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彩云追月》教學設計【教學年級】七年級【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內容】歌曲《彩云追月》【課 型】唱歌綜合課【教材分析】 歌曲《彩云追月》是由詞作家傅林根據作曲家任光所創作的民族管弦樂曲《彩云追月》的主要旋律和音樂意境改編而成,歌曲為民族宮調式,4/4拍,二段體結構。切分音的運用使曲調產生了心潮澎湃的激動情感,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富有童真的歌詞,描繪了月夜的幽靜和美好,合唱形式的使用,更增添了月夜的神秘感,令人遐想。【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的正處于青春期,這個時期的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一種直觀的感性接受逐漸的走向了理性的認知,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音樂知識,具有強烈的表現欲望,但在音樂課堂中又羞于開口,不能積極的參與到音樂實踐活動中,不喜歡自己演唱,更不喜歡民族民間音樂,而偏愛流行音樂,為此,我們要正確的引導,在我們的音樂課堂讓學生多去聆聽這些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因為它是經過一代代的傳承下來的音樂精華,我們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逐漸的喜歡民族民間音樂,從而繼承弘揚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其次,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合唱的音色美。【教學目標】1、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歌曲學習,使學生樂于聆聽、感受、體驗、理解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深厚、豐富的意蘊之美。以及二聲部和聲演唱的音色之美。2、過程與方法 通過感受、體驗、模仿、聲部合作等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感受能力和辨別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3、知識與技能 有情感地演唱歌曲《彩云追月》。在唱好自己聲部的基礎上,能夠做到聆聽其他聲部,建立合作意識。【教學重點】 學唱(體驗)歌曲,并能夠自然流暢地演唱歌曲《彩云追月》,體會民族器樂曲旋律韻味。貫穿歌曲始終的切分節奏的學習。【教學難點】 1、能用統一、和諧的聲音演唱歌曲《彩云追月》2、掌握卻分節奏的韻律感【教具準備】 鋼琴、多媒體、課件等【教學過程】預備鈴響起播放樂曲《彩云追月》,學生在音樂中走進教室(營造和諧輕松氛圍,同時讓學生初步熟悉旋律)師生問好三、創設情境,導入課題欣賞圖片,聆聽音樂 播放《彩云追月》樂曲,讓學生睛靜靜地聆聽。并播放一組有關月亮的圖片,聽賞后,師用語言引導:老師看同學們都被這美妙的音樂所陶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樣的畫面或意境? (學生展開想象,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導入課題四、新課學習1、教師彈琴范唱學生朗誦歌詞(配《彩云追月》樂曲音樂)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賞范唱錄音并回答問題(分析歌曲) 作曲家用的是什么創作手法?(重復) 用這種創作手法的目的是什么?(層層遞進、 抒發情感) 歌曲的節拍?強弱規律?(4/4拍強 、弱、次強 、弱、) ④歌曲劃分成幾個樂段?(兩個) 師生共同總結,重復更加強調了這種月亮穿梭在云層中富有動感的形象以及層層遞進的激動情感。分段學唱(在學唱中體會旋律和節奏特點)練唱活動:(2)學唱歌曲的第一樂段,并引導學生回答:這段旋律它有什么樣的特點?學生找出 6 6 53 5 的旋律出現了幾次 , 3 5 3 21 2 也出現了多次,像這樣的創作手法叫重復。學唱中教師引導學生感受歌曲的意境,邊唱邊感受,教師順勢引導:它的節奏有什么特點 學生邊唱邊隨老師擊打節奏體驗這種節奏型,引出切分節奏,始終貫穿整首歌曲,板書:x x x(3)切分音講解并進行切分音練習 教師演唱不帶切分的旋律與帶切分節奏的旋律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哪一種更能夠表現出月亮穿梭在云層中富有動感的形象?(4)學唱歌曲的第二樂段5、填詞演唱學生隨琴輕聲的填唱一、二部分的歌詞。對于學生遇到的難點之處,采用重點教唱的方式,并能夠及時的糾正學生唱不準的地方。對于歌曲的處理、學生唱歌的姿勢、演唱聲音的位置以及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始終貫穿整個學歌過程.6、感受體驗二聲部,學生跟伴奏錄音完整演唱歌曲,教師唱第二聲部旋律,導入感知二聲部的音響效果。五、思考應該用怎樣的情緒、速度、節奏演唱這首歌曲呢?六、簡介作品作者 師引導:在不知不覺中,同學們已經輕松愉快的學會了這首歌曲,老師真的很佩服你們!同學們,你們知道嗎,這么優美的歌曲,它其實是一首民族民間器樂曲填詞而成的,是由誰填詞? (由此引出曲作家:任光)拓展(欣賞民族器樂曲《彩云追月》)聆聽活動中帶領學生了解4/4拍的指揮手勢。八、課堂小結(教師寄語)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歷史悠久,遺產豐富,希望同學們在今后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更加熱愛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并將其發揚光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