樂圣”。師:你熟悉他的哪些音樂作品呢?生:《致愛麗絲》《命運交響曲》…….師小結:貝多芬一生創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包括九部交響曲、三十二首鋼琴奏鳴曲、十首小提琴奏鳴曲、五首大提琴奏鳴曲、鋼琴協奏曲、序曲,除此還涉及到各種重奏曲、變奏曲,歌劇、彌撒曲、小步舞曲等等。(設計意圖:對偉大音樂家貝多芬和他的音樂作品有個初步了解)聆聽《G大調小步舞曲》師鋼琴彈奏,生帶著要求聆聽提問:樂曲給你帶來怎樣的感受?有何風格特點?聽完回答:(典雅、明快)什么是小步舞曲(課件)小步舞曲:原來是流行于法國農村中的一種民間舞蹈音樂,后來逐漸進入宮廷,成為貴族舞曲。小步舞曲大多采用三拍子,中速,節奏平穩,風格典雅、明快、輕巧。(設計意圖:通過聆聽感受和文字解釋,學生知道什么是小步舞曲,對這種體裁的音樂風格有初步了解)二、學習歌曲《鐘聲嘀嗒》1、聆聽歌曲(師范唱)提問:這首歌和貝多芬《G大調小步舞曲》有何關系?生:和《G大調小步舞曲》第一部分旋律一樣師:這首歌是由詞作者陸墻根據貝多芬《G大調小步舞曲》第一部分旋律填詞而成熟悉歌曲高聲部旋律,請學生邊聽邊劃拍,注意反復記號和弱起師用兩個動作表現音樂(1、雙手從下往上螺旋上升,2、三拍子指揮)聽第二遍,學生劃拍復習三拍子指揮圖示、弱起,提醒學生第三拍進入歌曲樂段分析看譜面結合老師表現音樂形象的動作,找出樂句:a、a1、b、a2得出曲式A(a+a1)+B(b+a2)單二部曲式結構用“嚕”完整哼唱高聲部旋律,找出難點生:前附點節奏和變化音課件:圖示分析前附點(小附點)前長后短、前強后弱生跟隨老師第一個動作來體驗小附點圖示分析結合鋼琴聆聽辨別#4和4兩音的區別,#2、#1跟鋼琴學唱A段,提醒弱起、解決附點和變化音7、學習B段,分析譜面,注意音區的提高,十六分音符的緊密、音準,跟琴唱譜8、跟伴奏完整唱高聲部旋律9、填詞演唱,思考歌詞含義:鐘聲嘀嗒嘀嗒,告訴人們要珍惜時光努力進取10、第二遍演唱,注意弱起、反復、附點節奏、變化音11、嘗試B段低聲部演唱,分析旋律往下的走向和高聲部反向進行12、跟琴唱低聲部曲譜13、跟伴奏填詞歌唱14、二聲部磨合,唱好音準、節奏、聲音和諧15、B段二聲部合唱(設計意圖:在教唱的過程中通過兩遍聆聽,學生邊打拍邊聽對歌曲的節奏旋律較為熟悉,觀看老師的兩個動作更能感受兩個音樂形象,很輕松地分析了歌曲結構,為后面演唱做好鋪墊。)三、用舞蹈的形式表現歌曲三拍子基本舞步加兩處手勢動作變化,注意上身挺直,表現小步舞的優雅、輕巧。師請六到八個學生上臺,然后提供兩個基本舞步,1、三拍進退,2、四個三拍順時針方向轉一圈,并請出一位同學和自己示范一次生跟隨伴奏來跳舞,請底下同學伴唱,繼續在后段分兩個聲部(因為這首歌旋律出自貝多芬《G大調小步舞曲》,在唱好歌的基礎上來嘗試用舞蹈的形式表現歌曲更能使學生感受到舞曲的典雅、明快輕巧的風格特點)四、師總結“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一首古典音樂——貝多芬《G大調小步舞曲》和根據此曲填詞的歌曲《鐘聲嘀嗒》,其輕快,典雅的音樂風格和寓意深刻的歌詞督促我們抓緊時間,努力進取,在成長的道路上跳著小步舞穩定、優雅的前進。好,今天的音樂課就到這兒,下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